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58,(4)
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已在4月1日开放了。该馆建立在西安半坡村的一座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上。新建的一座二千三百平方公尺的大厅,把原来发掘的四十多个房屋遗址和房屋周围的窖穴保护起来。遗址中的柱洞、断墙、路面和窖穴等都经过硬化,以便长久保存。将来还准备用玻璃罩把遗址罩起来,其中发现的炊器、汲水器皿、葬具等大件遗物,还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2.
耀州窑遗址保护厅座落在铜川市黄堡镇西南新村沟口.它所包容的古遗址有:宋代窑炉两座、宋代作坊两座、唐代窑炉一座以及由唐至宋窑炉演变的叠压关系一组,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陶瓷窑址,对于研究耀窑及中国古陶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遗址保护大厅于一九八八年建成开放,已接待中外游客及古陶专家、学者十万余人.耀州窑遗址保护大厅建筑面积约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它由主体建筑和附属配套建筑构成,建筑群以自然台地布局,错落有致,和谐统一.附属配套建筑由保护遗址的大门、围墙、迎宾厅和办公区组成.大门是由两个形似简状匣钵的柱子,撑起似一缕青烟的门顶.围墙的栏杆立柱似筒状匣钵,栏杆底部是圈足碗的造型,颇具特色.迎宾厅是采用耀州窑最常见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我国提出100处重要大遗址的保护工作。本工作基于大遗址保护数字化保护的具体需要,将大遗址进行分类,并将其与地理信息相关的数据进行编码,建立我国大遗址的地理数据编码标准,以期在大遗址保护中,对大遗址数据库建设和监测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颖岚  刘骋 《文博》2022,(2):98-106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CiteSpace、VOSviewer等科学知识图谱工具,对以“大遗址保护”为关键词的149篇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实证分析,将中国的大遗址保护理论实践研究划分为“基础保护”“实证探索”“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并从大遗址保护理论思考、大遗址保护规划、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西安片区整体性保护、大遗址区域内的协调发展、大遗址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基于此,从大遗址保护理论实践的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辨析思考,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遗址保护规划与技术创新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遗址保护规划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新兴科技门类的一个主要类型,在大遗址保护整体工作中属于关键性环节。目前中国大遗址保护仍面临严峻挑战,需要不断地探讨多学科的技术集成创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近10年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体系框架和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创立了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结构并建立了大遗址现状评估体系,其创建的鸿山模式符合中国资源紧缺背景下的大遗址保护事业。《十一·五国家重要大遗址保护规划纲要》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显著的推进作用,可使我国重大文化资源获得有效保护,为21世纪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在对重庆抗战遗址保护成果资料研究分析基础上,对重庆抗战遗址价值进行评估,对其空间规划格局和风貌特色进行诠释。同时根据不同类型的重庆抗战遗址资源,针对性的提出再利用的原则、指导思想和利用方式。文中结合规划实施后已开展的保护再利用几个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可惜鉴创新模式,提出保护与再利用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7.
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遗址能够加强对革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效弘扬革命精神,促进历史文化传承。在对革命文物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时,应与红色旅游结合,与时代发展整体趋势相适应。当前旅游产业在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背景下获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广阔发展前景,这为保护利用革命文物遗址提供了良好空间,针对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遗址与红色旅游进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考古事业发展迅速,遗址博物馆相应也得以迅速发展。遗址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遗址保护。本文以秦始皇陵K0006陪葬坑为例,对遗址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回填保护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从遗址回填保护的原则、思路、具体步骤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做了分析,为遗址临时性回填保护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有关中国大遗址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结合我国大遗址保护的实践,分别对大遗址的概念、大遗址与考古发掘的关系、大遗址的研究、大遗址的保护及展示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要闻速递     
《神州》2011,(16):6-9
秦始皇陵"百戏俑坑"博物馆将于国庆开放秦始皇陵博物院日前启动"百戏俑坑"考古发掘,但受制于遗址保护大厅建设进度,真正展开考古发掘要到7月份,普通游人要参观则需等到今年10月1日博物馆正式开馆。根据考古勘探情况,考古学家目前在秦始皇陵附近已发  相似文献   

11.
长沙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地考古遗址迁移保护工程是大遗址保护实践的有益探索,也是目前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建设协同发展模式下较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的一种大型遗址保护途径。本次迁移保护工程是湖南地区首次遗址类不可移动文物大规模迁移保护,采用"表面加固"、"分段整体切割"、"探铲打孔底板嵌套插入隔断"、"聚氨酯发泡固型"四个步骤,对各类型遗存进行科学、完整的迁移保护,该技术在长沙首次成功运用,解决了潮湿土遗址迁移保护的饱水环境、遗址基层不稳定、安全施工等技术难题。希望为南方潮湿地区遗址、墓葬的整体迁移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人工掏挖装箱搬运分块过多,为尽量减少对土遗址本体的干预,本研究提出了采用机械切割方式对土遗址进行分块的方法。以上海广富林文化遗址"F12房址"搬迁保护工程为背景,设计了机械切割设备,试验初探了机械切割在土遗址搬迁保护中的应用,对水平切割速度、牵引力及设备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并改进机械切割方案,成功应用于房址整体搬迁保护工程。研究表明:机械切割技术可应用于土遗址搬迁保护,有效减少分块数日,降低搬迁作业对遗址的损伤,可为相似的文物保护工程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尤其是唐子城城墙遗址屡遭破坏,成为扬州城遗址保护中既现实、又棘手的一大问题。对其破坏厚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这对呼吁人们重视物,从而促进整个遗址的保护,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高昌故城土遗址破坏的主要因素,墙体的结构坍塌是土遗址破坏的重要体现。为了保护和继承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笔者在对高昌故城土遗址病害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故城土遗址破坏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为以高昌故城土遗址保护为代表的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结构的加固、保护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大遗址保护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还未有成熟经验。正确认识大遗址的整体价值才能对其实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在对昙石山遗址价值的定量评价中,将大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附加值5大类16项评价因子组成大遗址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特尔菲法进行赋值,以此来判定大遗址的级别,为保护利用的整体模式选取提供参考。这是对我国大遗址保护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山西是公认的文物大省,但近年来山西大遗址保护利用形势较为严峻。本文探讨了山西大遗址保护的现状,初步提出26个大遗址名录,并依其所处区位及其与人口密集区的关系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破解山西大遗址保护难题,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保护大型古代城市遗址,不仅要保护文化遗产本体,还要保护其周边环境。整体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进步,也符合当今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潮流。郑州商城遗址是中国早期文明史和世界早期文明史上为数不多的大型城市遗址,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结合郑州商城大遗址保护的探索与实践,对其保护历程、理念创新、模式沿革、工程特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是大遗址保护实践和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结合的有益探索,也是目前最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的一种大型遗址保护途径。大明宫遗址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其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考古发掘资料为支撑,对大明宫范围内的多处遗址进行了较科学、完整的保护展示,并因地制宜制定了绿化方案。目前大明宫遗址的保护已逐步走向成熟,其组织规划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年来大遗址保护和展示工作的持续开展,考古遗址公园这一表现形式逐渐引领着考古遗址走出学术界的象牙塔,成为普通公众共享的空间和场所。如何在保护遗址的同时,对遗址历史信息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展示,真正实现遗址公园的普及性和公众性,使之成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亮点,是现阶段遗址公园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传播学视阈出发,通过对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策略的分析研究,探索在多元诉求下如何增强遗址的可读性和观赏性,以实现弘扬传承考古遗址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白崇斌  马涛 《文博》2005,(4):12-17
一、古遗址的概念前不久在西安召开了大型土遗址保护研讨会,来自全国的文物保护专家就大型土遗址的保护理念、保护技术以及管理和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与会专家就大型土遗址的概念也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就目前讨论情况来看对大型土遗址的概念更多的偏向于从管理方面的范畴理解,而从文物内涵的规定方面定义尚需进一步讨论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