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梧木 《贵阳文史》2006,(1):54-56
文明书院是贵阳最早设立的书院,存在于元、明两朝,历时约257年,在历史上对贵阳文化教育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文明书院的地址在今南明区市府路15号,即市人民政府迁往金阳新区前的所在地。文明书院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由教授何成禄创办。贵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说:“文明书院,在治城内忠烈桥西,即元顺元路儒学故址,皇庆间教授何成禄建。今废。”忠烈桥即现的市府桥,因桥近忠烈宫(今达德学校旧址),明朝称为忠烈桥。顺元路儒学是贵阳最早的学校,始建于元朝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文明书院在顺元路儒…  相似文献   

2.
吴光 《古今谈》2010,(2):8-10,23
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对儒学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价值的认识也大为改观。现在,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企业,从电视台到图书馆,到处在讲儒学。许多市县重修文庙,举行祭孔;或修复书院,开设讲堂,可谓庶矣盛矣!儒学已从百年衰微走上了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4.
贵阳近代教育的萌芽和发展,清末明初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严修改革学古书院,成立贵阳经世学堂,具有开创性的功劳。严修字范荪,天津人,进士出身。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八月,奉委任贵州提督学政。当时,教育主要是书院制。在贵阳,有贵山、正习(此时已改为学古)、正本三大书院,闻名全省。书院的教学,以八股文、试帖诗为主要课程,所造就的人才不出科举应试一途,对近代新学绝少涉及。严修督学贵州后,对贵州各府的教育进行了调查了解。他通过对上游地区(清代及民国初年,将贵州所辖地域分为上游、下游两大片。上游包括贵阳、遵义、安顺、兴义、…  相似文献   

5.
贵阳的书院始于元末的文明书院,王阳明思想对贵州的书院产生重大影响,在清代贵阳三书院中贵山书院为全省之冠,严修改革学古书院成为贵州近代教育的发端。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三十一年前的一百多年间,碾伯(今乐都)县府所在地的一所学校里,书声琅琅,书香四溢。这所学校就是清代远近闻名的河湟地区"四大书院"之一的碾伯书院,因其背靠凤凰山,故亦称凤山书院。凤山书院由原碾伯知县何泽著创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据清道光年间碾伯知县冯燨  相似文献   

7.
兰州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教育中心。兰州教育大体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大规模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兰州这座古老的丝路重镇和新兴的中心城市增添了耀眼的光彩。一以官办书院和民办私塾为主体的古代封建教育汉唐时期的兰州是军事重镇,战乱频仍,经济不发达,教育发展情况史无记载。元代以后地方官学逐渐兴起,至清代中后期,兰州教育才步入鼎盛时期。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创办的金州儒学为兰州最早的官办学校,以教授儒学。元顺宗至元五年(1339年)又创建兰州州学。明景泰五年(1454年)段坚创办容思学院,聚徒讲学,宣扬封建理学,是兰州最早的书院。明清时期,兰州共建书院11所,其中清代所  相似文献   

8.
元代大都路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辖区内的儒学教育并不发达。大多数学校到元朝中后期才恢复完善起来,庙学的修建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官及有实力的乡人捐资。大多学校没有学田,学正、教谕没有国家统一颁发的薪俸,生员数目不多。书院和乡学数量也不多,且民办性质的书院和乡学逐渐演变,都进入地方官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1902年清末“新政”之初,遵照朝廷相关谕旨,贵州巡抚邓华熙等官员决定将贵阳旧有三大书院之一——贵山书院改而创办的贵州大学堂,既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所正式以“大学堂”命名的最高学府,也是当时国内创办较早的省级大学堂之一。它是贵州近代教育事业开拓发展的重要标志性里程碑,在整个贵州教育史暨贵州开发、建设、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正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的学校,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才能培养出经世致用的人才,自有学校这种教育形式以来,有识之士一直在锐意探索。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一种优秀的教育组织形式,曾经遍布大江南北。由城市到乡村,对中国民俗风情的培植,国民思维习惯,伦常观念的养成等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传至东亚、东南亚等地区。本期"中国书院承载传统文化的学府胜地",试图发掘古代书院传统的内蕴精神,以期为当代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书院:读书人的文化遗产》从中国古代书院的悠久历史、书院的不同类型与等级、书院制度  相似文献   

11.
书院与理学     
书院是古代地方设立的供人读书、讲学的特殊的教育处所。理学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把儒、释、道三者结合,经过改造再创造的唯心主义哲学,称 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本文试图探讨书院与理学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第一、书院的兴衰与理学教育在我国远古就萌芽出现了,教育组织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汉武帝建立太学,西晋武帝 设国子学。太学和国子学都是封建王朝建立、控制的教育组织,到唐宋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已不能适应,平民百姓求知愿望很强,从而书院开始建立。孔孟创建的儒学,得到了历代统治阶级的重视、遵循,…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10,(3):4-8
现在的达德书院是一个集戏院、书店和茶馆为一体的消闲地。书院后是达德小学校。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达德书院都是贵阳精神气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正在贵阳母亲河——南明河畔,有一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学校,这是一所培养师资的摇篮——贵阳师范学校。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中期,作者来到这所校园,开始了学习、生活和锻炼。在这所校园里,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们参与了大炼钢铁、到农村锻炼的社会实践。经过三载寒暑,1959年8月、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第二年,我们带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奔赴到各自的岗位上耕耘播种。50年  相似文献   

14.
在贵阳市省府北路附近的堰塘街,座落着一所全市一流的品牌初中——贵阳十九中。贵阳十九中始创于1962年,迄今已有45年的办学历程。经过十九中人的艰苦奋斗,学校已从一所设施简陋、师资匮乏、规模  相似文献   

15.
<正>晋商故里——平遥古城,曾经票号林立、商贾竞出,在这样浓厚的商业氛围里,明清有记载的书院有卿士书院(明景泰元年)、西河书院(清道光二十四年)、超山书院(清道光二十四年)和鸣凤书院(清咸丰六年)四座。其中,超山书院在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史上不容小觑,其创建、兴起、发展到改制都与晋商密不可分,充分体现了平遥人将商教、儒教和科举考试相结合、兼容并蓄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6.
清代河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瑞 《史学月刊》2004,(10):96-105
清代是河南书院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伴随着书院的官学化,清代河南书院实现了自己的普及化,先后设置的292所书院已遍布省内各个州县。与明代相比,开封府仍然是书院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他府州的书院发展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斜十字状的分布格局,呈现出带状的分布特征。通过对书院数目、分布密度等要素的比较研究,各府州书院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基本划定,黄河两岸诸府——开封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等成为清代河南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7.
白雁 《文史月刊》2010,(9):16-18
<正>自从唐代初年产生,到清末退出历史舞台,古老的书院体系在中国存在了1000多年。在各种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我们曾无数次地看到古代学子们的书院生活,似乎和现世的学校生活差不多。  相似文献   

18.
广西学记文即叙述广西学校教育活动的古代记体文章,多存于广西方志之中。因其数量众多,作者录误在所难免。本文就《灵山县儒学记》《赵刺史建容县学记》《重镌桂林府学释奠图记》《三元书院记》《清湘书院记》《重修南宁府学记》《重修文庙记》《迁建县学记》这八篇作者有争议的广西学记文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19.
清代共经历了267年(1644~1911年),光绪30年以前的河南教育,只有科举与学校两大内容,而学校的设施,也只限于儒学、书院、社学和义学等项目。晚清时期,特别是清光绪末年,废科举、兴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很大,河南的各级各类学堂纷纷兴起,这是新旧教育的交替时期,也是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转折点。学校的管理也相应受到重视。现分别从教员的聘任、培养和师资的管理等方面对清末河南的教员管理情况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20.
我初中、高中就读于贵阳中学,1950年,贵阳中学与其他学校合并组成贵阳一中,因而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中校友。某日,见《贵阳文史》征集一中校友文稿,遂激起了我中学时代的回忆。 两张毕业证书 从1906年的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到现在的贵阳一中,100多年来,各个阶段的学子对于母校都有自己难忘的记忆。我们这个班(贵阳中学初中第47期,接着是高中第32期)是个春季始业班,1944年3月入学时,学校还疏散在贵阳乌当的后所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