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6年,“四人帮”在短短的6个月零20天的时间内,紧锣密鼓地炮制了一部名日《反击》的影片。在后来全国上下揭批“四人帮”的高潮中,这部影片曾作为反面教材,先后在北京等大中城市组织过巡回“内部放映”批判。我的父亲刘建勋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他本人在《反击》影片中给设定成了头号反派角色即“黄河省的省委书记韩凌”的原型。这种规格的“特殊礼遇”可以说是空前的。当时,以他为代表的河南省各级领导干部向“四人帮”及其爪牙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抵制和抗争,因而成为“四人帮”及其爪牙的眼中钉。  相似文献   

2.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一部神秘影片作为“四人帮”反党证据,在全国各电影院连映多日。从这部影片中,广大观众学到了一个新的政治名词——阴谋电影。它,就是“四人帮”精心策划,用以炮轰周恩来、邓小平的“哑炮……《反击》!”[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1976年10月4日,《光明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了“四人帮”御用笔杆子“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以下简称《永》文)的文章。文中说“按既定方针办”这一谆谆嘱咐,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对我们党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高度概括和深刻总结,“篡改毛主席的既定  相似文献   

4.
2010年,有历史学家说,“一战是在今年10月3日结束的”。这一天,德国默默地偿还了一战赔款,标志着德国的世纪罪责画上了句号。德国《图片报》称:“这对德国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至少从财政上来说是这样。”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5.
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决定迅速接管由“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先后调集耿飚、迟浩田、郑屏年、刘西尧等12位同志,临时进驻中央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关于中央在特殊时期的这一重要措施,诸多著述已比较翔实记述了耿飚、迟浩田等人接管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人民日报社的情况,而关于接管光明日报社的经过则比较鲜见。  相似文献   

6.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一部神秘影片作为“四人帮”反党证据,在全国各电影院连映多日。从这部影片中,广大观众学到了一个新的政治名词——阴谋电影。它,就是“四人帮”精心策划,用以炮轰周恩来、邓小平的“哑炮……《反击》!”  相似文献   

7.
拘捕“四人帮”后,叶剑英原打算严密封锁消息,先保密两个月,不让外界知道,以便争取时间,逐步解决各地各部门的“四人帮”帮派骨干;但没想到,6天之后,这一秘密就被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韦德给捅破了。 1976年10月11日,韦德向英国伦敦报社拍发了三篇报道,10月12日即独家刊出。当日的《每日电讯报》在头版头条显要位置写下了三栏标题:“华粉碎极左分子”、“毛的遗孀被捕”、  相似文献   

8.
于光远 《文史博览》2013,(11):46-47
1978年11月15日新华社发出一条新闻稿,第二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在头版头条刊出。这条新闻稿的标题,主要是“中共北京市委宣布‘天安门事件’完全是革命行动”。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许多同志为争取“天安门事件”平反做出了很大努力。从1976年10月起,到1978年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达两年的过程。上述新闻的发出,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然而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这标志着人们奋斗的目标得到了实现,并为国内外所周知。  相似文献   

9.
张扬 《百年潮》2007,(5):76-79
提起《第二次握手》,很多人记忆犹新。作者张扬在“文化大革命”中写作了这部抒情诗般感人肺腑的小说,并以《归来》作为题名。该书后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全国,传抄中题目被改为《第二次握手》,1979年正式出版后总印数430余万册,至今仍高居新时期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之首。同时,该书还被改编成同名电影、话剧,风靡一时。 2007年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张扬的自传体作品《我与第二次握手》,讲述了《第二次握手》诞生前前后后的故事。因《第二次握手》中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曲折的爱情与事业,塑造了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并且歌颂了周恩来,被“四人帮”认定为“一本很坏”的书,给张扬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张扬于1975年入狱,坐牢4年并“内定死刑”。1979年初张扬及作品被平反,不想在作品准备出版时又风云突变  相似文献   

10.
唐琦 《文史月刊》2006,(1):52-54
2005年夏,《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通过各种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布,以广泛征求意见。草案一经发布,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缘起于草案中有关“拾得遗失物”的有关规定。在法律上,被权利人(财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遗失的财物称为“遗失物”,拾得他人遗失物的人被称为“拾得人”。我国在1987年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对“拾得遗失物”制度的规定极为泛泛,而在《物权法》草案中,对于“拾得遗失物”则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正>1980年10月25日邓小平说:粉碎"四人帮"以后这段,看来势必要写四千人大讨论的另一个热点,是要求把粉碎"四人帮"以后4年这一段写到《历史决议》中去。讨论中普遍、强烈地提出,决议一定要对粉碎"四人帮"后的4年进行认真、全面、科学的总结,要把华国锋的错误写到决议中去。  相似文献   

12.
战毅军 《炎黄春秋》2013,(12):57-59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当月7日上午,我先后接到二机部秘书组长张兴和政治部副主任赵振清的通知,他们悄悄告诉我:午后在刘伟副部长力呓盏!开会,将被派往驻光明日报社的工作组。在下午的专题会议匕,刘伟副部长传达了紧急任务:中央将派出多个工作组进驻新闻单位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太一生水》中的“柍”(整理误释为“辅”)乃“景”的借字,“反柍”就是“反映”。“水”是准、平的意思。由太一生出作为平准意义的“水”,水反映太一,由此才有对于天、地的认识。神明、  相似文献   

14.
《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初期,周公于摄政第五年营建洛邑,至七年初成,亦称“新邑”。《尚书》之《召诰》、《洛诰》所记即此七年洛邑初成后,召公、周公在邑内“相宅”、“卜宅”,实乃为成王选择营建王宫之位置。同年,周公致政成王,成王于新邑主持盛大祭典,是为元祀。何尊铭文所记为成王亲政第五年,即“唯王五祀”时事,此时洛邑内王宫已建成,成王始迁都于洛邑,洛邑自此亦称成周。汉以后典籍所记位于汉河南县城之西周时的“王城”,在西周时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5.
郭燕平 《纵横》2011,(6):34-37
1967年12月,在受“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上,赫然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内的反革命别动队》的文章。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揪斗、迫害原抗敌演剧宣传队成员的狂潮。我的父母——郭奋扬和张静,由于曾是原抗敌演剧宣传二队的成员,遭到残酷迫害。抗敌演剧宣传二队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四人帮”为何对此大做文章?它与《黄河大合唱》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贾克 《炎黄春秋》2004,(11):45-48
《三上桃峰》事件已经过去二十六个年头了,我一直保持缄默,许多同志都想听听我这个“炮制者”的声音,我也有责任澄清社会上一些误传。“四人帮”制造的这起“政治事件”其背景及内幕复杂,事件牵连的人也多,不是我们这等人能够知根知底了解清楚的,只能仅将我所经过和了解的一些情况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春秋笔法”,本即春秋时代鲁国史官记载鲁史(《春秋》)的遣词用字之法,自古以来便是“曲折”、“褒贬”的代名词,似乎古代史官记史偏好“弯弯绕”。但深入考察“传”《春秋》的《左传》关于《春秋》用语的阐释,却可发现,长期以来人们所理解的这种“春秋笔法”,其实早已变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文献材料和古音学相结合,考释《孔子诗论》中的三组词语。认为“(谷兔)”即说/悦字的俗写。“Cheng”即成字的异体字。《少(免朋)》即《小冤》,亦即《小宛》。“ 丘”即甸丘,即乘丘,又名宛丘,即《宛丘》。“(年心)”即愆字,责究罪过之意。  相似文献   

19.
(一)卷6左太冲《魏都赋》“岩冈潭渊”下,张载注云:“屈平《卜居》日:‘横江潭而渔。’”(页96上栏。中华书局1977年11月影印胡刻本,下同)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是华夏化的宝贵遗产,编修志书乃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方志化源远流长,“方志”,一词始见于儒家经典的《周礼》,其日:“诵训,掌道方志。”又日:“小史,掌邦国之志。”或日:“外史,掌四方之志。”故而学术界一般认为,地方志大约滥觞于周代,举凡“百国宝书”之鲁《春秋》、晋《乘》、楚《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