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百年潮》1999,(12)
李敏是毛主席的女儿。1964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来到国防科委机关任参谋工作。自此,我们一直共事了十多年,都没有离开过这个机关,其中有十年是在“文革”的岁月中度过的。李敏在“文革”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我对李敏的认识也是从“文革”前后开始的。“文革”之后,李敏和我谈起她从学校到国防科委机关后的这一段工作经历,使我对她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九年,这是神州大地天翻地覆的一年。在这时代巨变的关键时刻,人们犹如站在十字路日,面临着人生道路的抉择:或投向光明,或走进坎坷,甚或堕入深渊;举足一步之差,方向不同,归宿迥异。当时,我年不满二十,还是个情懂的青年学生,这一年对我来说,确也是决定此后几十年命运的关键的一年。一九四六年冬季,我毕业于正安县立中学。时年十六,不话世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家中贫困,连生计都不能自理,却立志要改变家庭处境,于是奔赴贵阳投考学校,想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到得贵阳,见到各学校的招生简意,所有高中收取的学…  相似文献   

3.
李智桂 《神州》2014,(11):171-171
<正>初中物理新课程已实施十年了,作为课改一线教师的我经历了新旧教材的交替。新旧课程的主要区别就像是平时我们说的“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教师不应仅仅是手把手地示范传授怎么捕鱼,更要创造一个“有风有浪”的捕鱼场景,让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学会怎么捕鱼。在农村中学教学的实际中,农村学校实验装备条件落后,仪器设备严重缺少,加之学生的生活体验缺乏,因此,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时,学生的理解较肤浅,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觉得  相似文献   

4.
1960年,我从淮阴中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只想毕业后早点工作,能减少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没想到1965年全国开展了“社教”运动,接着又是“文化大革命”,我滞留学校四五年后才分配工作。在清华我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大方队     
这是一支有着光辉足迹的方队。他们从素有“中国西点”之誉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走来,他们曾代表海军参加了建国以来12次国庆大阅兵。毛主席曾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兴地说:“海军走得好,走得像一个人一样。”这是一支堪称军中之最的方队。他们以三倍于国庆阅兵方队的人数,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嘹亮的军歌,令23国驻华武官惊叹不已:“这是一艘威力无比的人造航母。”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将军看了他们的表演竖起大拇指说:“美国军人是绝对走不出来的,我要他们前来学习。”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新世纪的方队。他们用正步丈量人生、用忠诚创造辉煌、用智慧铸就海上的钢铁长城,不久的将来,他们每个人的身后就是一艘军舰、一支编队、一个舰队……  相似文献   

6.
知道自己下学期要离开带了两年的学生后,心里有点儿割舍不下。可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就是这样,迟早要分开的。当学期要结束的最后一天,我故作轻松地去向跟我朝夕相处了两年的学生告别,就在踏进教室的一刹那,我被惊呆了:地上那用四十八支点燃着的蜡烛拼成了大大的三个字:“方老师”!两年来带班的酸甜苦辣不禁涌上心头,感慨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一个“后进生”带给我的感动“后进生”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我教过的明明同学,曾经是一名“后进生”。他一家来自农村,父母没有文化却又要为一家…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一名文化工作者。从文化馆到图书馆、从戏剧编导到图书管理、从幕后到台前,大学毕业后的这十年,我扎根基层,深耕汉阳,把青春与激情奉献给了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过去的一年,是我的转折年。这一年,我调至汉阳区图书馆任副馆长,这一年,我也成为了一名汉阳区政协委员。初入政协,就嗅到了熟悉的书香。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书香政协”系列活动,为委员们创造了围坐畅言、在头脑风暴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交融中深化友谊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的人生是传奇的:从旧中国的一个小童工、文盲,经过党的培养,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经受几十年的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著述颇丰的革命作家。1948年入党时他还不会写申请书,只好以画代字写出了8个字的入党申请书:“我从心眼里要入党。”  相似文献   

9.
一、問題的提出 1938年我写了一部小书专论天京失陷后长江以北在遵王賴文光领导之下的“蒙、亳之众”的战术。对于这一支革命队伍,当时清朝的文书和地主阶級的記載都称为“捻匪”,直到我写那部小书的时候,一般写中国近代史的人也还是称它为“捻匪”。这显然是站在反革命立場的写法。我認为不对,称之为“匪”是誣蔑,应該把“捻匪”改为“捻軍”才是, 因此,我那部小书就叫做《捻軍的运动战》。那时候,我在政治上是走中間路  相似文献   

10.
缘起抗战初期,正值我少年求学时代,炽热的求知欲使我在僻远的山乡,有幸读到杜重远撰写的《盛世才与新新疆》一书。自此,我那幼稚的心目中,便有了杜重远、盛世才这一对同乡、同学、好友的影子;并导致其后几十年来,我要探寻这两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现代史中一段令人关注的史实,一束值得深究的谜底——正如现代文化名家胡愈之所说:从“新生事件”到“西安事变”,从“西安事变”到“新疆事件”——盛世才的叛变,杜重远的被害,这一段复杂的历史被浓雾掩盖着。社重远身世杜重远生于1899年,老家在吉林怀德县(…  相似文献   

11.
赵宗福 《攀登》2010,29(5):7-9
一、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与“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的关系 首先,玉树抗震救灾精神是“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在特殊时期的进一步升华、发展和充实。任何一种精神力量都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产生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2.
上初二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一个小男孩,晚上从住宿学校跑回了家,因为他想跟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们”。父母被小孩感动了,我也被小孩感动了,心里想着要是自己也能这么很“壮烈”地来一次,不知道爸妈心里会是多么高兴。心动不如行动。虽然学校在镇上,家在农村,回家的路将近二十里。但是在晚自习下课,已经是晚上九点的时候,我还是偷偷地溜出了学校,义无反顾地向家走去。  相似文献   

13.
南京田家炳中学(原南京市八中)坐落在素有“金陵心脏”之称的南京市鼓楼区。左揽金川河,背负狮子山,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学校具有现代化的办学规模,优雅的育人环境,建有校内闭路电视网络系统,理、化、生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已达省级标准,是南京市鼓楼区第一所优美学校,省“德育先进学校”。五十多年的发展,八中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教师爱校敬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学生品行端正,文明大方、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全校有十多名教师受到国家、省级表彰;数百篇论文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获奖;学校在全国、省、市各类知识技能竞赛中频频获奖;教改试验、联合办学、国防教育、军民共建、无线电测向活动等在全国、省、市有较大影响,学校多次受到嘉奖和表彰。南京田家炳中学是一所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老完中”,正在向着“现  相似文献   

14.
柳袁照 《神州》2012,(22):1-1
曾在2011年一个题为“面向未来”的全国教育论坛上,我应邀作了发言,我的题目是,“未来:将面向优秀的传统”。这是我对未来的理解、包括对教育未来的理解;这是我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包括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不久前,在北京参加了一次”新学校”论坛,应邀我作了”新学校试验的启示”的演讲。提出了一个问题:“新学校”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无论新学校也好,新教育也罢,必须思考、回答教育的重大问题,而教育形式、技巧、方法、手段等的变革是次要的。今天的教育,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我们在“新教育”、“新学校”中认真梳理。必须明白,我们正在向何处去?我们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关头?  相似文献   

15.
<正> 性格爱好可能是天赋的,早在少年时代我就十分喜欢参加少先队的各种活动,从这个农村到那个农村去旅行,当时,还没有旅游这个词。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就读于广东省的重点中学佛山市一中,寄宿在学校,就爱结伴到佛山市附近郊游。当时常到学校的图书馆看书,阅读到全校仅得一本的《旅行家》杂志。我从中看到一些全国和世界的风景名胜,内心十分向往。如"尼斯湖怪"、浮力极大的以色列"海"等这些文章和模糊不清的照片,引起我的好奇和遐想:"要是有一天能到那里看看,该多好!"就象一位诗人的诗:"让我们年青的心插上幻想的翅膀"。可是,在当时,这简直是梦想!后来我从华南工学院毕业,从事技术设计工作,又从一般技术员到高级工程师。由于工作需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2002年退休前的几十年间,我到  相似文献   

16.
正古代中国的航海梦,或者说海上丝绸之路将要落幕之时,接连出现两次“意外”,有了被后人拿来叹惜与骄傲的大航海之梦。张元隆的“百家姓”远洋船队那是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的夏天,松江府上海县的大海商张元隆摆下宴席款待宾客,庆贺他的船队又一次顺利从南洋返航。借着酒胆,这位海商人宣布了更大的航海计划,他说:“我已经有几十艘船,将来要建立一支百艘船队,第一艘船叫‘赵员发号’,第二艘船叫‘钱两仪号’,而后是‘孙三益号’,再后是‘李四美号’……这  相似文献   

17.
我1917年2月15日出生于贵州盘县城关一个商人家庭。“南京中央军校”十期暨“中央航空学校”九期以及美国“道格拉斯高级轰炸飞行学校”“奥斯汀空运飞行学校”毕业。曾参加震动中外的反蒋“两航起义”壮举,由香港驾机飞回祖国。 记得我从南台小学毕业后,在贵阳读中学时,正值“九·一八”事变爆发,目睹国土沦丧,民族危机,我满怀着抗日激情,参加“学生救国团”,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带领学生游行示威,演讲宣传,抵制日货,爱国学生运动高涨,焚烧日货,捣毁日货商店冲击了一批奸商,使贵州统治者感到不安,先对抗日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18.
宋霖 《江淮文史》2003,(1):4-24
一门“显学”/听贤哲警世之声/研究“文革”的指针/毛泽东话里有话/魏文伯说“可能要出事”/应当正视,运动初期省委错整了人/被“炮打”/“支持他们革我们的命”拙文《李葆华主政安徽前后》(载本刊2002年第4期)乃订正讹误之作,职责尽了,也就过去了。不意,许多同志令我续写。续下来就是十年“文革”。那十年,李葆华六年半在安徽,是“安徽头号走资派”;三年半在贵州,任省委第二书记。细审这一沉一浮之间,历史内涵非常丰厚,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文革”研究是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由外国翻译引进的著作即有多种。中国…  相似文献   

19.
成立女兵队黄埔军校还是中国女兵的母校,中国第一支女兵队就诞生在这里。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德珩当时是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他说:“妇女穿上军装,背上长枪,接受军训,驰聘于疆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徐向前在1987年5月曾经为第一批女兵题词:武汉中央政治学校女生队是中国民主革命中一支坚强队伍,妇女解放运动的模范。徐帅在这里提到的武汉中央政治学校就是黄埔军校。现在,当女兵早不再是新鲜事,而在当时,那该是一件怎样伟大的创举啊!那是发生在1926年9月的事情,北伐军攻克了武昌,火热的革命中心从广州移到了武汉…  相似文献   

20.
1966年,我在武汉刚读完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没几天,学校就组织我们下乡劳动。在农村摘了半个月的棉花,一回到学校,才知学校已停课了。“文革”的风暴已席卷到了学校,学生们纷纷参加了红卫兵,然后到学校开介绍信,到全国各地去串连闹革命。因父亲新中国成立前曾开过一家小米店,我的家庭成分被划为“独劳”(独立劳动者),不属“红五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