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重要的是它的反封建主义的意义。本文仅就辛亥革命的政纲之一“平均地权”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意义,作一剖析,就教于史学界。一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只能用温和地社会改良方案来消灭封建地主所有制。孙中山赋予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他当时所作的解释是通过收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上,“政体”问题一提出,就同清末变法改制问题紧紧联在一起。因为当时“政体”问题提出的前提,就:是改变封建专制政体。本文就旧中国从本世纪初起陆续出现的各种政体,探讨中国近现代政体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及革命运动兴起之时,日本及西方诸国已经确立起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或革命派以及清政府在政体问题上,不能不在基本搬用外国现成形式的基础上作某些变易和修改。中国近现代(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政体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四、“民史”思想发展的历史和新高潮关于反对“君史”、提倡“民史”的史学思想,中国在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因为维新变法的需要,已经从西方和日本那里学来一点,并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对封建旧史学提出了极其初步的批判。当时这种认识和批判,还是比较零星片断而缺乏系统。到二十世纪初,情况有所不同。随着西方和日本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的大量输入,以及中国民族民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从康有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看进化论在中国的发展梁修琴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最初从西方输入并被某些中国人接受和加以传播,大约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到80年代,资产阶级早期改良派的民权思想呼声渐大。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把宣...  相似文献   

7.
十八世纪的法国正处于封建主义逐步瓦解,资本主义即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代之而起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中,法国的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以资产阶级为首的第三等级同腐朽的封建势力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斗争。这场斗争在思想战线上的明显反映,就是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与教权主义的斗争。启蒙思想家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代表者,是“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民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当法国处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的前夜,  相似文献   

8.
章门弟子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章门弟子仅是在学术领域才有所建树,而事实上他们的政治思想也相当成熟。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们便在与改良派论战的过程中,分别就革命与改良、排满与反帝、共和与立宪三个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论辩,驳斥了改良派的错误言论,澄清了人们的思想疑惑,在很大程度上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戊戌政变后的唐才常和自立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政变以后的唐才常,一方面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有联系,另一方面又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有接触,思想矛盾,主张模糊。反映在他所领导的自立军,也就呈现了事件本身的复杂性。究竟对唐才常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怎样估价呢?究竟自立军是进步的起义还是反动的“勤王”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我以为唐才常是在近代中国起过  相似文献   

10.
维新改良思潮在贵州的传播及其对贵州辛亥革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新改良运动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对满清封建统治阶级发动的两次可歌可泣的重大斗争。尽管维新改良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者的最终目的,都在于使资本主义生产力得以从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检格中解放出来,得到迅速发展。维新改良运动与辛亥革命在对斗争对象的认识,斗争的手段及革命的彻底性等重大原则上有根本区别,但无数事实证明,其两者之间的重大关联,两者之间的血肉联系,甚至可以把它们看成一场运动的两个阶段:前阶段为后阶段创造条件,后阶段是前阶段的…  相似文献   

11.
北伐战争时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设法软化分化中国革命,诱使中国资产阶级将革命引向改良,以此抵消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它对当时中国一般政治局势的发展以及革命阵营内部的复杂变化,摆出“中立”、“观望”的姿态,尽量用隐蔽而圆滑  相似文献   

12.
同盟会的分裂与光复会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5年,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共同组成同盟会,实现了各派反满力量的联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营垒出现了某种团结、兴旺的景象,革命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思想上,和改良派的论战正在胜利进行,军事上,萍、浏、醴起义之后,各地革命党人跃跃欲动,一个武装起义的高潮正在酝酿。但是,好景不常,1907年夏,同盟会发生严重分裂。此后,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光复会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应为康梁和立宪派正名候宜杰康有为、梁启超和立宪派在政治上属于什么派别?以往的论作众口一词,莫不给他们加上一个很不光彩的头衔,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或改良派、近年已有学者提出不同意见,发出戊戌变法“是改良主义运动吗”的不平之鸣。有的将改良与改良主义加以区...  相似文献   

14.
翁同龢和帝党汤志钧翁同是帝党的领袖,帝党是拥戴光绪改革的政治集团。甲午、戊戌间,翁同“憾于割台,有变法之心”,帝党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合作,推动了光绪“沼定国是”。晚近对这一时期改良派的活动颇多论列,而对翁同的和帝党的作用却很少涉及。本文即拟就此提出自己...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开创者。他猛烈地批判了封建旧史学,提出了属于资产阶级体系的新史学,在近代中国史学界起了积极的启蒙作用。但梁启超没有随时代前进去发展自己的史学思想,相反地是在惶遽、倒退中最后否定了自己的新史学理论。从梁启超较全面提出他的史学理论的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半期他逝世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史学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多变”。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形成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日本这一阶段。当时,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史学论著,并结合现实斗争的需要,写成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等书,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新史学理论。首先,他激烈地批判了封建的旧史学,提出“史界革命”的口号,并把“史界革命”当  相似文献   

16.
王芳 《黑龙江史志》2012,(15):61-63
陈独秀早年的主要思想中,有过四次转折:从科考成名的秀才到拥护"康梁"的改良派;从改良派变身革命者;从辛亥革命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提倡思想启蒙再到政治改造;直到成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一步步的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中国的化述中浮现着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民间化。他们对民间化的现代功能进行阐发与张扬,利用民间歌谣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1899年,梁启超提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相似文献   

18.
1905年反美爱国运动中的资产阶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代史的中心问题是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中国是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国家,所以还有一个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问题。这两方面的任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为实现这两个任务而斗争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虽然它不很称职,但历史的命运毕竟作了这样的安排。因此,资产阶级的状况究竟如何,是研究近代史  相似文献   

19.
护国运动时期梁启超"革命"概念剖析--"告别革命"谈何容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永 《史学月刊》2002,(6):57-62
梁启超在护国运动时期的政论中,不但不承认护国运动是一次革命,反而称袁世凯为“革命”。这一现象生动地反映出改良派在理论上一贯反对革命,而在实践上由于顽固保守派的逼迫又不得不走向革命的痛苦历程,这种自相矛盾的境地迫使梁启超提出一个似是而非的革命概念来自圆其说。通过对这一概念及其历史背景的剖析。可以深刻揭示出在保守势力强大顽固的近代中国,改良的道路实际上寸步难行。当前学界颇为流行的否定革命的思潮中存在着对复杂历史作简单化理解的倾向,坚决反对革命的梁启超尚且发动护国革命,可见告别革命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20.
在党的建设方面,邓小平党建理论坚持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举,而其中尤为突出党的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其基本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不搞政治运动而靠建立健全党内制度法规,以改革为杠杆,通过党内的民主化、制度化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就党内制度而言,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某些弊端,而这些弊端或多或少“都带有封建主义的色彩”①,并成为我们过去发生各种错误的重要原因。在我们党内,流传几千年之久的封建主义思想远比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大,危害更烈。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