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呼健 《神州》2013,(12):18-1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战国中期的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孟子,提出了一些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思想来为统治阶级所服务,其中就包含了与民同乐这一较具有人文色彩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亚圣孟子在战国时代以善辩闻名。他在与人言谈交锋中抨击诸侯征战的无道,阐发自己的"仁政"思想,教人以生活的智慧。在《滕文公》上下两篇中详细记录了孟子"好辩"的原因、方法和"辩"中所体现出的儒家情怀。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孟子》是士大夫的必读经典,即使现代,它也是高等学校文史类专业学生的案头必备书之一,其中的不少篇章,被选进《古代汉语》课本,成为文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孟文进行研读,笔者发现《孟子》通行注本的注释语意、词义、句读、虚词等问题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满汉合璧《满洲实录》中的满、汉语气词为研究对象,通过可视化分析,对满汉合璧《满洲实录》中满、汉语气词进行对比整理并建档,从保护我国濒危语言角度出发,提出满语语言建档的必要性,探究当前满语语气词建档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尝试建立用于翻译经典满汉语料的满、汉语气词对照语料库,以期为我国濒危语言保护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孟子微》是康有为发明《孟子》“微言大义”之作。康有为认为,《春秋》乃孔子大义微言之所在,孔道之微,当于《春秋》求之;《孟子》乃传《春秋》之作,《孟子》之微,当亦于《春秋》求之;《春秋》乃孔子立教改制之书,《孟子》以儒为教,以孔子为教主,其三世三统之变、进化维新之义以及众生平等、世界大同的理想与《春秋》一脉相承;《孟子》传孔子《春秋》之学,得孔道之本,孟子之学应出自有子,而非曾子。《春秋》在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理解《孟子》之“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论语》、《孟子》饮食规范说到中华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孟子》讲到饮食状况和规范 ,以之为资料 ,讨论古人饮食生活 ,从而考察中华饮食文化 ,涉及到下列六个问题 :一食品与食物的不充足 ;二食法与规范 ;三家庭饮食与家内人际关系 ;四饮食、礼制与人际关系 ;五为政核心事务———重农耕与民食足 ;六古代饮食与中华饮食文化。古人食品虽多 ,但食物不充足 ,所以行旅要自带粮食 ,才会制定出“通行饮食”治罪条例 ;古人饮食讲求“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注重饮食卫生 ;家庭饮食规范 ,遵循孝道原则 ,先尽老人 ;社会上饮食活动中贯彻礼制原则 ,尊卑有序 ,敬重长者 ,克己待人 ,体现等级制度和宗法精神 ;为保障民食的生产 ,政府重农耕和不违农时 ;讲述古代饮食 ,是研讨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 ,从而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特点 ,即精妙的烹饪技术与美食的讲求 ,注重饮食礼仪 ,饮食是社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张双凤 《丝绸之路》2013,(10):54-55
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内外交困、危机重重。《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以丰富的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显示着其独特的风格与追求。刘鄂满怀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深刻地揭露出晚晴官场的腐朽和"清官"的丑恶,表现出其对晚清社会的深深担忧。  相似文献   

8.
《吕氏春秋.开春论》:“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谓”,高诱注:“谓天子也。”刘师培曰“高注,谓天子也。则高本谓作谒”。元刻本、明张登云刻本“谓”作“请”。  相似文献   

9.
《老子》三十四章的“可名于大”是由“何名于大”讹来的,由于这一讹误的存在,使此章的经义十分难解。前人尽管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是由于不知讹误的存在,或者虽感有讹误而不知讹误在什么地方,所以直到目前仍无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甄静 《黑龙江史志》2014,(5):187-188
成书于十八世纪的描写明代儒林士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与成书于五世纪的《世说新语》虽然年代相差一年多年,但二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作者吴敬梓身受"世说精神"影响,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具有魏晋名士风度的一系列人物。  相似文献   

11.
12.
包括诗歌在内的八代文学创作,以及以(文赋)、(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有关理论总结,对於文学的语言形式表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忱与自觉,这是人们稔知的事实;然而这种热忱与自觉究竟内含何种思维形态?具有何种品格?它对於今天文学的语言形式批评有何启发,却仍是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日月食在《左传》中有不同说法。《左传·宣公十二年》:“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左传·昭公十七年》:“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滴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日月之食’、‘日月之灾’、‘日月之眚’都是同一回事。但在更多的时候,《左传》称日食、月食,不是直截了当地说日食,月食,而说成是“日有食之”。其中的“有”字作何解呢?千年来无人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近治小学,恍然有悟。今考论于次:  相似文献   

14.
人类文明的发祥之地,无不在自然产盐地区,或得盐便利之所;人类文明的形成与迁徙线路,都与盐的产地密切相关;远古人类发展的快慢高低,无不与食盐供给便利与否密切相关;人们常说"柴米油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盐,这个白色的小精灵已融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山西运城是全国以盐运设城的唯一城市。""的造字初意是由河东盐"其味苦"而来。所以,对池和盐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作深入了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帝”是《山海经》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神,在历代的《山海经》研究中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从《山海经》本出发,探讨“帝”的身份和来源,初步认定“帝”是《山海经》里的一个后起的至上神,在长期口头的流传中渗入远古的神话传说中,并与帝俊、黄帝、西王母等几个大神的身份发生重叠,从而形成《山海经》本里“帝”与其他天帝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诗论>公布后,再次牵动有关<诗序>问题之讨论,同时也为重新探究"诗教"观念之继承或转化建立起新契机.虽然<孔子诗论>中对于风体诗的评论,明显有重情的趋势,而代表汉代<诗>教思想的<诗序>,又明显注重政治风化之作用,彼此遂产生较大的差异,且显然有思想转化之现象.然而这种<诗>教思想明显转化之痕迹,在<孔子诗论>所评论<大雅>之<皇矣>、<大明>、<文王>三首诗中却非如此,而有继承发展之现象.职此之故,本文将深入此三首史诗的内容,从对比各首诗的诗义以及<诗论>、<诗序>所评论之内容,参照汉代政治之状况,而对<诗>教思想之继承发展情形有更确实的理解.全文之进行:在前言说明为文之动机、目的以及讨论范围之后,进入核心议题,依序讨论此三首诗从诗义到<诗论>,乃至于到<诗序>的诗教思想继承发展之情形,获得更清楚的思想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据清华简《楚居》所载,曾居住"为"郢的楚王达九位之多,他们的事迹也多见于传世文献。将文献与《楚居》对照可知:"为"郢近沮、漳二水和长江边,其为楚国都城的时间近60年,其建城时间不迟于春秋中晚期,鼎盛时期为春秋中晚期,战国以后降为一般城邑。综合考察,"为郢"应该是湖北当阳季家湖古城。  相似文献   

18.
《庄子》顺思想具有多层面性、多线索性和流动性,顺思想体现于生命领域也是如此。安时而处顺和安命便涉及生命领域的顺,而悦生恶死和伤性尽殉乃是生命领域失顺之显现。针对干扰生命之顺的因素,为了重建生命之顺,《庄子》提出了实现的路径:顺命。顺命包括安顺死生之命、安顺命运之命和安顺大戒之命等等。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昼锦堂记》和苏轼《韩魏公醉白堂记》均为以“议”为“记”的范例。  相似文献   

20.
戈体援与胡夹角之大小直接关系到戈、戟的使用功效,其变化是戈、戟形制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工记》指出了援与胡夹角过大或过小对戈、戟功能的危害,并提出"倨句外博"的技术要求。本文运用力学分析的方法,对"戈体已倨已句二病"进行阐述,并对已有注释进行分析。《考工记》"戈体已倨已句"是指戈的两种功用对其形制的要求。也是对青铜戈、戟形制演变规律的技术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