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霍华 《东南文化》2001,(12):6-19
我们就要向新千年的第一年告别了,在辞旧迎新的时刻,将这一组造型雅致、色彩华丽、纹样吉祥的乾隆官窑盆奁献给读者,祝大家来年好运,吉祥如意。  相似文献   

2.
薛洁阳 《收藏家》2024,(1):46-55
在清代,活计是对穿着传统服饰时随身佩戴,具有相应功能的织绣配饰的统称。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演进,不断增加新的功能,并具有更强的装饰性,到了清代,蔚为大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代宫廷活计数量众多,品类齐全,材质丰富,工艺精美,是满汉文化融合的产物,不仅反映了清代的纺织技术水平,也体现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甜甜  方益鸣 《神州》2013,(6):228-228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陶瓷作为一种辉煌灿烂的艺术,其文化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的陶瓷艺术因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所以能够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史上获得较高的评价。几千年来陶瓷装饰中广泛应用的是其传统的装饰图案,这种特有的民族语言和装饰风格成为中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4.
王文灏 《民俗研究》2012,(3):137-141
作为中华民族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吉祥装饰纹样,其形式的发展演变,反映和记录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艺术形式也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心态、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吉祥装饰纹样的解读,分析吉祥装饰纹样的历史起源、美感形式、寓意表现以及其在传统建筑装饰中的应用范畴,阐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传统儒家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王天悦 《东方收藏》2024,(1):105-107
狮子滚绣球图像的来源可追溯至汉代,它是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在不同的装饰载体上,狮子滚绣球的造型样式也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抱鼓石是指宅门入口处形状貌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于一身。山西榆次老城抱鼓石浓缩了民间工匠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成为明清晋商大院建筑特色之一,有其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通过实地考察,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整理、归纳、分类,就其图形、造型、构图、纹样及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秦树景 《民俗研究》2015,(2):148-154
婴戏纹是一种以孩童玩耍嬉戏时的生动形象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吉祥纹样,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与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民间百姓朴实价值理想与审美观念的情感表达符号。婴戏纹最初以民俗观念中的祈子求福为基本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世俗心态与审美理念的变迁,其吉祥内蕴不断丰富扩展并促使自身形式结构逐渐完善。明清时期的瓷绘婴戏纹,在原初的祈子含义之外以相对成熟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们对生命及生活追求的几乎所有吉祥祈愿,且由于受到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其本身蕴含着深厚而独特的民俗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绣花枕     
此枕非彼枕。这里讲的绣花枕可不是讥讽没学问、根底浅的人噢,而是地地道道在江南农村流传了千百年的民间珍稀物品。绣花枕的两头为枕顶,上绣有传统吉祥纹样,称“枕顶绣”。它都出自民间巧妇之手.在这块小小的四寸天地中,她们倾注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质朴的情感流淌在每一针每一线之间。  相似文献   

9.
点心的包装,是观察点心与礼文化碰撞交融的窗口。高档的点心包装,是制作精美并饰有吉祥纹样的食盒,更为平民化的点心包装是“蒲包”。面子与里子都照顾好,才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过节气氛提前造点心匣子带回家右图为装满点心的匣子。点心匣子是国人送礼的传统项目,很多人都愿意在走亲访友时带上一盒。一只点心匣子既交流了感情,又能让对方感受到稳稳的祝福,可谓一举多得。于是人们纷纷在点心匣子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石鼓"初不见称于前世,至唐,人始盛称之。"①"虞(虞世南)、褚(褚遂良)、欧阳(欧阳询)共称妙墨。"②杜甫作《李潮八分小篆歌》,韦应物、韩愈作《石鼓歌》对石鼓文大加歌咏赞扬,其名始大显于世。  相似文献   

11.
“天生石鼓震闽中”,这是对福州鼓山的绝好写照。在海拔969米的山巅有一巨石如鼓而得名。山麓还有一个鼓状小石上刻“小鼓”两字。一山有两鼓,世间少有。相传,山巅那石鼓每遇台风袭来,它就会像皮鼓一样发出嗡嗡响声,且随风力大小而改变声音大小。鼓山中有福建省著名的寺庙涌泉寺、鼓山十八洞、灵源洞、听水斋、白猿峡、喝水岩等景,以及摩崖石刻二百多处,是福建省著名风景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石鼓文"秦文公年代说"的基础上,从石鼓颂诗高度文学艺术性的产生,秦人"若石-神(鬼)"崇拜及文公时的社会氛围、文化背景,石鼓最初所在地与文公作"陈宝祠"地址的一致性,文字形体及其书写风格等四个方面进行新的考证、分析,认为:石鼓是秦文公十九年(前747年)秦人崇拜"若石"(陨石)、祭奠鬼神天帝而作,制鼓与刻诗可能并非同一年代;石鼓文属春秋早期秦文字。  相似文献   

13.
《石鼓文新解》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鼓文新解》言“将十鼓全文补全、全文注译”,并考证了“石鼓制作年代、作者、书者和埋藏时间”。本文分析论证后指出该书存在如下问题:1、其对制作年代等的考证存在比附史实、证据不足、推测想象等嫌疑;2、其杂糅东坡伪本、宋拓善本校订、补缀石鼓的“填充题式”做法值得商榷,其《鼓文补全》的“学术成果”更有待检验;3、其“按纪事时间先后和轻重缓急”重新排定的“序次”仍需深入考证;4、其注释鼓文也存在“瑕疵”:“六书”术语的运用欠准确;解字释义往往于文献无据,似较主观随意等。因此,“序”文称《石鼓文新解》为“卓有成就的考古专著”、“研究成果较之以往各家,包括马叔平(衡)、郭沫若、唐立庵(兰)先生所著,有较大的突破”等,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石鼓文“秦文公年代说”的基础上,从石鼓颂诗产生的历史时期、对秦人“若石——神(鬼)”崇拜及文公时社会氛圈和习俗的分析、石鼓最初所在地与文公作“陈宝祠”地址的一致性、文字形体及其书写风格的考察四个方面,对石鼓制作年代作进一步考证,认为:石鼓是秦文公十九年(或略晚些时侯)秦人崇拜“若石”(即陨石)、祭奠先祖而作并刻诗。石鼓文属春秋早期秦文字。  相似文献   

15.
吉祥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美术现象,它的出现是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反映了古代人们追求吉样幸福的美好愿望。从汉代直至明清,吉祥绘画适应了社会的需求,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2,(15):98-99
模块化锅铲这是一套模块化锅铲设计,特色在于铲头部分可随时更换,而手柄只有一个。一整套有5个造型不同的铲头,铲头和底座均有颜色标注,相应的颜色放入相应的插槽,如此可以防止放错位置。操作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底座中获取铲头,非常方便。  相似文献   

17.
周晶 《黑龙江史志》2013,(23):139-139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就是兆示、预祝一切福善有利之事。自古莲花就被视为吉祥之花,其娇艳的花资和圣洁的品格,代表了爱情的纯真,象征了佛教的神圣净洁,其清雅至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被世人所称颂。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1,(11):90-90
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建馆100周年大庆特别发行“福、禄、寿、喜、财”五大吉祥瓶,此套瓶仅发行100套,瓶底部烧有“中国国家博物馆制”款式和本套藏品全球唯一收藏编号。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枚较为罕见的、古人专门用于祝愿、祈祷的“龙风蹴踟”压枕吉祥钱,圆形,直径29,肉厚1~4mm,中心有6mm正方形的穿孔;材质青铜,包浆醇润,熟坑色泽黑褐;两面有浮雕图案(彩3)。第一面:外郭突起0.6~1mm不等的边,中间为一龙一风,围绕着方孔而相向和合。虽龙身不见鳞,风体不着羽,但二二者以鲜明的特色体征已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东北部的南通大街与东直路的交汇处,有一座哈尔滨市唯一的一座廊桥——太平风雨廊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