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泽宇  李开宇  李彦 《神州》2014,(17):270-271
少数民族居住社区,不仅是事关国家或城市民族政策的问题,也是城市治理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城市中少数民族聚居社区的更新与治理既有一般居住社区的共性,也有民族特色与个性。少数民族社区的更新与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可能对民族政策的落实与城市发展建设造成潜在的影响。以西安市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少数民族社区环境、社区基础设施、社区人口教育和其认同感和归属感方面等对城市社区治理、更新的影响问题,提出西安少数民族社区治理与发展对策建议。研究认为:西安市回族社区的特点是“依寺而居,依街而商”、少数民族人口集中并且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强烈、民族文化特色浓厚、具有较强的历史传承性、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社区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低、社区群众居住环境差,可用公共空间少、社区基础设施较差、社区自治意识淡薄;治理与更新的主要路径是发展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少数民族社区的综合竞争力、原地整建,使其空间质量提升、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少数民族生存空间、发挥宗教组织自身优势,提升居民自制能力、弥补社区管理漏洞,定岗招聘、增加社区各民族内部交流。  相似文献   

2.
桓俊卿 《区域治理》2022,(12):58-61
居民自治单元下沉视角下的城市社区治理改革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创新和优化城市社区的治理及改革,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资本,构建完善的公共空间,激发居民组织的参与度,促使居民自主地行动起来,同时政府也要在这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关制度,优化相关的制度框架体系,促使城市社区治理工作规范化开展.本文综述了居民自治单元下沉视...  相似文献   

3.
杜苗  董红 《区域治理》2022,(6):92-95
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对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居民与社区的外部联系显著增强,但以本文所提到的D社区为例,并未显示出居民对社区治理有更强的参与意愿,目前的研究表明,居民对社区治理参与不足.本文分析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不足的原因,并从社群主义观点构建社区共同体,从而达到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意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志林  廖露  钮晨琳 《人文地理》2015,30(3):21-27,71
居住满意度是居民对所居住的住房和社区宜居性的综合评价。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城市重构与居住分异背景对社区邻里关系、社会互动及居民的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已有研究对社区社会资本与居住满意度之间因果机制的探讨,缺乏合理的指标构建和实证依据。本文结合城市社会学、地理学和政治学相关理论,构建了一套适合于中国城市转型背景的社区社会资本指标体系,通过对北京市九个中低收入社区的实证研究表明,社区社会资本与居住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然而,尽管低收入居民对于邻里信任因素的重视大于对社区组织的信任、邻里互助和共同价值,其在社会资本的几个维度中得分最低。因此,打破社区内的分异与隔阂,建立邻里信任,应当成为社区社会资本建设中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光芸 《攀登》2006,25(3):38-41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该从社区治理入手。而社区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的规范和通过自主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社区居民合作所依赖的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既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源。因而有必要认清我国社会资本的现状,培育社会资本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社区发展在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发展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现实问题。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向心力的同时,就社区文化建设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保障房建设速度的加快,保障房社区将对已有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带来深刻影响,其社会效应亟需深入探讨。本文以邻里效应为切入点,基于社区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和质性研究方法,研究广州市保障房社区对周边社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房社区并没有为周边社区带来负面的影响,也不存在"贫困同质化"的现象。然而,保障房居民与周边社区居民缺乏人际交往,其社会融合度也比较低。结果表明,提升保障房社区的社会认同度,消除不同社区居民相互间的隔阂,对构建和谐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低收入社区社会融合的多维度测度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低收入社区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包容性发展的桎梏。基于北京市典型低收入社区的实地调查数据,本文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城市低收入社区群体社会融合结构和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影响城市低收入社区群体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调查城市低收入社区群体的社会融合主要受到心理融合、经济融合、环境融合、社区关系融合4个维度影响,社区关系融合、环境融合、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程度表现出依次降低的倾向,且居民的社会融合总体水平偏低。从影响因素来看,低收入社区群体的社会融合主要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就业因素和住房因素的影响,不同维度社会融合程度的影响因素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治理”是未来我国社会改革的价值取向。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基层的有效治理是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公平的保证。民宿经营打破了基层社区原有的生活状态,对社区经济、文化、环境、服务、治安等多个维度构成挑战。厘清民宿治理的逻辑体系,实现社区民宿治理现代化对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探究上海市社区民宿邻避效应的存在性与影响因素,为社区民宿的有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1)社区居民对社区民宿态度较为负面,表现出“不在我家社区”(not in my backyard)的邻避效应。社区民宿所引发的反抗情绪与抵制行为符合邻避效应的三要素必要构件。(2)以社区居民对民宿的接受水平作为社区民宿邻避效应的测度因子,显著影响因素包括环境正义感知、风险感知、社区属性与居民特征4个部分,实证结果验证了社区民宿邻避效应的存在性。(3)回归弹性系数实际反映了居民对该变量的敏感程度,也即社区民宿治理中不同影响因素的边际报酬测度指标,社区治理资源投入弹性系数大的影响指标可以获得更大的边际治理效果。(4)社区民宿邻避效应是“经济理性”与“民生权利”的冲突,冲突根源在于社区民用设...  相似文献   

10.
张雪  柴彦威 《人文地理》2022,37(6):39-46
混合住房社区内的社会分异是城市社会分异的新形式,是城市地理学者面临的新研究议题,也是在促进社会融合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居住区分异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平均化了“邻里效应”,无法揭示同一居住区内部的社会分异。居民时空间行为研究为揭示社区内部的社会分异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本文首先回顾混合住房社区政策的起源、发展及学术界关于居住混合与社会融合关系的争议,然后对目前国内外关于混合住房社区的研究进行综述,接着讨论了从时空间行为视角透视社会分异问题的有效性,并基于已有研究进展构建了基于居民时空间行为的混合住房社区社会分异的研究框架,以期为混合住房社区政策制定和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社区居民政治参与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义 《攀登》2003,22(3):38-41
扩大居民的政治参与是适应中国社会民主化、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八十年代社区回归以来 ,中国城  市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表现在主体、范围、环境、层次、参与率等多个方面。由于历史、国情等因素的影响 ,居民政治参与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动员型的政治参与模式、较高的成本、不成熟的组织载体以及制度供给的有限性和路径依赖等 ,制约了社区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租房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念为研究框架,运用核密度、缓冲区分析等方法从社区物质环境以及居民对社区感知两个维度对城市公租房社区的生活空间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西安市公租房社区空间布局较为偏远,集聚特征明显;除教育资源外,医院、商业以及游憩等资源均处于低可获性状态;社区居民对公租房社区房屋面积、房屋质量、物业管理、社区绿化等方面满意度较低,社区归属感及长期居住意愿不强。西安市公租房社区在社区资源可获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空间剥夺现象,社区整体生活空间质量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3.
李媛媛 《神州》2011,(9X):30-30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社区文化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就成为了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和谐社区的核心工作。本文从中国社会人文实际的五个角度出发,分析了组织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希望能够为搞好社区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俞丽阳 《风景名胜》2020,(3):0247-024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民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由居民和其居住环境构成的社区,也被称作城市肌理的最小单位。“未来社区”是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现实需求,为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的价值导向提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5.
社区内的日常活动空间共享有利于创造居民面对面的社会接触,进而增进理解、提升社区信任和社区融合。基于行为地理学理论与方法,提出“物质空间—活动空间共享—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路径,揭示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共享的研究意义;从结构、层级、尺度和载体四个角度构建居民社区活动空间共享的公共接触潜力分析框架;从社区和个体两个层级构建公共接触潜力测度方法,基于共同活动的联系衡量社区居民空间共享的广泛程度和频繁程度。在理论框架与指标测度的基础上,使用上海市郊区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活动空间共享的社区差异和个体差异。研究指出,提升居民空间共享对建设充满人气的活力社区具有意义,能够为郊区社区生活圈建设和社区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虹秋 《神州》2013,(33):28-28
城市社区群众文化主要是在城市的社区内,所有居民共同的文化为基础,以满足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作为目的一种文化形式。社会各界一直关注和研究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娱乐和教育的功能,希望能够更好的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文化能够为社区居民营造出祥和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弥合各种社会矛盾,有利于各种利益的和谐,有利于增强邻里和睦与群众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在社区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从社区群众文化的自发性和娱乐教育功能等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能够更好的做好社区文化活动,促进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7.
对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问题的研究是(新)城市社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从人本方法论的空间公正视角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已形成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是开展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石。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理念,借助城市商业、服务与休闲资源场所数据挖掘城市社区、社区资源体系与居民空间可获距离的关联信息。以"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为理论依托,结合大数据、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学信息图谱表达方式,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理念。在改进"社区资源可获性指数"CRAI的计算方法和对城市社区资源可获性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的图谱表达形式,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社区资源空间剥夺规律及其统筹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我国的社区结构也随着发生了改变。而对于城市社区的档案来说,是通过相关工作人员在社区管理服务的工作中所形成的。而对于城市社区档案的内容来说,一般都是文字、图表、声像等。而对于社区工作来说,做好社区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档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将对社区档案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9.
轩园 《旅游纵览》2013,(3):104-105
社区居民的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社区居民参与现状的研究对"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成都"农家乐"社区居民的参与现状,本文以红砂社区为样本,对该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访谈,根据社区参与形式的不同,将红砂社区分为三个区域,并对不同区域社区居民参与现状进行分析,论述红砂社区居民"农家乐"参与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20.
陈惜蓉 《文史月刊》2012,(Z3):280-280
社区文化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安定团结、构建社区和谐等方面,显示出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社区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行阐述,探讨进一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