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城藏语意为“河谷沟口的宽阔之 地”。它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 倾斜的连接部,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横断山脉绵延亘古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块令人神往的圣地──“香格里拉”(注)。这里已被定为亚丁自然保护区。藏族民歌中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把她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从稻城到日瓦乡要走约70公里山道,这是到亚丁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日瓦乡距亚丁村约30公里,路险。有两种方式进入:一是驾车翻越俄初山到亚丁村,…  相似文献   

2.
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墨溪村。位于九龙江下游两溪北岸“十里蕉林”。距漳州市区约14公里,村域面积2.38平方公里,为戴氏聚居村落,肇居于唐代贞元二年(786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该村历史悠久。乡贤辈出.尤以其村落建筑、文化遗存、民俗文化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3.
红岩古迹,位于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断桥乡龙爪树村东南的晒甲山(红崖山)西侧岩壁上。其地东距黄果树瀑布约8公里,西至关岭县城约15公里,滇黔公路由岩下经过。由于悬岩上有一宽约10米、高约6米的赧色削壁,故称“红岩”。在削壁中间宽6米、高3米的范围内,原有一些似字非字,似画非圆,纵不成行、横不成列,大小不等,参差不齐的围框点划组合,大者1.5米见方,小者0.6米见方,纹划宽度为0.3—0.5米不等。俗称这幅石壁为“红岩碑”。1997年4月,《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同人前往实地察勘,只见这块石壁上,除个别“字”形还隐约可见,“…  相似文献   

4.
陈庄村位于郑州市旧城区西北约10公里的贾鲁河西岸,村东南约半公里的河西岸台地上,是一处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仰韶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址。遗址附近的地势,基本是平坦的,可能由于历年来的雨水冲刷,遗址之北为一条深沟,当地群众称为“南沟”,遗址之东逐渐低下,紧靠贾鲁河西岸(图一)。与河东岸的白庄仰韶文化遗址隔河相  相似文献   

5.
1984年7月4日,牡丹江铁路医院职工任广才同志在市北郊八达沟口公路左侧的坡地中,发现一方完整的铜印。笔者和罗葆森同志于7月17日对出印现场作了调查。此印出土地南距市中心约1公里,东距牡丹江边墙东端约15公里,而紧临牡丹江北山的东山山脚,北距牡丹江边墙约25公里。印呈方形(如图),边长为7厘米,面铸汉字九叠篆书“古州之印”四个字。钮为长方形,顶刻“上”字,以示用印方向,钮前侧镌刻汉字行书“古州之印”。印背左侧刻“应辨所造”四字,右侧刻有年款“天泰二年二月廿五日”九字。印重1.8公斤。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清水河县白泥窑子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8年秋,乌兰察布盟清水河县喇嘛湾东1.5公里的白泥窑子村,发现大规模新石器时代遗址一处,现在报告如下。一、位置和地形白泥窑子村中有小河,其源有二。一在村东北甲浪沟中,一系村北泉水,两水在村中合流,西南人黄河。在泉水发源地的东方、东北方、西北方和西岸大漫坡上,都有文化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600米,地面上到处散布着  相似文献   

7.
1974年冬,莱阳县中荆公社前河前村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己国铜器,计鼎二、壶二、甗一、匜一、盘一,还有一件成碎片,器形已不可识。其中壶、甗有铭。前河前村距莱阳县城南约35公里,东距五龙河约1公里,处于河西岸平原地带中心处。在村前200米处,有一片黄土高地,东  相似文献   

8.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从西边公路人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上刻“凰洲”两个大字。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也有一座刻有“凤浦”二字的彩牌坊。原来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演变成为“黄埔”之名。  相似文献   

9.
璞石 《文物》1994,(11)
1980年3月,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一村民在自家院中打井时,发现一座古墓。县文化局闻讯后即派人前往调查并进行了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地理环境袁台子村位于朝阳市南侧12.5公里处的大凌河南岸台地上,西距十二台乡约1公里,朝阳至喀左的公路由村北通过,村东北0.8公里处有汉代柳城遗址,村东1公里是当地有名的柳城墓葬区“王坟山”。此墓位于袁台子村的中心部位,东南距1982年发掘的东晋壁画墓约200米(图一)。二墓葬形制墓为石筑,方向192度。墓圹前宽后窄,平面作圆角梯形。前宽3.3、后宽  相似文献   

10.
湖南常德县黄土山楚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常德县黄土山楚墓发掘报告常德市文物管理处黄土山楚墓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县灌溪镇黄土山村黄土山,南距常德城12公里(图一).1985年黄土山村在黄土山的大山(以下简称“大M”)、地磨山(以下简称“地M”)两个山头上兴建砖厂,为配合砖厂生产,常德市文物工...  相似文献   

11.
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汇观山位于浙江杭州市西北约25公里——杭宁公路(104国道)之侧,地属余杭市瓶窑镇外窑村(图一)。汇观山是一座孤立的自然山丘,北望天目山支脉的丛山峻岭,南临苕溪。东与反山及良渚文化中心址莫角山相距仅约2公里。整座山为长条形,呈东南一西北走向。它的北部俗称“馒头山”,相传原先开矿时曾有玉器出土。中部是整座山的主高点,海拔约22米,顶部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台状凸起的高地,东西长40余、南北宽30余、高约2米。上有近代三排灰浆墓穴及乱坟,当地人称“汇棺山”、“会馆山”或“魏馆山”,知其音读而无定字,我  相似文献   

12.
三僚村,位于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是一个典型的客家村落,距离县城大约70公里,与宁都、予都县交界。现有人口4600余人,曾、廖两姓占绝大多数,曾、廖两姓各据一方,中间有天然的界限,互不相犯。兴国县,“以宋太平兴国七年所置得名。”兴国自古风俗“昔号剧盛,民皆挟气尚斗,风声习气大率刚劲俭朴,任气喜争。”“人物伉健。大概去南渐近,得天地之阳气,不可以刑威慑,而可以利义动。”在古代,三僚属于兴国县衣锦乡。衣锦乡“去县最远,素号难治”,“僻远梗化”。“梅窖洞,距县辽远,自古难治。其山则嵯峨,其俗则椎鲁,其人则跳梁,其粮则逋负,若绳之以法,鲜有不颠踬酿祸者。”三僚僻处兴国一隅,民风自古剽悍,最难治理,历来是官员教化难以企及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鹤壁城北约20公里处,山丘连绵,沟壑纵横,虽极少平畴沃壤,却草木茂盛,四季花香。在山山岭岭形成的窝巢中,静寂寂座落着一个村子,叫龙宫村。由于地偏途塞,多不为人所知,更不为人所识。可它真真确确曾是地道的“龙宫”,蜀汉后主刘禅的“阿斗寨”就在这里。龙宫村...  相似文献   

14.
遗物名胜两皇故里●王文杰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一、大地湾遗物与两皇故里大地湾遗址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东45公里的邵店村,出土文物近1万件,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最早年代距今约7800年。发掘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多,在全国罕见。然而,在此遗址发现之前,一些...  相似文献   

15.
姚晓平 《文博》2000,(5):8-10
当辅遗址,在陕西省淳化县城关镇当辅村。1997年发现后,我们随即进行了调查,1999年4至5月,我们又两次踏查,遗址迹象大体摸清。当辅村西下过冶峪河为淳化县城,距县城1.5公里,北距汉甘泉宫遗址25公里。遗址从当辅村北延至城关镇坷(lao)村,南北长约1公里;东自塬面,西至当辅村西冶峪河沟畔,东西长亦约1公里。  相似文献   

16.
(一)据《宋史》卷二五九《雀彦进传》:“太平兴国二年,移镇河阳。四年正月,遣将征太原,分命攻城。以彦进与郢州防御使尹勋攻其东……。彦进督战甚急,太祖嘉之。”案“太祖”应作“太宗”。太平兴国为太宗年号,时太祖已死四年,焉能“嘉之”? (二)据《宋史》卷二八四《陈尧佐传》:“端拱三年太宗亲试进士,伯子尧叟登甲科。”  相似文献   

17.
陕西陇县霸关口遗址试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中铁路考古队霸关口村位于陇县县城西北约4.5公里处,村西北为温水乡政府所在地,相距不足0.5公里。北河南流到霸关口村东北后折向东流然后又拐弯向南流去,因而在河西岸形成一突出的二级台地,台地高出现河床约20米...  相似文献   

18.
旧说西汉雁门郡治在今右玉县南。据最近报道,内蒙古集宁北边的二蓝府沟位于汉代雁门郡正北约400公里的群山中,沟的西南约4公里有克旦孟营村,村有古城一处,面积长约500米,宽约900米,有小河自城内穿过,汉代的阴  相似文献   

19.
巩义市大小黄冶唐代三彩器窑址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三彩器窑址,位于巩义市东约6公里的大、小黄冶村的南部。附近属于较平缓的丘陵地带。北距黄河约4公里;西北距洛河约2.5公里。黄冶河(又名“西泗河”)从窑址中间穿过,注入洛河。黄冶河两岸长达1华里的土岗与断崖上,可看到断断续续唐三彩器遗存的堆积层(图一)。1984年3月3日至7日,郑州市文物工作队与巩义市文管所的业务人员陈立信、靳振武等对大、小黄冶村唐代三彩器窑址作了调查。沿黄冶河两岸调查了唐三彩器遗存的  相似文献   

20.
《宋登科记考》《宋代登科总录》二书都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吕蒙正榜进士中列举了“萧仲舒”和“温仲舒”二人,其根据似为明人朱希召的《宋历科状元录》一书。萧仲舒是宋代《春秋》名家萧楚之父,但其时代更晚,绝无可能是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综合宋人的诸多相关记载可知,《宋历科状元录》所说的“萧仲舒”其实就是“温仲舒”,“萧仲舒”实为“温恭肃仲舒”在传抄过程中产生的讹误,太平兴国二年进士中事实上只有“温仲舒”而没有“萧仲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