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秦,即乞伏秦,时亦称河南国。属“五胡”之鲜卑,为“十六国”之一。其国曾先后建都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袍罕(今甘肃临夏市),凡历四主(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乞伏炽盘、乞伏暮末)四十七年。西秦虽然国祚甚短,但其境内佛教之盛,并不亚于四周其他政权。本文就此略作涉及。在谈到西秦佛教时,我们不能不首先注意到今天还保留的西秦佛教遗跻——炳灵寺169等窟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梁朝沈约《宋书》载:"温麻令,晋武帝太康四年以温麻船屯立"1,表明温麻县设治在温麻船屯址,并以温麻船屯名名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连江"条载:"本汉县地,晋分立温麻县,唐武德六年移于连江之北改为连江县。"2又据清杨守敬《隋书地理志考证》曰:"按有温麻县在今霞浦县,西晋置。"3可见温麻县原治在霞浦,唐武德六年(623年)移治连江,改名连江县。而宋梁克  相似文献   

3.
其一 ,卷三五八元丰八年七月甲辰条记事 ,页 856 4— 856 5,点校本作“凡保甲、保马 ,有害无利 ,天下之人莫不知之 ,臣不知朝廷何惮而久不废罢 !伏乞断自圣心 ,尽罢诸处保甲、保正 ,长使归家 ,依旧置耆老、壮丁巡捕盗贼 ,户长催督税赋。”按 :宋代保甲制中的名目有保正、保长、保副和甲头。保正等名目归属于保甲制。故该句断句应为 :“凡保甲、保马 ,有害无利 ,天下之人莫不知之 ,臣不知朝廷何惮而久不废罢 !伏乞断自圣心 ,尽罢诸处保甲 ,保正、保长使归农 ,依旧置耆长、壮丁巡捕盗贼 ,户长催督税赋。”其二 ,卷三六三元丰八年十二月壬午条…  相似文献   

4.
夏成德的主要活动:松山之围通款清军献松山城;清军入关后,定抚沂州,之后疏请没收沂州明大学士张四知等财产,越职乞颁方印,与青州道韩昭宣互参.这些事迹反映了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夏成德与清廷互相配合、上行下效;而另一方面是他的个性与清初制度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此文从西秦乞伏飞桥的建造年代、建桥者、位置、飞桥所在地的景观特点和地貌特征,以及飞桥的长度和高度诸方面,通过比较,说明西秦乞伏飞桥与河厉不是同一座桥;通过以上诸方面的分析论证,证明飞桥建在今甘肃永靖县岘塬乡李家塬头南、原刘家峡上峡口的河峡上;同时还证明乞伏飞桥根本不会建在今炳灵寺侧的黄河上.所谓飞桥在炳灵寺侧黄河上的说法,一是前人的误判,二是后人疏于考证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本本文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出发,对山东青州苏埠屯晚商墓地出土的所谓"亚乁"族徽进行分析并提出新解,该族徽应为"亚乁",为商代乁族之小宗。同时提出,商代晚期亚乁族所居的青州苏埠屯一带,应即春秋时期的移地。  相似文献   

7.
胡芳 《中国土族》2023,(2):60-65
<正>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长安区旅游民族宗教文物局联合考察队,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办郭庄村南发掘了一座北朝时期吐谷浑晖华公主和其丈夫乞伏孝达的合葬墓,墓葬中发现了165件随葬品,主要有陶镇墓兽、武士俑、各类陶俑、陶马、陶车、陶井、铁器和两方墓志等。其中,《乞伏孝达墓志》已漫漶不可释读,而《吐谷浑晖华公主墓志》保存完好,是极为珍贵的吐谷浑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齐齐哈尔又称卜魁(也作"奎"),齐齐哈尔原来是嫩江西岸的一个小村。1692年齐齐哈尔城却建在嫩江东岸的卜魁村(站),齐齐哈尔名随城移,这是为什么?清初,大批达斡尔人由黑龙江北迁到嫩江两岸驻牧,建屯29个。齐齐哈尔在江西(今梅里斯区的北部齐齐哈村即是)。卜魁村在江东。后来成为驿站,称卜奎站。齐齐哈尔建城时,卜魁站由城之南十五里移驻城内。齐齐哈尔与卜魁均为达斡尔语,齐齐哈尔是达斡尔人以居住地的地形而起的名字。当年,在齐齐哈屯的左右有几  相似文献   

9.
《元典章》史料丰富,惟传世各本,脱讹颇多,句读为难。本文举二篇官文书为例以见一斑。第一篇历经群贤点校,具讹读作“郝陌、郝忠、郝奈儿召到张乞僧作舍居女”,均未对三人合召一夫之不合情理法置一辞,盖因不知原文实应更正作“郝阿郭告:郝奈儿召到张乞僧作舍居女”云云。第二篇官文书之内容前后矛盾,本文证明惟改“次男刘二”为“次男刘三”即可化解矛盾,疏通全文。再者,文中当事人“阿郭”者,或以为所指有两人,一为“胡阿郭”、一为“刘阿郭”,鄙人则以为文中六见之“阿郭”其人,先为胡家妇,后为刘二妻,更为刘三所收继,一人而再蘸三嫁者也。订正《典章》之错误,煞费周章,盖《典章》编者、钞者、梓者草率其事使然也。  相似文献   

10.
正《輯稿》職官四一"安撫使門"之一一一至一一二:隆興元年五月五日,詔京西南路安撫司許差主管機宜文字、幹辦公事各一員。從安撫使王彦請也。七日,降授特進、樞密使、江淮東西路宣撫使張浚言:"契勘海州係極邊州軍,見屯軍馬、新招忠義軍,多是初自北來,未成紀律,全在守臣彈壓鎮撫。欲乞許帶海漣水軍管内安撫使。"從之(頁4056下—4057上)。  相似文献   

11.
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诸族多选择在北方边疆的山川形胜之地定都建国,比如汉赵国起于吕梁山西侧的黄土高原,慕容部据辽西大凌河谷而由弱变强。但不是所有的山川形胜都能为民族发展提供庇护,诸族首领选择的多是那些偏离周围强大政权尤其是中原政权的浅山河谷地带。如因坚持在蛮汉山下的盛乐发展,拓跋鲜卑所建代国才得以数次中兴;亡国之余的乞伏鲜卑因选择在洮西大夏河谷复国终于称霸西北;据湟水谷地立国的南凉却因过早将国力集中于河西走廊而迅速灭亡。可见,北方边疆上的山麓河谷对诸游牧民族的发展壮大有重要意义。这对拉铁摩尔的边疆"贮存地"假说是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渤海于698年先在辽东宣布建国,其国号为震国,建国者是乞乞仲象。此后,李楷固奉则天武后之命追讨,乞四比羽被斩杀,乞乞仲象已病故,其子大祚荣统领其部众到达天门岭时与李楷固大战,李楷固败,脱身而还。这时,契丹及奚尽降突厥,道路阻绝,则天不能讨,大祚荣率其众,继续东走,于公元700年前后到达挹娄之故地东牟山,筑城以居。713年,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改称渤海。虽然建立震国者是乞乞仲象,但不久病故,在与唐兵作战及东走到达东牟山的过程中始终以大祚荣为统帅,因此,后来的史书都记录渤海的建国者是大祚荣,但渤海人自己把开国之日定为698年,又通过渤海使臣传到日本被准确地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3.
伊犁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清统一新疆后,即在伊犁驻兵屯田,因屯田者的不同,分为回屯、兵屯、旗屯、民屯和遣屯五种。回屯即为维吾尔族进行的屯田。回屯设置之早,屯户人口之多,开垦地亩之广,均居其他各屯之首。在清代边疆屯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振国"的原始出处为新罗人崔致远的《谢不许北国居上表》;"震国"的原始出处为唐幽州人张建章的《渤海记》."震国"之"震"当为渤海立国之初的原始用字."振"、"震"古通,但国名用字不可用通假字,故取"震国",而不取"振国".乞乞仲象受武周所封的原始用字可能为"辰国公",而非"震国公".乞乞仲象东走辽东,武周以"辰国公"封之,乃取箕子东走辽东、周以辰国封之之故事,以示羁縻;大祚荣改"辰"为"震",自立为"震国王",则别有寓意.  相似文献   

15.
《白银区志·大事记·附录》(以下简称白银区志)曰:“咸和四年,鲜卑族一支乞伏司繁率族人,自麦田迁于度坚山(今武川乡宋家梁),筑度坚城”。“义熙五年,乞伏乾归率众二万,自袍罕迁于度坚山,同年于度坚城称秦王。七年置秦兴郡”。初读后乍感新颖,这一成果,似乎填补了1600多年来。西秦都城度坚山在今何地的空白。然而详阅《资治通鉴》、《皋兰县志》等资料,经过深思考辩,我们认为论证根据不足.特提出以下几点质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杨为民 《世界》2011,(6):116-123
乞力马扎罗是座精神之山。它的精神象征来自海明威,其《乞力马扎罗的雪》是这样开场的——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5963米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  相似文献   

17.
清朝定鼎北京,八旗兵丁及其家属几乎都"从龙"入关,清政府为确保统治稳定对所有旗人实行"恩养"政策。使之生活无虞,全身心地投入军事作战。随着八旗兵丁生齿日繁、政府财政拮据。八旗生计问题便成了清中叶极为重要的问题,因此乾隆朝采取了满汉权贵皆视为"绵固久远"的根本大计—京旗苏拉移驻。乾隆朝京旗回屯,事属首次,乃无先例,现对乾隆朝京旗回屯拉林阿勒楚喀进行简单阐释。  相似文献   

18.
土司遗址     
《世界遗产》2014,(1):34-36
羁縻.土司制度是古代中国中央王朝分封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世袭官职、由他们代理中央王朝统治当地人民,达到国家和平统一的特殊政治制度。在实行这一制度的时期,被授予土司之职的中国西南族群的首领,以中央王朝法度和礼仪为基础,推行“因俗而治”的法外制度,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司政治文化传统。现存完整且具代表性的土司遗址有:贵州海龙屯遗址、湖南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遗址。  相似文献   

19.
伏義、太皞(一作太昊.以下均用太昊)的传说始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汉书·律历志》把二名连文,称太昊伏義氏.清人崔东壁《补上古考信录(卷下)》炎帝氏及太昊氏条断伏義非太昊(下引崔氏之说皆出此书,不另注),笔者以为甚是,但考辨过简.故至今大多数述著仍沿用汉人旧说,或有疑者,也未得其详.本文拟就两人的诞生地域、氏族国腾、世次关系,以及相混致误的原因,作一小考,以求正于大家.第一.从文献传说记载来看.伏義生于西北.太昊生于东方,两者不可能是同一人.《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郯子曰:“陈.大昊之虚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又曰:“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昊与有济之祀.”案:任国故城在今济宁县,宿在今东平县东,须句在今东平县东南,颛臾在费县西北,此四国同为风姓而祖太昊,当是太昊之裔,而其故城均在山东境内.且相去不远.应是太昊本是东方某部族首领并为其族名的力证.《礼记·月令》疏谓:  相似文献   

20.
阅读出土汉砚资料和有关图籍,每获新知有顿开茅塞、豁然开朗之感,是皆缘于砚多得自古墓,足以证明一代文物的特点;而文皆出于里手之作,且经著名学者诠定审目,率皆灼见真知,故能嘉惠后学多所启迪。然而偶将出土之器与某些汉砚的论述对照参阅,便有一二不解之惑油然而生,反复揣摩久久不得要领。今仿佛若有所悟,因忆所思草成此文,乞砚林先进有以教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