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遗产》2013,(11):63-63
中国历代王朝皆有修史的传统,以史为鉴,读史是王朝统治者的必修课。汉代班氏家族班彪先著《史记后传》,班固、班昭接力编撰始得《汉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的断代史,为写断代史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2.
假如莎士比亚有一个妹妹,天赋非凡,那会有什么事发生呢?班固的妹妹班昭续写了哥哥没有完成的《汉书》,但是班昭只有一个,莎士比亚的妹妹更有可能如伍尔夫所说:她渴望去看外面的世界,父母却不准她上学;  相似文献   

3.
第三节班固与《汉书艺文志》班固对《七略》的改编班固自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为了完成其父班彪未竟之业,开始撰著《汉书》,到永元四年(公元92年),因受窦宪牵连,被罗织罪名死于狱中,《汉书》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完成。后来,其妹班昭在马续的协助之下,奉朝命,补足了表、志,完成了我国第  相似文献   

4.
班固的《汉书》“整齐一代之书,文赡事详”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汉魏六朝时期,《汉书》注释之作迭出,而这些著作后来都散佚了。《汉书》注家众多的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首先,《汉书》撰成伊始,便称难读,《后汉书》卷八十四《班昭传》说:“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三国志》卷五十九《吴书.孙登传》说:“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所以它行世不及百年,到了灵帝时代(公元168—189年)就有服虔、应劭等人替它作了音义。魏、晋、南北朝作《汉…  相似文献   

5.
关于荀悦的《汉纪》,历来有一种传统的看法,就是认为它是抄录删简班固的《汉书》而成,其取材不出《汉书》范围,只在个别地方对《汉书》有所润补。持这种看法的多是历代史学名家。如唐代颜师古在《汉书叙例》里介绍《汉纪》时说,荀悦“撰《汉纪》三十卷,其事皆出《汉书》”。宋代司马光认为:“荀《纪》无《汉书》外事。”(《资治通鉴考异》卷二)李焘也  相似文献   

6.
古代女教师     
《文史天地》2009,(5):71-71
封建时代讲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妇女得不到和男子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只有少数例外者因种种机缘而成为德才兼备、名震一方的学者,乃至于一代师表。第一个收徒授业的女教师是东汉的班昭。班昭的父亲班彪、兄长班固毕生致力于整理西汉历史,编写《汉书》,但未能完成而先后去世。班昭继承父兄遗业,最后完成此历史巨著。许多公卿大臣常向她求教,汉和帝多次召她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号日‘大家'”。南北朝十六国时,前秦的国君符坚兴办学校,设置博士教授儒学经典,但其中《周礼》缺教席。  相似文献   

7.
名家著史,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的成就,这首先是由于他们的才华和学识,同时也是由于他们坚韧不拔的治史精神。我们知道,《史记》是司马迁父子相承,积累起来的结晶,《汉书》是经过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兄妹相继完成的,司马光著《资治通鉴》,花费了十九年的工夫。象这样以长期的努力从事著史的事例,并不仅见。如杜佑著《通典》、胡三省注《通鉴》、黄宗羲等著《宋元学案》,都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8.
《汉书》自问世以来,为中国历代学者所重视,成为中国传统断代史的范本,其影响远及海外,在汉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书》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课题。笔者拟按时间顺序,将《汉书》在东亚国家的传播和研究状况进行详细爬梳,以期得出一个较为清晰和完整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王鑫义 《史学月刊》2007,(3):114-120
颜师古撰《汉书注》曾取义于颜游秦《汉书决疑》。然而,颜师古却没有将《汉书决疑》列入参考书目,撰书中亦未称引。其学术失范行为受到了清代学者的严厉批评,但迄今学者未曾就《汉书决疑》佚文与《汉书注》进行全面的比义研究。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就《汉书决疑》的19条佚文与《汉书注》的相关注文作逐条比义,可以发现颜游秦的15条注文被颜师古完全采纳或基本采纳,占今所能见颜游秦佚文的近80%,故后人谓师古注尝窃采游秦义为不诬。但瑕不掩瑜,师古注比游秦《决疑》丰富得多,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汉书》注本。  相似文献   

10.
《史记》《汉书》史表研究是欧美中国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国内学界加深了解欧美中国史学研究发展历程、辨析中西史学交流互鉴具有典型意义。自19世纪末发轫以来,欧美《史记》《汉书》史表研究呈现出深度不断拓展、领域逐渐丰富的发展趋势,表现出充分重视中国传统考据成果、讨论范围相对全面、部分借鉴西方史学研究思路等特点。部分欧美学者通过《史记》《汉书》史表反思西方史学对非叙事性历史书写的偏见,促成了中西史学的深度互鉴。但是,欧美学者并未深入分析中西古代史表书写的异同。通过比较以优西比乌《编年史》为代表的西方史表书写与《史记》《汉书》史表可以发现,中西古代史学在探索通史写法的实践中,不仅有经验认识的相似性,也有历史观念的差异性。西方中世纪史表书写因秉持基督教神意史观,未发展出类似《史记》《汉书》史表般追求理解历史的丰富类型。  相似文献   

11.
论《汉书·艺文志》附注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汉书·艺文志》附注的价值徐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将附注项列为著录项目,而我国现存最早的书目《汉书·艺文志》就已相当成功地运用了附注这种方式来报道文献信息。《汉志》总计款目677条,其中225条有附注,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本文旨在...  相似文献   

12.
在学术史上,唐代颜师古的《汉书注》在倍受后人推崇的同时,也为部分学者所深相诟病。人们不断发现某些题为"师古曰"的《汉书》注文,实际上是其他《汉书》注家的成果,从而据此认定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抄袭"他人注解。对此,指责者颇多,而证之最详,持之最力者,当为杨明照先生,其著有《汉书颜注发覆》一文。但批评颜师古"抄袭"的学者多忽视了颜注《汉书》在经历唐代长期手抄流传,及宋代以来屡经校订、刊刻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在当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本《汉书》校勘记中便收集到不少误改、误衍"师古曰"的注文,并据此推测被后人指责为"抄袭"的《汉书》颜师古注文,很可能多是后人不断增补、改写的结果,颜师古似不当为此种"抄袭"负责。  相似文献   

13.
《汉纪》是东汉末年荀悦奉汉献帝诏令,删简《汉书》而撰写的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编年体史书。此书取材于《汉书》,但对《汉书》有没有补充和润改呢? 一种意见认为,荀《纪》的史实全部出于《汉书》,而没有记载过《汉书》以外的事。唐颜师古在《汉书叙例》中介绍《汉纪》时说:荀悦“撰《汉纪》三十卷,其事皆出《汉书》”。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卷二·汉纪中》也认为“荀《纪》无《汉书》外事”。这种看法对不对呢?我认为荀《纪》虽然取材于《汉书》,但说它没有记载过《汉书》以外的事,是不符合《汉纪》的实际情况的。  相似文献   

14.
刘瑞 《文献》2000,(4):238-240
左纛是古代帝王的象征--"黄屋左纛"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历来的文献中相关记载很多,现在我们可以见到的最早记载分别是蔡邕的《独断》和司马彪的《续汉书·舆服志》.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早的城建于何时,古代文献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黄帝”时期(《汉书·郊祀志》);有的说是“种农”时期(《汉书·食货志》);有的说是“鲧筑城”(《吕氏春秋·君守篇》);有的说是“城郭盖禹始也”(《太平御览一百九十二引《博物志》)。考古发挖资料证明,我国在新石器  相似文献   

16.
南朝刘宋范晔撰著的《后汉书》本纪和列传,配以西晋司马彪《续汉书》诸志,是研治东汉一朝史事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惟研究西汉以及汉代以前各个时期的地理问题,范晔《后汉书》和包括《郡国志》在内的《续汉书》诸志,同样具有很多《汉书·地理志》以及《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所不具备的独特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裘毓芳,字梅侣,笔名梅侣女史,江苏无锡人,是我国最早的著名女报人之一,1898年5月11日她与叔父裘廷梁等在家乡创办《无锡白话报》(第五期起改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是戊戍变法期间最有影响的白话文报刊,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从内容上看,裘毓芳是《无锡白话报》最主要的撰稿人,她用白话演说《孟子年谱》、班昭的《女诫》、  相似文献   

18.
班固《汉书》的叙传和赞辞蕴含多则《易》辞,这些引《易》言辞频次密集,是经学思想在史学中的折射和彰显。《汉书》赞辞是对纪、传、志等文本的韵语总结,带有评点性质。《汉书》叙传是作者对写作该书的缘由交代、作者家族的历史追溯,其中的《幽通赋》感人至深。《汉书》叙传"叙曰"是对各篇目文本的简单叙录,相当于后世的目录提要,而内容又有所溢出。叙、赞多次称引《易》,语约而义丰,具有依经立义的评点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朱元璋的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朱元璋偏爱《汉书》看他对刘邦的崇拜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读史论史。他所读的主要是正史,如《史记》、《汉书》、《晋书》、《唐书》、《宋史》、《元史》、《春秋》、《通鉴》、《唐太宗帝范》等。他读得最多的是《汉书》,《明实录·太祖实录》直接记载的就有8次,与臣下讨论汉史的则有41次之多。朱元璋读《汉书》的时间很长,从元至正二十四年一直到洪武末年,可谓是活到老,读到老。他不仅自己读,还把它推荐给臣下。当元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郭云被擒后,朱元璋“观其状貌奇伟,命释之。时  相似文献   

20.
单旗的货币思想是在反对周景王铸大钱的谏议中表现出来的。对于单旗所发表的议论,学界多认为是对轻重相权论最早的论述。实际上,它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周景王铸大钱的理由,尚不见本人的阐述,但从单旗的议论可以看出双方的观点,《国语·周语》和《汉书·食货志》都完整地记载了他的话。为了深入分析单旗的货币思想,我们首先引述一下古文献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