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多色彩中,我独爱红色!只要见到红,就浮想联翩遐思万千。有人说这或许与我的血型有关。我说不尽然,这是与我长期生活、劳作在江西、赣南“红土地”上的缘故密不可分。写“红土地”历史,听“红土地”故事,唱“红土地”歌谣。学久了,听多了,唱熟了对红色的爱好,与日俱增,与岁共长。  相似文献   

2.
老早老早以前,山林里就数画眉鸟和乌鸦唱不好歌,开口只会“啊啊啊”的叫。一天,画眉鸟去约乌鸦,说:“乌鸦老哥,我们一同去向歌唱得好的雀鸟学唱学唱吧!”乌鸦听了,不以为然:“我两哥弟不是也唱得顶好的嘛,还学唱什么?”画眉鸟再三劝乌鸦去学唱,可乌鸦始终不肯去。于是,画眉鸟只好独自去学唱了。它先找到了百灵鸟和绿斑鸠,说:“百灵鸟、绿斑鸠先生,你们都是树林里的歌手,拜你们为师,请教教我歌唱吧!”百灵鸟和绿斑鸠见画眉鸟一片真心实意,就答应教它歌唱。画眉鸟就用心地学,  相似文献   

3.
黄力扬 《神州》2013,(5):224-225
任宏恩是我的老师,是无数戏曲爱好者,所十分敬仰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由他主演的《倒霉大叔的婚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爱看会唱。特别是剧中的一段唱:“春风吹得人心醉”,不知醉倒了多少戏迷。可以这样讲,凡爱唱豫剧者,没有不唱这段唱的。为什么这段唱能够流行,能够久唱不衰?带着这一疑问,我进行了认真地思考,和缜密的分析,试图从中找到其规律性的东西,以此启迪后人,岂不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徐峥是个预言家。2017年春天拍《我不是药神》,几个主演戏里戏外像一股绳,到哪儿都一起。有戏拍的人拍戏,没戏的人就在旁边看着,或者干脆到附近的空地去摆古怪姿势,让工作人员拍下来。有时还搞恶作剧,比如到大街上假装认错人。一次,谭卓在人行道上对来往人群唱“南京欢迎你”,徐峥对她说:“再疯两天吧,等红了就不能这样了。”谭卓心想:“啊?红了?”  相似文献   

5.
1983年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上,我提交了《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且谈变文之“变”》一篇论文。我的论文论及释门佛徒唱导化俗所用之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原本自楚、汉“序以建言,首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的辞赋。此外,也谈及“楚汉‘辞赋’是梵文‘经偈’异质同构的对应形式”;“中国佛教之‘偈赞’,名为‘梵呗’实系楚汉之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想当年,崔健一曲摇滚版《南泥湾》,首先被指为“红歌黄唱”,却因人们的逆反心理一时间广为传诵,也出其不意地带动了第二轮“红歌黄唱”运动的蓬勃高潮。唐朝版《国际歌》,侯牧人版“红色摇滚”纷纷出笼,摇滚成了当时亚文化的主流。“红歌黄唱”以其天然的隐喻性,激起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反叛:红的是鲜血,黄的是真金;穷人拥有鲜血,资本家拥有真金;“红歌”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专有权利,“黄唱”是资本主义的文化演变。事实上,在河南农村的穷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鲜血是可以抛洒的,只不过卖血换真金的后遗症,竟然是猛于虎的艾滋病!进步论者说:这…  相似文献   

7.
“有个观众说,都说你梁博成熟,成熟有什么用?我要的是唱得好。这句话虽然是攻击我的话,但我会记住他一辈子,我非常感谢他。音乐比赛,你成不成熟,跟你是不是好声音,有什么关系?唱得好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8.
马兆麟(1901—1982),乳名根子,艺名根根红,祖籍山西省文水县伯鱼村,从他青年时期起,举家迁移盂县清城村安家落户.马兆麟七岁时父死母嫁,无人依养,整天信步城乡,串走百家,成了沿街乞讨的叫化子,无人管束的流浪儿.他生性伶巧、爱唱,慢慢学会了说快板、唱莲花落的本领,凭着这些“能耐”,在街头巷尾打竹板唱小曲,招来行人,要上几文,混个生活.  相似文献   

9.
从前,有一只玉波壳乐长得很漂亮,能歌善舞。每天晚上临睡前,它都要唱上一支动听的歌。一天晚上,正当玉波壳乐唱得兴奋的时候,一只野猫领着两个孩子来到玉波壳乐住的树脚,问玉波壳乐:“美丽的玉波壳乐,你唱的歌真好听,你能不能教我唱几支?”“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教你唱。”玉波壳乐回答着。但它又想,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有喜欢唱歌的野猫,只听说过野猫是吃鸡和鸟的。“对!不得不防。”玉波壳乐暗自警戒。野猫又问玉波壳乐:“唱歌时用什么样的姿式,唱出来的歌才好听,你能告诉我吗?”玉波壳乐故意回答说:“我唱歌的时  相似文献   

10.
特殊的演出     
1953年11月,我接到中央有关部门通知,让我率团赴朝鲜慰问.赴朝前,我在北京又一次演出了《宇宙锋》.演出结束后,后台突然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浓厚的湘音:“我晓得她会演得这么好的嘛!”原来是贺老总来了,他唇上留着浓重的黑须,穿着一套中山服,兴致勃勃地对我说:“你唱得好啊!到朝鲜去唱给战士们听,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相似文献   

11.
我和被群众誉为“农民水利土专家”的路银,相识于红旗渠工程开工的1960年。 那年夏季的一天上午,我在悬崖上除罢险,下落到离地面六七米高的时候,一个正在搞测量的人把我叫住了:“喂,同志,你帮个忙怎么样?”我回答说:“行啊,你说吧!”“你帮我在石头上画个记号就行。”说着,他让我用绳子将一把尺子吊上去,然后根据他的指挥,用红漆在石头上画了个点儿。  相似文献   

12.
儿子们     
两个女人在从井里打水。这时候又来了第三个女人。还有一位老头儿,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休息。于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我的儿子又灵活又有力气,谁都制服不了他。”“可我的儿子会唱歌,像夜莺一样唱得好听。谁也没有他那样的歌喉。”另一个女人说。而第三个女人不说话。  相似文献   

13.
顾正秋,一个因时空阻隔而被大陆观众忘却的海峡两岸的京剧名伶,有“台湾梅兰芳”之誉。今年已八十高龄的顾正秋回忆自己的舞台生涯,不胜感慨地说:我一生唱了近百出戏,觉得舞台就是人生的缩影。她直言:“我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都是从‘戏’里汲取;我的友情、爱情、婚姻,也都因戏结缘。”  相似文献   

14.
黄力扬 《神州》2013,(26):202+204
任宏恩是我的老师,是无数戏曲爱好者,所十分敬仰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由他主演的《倒霉大叔的婚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爱看会唱。特别是剧中的一段唱:"春风吹得人心醉",不知醉倒了多少戏迷。可以这样讲,凡爱唱豫剧者,没有不唱这段唱的。为什么这段唱能够流行,能够久唱不衰?带  相似文献   

15.
李存 《文史月刊》2009,(12):22-28
一、意外地加入了红卫兵 16岁那年(1966年),我想加入红卫兵,那年我读初三。我的一位堂叔当时是村团支部书记,劝我争取加入共青团组织,我说:“共青团那算个甚,快涣散了。如今要紧的是‘入红’,‘入红’能见到毛主席。”  相似文献   

16.
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家”在哪里?“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代代相传、唱了六百多年的歌谣,曾让多少移民江南塞北、漂泊海外的槐乡子孙后代流下思乡的泪水,梦系魂绕地眷恋着故乡之根呢?元朝末年,中原...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先念无论是在湖北省党政军领导的位子上,还是进京后忙于国事,总是难以忘怀他一往情深的红土地上的父老乡亲。一 1953年春,已是湖北省党政军一把手的李先念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张体学陪同,在建国后第一次踏上故土。他们乘坐在吉普车在满是坑洼的公路上慢速前行,李先念对张体学说“全国解放4年了,我一次也没回去过。有人说我把家乡忘了,那是对我有看法,我这是回家还愿啰!”张体学接着说:“红安也是我的故乡,我和你一起还愿!”张体学是河南新县八里贩人,与红安的檀树相毗邻,战争年代在红…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友人来告,说是教育部要搞样板戏进中小学课堂了。笔者半信半疑地打开电视,果不其然,正播一群孩子咿咿呀呀学唱样板戏的镜头,唱的是《红灯记》选段,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个场面,我们这些从“文革”过来的人可是再熟悉不过了,谁都有过那段大唱革命样板戏的经历。“文革”过去三十多年了,样板戏再度回到课堂上,抚今追昔,真还是有些感慨,更是有些诧异。  相似文献   

19.
练“说”功     
怎样才能脱离稿子当着大家的面“说”好?我认为“夫战,勇气也”。我们要想做成功每一件事都要有勇气。战争是这样,“说”也如此。有的同学一站到讲台上,还没说依据,脸一红,头一低,胆怯了。“说”起来结结巴巴,茶壶里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我在说的时候,总是告诫自己不要慌,鼓起勇气,然后讲下去,就能很顺畅的把自己想好的话说出来。  相似文献   

20.
有首歌,叫做《那一夜》,男声唱:那一夜你没有拒绝我,那一夜我伤害了你。广告里面总听到,据说是下载彩铃用的。每次听到这首歌我就想问:前一个“那一夜”和后一个“那一夜”是不是同一夜?唯美回答说肯定是同一夜,因为没有拒绝,结果被那个男的伤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