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开家长会了!我们都很开心,因为就快开学了。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有一个不好的消息也伴随着来了。那天,我忍不住还是去了学校,想听听老师都讲些什么。我躲在一根柱子后面安静地听着,可万万没想到,竟有一个对于我们如同厄运般的消息:我们最尊敬、最亲爱的老师,胡老师,将不教我们了!我心里很难受,分别的滋味太难承受了。顿时,我跑到了同学家,将这个厄运般的消  相似文献   

2.
范秘书范秘书名叫范济生。今年73岁,已经离休在家。到了他这个年龄,也许最爱回忆往事。他拿出影集指着相片,给我讲述着当年的故事:“我从1945年跟随聂帅,一直到1967年。那时我年轻力壮,跟聂帅学了不少东西。”聂帅不爱多讲话,讲一句是一句。那还是战争年代,范秘书才24岁,聪敏机灵。聂荣臻只要一喊:“范秘书!”他边答应着边脚不点地的往聂荣臻跟前跑。这时聂荣臻已经开始交代任务了,等到范济生跑到跟前,他的话已经说完了。刚开始范济生听不大懂聂荣臻的四川话,听不明白也不敢问,也不敢走,站在那一动不动,于是聂荣臻就把任务…  相似文献   

3.
“车上太多人”不合语法──关于语感和语法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记:本文采用对话体,是受了P·H·马休斯教授的《生成语法和语言能力》和朱德熙先生的《语法答问》两书的影响。关于语言“容错”的能力的论述,是受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的启发。如有对他们的观点和方法的误解与论述的错误,则是本文作者的责任。客:前几天跟一个朋友谈话时,我说了句“车上太多人”,他认为我这句话不合语法。他说应该说成“车上太太多”。我说:“我的话跟你讲的是一个意思,你也听明白了,为什么你的合语法,我的就不合语法呢?再说只要意思明白了,还去讲什么语法?你讲语法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把意思说明白吗…  相似文献   

4.
不要说话     
徐昕 《风景名胜》2014,(4):172-172
我自己讲解的时候,遇到开小差的客人,我会使出老师们惯用的手段:提问.可事情常常是这样的,一分钟前我刚刚讲过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一分钟后提问,必定还有很多人回答是黄河.我觉得当导游和当老师,是有异曲同工之处的.我有一个哥们,有一次带团去八达岭长城,一路上,照例要给老外们“上上课”,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面貌.他拿着麦克风在车上讲着,后排有几个客人顾自在那里聊天.这本来也没什么的,我讲我的,你听不听随意.  相似文献   

5.
正今天,我又想起了2002年6月27日,12年前我在北大上最后一课的情景。当时我上课的教室放着邵燕君送的花篮,上面写着"鲁迅北大"。上完课以后北大的网上立刻传出了600来个帖子,中心意思是:钱老师"一路走好"。我最认同其中一个帖子,它说钱老师该说的已经说了,愿意听的也听了,不愿意听的也就不听了,也不在乎了,也该退休了。今天的会也使我想起了这段话,就是我该写的写了,愿意看的也看了,不愿意看的也不看了,就应该告别了。当然是告别学术界,而不是告别学术。  相似文献   

6.
方未艾  方朔 《文史月刊》2011,(11):32-36
张学良将军被囚禁多年之后,曾经对探望他的人讲过:他想好了给自己的一副对联:“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每当我追忆起张学良,就不禁想起他的这副对联。  相似文献   

7.
孙菲  李端俊 《世界》2005,(4):41-42
去年,我进入美国一所州立大学学习国际商贸学。一天,同宿舍的墨西哥同学伊丝比邀我和她一起去听布隆教授的中国社会学讲座。怀着好奇心,我跟着伊丝比去了。不听不要紧,一听真气人。布隆讲的都是些什么呀:裹脚的全过程,裹脚布的长度,中国男人对小脚的癖好及把玩小脚的方式。关键是他并没有说明这是旧中国的一个陋习,他的话明显在诱导学生:这些事正发生在当今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有次被拉去听一个关于理论对早期欧洲研究适不适用的辩论会。一位英语文学女教授穿着文艺的套装侃侃而谈,尽管吐字清晰,可我愣足听不情她在讲什么,只听见chimera之类的洲在跳跃。笫二天在课上讨论感想时,我没吭声。这时,老师K先发活了:“天哪,她亿蜕什么?你们听悔了吗?反正我没听协。”处他人这才跟上,纷纷抱怨。  相似文献   

9.
在二郎山垭口这样一个地方,喝酒是一种很英雄地表达感情的方式。在这里我和一群佳在山顶上的采矿工人,喝着老白干,就着没有味道的花生,一杯一杯地干。守电缆的毛家福老人和那群常年在这山顶上采矿的工人,他们是平凡的二郎山人,在这里我听他们讲二郎山的传说,听他们讲十八军的故事,听他们讲道班的那些往事。这一夜,我真真实实地醉在伟大的二郎山垭口的简易工房里。  相似文献   

10.
鲍兰璇 《神州》2013,(5):64-64
我先趁晚自习时间,组织学生们看这部电视剧中的经典选段,比如: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关羽温酒斩华雄等等。老师不用枯燥的讲,学生也不再枯燥的听。他们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课上我把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展开辩论,分别说出自己喜欢哪个人物或不喜欢哪个人物。或自己看了之后的感触,只要踊跃发言的,都给与恰当的表扬和鼓励,并且积分,记入平时成绩档案。  相似文献   

11.
张子艳 《神州》2011,(8X):167-167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新课程标准也提倡课堂应焕发生命活力,而对于语文课,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他们说语文课无非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没什么意思,很枯燥;他们说语文课几节不听都没有问题,因为老师讲的那些东西都在书上,考试前自己看看书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2.
徐立军 《神州》2013,(17):155-155
我最近一段时间施行了让学生看作文,当初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自己在讲解作文时发现了一件很令人苦恼的事情:每次跟学生们谈到写作文时要注意结构、词汇、句型;要有闪光点;要……时,发现老师讲得再多,他们写作文时依然故我,写作水平并没有在不断的练习和讲解中得到提高。有了这样的认识,我就想:是不是这种传统的"学生写——老师批改——发还学生——老师讲解——学生再写"训练模式对现在的学生不适用了呢?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种训练方法呢?  相似文献   

13.
马世民这样描述他与李嘉诚的相处:“我们一同做很多事情,他对我说,听着世民你不想做的,我们不做;我不愿意的,我们也不做;只有当我们俩都想做一件事时我们才去做。开车的人是我,而他坐在后座,告诉我应该去哪儿”  相似文献   

14.
听安多强巴讲香巴拉大战 我在西藏期间.常常听人说起绛(音译也为“羌”.北方的意思——编者)香巴拉。经书上写着香巴拉,壁画上画着香巴拉,念诵经文的人.总是这样对着神佛祈祷:但愿来生来世,转生到幸福美好的绛·香巴拉!  相似文献   

15.
辛文 《纵横》2014,(6):35-36
我第一次见李井泉同志是在山西临汾。当时他任晋绥分局书记兼党校校长,来党校讲过课,我那时在党校担任教员。他的江西口音很重,不留神还听不大懂。解放军南下时,我随部队到了四川,先是在西康省工作,后来川、康合并,我就来到成都,长期在省计委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二泉映月”传千古杨国庆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1978年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17岁女生姜建华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地对中央音乐学院终生名誉院长赵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下去听。”说着就真的跪了下去……。他还说:“如果我听了这次演奏,我昨天...  相似文献   

17.
故事下饭     
故事也能下饭?是的,我家小女每天吃饭,不给她讲一两个故事,还真的就吃不下去。她呀,即使不吃菜,故事却不能不听。用她的话说,爸爸的故事,是她最好的下饭菜。当然这事怪我,还在摇篮里时,就给她讲故事,迫切地想提高她的智力发育水平,提高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哪天临睡前不给她讲些《小红帽》、《哪吒闹海》、《拇指姑娘》之类的故事呀?这不,才五岁的小丫头,语言表达能力明显高出同龄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前两天让她背唐诗,她愣是不好好背,老是东张西望,精神不集中,一首五言绝句,背了一个小时,还结结巴巴地要我提示。我一生气在她后脑勺上拍了一…  相似文献   

18.
周礼 《文史月刊》2013,(7):36-36
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一位朋友拿张大千的胡子说事,并且越说越带劲,引得旁人哄堂大笑。张大千看在眼里,听在耳里,不愠不怒,等朋友说完后.他心平气和地说:“我也给大家讲一个大胡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相继去世,刘备准备兴兵伐吴,为他们二人报仇,可是在任免先锋一职时,关羽的儿子关兴与张飞的儿子张苞发生了争执,都争着要当先锋。刘备无奈,只好让他们自述父辈的功劳,  相似文献   

19.
武玉江 《神州》2012,(18):329-329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太坏啦,班干部不得力啦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赏识教育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体谈谈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于彦 《神州》2013,(2):76-76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师生需要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而现在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掌握的信息量、知识量也较大,对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不像过去的学生,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要求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我们老师私下里也经常探讨这个问题,现在的学生跟老师好像陌生人一样,什么心里话也不说,不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些什么?这个问题时常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