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运用痕迹检验学的理论、方法检验案件中的各种痕迹物证,确定痕迹与案件、痕迹与一定人或物之间关系的刑事技术,迹检验技术在交通事故鉴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利用痕迹检验技术对交通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勘察工作来确定案件性质;判断交通事故类型;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相似文献   

2.
张群喜 《文博》2009,(6):222-228
应用光学成像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诊断与分析,是一种非接触的、非破坏性的、直观和快速的方法。本文介绍在馆藏壁画修复材料、修复痕迹及修复评估方面,通过利用紫外荧光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实现了对馆藏壁画修复加固材料、修复痕迹的鉴别和诊断,对馆藏壁画加固、清洗效果的有效评估,此技术在对壁画进一步保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郧县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第二步加工的特点是大部分用石锤来直接进行加工;打击方向垂直或接近于垂直;修整痕迹多浅、平;加工方向大部分为单向加工,少数为交互加工、转向加工的;在两刃或两刃以上的石器中,不同边缘的加工方向相同的多,不同的少。郧县人遗址中的石器特征与国内外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石器进行对比,在石器的第二步加工技术方面,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从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郧县人文化”。  相似文献   

4.
浅淡中国古代金属货币的制造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亚巍  郭永和 《江汉考古》2004,(4):91-94,67
本文通过对古代范铸技术铸钱的研究,提出了古代铸钱工艺是采取了多种铸造技术。通过采用砂型工艺铸钱的实践,提出了秦代也可能采用过砂型铸钱工艺。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证明圆形方孔钱的铸后加工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微痕考古以显微观测与技术分析为基础,通过对自然微观痕迹、人类和其它动物行为痕迹的观察研究,阐释人类与动物的行为模式、生活环境、文化遗址埋藏现象等.并作为一种技术性工作广泛服务于我国的文物保护.微痕考古在工作方向、工作方法和工作结果方面,可以弥补传统考古工作和文物保护技术的不足,使考古工作从微观到宏观、从实验到理念、从局部到整体建立更全面、科学的分析过程.我国微痕考古近年迅速发展,专业队伍扩大、研究理念与实验技术进步、工作领域覆盖面拓宽近年微痕考古的重要收获,包括发现人类最早的戳刺性行为痕迹、人类最早的剥皮屠宰技术及刻划图案等;在玉器制作工艺与鉴定、石器使用痕迹与区域文化特点等方面也取得丰富成果.微痕考占的产生与发展,显示脱胎于自然科学的考古学专业,在与现代应用技术紧密结合下,使考古学在研究理念、分析技术和认知深度等方面正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6.
古代制骨工艺研究是理解骨器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基础,制骨实验可为制骨工艺研究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和比较材料。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石刀、蚌刀(镰)、铜刀、铜刀锯、铜锯等工具截取、加工骨料的痕迹进行区分,并对各种工具的截取、加工骨料的效率进行对比,以期为考古遗址中的制骨工艺研究提供直接的对比材料。以此为基础,将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骨料与骨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工具作用于骨骼后留下的痕迹存在明显区别,各类加工工具中铜锯的加工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工具;种种迹象表明,大辛庄遗址骨器加工的工具应为青铜工具,加工痕迹与铜刀锯最为接近,这与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所用工具和工艺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7.
范怀良  珏子 《旅游纵览》2008,(12):44-45
"天空中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可是,人类没有翅膀,人类用鸟的翅膀给心灵划过一道最富诗意的弧线。鸟的生存便如同精灵那般神秘。连弧线都难觅的精灵则就更神秘得令人心颤。它从哪来、又到哪去,至今仍是人类的未解之谜。你听,什么鸟在叫?  相似文献   

8.
文物保护的对象不仅仅是文物的本体,还包括其所承载的重要信息。沧州青县唐墓出土的2件漆盘残片上保存有木胎车削技术的痕迹,说明这种记录在明代文献中的制作工艺在唐代的木器加工中就已使用。为保证漆盘残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完整性,在修复时不做进一步的补全修复,而是将其拼对粘接后直接做成标本,并制作相应的支架、夹具和文物包装,以便更好地进行保护、展示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薛家岗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采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微痕观察,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仪器的物相测试,对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省博物馆所藏的127件薛家岗玉器的表面加工微痕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薛家岗玉器大多光素无纹;玉料主要以闪石玉为主,结构普遍较粗;开料以线切割技术为主,片切割技术为辅;钻孔主要为两面对钻,工具有实心钻和空心管钻,孔壁常留有螺旋钻痕和对钻台痕;玉器整体经过打磨抛光工序;出现了破裂玉器的接合修复技术;薛家岗文化晚期出现了镂空技法、减地浅浮雕技法以及阴线刻技法,体现了玉器制作工艺的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0.
《华夏考古》2021,(4):95-108
庙底沟遗址是一处出土石制品数量巨大、类型丰富的大型聚落遗址,为研究史前人类行为和生产生活提供良好条件。通过石制品不同视角的分析,发现庙底沟遗址具有石器加工场和专门化的特点;原料主要为就近取材,原料岩性、工具形态与类型、加工技术及功能之间存在明显对应关系;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和锐棱斜向砸击法,工具修理技术中打制、琢制和磨制技术组合使用,还存在少量钻孔技术、凹缺修理技术和切锯刻槽技术;工具功能大致归结为木工、农耕、碾磨、收割、渔猎、纺线和其他功能类别,其中以农业工具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