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是建设现代大学的两大重要因素。大学文化是实现大学理想和价值、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是大学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渗透在大学文化血液里的大学精神,是在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其凝聚着当代大学所应具备的创新精神、育人要旨和开放意识,成为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结晶,也是整个社会日益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
徐莹 《黑龙江史志》2013,(23):267-267
社会语言学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研究范围广泛、方法种类多样,使得言语交际、社会改革的研究,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乃至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对非言语交际的认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不但是针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蓉 《沧桑》2010,(3):29-31
大学理念不仅能正确反映大学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而且能科学地指明大学前进的方向。因此,无论社会历史如何变化,大学更多的只能是在教育适应中超越而非在超越中适应。只有重温大学精神,建树时代的大学理念,才能促进大学的良性发展,创建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4.
战前中国大学教师薪俸制度及其实际状况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国时期,教师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兴职业群体,其规模已相当可观。教师薪俸的高低无疑是衡量其生存状况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以代表知识分子主体的大学教师作为考察对象,围绕大学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及各类大学教师薪俸的实际状况,对战前大学教师薪俸状况予以比较,认为薪俸差异悬殊是这一时期大学教师薪俸最显著的特点。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与当时各类大学教育经费的来源途径有关。大学教师之间的这种薪俸级差并非完全是教师学历、学识和资格的反映,而是存在相当程度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许忠旺 《神州》2012,(20):82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任。本文从大学教育的定位出发,指出当前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大学教育改革,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道路。  相似文献   

6.
李军  黄明花 《世界历史》2007,(4):157-158
2007年3月27日至4月5日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非美研究项目主任图德·阿德莱克教授应邀访问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阿德莱克教授是美籍尼日利亚人,多年从事有关美国黑人史和非洲史的教学、研究,著有《非裔美国人:19世纪黑人民族主义者及其文化使命》(肯塔基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7.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是历届师生在继承、批判、选择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大学文化定位,牢牢把握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精髓,是大学的核心标志,是大学师生共同创造和共享的"食粮",是现代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和培育大学精神,创新大学文化建设内容,夯实大学文化在现代社会先进文化中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实践能力强、与行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为使命,解决目前高等教育与企业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随着中国企业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企业需要懂英语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迫切。文章分析应用型本科的特征与教学定位,通过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困境探寻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傅斯年的大学理念及大学研究所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斯年高等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者,当数其对德国讲座制度的阐释及对大学设置研究所之构想。大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中心,更是学术研究的中心,大学教育应当以学术教育为中心,其理想的大学应当是德国研究型的大学。故傅斯年反对在大学中实行年级制,主张实施选课制度。除了实行选课制度和讲座制度之外,傅斯年主张大学应该创办研究所。大学研究所与专业研究所有着明显的不同:前者为大学师生共同研究的性质,是大学教授指导学生共同研究的学术机构,包含着研学相长之意;后者则是专业研究员进行专门研究的机构,无需学生参与。傅斯年的大学研究院设想,基本上是接受和效仿德国讲座制度和研究所制度而来的,与当时教育部仿效美国大学体制而设立研究生院的规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傅斯年主张大学以讲座制度为基础自然形成专科研究所,进而建成研究型大学。这种认识,直到他主持台湾大学时仍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0.
吴朋朋 《神州》2014,(8):274-27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中国高等教育越来越要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大学理念已然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代大学的理念危机提醒着树立大学精神的必要性。通识教育应是培养大学精神的重要出发点,也应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应有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1.
曾琴 《沧桑》2009,(6):173-174
人际适应是大学新生适应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大学新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走出并跨入大学校门后,学习生活模式突然发生急剧变化,原来的心理结构一下子被打破,很多人会对新的人际关系感到不适应,出现人际适应问题。对于刚进大学的新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而且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本文对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2.
《大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代表名著,是儒家"四书"之一,也是古代学子学习的必读书目,更是求取功名利禄的阶梯。其影响深远,虽然《大学》年代久远,但是其中不乏很多重要思想,对当今社会尤其是当今大学的德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育一直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语言教育有它的独特性,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新世纪之初,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提升英语听说能力,走向英语实际运用,这是一个立足社会现实、尊重语言社会功能的学习视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各国之间交流也更加广泛,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延磊 《神州》2012,(9):1-2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迪求,理想和信念,是为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观,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文化的精华培育了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又促进了大学优秀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弓婷婷 《丝绸之路》2011,(24):109-110
巨型大学是指由多个社群组成,有多个目标、多个服务对象、多个权力中心的组织结构松散的大学。它是大学理念的融合、社会需求对大学的压力和大学组织内部权力的冲突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既有存在的合理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也存在着忽视大学精神实质、难以实现高效管理、难以促进知识通达和整合、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以及对校长职责的挑战等问题。这些问题给我国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6.
潘俊岭 《神州》2014,(6):93-9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发达,国与国之间的公民进行认知的阻碍越来越模糊,两国之间的交际越来越密切,而摆在两国之间首要的问题就是沟通方面的阻碍。地球上的国家甚多,相对之下语言种类五花八门,当今世界上现存的语言种类约有6900多种,人类虽然处于生物进化的最高阶段,但是掌握语言的能力还是相对有限的,所以摆在人类面前的问题则是怎么样进行交流及语言哪种语言进行交流。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及发展,英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成为不同国民进行交流的工具,其学习者也随时间发展而不断的增长,学校也成为学习者们首选的对象,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让语言学习者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了解一些语言文化背景,而大学英语阶段的学习则是更上一个层次,其实用性更为贴近学者的日常生活,要求则为专业化,更为流畅化。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相比之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怎样提高大学英语教育的有效性则成为了众多大学英语教学所要面临的新一轮的全新考验和巨大体验。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世纪时期,由欧洲主流大学学者通过学术探讨,学术活动、问题辩论所产生的社会指引力是当时欧洲社会发展的一股前进力量,宛如一盏璀璨火炬照亮了中世纪的天空,并指引着社会走向新的时代;本文旨在通对当时学术社团的成立、大学经费筹措以及大学学者在社会变革中的相关活动进行研究梳理,尝试从史实剖析的角度做出分析,希望能为高校学者在当下中国的社会转变中,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提供必要借鉴。  相似文献   

18.
教会大学是凭借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华取得的侵略特权而兴办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独立于中国教育系统之外.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下,中国政府通过立案的方式对教会大学进行改造.通过立案活动,教会大学被纳入中国教育系统的同时提高了其办学水平,并且推动了其本地化、世俗化的进程.教会大学立案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彩云 《攀登》2014,(2):146-150
本文从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的作用、优势,提出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应该采取选择性开放、建立区域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联盟等途径和方式,发挥好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刘沙沙 《神州》2014,(12):257-257
大学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作为一种行业公会享有绝对的独立自主权,实行完全的自治。大学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上体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整合相关文献资料概述大学的前身及早期发展,进而指出大学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所保持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