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镇远侯顾成     
徐平 《贵阳文史》2005,(1):18-20
顾成在贵州,以镇远侯闻名。最初的官职为卫指挥,镇守贵州(明前贵阳),而不是镇远府。但他后来受命为总兵官,领军平定思州、思南土司纷争,促成贵州建省。《镇远府志》以顾成对“开黔有功于镇远者”,将其传略录入《名宦志》。《太宗永乐实录》及《明史》皆有传。  相似文献   

2.
贵州“镇远钱局”十两银锭,仿川白锭锭型,长60毫米,宽50毫米,重357克,出自四川凉山地区。 “镇远钱局”锭为贵州官钱局镇远分局所铸,甚为稀罕,存世有一两、五两、十两三种锭型。一两小锭收录于中国钱币学会陕西分会编著的《元宝图录》,锭面打“镇远官钱局”竖戳,风格特征与“贵州官钱局”一两小锭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正>在王阳明的黔中弟子中,有一位“得文成之和,并擅词章”“承良知之派以开黔学”的著名弟子,他因传播阳明心学之功,被钱德洪记入《王阳明年谱》一书中。他就是黔中王门的重要代表人物——陈文学。一、王阳明赠诗陈文学(1482—1558),字宗鲁,号五栗山人,晚年号孏簃生,贵州宣慰司(今贵阳)人,比王阳明小10岁,比王阳明得意门生徐爱大7岁。少年陈文学非常喜欢诗文,史称“自少能文章”,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怎样写好诗文之上。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王守仁)是明代中叶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被摘贬贵州三年。除去旅途往返外,实际上在龙场一年,在贵阳城内一年。由于三年滴居生活是王阳明心学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实践自己教育主张的重要环节,所以弄清楚王阳明在贵阳的学术活动及其行踪,不无神益。(-)究竟王阳明在贵阳主讲哪家书院?前此《贵州文史丛刊》曾发表专文论证,但仍未引起国内外众多的王学研究者的认同,因此有必要再作详细考证。《王文成公全书·年谱》云:‘“(正德)四年己已,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到使席书聘主…  相似文献   

5.
一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头子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这是他生平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大思想家,他那影响深远的“心学’就是萌发于此,即所谓‘龙场悟道”。因而他在贵州的这段时间便常被人们所提及,成为王学传人和王学研究者们那里出现频率极高的话题。提到这段时间,从王阳明在世到我们今天,措辞不一,或说是在贵州,或说是在贵阳,或说是在龙场,或说是“居夷”,指的都是同一内容c凡具明时间的,众口一辞都说是:“三年。B二然而我们在王阳明的学生们给他编的(年谱)中,看到的却只有正德三年和正德四年两个年份,即:“三年(指正德三…  相似文献   

6.
秋阳 《贵阳文史》2003,(5):41-43
近年纷传明朝朱氏帝王家族与贵州有缘,如由燕楼发现的“明太祖考妣”残碑(匾),疑为朱元璋父母坟茔,以此推测朱氏祖籍贵州。此说是否成立,有待考证,但建文帝避难贵州,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镇远旅邸书札》是研究王阳明在贵州的重要史料和其书法艺术代表作,现已出版《全集》等书,恰恰对之编印有错。贵州省史馆冯楠先生经仔细考证,特撰指出,并对《书札》存世真伪进行说明。本刊亦对《书札》原件是否存在,到修县有关部门进行了取证,均认为真迹已不在世。现特刊载此,以供研究阳明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王阳明(王守仁)谪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心学从此倡明。明清之际,阳明之学,风靡一时,李贽、黄宗羲等大家,都自认是“王学正宗”。后来扬波海外,传入东赢,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诸人,也极为推崇王学,梁启超称王阳明“是一位豪之上”,说他的学术,“象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遗憾的是,人们但知王阳明生于浙江余姚,却没有充分重视王阳明成道于贵州。其实,“龙场之悟道”,至关紧要,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纯青的境…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王阳明<镇远旅邸书札>是研究王阳明在贵州的重要史料和其书法艺术代表作,现已出版<全集>等书,恰恰对之编印有错.贵州省文史馆冯楠先生经仔细考证,特撰文指出,并对<书札>存世真伪进行说明.本刊亦对<书札>原件是否存在,到修文县有关部门进行了取证,均认为真迹已不在世.现特刊载此文,以供研究阳明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吴桭臣的《宁古塔纪略》载:“予父唯馆谷为业。负笈者数人,诸同患难子弟。为陈昭令、叶长民、孙毓宗、毓章、许丙午、沐中贞、田景园及吕氏昆季。”其中“吕氏昆季”,可能系方氏昆季之讹。考吕留良案发案时间为雍正六年(1728年),历时四年半方结案。结果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被开棺戳尸,次子吕毅中斩决,其孙辈悉遣至宁古塔“披甲为奴”.这时吴兆骞早已放归多年,吕氏昆季断无附学吴门之理。  相似文献   

11.
<正>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余姚(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31岁时,在家乡会稽山明阳洞中筑室,转眼理学,故人称“阳明先生”,“阳明”从此成了王守仁的别号,他也自称为“阳明山人”,故后人多惯称其号。王阳明27岁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谨被贬为贵州龙场(今贵州省  相似文献   

12.
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所写《象祠记》中的象祠遗址,近日在黔西县被正式发现。《象祠记)是王阳明先生著作中的一篇重要文章,选入了《古文观止》一书,其开篇句就说“灵博之山,有象祠焉”。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所注和贵州《大定府志》所载,“灵博山在贵州黔西县境”。据此,黔西县组织有关专家多方考证,发现灵博山就是该县素朴镇内的“麟角山”,因山下多住彝族人民,彝语又称“山”为“博”,故又叫灵博山。“灵博山”原本建有以纪念传说中舜皇帝之弟“象”的祠堂,为当地彝族先民世代供奉,后于清初吴三桂剿水西时毁掉,于…  相似文献   

13.
张明 《文史天地》2022,(12):24-30
<正>偶然得知1949年贵大有王姓毕业生是王阳明裔孙,不禁十分好奇,于是搜考清末贵州文化名人资料,果然发现晚清“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的交友圈中,有来自浙江山阴的王姓父子。他们在晚清贵州政界和学界十分活跃,捐赠阳明遗像,重刻珍稀古籍,在贵州掀起一股王学热潮。他们在贵州活动的时间,由道光年间延续到光绪年间,前后长达40余年。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一位屡次平定战乱的保国功臣,更是一位历经仕途坎坷的“心学”宗师纵观王阳明的一生,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作为思想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正如梁启超对王阳明的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亦有很大的勋业。”但他的一生,又坎坷波折,历经贬谪、受诬、辞官、病老等人生中的不幸。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1472—1528)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有较大影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南宋陆象山“心学”,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创立了一个庞大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形成与“程朱学派”相抗衡的“陆王学派”。他的学说在明朝中期和后期,曾经风靡一时,影响较大,而且波及海外,在日本和朝鲜广为流行。追溯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谪居龙场是他思想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谪居期间,他办教育、授生徒,著文章,对贵州的教育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有个直观的感觉:北方看文物,南方看山水,东南看海、西南看山……。踏上贵州高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巍峨的群山,莽莽苍苍,有如游龙戏凤。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谪贬贵州,使他心灵震动的,首先是气势磅礴的大山。他在《重修月潭寺公馆记》中写道:“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在这个文化巨人的笔下,仿佛天下的山峦,都在云贵会聚,千山万壑,犹如沧海。百年之后,又有一个浙江文士王世性来到贵州,在《黔记》中,把贵州的地理特征概括为两句话,也就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相似文献   

18.
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在一次集会上有人提到《古文观止》里收有王阳明在贵州时写的《象沉记》。我听后暗自一惊,《古文观止》是我喜欢的书,曾经熟读过里面的许多文章,但却对《象沉记》毫无印象。吃惊之余自然是赶快找出书来查阅了,结果大有收获:该书共收入王阳明文章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贬居贵州期间所写的。除了《象沉记》,还有一篇名为《房旅文》,作者抱着极大的同情心,写了来自京师却暴死于“龙场驿”附近的小官吏主仆父子三人。该文写于正德四年。《象沉记骰有注明写作时间,按王阳明滴居贵州的时间推算,当成文于正德二年至五…  相似文献   

19.
“灵博之山,有象词焉。”这是明代中叶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王阳明(王守仁)所著《象祠记》中的首句。文章首先点明了象祠所在之地一灵博山(今为麟角山),即在黔西县境内。明正德元年(1506),宦官刘瑾把持朝政,南京科道它戴铣、薄彦徽等上书,请求惩办刘瑾为首的“八虎”势力,被刘瑾矫旨下狱。时任刑部主事的王阳明上疏为戴铣等辩冤,得罪刘瑾,被挺杖四十,贬滴贵州龙场今修文)当驿丞。在离京赴贵州途中,为躲避刘瑾派人追杀,几临生死,在正德三年(1508)三月才辗转到达龙场。王阳明初到龙场,在离驿站不远的小孤山…  相似文献   

20.
《贵阳文史》2013,(5):20-22
贵州是移民之地,无数优秀的外来精英,给贵州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并在贵州创造出了教育事业的奇迹。贵州教育曾经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展示过辉煌。今天,这些贵州辉煌的教育史仍然是可资借鉴的宝贵经典。 “以民为本”的“知行合一”创始人王阳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