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晓雨 《旅游纵览》2022,(6):130-132
旅游是旅游者根据自身条件和价值取向,离开惯常环境,到心中向往的地方游历.首先,本文从收入、年龄、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分析影响旅游者价值取向的因素.其次,以旅游目的地环境、利益相关者及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为切入点分析影响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因素.再次,从旅游者视角出发,根据旅游开发中的旅游者价值取向应用提出相应建议,认为在旅游...  相似文献   

2.
"遗产资本化"(Heritagization)是遗产被用于实现特定目标的社会进程,是遗产旅游的核心,遗产旅游开发是遗产资本化的当代形式,遗产旅游开发的直接目标即向公众提供真实性的遗产体验。本文结合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案例,根据对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中旅游博客(Blog)原创文本的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CA)和语义网络分析(Semantic Network Analysis,SNA),挖掘旅游者对案例遗产旅游地的个人态度和价值认知情况,进而提出一个由旅游者对遗产的个人态度及其遗产价值认知所构成的遗产旅游体验开发框架,勾勒出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3.
张江驰  谢朝武 《人文地理》2021,36(6):173-182
旅游凝视视角下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尚未得到学界的实证检验。基于旅游凝视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旅游者凝视、东道主凝视、地方依恋、感知价值和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模型,并在泉州浔埔社区展开问卷调查。研究表明:①旅游者凝视正向影响东道主凝视;②旅游者凝视和东道主凝视正向影响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③地方依恋在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关系间具有中介作用,感知价值正向调节了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拓展了旅游凝视理论,揭示了旅游凝视对居民—游客价值共创行为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内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结构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李一玮  夏林根 《旅游科学》2004,18(2):30-32,38
本文通过对国内城镇居民旅游者人均天花费构成比例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城镇居民旅游者旅游消费结构的现状和变化规律,找出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背包旅游者的演变与概念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志远 《旅游科学》2014,28(4):38-51
作为背包旅游研究领域的一个基本概念,背包旅游者这个术语在概念界定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挑战.本文认为有必要从“经”和“纬”两条线来分别梳理该概念的发展脉络、基本内涵和主要争议.在对背包旅游者概念进行深入辨析的基础上,结合背包旅游现象的新特点,本文提出:自主性和深度体验是背包旅游者概念的本质内涵,以此构成该概念界定的主要依据,因此,背包旅游者是倡导自主精神,采取自助旅游方式前往异地寻求深度旅游体验的人.同时,本文指出,现阶段的背包旅游者具有类型上的划分,借助“意义”和“形式”两个维度可将其分为朝圣型背包旅游者、形式型背包旅游者、享乐型背包旅游者及纯粹精神型背包旅游者.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袁国宏 《旅游科学》2004,18(1):17-21
旅游动力系统是由旅游者活动矛盾、旅游产业活动矛盾、旅游目的地居民活动矛盾、旅游目的地政府活动矛盾、客源发生地政府活动矛盾五大要素构成的系统。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矛盾层次理论,以及相应的旅游发展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旅游者行程前任意解约行为的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传才 《旅游科学》2013,27(3):72-83
旅游者行程前任意解约是违约还是合法行为?旅游经营者因此受到损失应否获得赔偿?本文认为,旅游者任意解除旅游合同不构成违约,但应予以赔偿。结合个案,就法院对当事人约定的行程前解约条款效力的认定,本文建议,我国立法应赋予旅游者任意解除合同权,且约定赔偿优先。  相似文献   

8.
陈岗 《人文地理》2015,30(5):153-158
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的提出旨在进一步凸显旅游者在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中的主体性。本文以杭州西湖的"西子"诗词为例,初步探讨了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论支撑与研究价值。旅游者符号实践并不是对已有符号记忆的被动接受,而是借助旅游者的亲身体验,不断将其运用到旅游实践中去加以检验、深化和再创造的动态演进过程。符号学理论、实践理论和(身体)现象学理论构成了旅游者符号实践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撑。符号实践是旅游者符号体验过程中主观与客观、过去与现在、已知与可能、我者与他者、代表物与对象等诸多二元关系的中间环节和关键枢纽,既关系到旅游者的符号体验质量,也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董亮 《旅游科学》2011,25(2):47-57
本文针对不同类别遗产地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行研究,通过对九寨沟、峨眉山和青城山三个世界遗产地旅游者的问卷调查,从遗产地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要素和维度、旅游动机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旅游者特征和旅游者了解遗产地景区的信息渠道对旅游者动机的影响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阐释了不同类别遗产地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差异及其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背景下旅游系统模型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重构整个旅游系统.现有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系统的研究中,很少涉及旅游者层面.一些学者将旅游者视为旅游系统中普通的要素构成,没有把旅游者放在旅游系统的核心位置;同时,在现有的旅游系统模型中,对旅游者需求的研究多为静态研究,未能全面动态揭示旅游者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需求.而在大数据时代,基于服务主导逻辑的核心思想,旅游者应该居于旅游系统的核心位置,其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需求信息亦将成为整个旅游系统运行的基石.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处理则又会将以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新的参与者引入到旅游系统的关键位置上,发挥其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作用.本文以旅游者的全面需求信息为核心,以数据信息为钥匙,引入搜索引擎等新的参与者,重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旅游系统新模型.未来,海量的信息将形成从旅游者开始、最终又到旅游者的闭环传递,为此旅游系统新模型的构建亦将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新参与者的关键作用.旅游系统新模型中所提出、而现实中尚未成型的要素,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新价值领域并激发旅游新业态.此外,旅游系统新模型也为智慧旅游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旅游人”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丹 《旅游科学》2008,22(4):23-27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苓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外国游客对于“您对中国旅游最想说的话”这一问题的负面回答是我国入境旅游不足之处的集中显现。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在12个入境旅游热点城市所采集的623句外国游客对该问题的负面回答语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入境旅游不足之处在宏观层面上集中为7大范畴(语言交流、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服务、旅游信息、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商品),微观层面上集中于22个小范畴。同时,文章以上述不足之处各范畴类别作为我国入境旅游负面影响因子,得出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及其排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设计了“学习及好奇”、“责任与义务”、“社会因素”、“个人情感体验”、“教育体验”5个潜变量,构建了战争纪念馆游客旅游动机对体验影响的结构关系模型,并以国家4A级旅游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例,探讨了此类旅游动机对体验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责任与义务”是游客访问战争纪念馆的主要动机,也是与传统旅游的根本区别之一,与“个人情感体验”及“教育体验”有较高的路径系数(0.97,0.48);(2)被动地参观战争纪念馆不利于游客体验的提高,从市场营销角度看,应该强调游客积极主动的参与,强调游客“责任与义务”方面的动机;(3)游客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几乎没有对死亡感兴趣的动机,因此战争纪念馆旅游不完全属于黑色旅游研究范畴;(4)旅游动机及体验是区分特殊兴趣旅游的主要标志,未来需从特殊兴趣旅游(如战争纪念馆旅游)角度进一步探索旅游体验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陶玉霞 《人文地理》2015,30(5):117-125
论文从历史演进和意识建构角度阐释了现代异化背景下游客对乡村旅游的根性诉求,构建了乡村旅游中乡村意涵与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解析框架,然后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乡村旅游根性诉求异化机理。结论认为,深刻的人地关系意识和哲学认同养成的亲土心理结构与田园精神是乡村旅游的根本动力源,基于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人性异化与身份认同危机的后现代反叛是乡村旅游的现代引擎,乡村旅游的本质是乡土-人性结构的回归与重建。而多媒体"伪乡村"的旅游形象建构又导致了乡村从生产性到消费性的转换、乡村旅游需求的异化与"伪乡村旅游"意识形态的形成。乡村旅游急需深刻的反思与革命,扭转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并在乡村与旅游传统的回归中逐步实现乡村与人性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游客旅游动机及其差异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马耀峰  吴必虎  亢雄 《人文地理》2011,26(4):132-139
深入了解和掌握游客的旅游动机及其特点,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为例,依据大样本问卷抽样调查一手数据,采用均值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结构方程模型,对旅游目的地接待的国内游客和外国游客的旅游动机变量类型、变量大小与离散程度及变量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首次揭示了两类游客群体旅游动机的差异性,从而为认清两类游客群体的旅游心理诉求,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激发两类游客群体的旅游动机,拓展旅游市场;乃至于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提供基础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古村落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文化生态旅游。识别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内在维度、探明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来源,可以为古村落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构建了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概念模型,并以张谷英古村落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初步探明了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来源,并且发现,古村落游客感知价值的内在维度呈三层次贡献分异,认知维显性化,情感维隐性化。  相似文献   

17.
厉新建  张凌云  崔莉 《人文地理》2013,28(3):130-134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之后,很多地方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或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有效的战略措施,同时也需要理论上的突破。本文提出了全域旅游这个全新的概念,并构建了全域旅游的基本框架,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在要素利用上要重视当地居民作为吸引力载体的作用。真正做到在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同时重视国民休闲度假地的建设,从而既满足外来游客的休闲旅游需要,又满足当地居民的休闲诉求。最后以北京为例,指出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理清旅游产业的战略价值、重视旅游产业的体系依托、完善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加强目的地在线声誉监测。  相似文献   

18.
以博客为舞台:后旅游体验行为的建构性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淼  谢彦君 《旅游科学》2012,26(6):21-31,67
后旅游体验阶段涉及旅游者对游览过程中收集的体验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从而生产出体验展示品的行为。随着网络的发展,旅游博客成为展示旅游体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运用网络田野考察方法,从表演的视角,审视旅游者为展示体验所进行的博客舞台设置活动,揭示旅游者借助博客空间而实现角色塑造、印象管理、剧目呈现等目标的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9.
旅游规划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文  谢军 《人文地理》2003,18(6):40-43
"旅游"的核心概念是"经历",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人的社会活动方式。旅游规划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社会活动空间。本文从旅游规划的伦理层面研究入手,对旅游规划的弱经济功利价值取向、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比较优势价值取向和休闲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旅游规划的经济价值取向造成了旅游资源消耗、环境恶化、目的地生命周期缩短的恶性循环;可持续发展取向类似于生态旅游,是人地关系的新价值取向;在旅游规划研究中,比较优势价值取向不仅是一种思想,还是一种方法;休闲是人存在的一种状态,是人对幸福和生命意义追求的过程。其目的力图将旅游规划的研究和实践还原到旅游是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的层面上来。这对规划师的价值取向提出了新要求,与规划师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有关。对于一个旅游规划师来说,树立"吾离今人远,而离后人近"的旅游规划学术自信、超前意识和休闲价值取向,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Healthcare tourism is a general term for traveling to another country to seek healthcare services. It spread from Western countries to emerging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in the past decade because of a series of factors. Price is likely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mong most healthcare tourism providers and politicians. However, healthcare tourists tend to consider more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According to some early studies, healthcare quality, package, convenience, country, price, emotion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were frequently considered factors. To examine the role of these factors, this study proposes a structural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perceived value,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of thre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namely Singapore, Thailand, and Malaysia. A sample of size 724 is collected at the Departure Hall of the Singapore Changi International Airport within a two-month period, using a 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 which every third tourist who pass the surveyor is asked to fill in the questionnaire. All of the questionnaires handed out on a given day referred to the same country, and the three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rotated on different days. All factors are significant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re functional value of healthcare quality and emotional value. Price is a significant but the least important factor. This indicates that cheaper price may be just a promotional gimmick or an obvious incentive, but it is not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healthcare tourists to make their decisions. The results also provide empirical support that emphasis on perceived value of healthcare tourism may also translate into trust in the staff and other positive feelings.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value 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is mediated by satisfaction for all thre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