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台湾和海外的华人圈中,伯父的名字为大多数人所知,是因为他赢得了“贵州环球旅行第一人”、“中国卓然超群的摄影家”、“有骨气的中国人”等称号;近十年间,他不辞劳苦担当了海峡两岸的“和平使者”。在我心目中,伯父是传奇而传大的,他一生经历了数不清的风霜雨雪,备尝人间酸甜苦辣,但始终保持着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本色。万水千山走遍伯父一九二八年生于独山,私塾六年,已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一九四三年,日本侵略军轰炸独山,十五岁的伯父扔下课本,含泪接过母亲手里的全家最珍贵的东西——一只手锡后离开了家门,没想到这一…  相似文献   

2.
包中 《贵阳文史》2004,(3):10-14
谢老孝思先生是我伯父包北弘之爱生,父亲包净六之挚友。在我小时,他常来南京我家,以后天各一方,直到1956年父亲曾去苏州与他会晤。“文化大革命”后,谢老多次返乡,我均去拜谒,主要聆听谢老深谈“达德”传统、贵州教育、父辈往事、苏州园林、贵阳发展,议“达德”恢复,开会  相似文献   

3.
陈小薰 《世纪》2023,(1):48-51
<正>我祖籍浙江湖州,太祖父陈容生和陈立夫先生的祖父陈延佑是亲兄弟。我的祖父陈其文、陈立夫的父亲陈其业和沪军都督陈其美都是其字辈,从辈分来说,陈立夫算是我的伯父。说来也巧,我与伯父陈立夫的生日时隔49年,在阳历年与农历中国年竟然都是同一天,阳历的1949年8月21日,农历的七月二十七。伯父于2001年2月8日在台湾逝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让我印象深刻,我想说一说我眼中和心里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以此缅怀与追思。  相似文献   

4.
伯父黄秀善离家60多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以为他老人家早不在人世了。可没想到年已80多岁高龄的伯父于2005年9月竞奇迹般地从台湾回到了老家。  相似文献   

5.
正我的伯父姚一廷(1894-1968),河南济源人。1929年在闽赣地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伯母彭克昌(1913-2009),四川通江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他们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战士。抗战时期,伯父、伯母都在八路军驻垣曲兵站办事处工作。当时,伯父任办事处主任,伯母任办事处出纳员。1938年7月下旬,为了加强我驻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总部通向延安的交通线,保证八路军部队在抗日前线所必需的粮  相似文献   

6.
今年七日二十一日,是我们的伯父关向应逝世四十周年。我们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辉一生。 伯父原名关治祥,一九○二年出生于一个满族农民家庭。祖姓瓜尔佳氏,原隶镶红旗,于康熙二十六年搬迁出来到金州(今辽宁金县),改为镶白旗。到爷爷这一辈时,家境贫寒,靠耕种十几亩薄地和织布维持生活。 伯父是爷爷的长子,由于他天资聪明和勤劳、俭朴、好学,自幼便深得祖母和父母的喜爱。所以在伯父离家去上海从事革命斗争后的几十年间,老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他,病瘫卧床的奶奶一提到他就落泪。伯父逝世后,为了不使爷爷伤心,迟迟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  相似文献   

7.
我的伯父黄秀善离家60多年杳无音信,家里人都以为他早不在人世了。没想到2005年9月,80多岁高龄的伯父竟奇迹般地从台湾回到了老家。 伯父17岁被抓丁到了国民党部队,因做得一手好饭菜,被阎锡山看上留做厨师。在伯父的叙说中,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阎锡山败走台湾后.的轶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我伯父胡家博是著名学者、“大右派”黄万里的弟子,因为替黄万里辩护也成了右派,黄万里的传记作者赵诚专程采访了伯父,并在其《长河孤旅——黄万里九十年人生沧桑》和《追寻黄万里》两本书中都给了伯父一定篇幅。当然,赵诚关心的是伯父所了解的黄万里。但是我觉得伯父的一生,除了与黄万里的那一段关系外,也还有不少坎坷、不少光彩,尤其是在已近退休之年还为中国闯进伊朗水利设计市场,也是为中国水利设计首次进入国际市场立下了头功。他应当算是那一代与多舛命运抗争的很多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吧!因“保黄”而成为右派1957…  相似文献   

9.
伯父汪辟疆先生,是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他一生勤奋治学,教书育人,桃李盈门,名满天下。1925年,他应章士钊之约,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1928年应聘至南京任第四中山大学教授;以后该校先后改名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伯父连续任教38年。其入室弟子如程千帆、沈祖菜、潘慈光、涂允铣诸君,均为当代学者、硕儒。  相似文献   

10.
崔敏侠 《文博》2006,(3):69-71
伯父瑚,又名簠.瑚与簠均为盛放食物的器具,郑玄注:“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梁器.“据考古资料,[1]伯父瑚是1981年5月中旬,发现于陕西省扶风县黄堆公社齐镇村附近的一个灰坑中,该器物应属西周晚期之物.伯父瑚器高10.5厘米,口沿长28厘米,口沿宽22.5厘米,腹深6.5厘米,重3公斤.……  相似文献   

11.
我的伯父姚一廷^②和伯母彭克昌^③,都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抗战时期,伯父、伯母都曾在八路军④驻垣曲兵站办事处工作。当时,伯父任办事处主任,伯母担任办事处出纳员。  相似文献   

12.
周秉德 《纵横》2011,(2):24-26
1968年我出差回北京,我的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突然跟我谈起了“伍豪事件”。那时候“文化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据说,有一天红卫兵小将翻出了上海20世纪30年代刊有“伍豪启事”的旧报纸,就把这张报纸送到了中央文革小组江青手上。当时江青正想整我伯父而愁找不着“黑材料”呢,一见这张旧报纸如获至宝,便意欲借此事,谋害伯父。  相似文献   

13.
我从15岁起,就与我大伯父袁克定相处,后来随他到北京居住,直到1958年他病逝,达27年之久未曾远离。下面所述我大伯父袁克定的情况,均系我的亲见亲闻。 家 世 姻 亲 我祖父袁世凯1877年随其堂叔袁保恒(清廷户部侍郎)由北京到河南开封帮助办理赈务。1878年其堂叔突染时疫病逝,我祖父  相似文献   

14.
"超,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懒罪该打……"在周秉德的眼中,伯父周恩来是个浪漫的人。作为伯父最亲近的晚辈,12岁便走进中南海的她,在周恩来夫妇身边生活了15年,见证了一代伟人的坚韧与平凡。  相似文献   

15.
时昭晖 《纵横》2009,(4):50-54
在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上,那首催人泪下、令人肠断的哀乐能给所有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首曲子,是伯父时乐潆在延安期间护送陕北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遗体回延安途中,发现并沿途演奏的(后来进行了改编)。2008年6月26日上午,我在八宝山参加了一场没有哀乐的遗体告别仪式一伯父时乐漾的告别仪式。  相似文献   

16.
我最后一次见伯父,是在3月1日上午,他已安详地躺在灵床上。父亲本想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回乡探望,为的是日子吉利。不想,伯父没有跨过“二月初一”(2月28日)这道槛。伯父的死虽在预料之中,但噩耗传来时我还是不禁涌出两行浊泪;年近七旬的父亲更是老泪纵横,低吟道: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后便仰面而泣,几近嚎啕。  相似文献   

17.
爱新觉罗·焘健的书法浣花满族中年书法家爱新觉罗·焘健于1951年生于一个满族书画世家。他是书法家启源的长子,著名书法家启功是他的伯父。他现在河北省廊坊县交通部门工作。焘健从小爱好书法,秉承家学,在父亲和伯父的指导下,临摹碑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0多...  相似文献   

18.
舒位旅黔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乾嘉年间,诗坛分宗立派,名家辈出。一些诗人或因游宦,或遭贬斥,先后来到贵州。其时贵州交通不便,被中原人士视若天荒,然其山川之雄浑奇丽,风俗之特异、淳朴,民生之原始、艰辛,每使骚人墨客雅兴频发,浮想联翩,或题句于悬壁,或吟诗于旅邸,虽为抒情寄兴,却为黔山黔水生光。本文介绍的舒位,便是当时影响较大的旅黔诗人之一。舒位,字立人,小字犀祥,号铁云山人,大兴(今北京市南郊)人。出身官宦世家。祖大成,官翰林检讨。父翼,官广西永福县丞、安徽池州知州。伯父希忠官苏州时,舒位父母随居其官署,舒位即生于该地,时为乾隆三十年(1765)九月四日。年十四,随父至永福。其铁云山人之号,即因永福官舍后有铁云山而得。  相似文献   

19.
陈陶遗,原名陈水,字止斋,号陶遗,也作道一,出生于江苏金山县松隐镇。他10岁丧父后到伯父学馆去读书,16岁那年伯父又去世,幸亏当地颇有文名的顾泰云先生愿意收留他。因有严师指导,上进极快,凡作诗文,胸中早有成稿,常常一挥而就,全篇无需大改,乡里叹为奇才。 1901年,陈氏岁试得中秀才,  相似文献   

20.
<正>我的父亲李汉俊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父亲1890年出生于湖北潜江,他少年时代就胸怀大志,十四岁时得到伯父的好友吴禄贞的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