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本质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勤 《攀登》2003,22(5):9-12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重要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本文认为,“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坚持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重要观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理念。本文认为,  "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特征,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坚持执政为民,其核心就是要努力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刘宗洪 《攀登》2006,25(2):24-27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终极理想。我们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人和发展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执政活动的全部目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易方 《攀登》2003,22(1):17-21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又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与时俱进就是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的共同本质所在。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实现不是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还是“三个代表”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中国共产党始终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这一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的本质特征。这既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建党…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所作的报告 ,高屋建瓴 ,主题鲜明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通篇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 ,是一篇辉煌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 ,更是指导今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修志工作者 ,应该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全面贯彻落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 ,用这一重要思想统领今后的全部修志工作。一、修志工作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直接反映民声,最能代表民意。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切实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一、用执政为民的思想,深化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认识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建议提案的办理不是一般的事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臧乃康 《攀登》2003,22(1):10-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党的执政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这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纲领,执政组织,执政方式现代化的要求。不断推进党的执政现代化,当前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确立现代执政理念;二是要重新设计和配置现代执政权力体系;三是要按照政治明要求强化党的执政功能。  相似文献   

9.
武伟生 《攀登》2014,33(4):7-12
团结统一是无产阶级政党统一意志和行动、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时候,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依然感受到其理论的力量,他启示着我们:要以党的思想上政治上的团结统一,确保党在组织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坚决遏制党内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彻底消除危害党的团结统一的现实基础;勇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科学开展党内斗争,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增进党的团结统一提供制度保障,切实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不竭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杨杰 《攀登》2003,22(5):1-4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党的性质的新概括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党的性质以新的社会性内涵,实现了党的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对党的性质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8.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9.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