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打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候。陶先生回到办公室时,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该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  相似文献   

2.
三、四岁的孩子对待零食,真所谓老鼠爱大米,多多益善。我家茂茂也不例外,几乎每日都会围绕零食哭哭闹闹,说好给他一块饼干,他还要两块;说好给他一颗糖,他还要两颗,反正层层加码,不懂节制。家长朋友都有体会,这小小零食是孩子的快乐圆心,是孩子的甜蜜世界,时时与孩子相伴,因此,我有时也不忍心太蛮横地剥夺他这种小小的“乐趣”,看着了泪汪汪的眼睛,我左右为难。一日,我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能通过零食从另一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于是,经过与茂茂“平等对话、民主协议”,并请奶奶作“公证”,还特别声明——零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不…  相似文献   

3.
我为女儿不能在班上“出类拔萃”而着急。她的作文,总在65分左右沉浮;她的数学,居然出现“小学生身高108米”的笑话。“你真笨真笨真笨!”我气得只差对她动武了。看到她眼里“金豆儿”一颗接一颗往下滚,我的心又软了,“嗨,就这命!”我嘴上说泄气的话,心里却不认输,就把她的试卷、作文本送给我中学时的一位老师看。他看了之后说了三点看法。一是说我女儿学习是勤奋的。他说她的作文六篇中就有四篇写的是自己刻  相似文献   

4.
翟若涵 《南京史志》2023,(12):14-15
<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要我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选择一人同行,我想那一定是苏东坡。写得出“水光潋滟”的诗意典雅,写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豁达幽默;既有“河豚欲上时”的率真纯粹,又有“不识庐山”的奇思妙理。他像一位饱经世事的老僧,又像一个元气淋漓的少年。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林语堂先生,为他写下了《苏东坡传》。  相似文献   

5.
“大憨堂”是任志军的斋号,不知他起这么一个斋号究竟有怎样的想法。任志军另一个斋号称做“法雨精舍”,也挺有意思的。因在家中排行第四,朋友们都称他“老四”或“四先生”,他亦自号“老四先生”;常让人想起江湖中传说的寂莫高手──萧湘夜雨莫大先生,还真颇有些“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味儿。老四原本有份挺不错的工作,丰厚的薪水足够他泡泡吧,喝喝茶,当个白领什么的。前几年,又风传他下海经商去了,其实他什么也没干,把挺不错的经商项目交给了一个朋友,自己去租了一间画室,专心致志地画开了画。扔下薪水丰厚的工作,又放下大把…  相似文献   

6.
私淑宁斧成     
在翻阅词典时,偶然看到“私淑”一词,心为之怦然一动,一下子竟想起宁斧成先生来。词典上注释得非常清楚:未能亲自受业但敬仰其学术并尊之为师者。这对于我和宁斧成先生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老先生是建国后,我国书画界陡然升起的一颗明星,书法、篆刻、绘画无一不精,颇令世人瞩目。就在他的艺术大放异彩之际,那场“浩劫”横空而至,老先生带着一腔愤懑和不解离开了人世。我是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他的一方印文为“不容易”的印,才开始景慕他的。可惜那时只有13、4岁,投师无人引见,只有通过他的作品去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这大概正与前面所说“私淑”相吻合吧。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说过“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少年人什么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就拿我喜欢宁先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泉州市西街台魁巷一处幽静的私家宅院,笔者访问了平生具有传奇色彩的黄远先生。年逾八旬的黄远老人气色依然很好,一说起他与英国战俘彼得长达半个世纪的情谊,黄远先生兴致很高,他高兴地说:“彼得9月份又要来中国和我见面,这是他第四次来中国,去年我和我的儿子也应邀到英国去探望他。他这次来要先去北京登长城,然后去游三峡,再到苏州、杭州游览,最后到厦门、泉州和我见面。”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时,曾不无自豪地说:“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而一代小说大家沈从文在向文艺界推荐这位学生的作品时,也总是说:“他的小说写得比我好。”那么,在我国现当代文坛上相映生辉的这两颗双子星,究竟有着怎样的师生情谊呢?  相似文献   

9.
种子     
刘凯旋 《南京史志》2010,(11):21-21
我是一颗平凡的枣树种子。 宝祐有四年,为了纪念考中进土,他亲手将我种下。那年,他仅有20岁。 当我挣脱大地的束缚,第一次用枝芽拥抱阳光时,我见到了他:他白衣飘飘,眉宇间的那股英气,丝毫没有被儒雅的外表所掩盖。他凝视远方,一脸坚毅:“今已高中,待吾为家父守孝三年,他日定当全力兴同,造福大宋黎民!”  相似文献   

10.
黄健 《文史春秋》2006,(9):34-39
2006年6月28日,是杰出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原子能科学的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时奥·居里夫妇的入室弟子钱三强先生逝世14周年。回想起他对中国原子能科学成就的功绩,尤其是他在晚年对出版事业的关怀和支持,让我深深怀念、终生难忘。难忘往事从“红领巾”时代起,钱三强先生就一直是我心中十分仰慕的科学家。那是在1964年10月16日,我当时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从《中国少年报》上看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消息后,知道钱先生是中国的核物理学家。看到我国有那么杰出的科学家为中国…  相似文献   

11.
似乎是刚过去的1998年初夏,杜宁先生出差青岛,来舍间访问我的夫君。 一见之下,已感觉到来访者气度不凡。随随便便的衣着,似乎裹着一颗艺术家特有的“超凡”的心。 他匆匆一叙告别,我感觉中的超凡油画的境界,自然联想起的是俄人著名画家列宾的《晚年的托尔斯泰于故乡山水之间》的名画……。  相似文献   

12.
唐湜 《文史月刊》2002,(2):23-26
1950年印出我的评论集《意度集》后,我寄了一册给健吾先生的清华同窗钱钟书先生,他回信说:“你能继我的健吾(刘西渭)学长的《咀华》而起,且大有青出于蓝之慨!”健吾先生比钟书先生在清华外文系高一、二级,他称健吾先生为“学长”,是名副其实的,说我能继健吾先生的两本《咀华集》而起,对我已是十分抬举,说“青出于蓝”就是太过誉了!  相似文献   

13.
刘德隆 《世纪》2023,(2):24-27
<正>因家学渊源,我一直着力于曾祖父刘鹗及其《老残游记》的研究,回忆学术之路,顾廷龙先生的帮助令我铭记在心。他虽已离开我们多年,但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影响我至今。我尊敬地称顾廷龙先生“起潜老伯”。起潜老伯去世时的《讣告》介绍他是“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共产党党员”,评价他是“著名图书馆事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书法家”。高中时,我便常常听到伯父蕙孙先生和父亲厚泽先生谈起顾颉刚和顾廷龙这两个名字,知道这叔侄二人都是著名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崔锦 《世纪》2023,(3):54-56
<正>韩慎先先生是无人不晓的一代名票,他师承陈彦衡,学谭派卓然成家。但从他的别号夏山楼主到其归宿却都和文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事还是让我慢慢道来。一、韩慎先先生显赫的家世韩慎先先生名德寿,字慎先,1897年2月10日生于北京,民国年间他仍留一条辫子,人们往往称他为“韩小辫”,他是清末文士韩麟阁的独子,在家族中大排行被呼为“韩十一”。两个姐姐均未嫁,由先生奉养。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三则     
《丝绸之路》2003,(1):55-55
麦克温不会游泳。有一天他掉进河里,一个少年将他救了上来。麦克温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说:“那个孩子救了你的命,我们应该给他一英镑。”麦克温说:“可是他把我救上岸时,我已经半死了,所以只给他半英镑就够了。”因灾得福布朗老人的听力越来越差了,他走到经理面前吞吞吐吐地说:“经理先生,我感到自己不久就会被解雇,因为我明知我将再也听不清顾客对我说些什么了。”“胡说!我正要调你到意见台去。”经理说。想想妻子和女儿法官:你在偷东西的时候难道没想想你的妻子和女儿吗?小偷:我想过,法官先生。不过那家店里只卖男人的衣服…  相似文献   

16.
乐水与乐山     
1948年,史学家侯外庐赠给郭沫若先生一颗古玩刻章“公生明,偏生暗”。郭老爱不释手,回赠亲笔一联:“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侯老高兴地说:“这可是处世格言呵。”近读一则“乐水乐山”的争论,才又想起了这桩往事轶闻。冰心的《山中杂记》.抒发了她一贯的爱海情怀。文中有“孩气话”,把山说成是“病牛”,说它臃肿、僵冷。河北大名县的一中学生张官读后,对冰心奶奶“生气了”。他给《青少年日记》杂志发表了自己的日记《冰心奶奶,我爱山》。张官写了大山的壮丽,说大山性格敦厚、憨实,描述大山一年四季时节变化多彩多…  相似文献   

17.
小心怪叔叔     
一个学生逛完百货公司,刚要出门,突然有个女人,匆匆忙忙地跑来对她说:“我的肚子痛,必须上厕所,可是我跟我先生约好,他就在门口的一辆白色的车子上等我,能不能麻烦您,告诉我先生一声!”说完塞了两包东西给她,“这也麻烦您交给他!”  相似文献   

18.
彭洁清 《百年潮》2007,(11):56-61
1960年前后,我和我先生姚桐斌散步时,远远看见一位身材高、瘦,腰板挺得笔直的年轻人。我先生对我说:“他就是孙家栋,连苏联专家都佩服他。”这句话给我印象甚深,因为我先生平时少言寡语,不但对他的工作只字不提,也从不谈论他的同事,为何他对孙家栋却另眼相看呢?  相似文献   

19.
湖光潋滟的湖滨,屹立着整洁幽美的医院.在医院二楼的化验室外,坐着十来个验血的病人.三棱针扎在一个劳动者的手指上,他“哎哟”了一声;三棱针扎在老作家碧野的手指上,他“哎哟”了一声;三棱针扎在徐迟先生的手指上,他“哎哟”了一声……作家与老百姓的手指都是血肉做的,验血时,毫不例外的发出同样服痛的“哼唷”声.徐老先生热爱生活,用彩色的光描写生活,用浓郁的情感抒发生命的诗歌.多么硬朗的文章,多么坚强的人格!可是,那么高的楼呀,他竟然忘了宝贵的生命?他象一颗流星似地殒落下来……谁能禁得住这一摔!  相似文献   

20.
刘维芳 《百年潮》2024,(2):90-96
<正>惊悉田居俭先生病逝的噩耗,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田先生是我学术上的领路人,我也被他称为“小友”。在与先生近20年的交往中,他在学术上曾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谆谆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