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史》卷117《朱权传》载: 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3591页)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明·郑汝壁《皇明帝后纪略》、《明实录》和清·查继佐《罪惟录》诸书亦作太祖“第十七子”。但是,明·焦竑《献征录》卷1却作: 宁献王讳权,高皇帝十六子也。明·朱谋讳《藩献记》和《朱氏八支宗谱》亦为太祖“第十六子”。历来二说并用,莫辨孰是孰非。  相似文献   

2.
隆武帝在明清政权更迭、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为收拾人心,聚拢人才,稳定政权,抵御清兵南侵,宣布在福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开科取士.福京乡试作为隆武帝的"龙飞首科",得到君臣的高度重视.然因郑芝龙等武臣的阻挠,原定隆武二年三月的福京乡试一拖再拖,最终于是年六月才在福京天兴府举行.文章根据大量史料,考知该科乡试主考官、同考官、提调官、监临官等部分职事官之姓名爵里;录取人数则在崇祯十五年所确定的福建乡试解额105名的基础上,"特旨广额七十名",后复试黜落4名,最终选拔录取举人171名.福京乡试开科不久,隆武政权即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覆亡,但其选拔录取的一批科举人才,却对郑成功的抗清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当上大明开国皇帝。据《明实录·太祖实录》卷二九记载,即位前,朱元璋先命礼部书高祖、曾祖、祖考、先考四代皇祖考妣神主,并先期设祭坛。礼毕,朱元璋率世子暨诸子,奉神主诣太庙,追尊四代祖  相似文献   

4.
开宝二年(969)进士 王献可,泽州人。开宝二年登追士第。仕至知英州。宋彭百川《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八《祖宗科举取人·太祖》,《雍正山西通志》卷六五《科目·宋进士》。  相似文献   

5.
《文献》2020,(3)
几种传世的洪武二十四年、洪武三十年春榜进士名录,所载不尽相同,令人不知所从。《双槐岁钞》收录洪武二十四年会试录取名单,当抄录自该科《会试录》或《会试中式题名》,《皇明进士登科考》所载与之基本吻合,可据。而《皇明贡举考》该榜所收,有明显的错漏,且与洪武三十年春榜相混,不可尽信。对洪武三十年春榜51名进士的记载,《皇明进士登科考》、《皇明贡举考》均有不足,需要综合其他史料来印证,目前可基本确认者48人,尚有3人待考。  相似文献   

6.
明秦藩家族谱系及墓葬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始,先后分封诸子、亲族为藩王、郡王,镇守各地。在陕的第一代藩王为其二子朱樉。《明史·表第一》载:“愍王樉,太祖嫡二子,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西安府。”据《明史》,以后还传10代十四位至景王  相似文献   

7.
诏令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布的政策法令,即历代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文书文告,故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原始资料的一种。《宋大诏令集》收录了北宋太祖至徽宗宣和年间的重要诏书,计三千八百余篇,按时间顺序,分门别类汇编而成。它对研究北宋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惜过去鲜有涉及者。本文仅就《宋大诏令集》的特点、史料文献价值以及版本问题加以评述,谨请读者指正。一从唐中业开始,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种新的社会发展变化,到宋代几乎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科举史上,明朝曾经闹出一个响声很大的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即1397年2月春考,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白信蹈等任主考,录取了51名,全是南方人,一时间引起北方  相似文献   

9.
<正>1.中华书局2016年修订本《辽史》卷72《义宗倍传》(第1333页):"义宗,名倍,小字图欲,太祖长子,母淳钦皇后萧氏。"按:此处义宗耶律倍生母非淳钦皇后萧氏。《辽史·韩知古传》:"太祖平蓟时,知古……为淳钦皇后兄欲稳所得。"同书卷1《太祖纪上》载天复三年(903年):"冬十月,引军略至蓟北,俘获以还。"《资治通鉴》卷264天复三年:"阿保机遣其妻兄阿钵将万骑寇榆关。""阿钵"即《韩知古传》之"欲稳",则韩知古被淳钦皇后兄俘  相似文献   

10.
洪武四年殿试日期现有两说:一是以《洪武四年进士登科录》为代表的“二月十九日”说(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本,宁波出版社2006年版),二是以《明太祖实录》为代表的“三月乙酉朔”(三月初一)日说(卷六二,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笔者同意二月十九日说,理由有三:一是《登科录》具有相对原始档案性质,且所记十九至二十三日的诸事日期环环相扣。二是该年会、殿试时间前后衔接。据载,二月十八日会试结束,中书省将结果禀奏皇上(《明太祖实录》卷六一,洪武四年二月壬申条)。因此,次日殿试完全可能。三是处于明初草创时期科举制度尚未定型。如洪武三…  相似文献   

11.
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培贵 《史学月刊》2006,(12):24-31
明中叶后,各省直的科考规模在四五千人至数万人之间,平均录取率估计在10%上下。乡试录取率,明初一般在10%上下;成、弘间定为5.9%;嘉靖末年又降为3.3%;而实际录取率又低于此。会试录取率,自洪武至万历中平均为8.6%;其中,洪武至永乐二年平均为21.7%,永乐四年至万历中期平均为8.4%。殿试规模和录取数在理论上皆等于同科会试录取数。永乐二年后,明廷共在51科14938名二、三甲进士中考选了1277名庶吉士,平均录取率为8.55%。上述录取率,都是在朝廷调控下形成的,并非完全自由竞争的结果。而之所以进行调控,又是由官缺的有限性和科举取士用途的单一性矛盾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河南夏邑县何时改为今名,说法有二,一谓始改于金。成书于明景泰七年官修地方总志《寰宇通志》卷八三夏邑县条载: 在州东百二十里。战国时下邑地,汉置县曰下邑。……金始改夏邑县。元及国朝皆因之。稍后,《明一统志》卷二七、嘉靖二十七年《夏邑县志》卷一《沿革》、雍正八年《河南通志》卷三及《读史方舆纪要》卷五○等均从其说。《河南通志》还载:“金始改县曰夏邑,以华夏更名。”二谓明洪武初始改今名。《明史·地理志》记夏邑县:“元曰下邑。洪武初更名”。清代官修地方总志《大清一统志》、乾隆十八年《归德府志》均从其说。《归德府志》的纂修者在夏邑县条下加按语:“今考下邑,始见《史记·高祖本纪》。……至更为名夏邑,乃自洪武年始。”所谓金始改今名,元、明因之,其说虽见于官修方志,但经不起查核。其一,《金史·地理志》不载改夏邑县今名事。金代该县为归德府所辖,志中载县名为下邑。其二,元代该县仍名下邑。见《元史·地理志》归德府条。元归德府教谕李希(?)  相似文献   

13.
辽朝科举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辽朝科举始于何时关于辽朝开始实行科举的时间,在《辽史》中有这样两条明确记载:《景宗纪》保宁八年(976)十二月戊午,“诏南京复礼部贡院”;《圣宗纪》统和六年(988),“是岁,诏开贡举”。大概正是根据了上面两条材料,出于元人之手的《辽史》卷一百三《文学传》“序”这样写道:“辽起松漠,太祖以兵经略方内,礼文之事固所未遑。及太宗入汴,取晋图书礼器而北,然后制度渐以修举。至景、圣间  相似文献   

14.
一、历史上贵州的高等教育历史上贵州教育事业不发达。明代嘉靖以前,贵州无乡试,考个举人,要远到云南去应试。嘉靖十三年(1534)贵州巡按王杏上疏皇帝,以道路艰阻,请开科于本省,乡试免附云南。嘉靖十四年(1535)明朝廷才“许贵州自乡试,免附云南,解额贵州二十五人”。即是说,要每隔三年才按定额分配,准许贵州录取举人25名。定额以外,哪怕学识再高,也不能应举。这便给贵州出人才强加了很大的限制。清袭明制,贵州乡试应举者,仍受定额所限。到了公元1926年,桐梓周西成统治贵州时,成立过贵州大学。不管他当时建大学的个人  相似文献   

15.
正《金史·太祖纪》天辅七年(1123)五月有"遣奚马和尚攻下品达鲁古并五院司诸部,执其节度乙列"的记载,由于此处所见部族名不太常见,前人对此均有误解。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将"下品达鲁古"改译为"萨必达噜噶",据《钦定金史语解》解释说,"达鲁古(达噜噶)"为部名,而"下品(萨必)"为人名。李有棠《金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建国》即袭用此说。张政烺先生点校《金史》时,因本书屡见"达鲁古部"及"达鲁古城",且《奚王回离保传》记此事称"达鲁古部节度  相似文献   

16.
正辽祖陵遗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图一)。辽祖陵是辽代第一个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辽史·太祖本纪》载,天赞五年,即太宗天显元年(926年)七月,耶律阿保机率军征服渤海国后,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猝死于扶余城。九月丁卯,耶律阿保机"梓宫至皇都,权殡于子城西北。己巳,上谥升天皇帝,庙号太祖。"天显二年(927年)八月,"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  相似文献   

17.
明代朱津元当了皇帝,派他的亲信顾成来贵州。《祖字永乐实录》说顾成老家是湖南湘潭人,祖父操丹为业,转居江苏江都。顾成少年时好习武事,自文其身,人称顾花子。朱元硬起兵,挑选他为帐前亲兵。洪武初年,升任昭勇将军贵州都指挥同知。洪武14年(1381),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统率大军,远征元朝最后的一个封王云南的梁王,太贵州后攻下普定,顾成镇守.使征云南大军无后顾之忧。因此得升迁为右军都督企事,佩征南将军印镇贵州。太祖死后,孙于允从即位,为建文皇帝。北平的燕王朱撒想篡夺帝位,假借一请君例”之名,起兵南下,顾成率众…  相似文献   

18.
周峰 《古籍研究》2001,(3):14-15
诏令就是历代皇帝的书、告,包括诏、令、敕、制、御札、国书等。因为诏令都是最高统治所发布的,其内容多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多是第一手的珍贵史料,对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历代诏令的汇编,主要有宋人宋敏求所编《唐大诏令集》及宋代所汇集的北宋一朝的《宋大诏令集》。今人董克昌先生主编有《大金诏令释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一书,从各种史书中辑得金代诏令490条,约15万字,对研究金源一代的历史有着重要价值。笔在学习金史的过程中,发现该书还有一些遗漏,故仿照该书的体例,辑录诏令原,加以注释,作补遗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文史天地》2002,(11):38-40
中国历代最高领导人中,与思南关系最紧密,直接打交道最多的人,应该首推朱元璋。翻开《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谈到思南的地方有39处之多。朱元璋在位31年,就有21年有与思南直接打交道的记录,这还不包括他未当皇帝之前的几次联系。《明实录》是明代中央政府编纂的记录本朝历代皇帝言行而不加增饰的文献资料书。按照明朝制度,皇帝死后即设馆编修实录,内容都从官方文书档案中整理而来,逐年逐月逐日记录前朝事迹,最初正本都由皇室直接掌握;后来副本由翰林院管理,在皇帝死后修实录拿出来参考校正时,内阁大臣和史官才得以乘机私抄出…  相似文献   

20.
韦颖  李治 《文物天地》2023,(8):71-78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科举乡试的题型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孔府档案》中收藏有清代中后期的山东乡试题纸,可较为全面地反映清代中后期科举题型变革和定型情况。本文通过比较这些题纸的内容,直观展现了史料中记录的题型变革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