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距戊戌变法不足十年,又有立宪运动勃兴。在享有全国声望的立宪派领袖中,江苏南通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和争路权、办铁路而受到普遍敬重的浙江汤寿潜以“张、汤”并称。  相似文献   

2.
2002年,在南通市档案馆内发现了200余件从未刊布、此前也未被人知晓的张謇的稿。这批稿现存于国家重点保护档案的《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录》的“张謇与大生企业档案”中。我因参与整理,所以抄录了有关的函,在本中公布。大多数稿为张謇给军政商教各界人士及下属的信电函,少量为呈。  相似文献   

3.
百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汤寿潜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这种进展与汤寿潜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不相称,与学术界对张謇的研究相比,更是相形见绌。要进一步推进汤寿潜研究,准确评价汤寿潜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确立民族、民权、民生三种研究视野,并进一步搜集、整理、出版汤寿潜著述,拓展汤寿潜研究领域,特别要加强汤寿潜与同时代其他重要人物关系研究以及与他们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张謇佚文     
都樾 《民国档案》2005,(1):3-12
随着近年来对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研究的深入,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校订、出版工作也不断得以开拓,在原有《张季子九录》(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年版)、《张謇日记》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张謇全集》(江苏古籍出版杜1994年版)及《张謇著作及其事业档案资料篇目索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2版)等,但关于张謇的文稿和言词记录仍有大量散佚在以上汇编之外,笔者对此稍有留心,现将所见佚文点校整理,希有裨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究张謇办教育的文章一般均认为1902年张謇创建通海垦牧公司农学堂,且以此作为张謇兴南通农业职业教育之始。《江苏省志&;#183;教育志》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次年,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附设农学堂,为农垦培养人才”。《大生系统企业史》记述:“光绪二十七年五月,通海垦牧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附设之农学堂也同时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6.
《近代史研究》2000,(5):314-314
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南京大学、中国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2 0 0 0年 8月 2 0— 2 2日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及日本、韩国、荷兰的 2 0 0多位学者就张謇在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教育、慈善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建树 ,及其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身实业与教育救国的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60多篇 ,其中有 :章开沅《一代儒商 ,万世师表》、茅家琦《孙中山与张謇经济思想比较研究》、陈争平《从“大生”模式看张謇在企业制度方面的历史贡献》、王奇生《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学界长期流行一种说法,袁世凯《戊戌纪略》首次刊行于光绪宣统之交袁世凯被罢回籍前后。事实上,《戊戌纪略》大约于1925年由张謇所创办和经营的南通翰墨林印书局以《项城自撰戊戌纪略》为书名首次铅印出版。1926年2月上海《申报》再次刊布《戊戌纪略》。张謇是清末君主立宪派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后被迫接受共和政体。晚年的张謇对于民国建立以来党派纷争、军阀混战的动荡局面颇为失望,对于国民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忧心忡忡。他为中国未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深感惋惜,认为以君臣父子秩序为核心的孔孟思想才是救时之方。《戊戌纪略》宣扬的忠君孝亲思想适应张謇等人精神需求,当为张謇刊印该书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因兴办工业企业而获得成功的张謇按照他的理想 ,自清末起在南通开始营造一个“新世界”。民国初年 ,这一有着“新村落”等数种称谓的“新世界”吸引了国内外社会的较多关注 ,而又得“模范”之称。张謇所设计的这一理想社会的源头是汉末田子泰经营的“无终山都邑” ,张謇将其演绎成自己的“村落主义”和地方自治。随着张謇对海外世界的进一步了解 ,他在其社会理想中增添了来自于西方的内容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从早年起就奉为圭臬的田子泰式的村落主义。也正是由于这一社会理想的制约 ,张謇设计和经营的近代自治社会没有实现民主化和法治化 ,而专权式的自治窒息了社会活力 ,再加上其它因素 ,最终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阻碍了南通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健 《史学月刊》2005,(8):124-125
近日,笔在友人收藏品中发现了一封我国近代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谈到他对中国新学运动上颇有影响的《学衡》杂志等问题的看法。众所周知,张謇在政治、实业、教育等方面立论颇多、可谓自成体系,但他对新化运动“评头论足”、对白话“说三道四”还少有所闻,因此颇感新鲜好奇。后翻阅杨立强、沈谓滨等于1987编撰的《张謇稿存》,发现并未收录此信,估计这是张謇的一封佚札。现将全信内容抄录如下,以飧读:  相似文献   

10.
<正>张謇作为杰出的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实业、教育和慈善事业,开辟出多条他人未走之路。张謇兴实业有起落,然办教育、行慈善影响巨大。他将慈善事业看作是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想之重要补充,“窃謇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时,惟赖慈善”。[1]张謇用其毕生精力倾心慈善事业,是慈善事业的忠实践行者。中国历史上行善之事、之人、之论,可追溯者众多,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兼具慈善理念、慈善留存、慈善影响于一身者,张謇当属第一人。本文重点就张謇慈善护佑事业、慈善救助事业、慈善公益事业的社会意义与时代价值作实践与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謇在1913年出任农商总长以后,曾积极参与筹建中法劝业银行。但是,有关此事的中文文献至今尚甚少重大发现,《张謇未刊函电》中也只有寥寥数语:“近法人有与中国合资建劝业地产银行之议,订限六个月成立。缔合之法,为不动产抵押长期借款。”另据当年曾任北洋政府驻外财政官员的老人回忆:“法国资本家原来就在北京、天津、上海、汉口等处设有房地产贷款公司,凡持有房契、地契者皆可向该公司抵押借款,过期不赎即由公司将抵押品变卖补偿。中法劝业银行于1914年10月9日经农商部批准成立,这时张謇尚在农商总长任内。”  相似文献   

12.
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朱英笔者曾在1996年第4期的《近代史研究》杂志上发表一篇短文,考证张謇辞去农商总长的时间系1915年4月,而并非如同许多论著所称之该年9月或是11月。之所以需要考订清楚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不仅是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张謇...  相似文献   

13.
<正>张謇“半生文章、半生事业”中,地方自治是伴随“半生事业”的主线。其政治主张几经变化,但对地方自治的执着却从未改变,志在“以一隅与海内文明国村落相见,此或不辱我中国”。[1]V2:589张謇是南通地方自治的总设计师。他凭借个人声望与影响,以地方自治之名,在家乡进行早期现代化的综合试验。1915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认为地方自治耗资寡效,遂有停办之意。对此,农商总长张謇便组织编写《南通地方自治之成绩》(出版时改称《南通地方自治十九年之成绩》),以南通为范例进行全面总结,以证明地方自治的可行性、合理性,从而示范全国。该书由实业、教育、慈善和自治等章节构成,对每个子项的历史缘起、运作系统、预算等细节,都作了详尽说明,第一次全面记录了自1895年筹办大生纱厂以来南通地方自治的历程,充分反映了张謇地方自治理念,无疑对地方自治在南通的继续深化,具有重要的昭示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张敬礼《养性室日记》稿本为基本资料,对张謇之兄张詧在北伐战争期间,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一事之始末加以钩稽。同时对张謇身后,其子张孝若与张詧之间的微妙关系略作探究,并分析南通张氏在宁汉合流之后,作为地方势力的代表,其家族力量受到政府方面的分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张敬礼《养性室日记》稿本为基本资料,对张謇之兄张警在北伐战争期间,遭到国民政府通缉一事之始末加以钩稽。同时对张謇身后,其子张孝若与张瞽之间的微妙关系略作探究,并分析南通张氏在宁汉合流之后,作为地方势力的代表,其家族力量受到政府方面的分化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6.
2005年第4期《文史天地》刊登的《中国的国歌》一文读后,有一问题,即袁世凯任大总统之后,称帝之前,于外交场合是否仍然将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亚东开化中华早……”作为国歌?这一问题,文内似未能讲清。据笔者所知,其时外交场合所采用的国歌,不再是“亚东开化中华早……”,取而代之的则是张謇(清光绪二十年状元,辛亥革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袁政府农商总长)所作的中华民国国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张謇的学者众多,成果丰硕,罗一民先生的《开路先锋:张謇》却让我耳目一新。作者通过不一样的研究,给我们还原了一位了不起的张謇的鲜活形象。一、了不起的张謇回望中国历史,每个时代都出现一批觉醒者,而最能凸显觉醒者精神的往往是在社会大突变的年代,比如终结皇权统治向共和政体转化过渡时期,孙中山、黄兴、康有为、梁启超、张謇……  相似文献   

18.
张謇不仅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文学家。据《张謇日记》和《啬翁自订年谱》,他曾与当时几十位文学家有过交往,兹选择其中与张謇关系最密切的范当世、朱铭盘、张裕钊、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翁同龢7人,谈谈他们  相似文献   

19.
1925年9月,上海《时报》发表了《长江下游九县治江会议靖、如代表的宣言》一。章矛头所指是名实业家张謇及其准备实施的“治江计划”,而章的作是靖江的一位教师,名叫刘藕Ling。  相似文献   

20.
庄安正 《史学月刊》2000,(3):133-138
张謇毕生致力于南通近代化事业,旨在把家乡建成一个“新新世界之雏形”。他注重实干,不尚空谈,淡泊名利,从不炫耀自己。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謇的业绩及由此赢得的声望,使他无意中在近代化开拓的丰碑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激发起国内外众多学的研究兴趣。这种对张謇个案的研究,从时间上讲,自张謇在世时即已开始,迄今虽经90年之久,势头仍健,必将延续到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