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文成 《神州》2012,(15):256-256
二十一世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试教育铸就的“知识型”人才已疲于心有余而力不足,面临着种种危机;而“创新型”人才则受到社会的青睐,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曾康 《神州》2014,(8):64-64
<正>积极推进和全面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改革。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国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体育课课堂,把创新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实践能力进行引导和挖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如何加强实践性的提升,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对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教学以及提高学生的人文性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李功玲 《神州》2012,(22):123-123
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黄淑荣 《神州》2012,(15):139-139
进行创新教育,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心理学家斯坦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接受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挥。  相似文献   

6.
张英贞 《神州》2012,(15):251-252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推进创新教育责无旁贷。新课标高中地理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少杰 《神州》2012,(9):253-25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学科的特点和特殊功能。决定了它在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担负着更多的任务。因此,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学素质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否将数学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数学能力对学生加以培养,即教师是否创新性地“教”和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亦即是否将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8.
王琳 《神州》2012,(9):245-245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王瑞波 《神州》2011,(7X):220-220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新课标高中地理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那么,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霍春亮 《神州》2012,(10):188-188
创新教育是指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中学教育肩负着为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丽华 《神州》2013,(34):41-41
众所周知,新时期下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就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说创新就是要在原来应有的基础之上在进行不断的深化改革,创新出前所未有的表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就是要渗透的任何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基础性语言工具的教学,更需要创新教育,对此,作为专业的高中语文一线教师,怎样将创新教育巧妙的融入到教学中、提高高中学生语文教学的质量,使我们目前首要完成的任务,是永恒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探讨下创新教育的思路和建议,以此希望可以为同行业教师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李建喜 《神州》2012,(12):269-269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再创造”。由此可见引导学生通过经历数学,“创造”数学、交流数学和应用数学。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由指导学生继承性学习,向引导学生创新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体现,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时代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索学习的时空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路树军 《神州》2013,(19):176-176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初中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其中化学学科是一个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一个重要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突破传统教学。初中教育是建立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阶段,因此,初中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科技发展到今天,大有“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趋势,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杨婷婷 《神州》2012,(15):262-262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张希强 《神州》2012,(13):360-360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教材的试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必须随之改变,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宋伟 《神州》2013,(15):105-105
语文是中学教学课程的基本课程,但是在中学语文教学重却存在不少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广泛教育工作中的青睐,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为当代语文教师,必须要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打造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吕俊良 《神州》2013,(34):200-200
我国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许多年,但是进展比较慢原因是是什么呢?我认为要在各科教学中注重“三个教育”教育,包括创新教育、情感教育、创造教育。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呢?本文想从以下三个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杨秀钦 《神州》2012,(6):209-209
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利霞 《神州》2012,(22):25-25
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试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刘艳江 《神州》2012,(21):149-149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从确立教学目标、发展学生个性、激励学生思维和开放课堂教学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