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唐诗》卷七四一收五代人江为的一首《临刑诗》,其诗如下:街鼓侵人急,西倾日欲斜。黄泉无旅店,今夜宿谁家?《全唐诗》录自明胡震亨《唐音统签》戊签卷七六七(首句“街”字作“衙”,当是),而原据资料则为北宋陶岳撰《五代史补》卷五之《江为临刑赋诗》:  相似文献   

2.
《黔诗纪略》三十三卷,收贵州明代二百多位诗人的二千多首诗歌创作,由唐树义审例,黎兆勋采诗,莫友芝传证,同治十二年(1873)仲夏遵义唐氏梦研斋刊于金陵。杨文骢龙友一人独占三卷,被收录诗作多达三百一十四首,为《黔诗纪略》全书的十分  相似文献   

3.
敦煌文书S373号记载有十首诗,多不为人注意,唯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斯坦因劫经录》肯定其前五首为李存勖所作,对后五首则定为后人伪托,黄永武先生编《敦煌遗书最新目录》、《敦煌宝藏》时,前五首诗采用王说,后五首直名为《唐玄奘诗五首》。学术界基本接受了这种说法,对这十首诗没有提出任何疑议。但是,当我们仔细审读这卷文书时,不难发现这种定名法存在许多问题:从卷子书写上来说,显系出自一人之手,那么为什么将两位时代相距甚远又毫不相干的一僧一俗的诗抄在一起,而前者为真作而后者为伪托?  相似文献   

4.
《全唐诗续补遗》(以下简称《续补遗》)卷四杜甫名下收《九日》诗,注云:“《全唐诗》卷五二二作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辑自《岁时广记》三五《重九》。按:此诗实为杜牧诗,《樊川文集》卷三已见,题作《九日齐山登高》。《樊川文集》乃杜牧外甥裴延翰手编,应属可信。张祜亦同登齐山,有和作《和杜牧之齐山登高》(《全唐诗》卷五一一)  相似文献   

5.
付幸 《文献》2006,(4):137-145
《清诗汇》原名《晚晴移诗汇》,二百卷,是迄今规模最大、收诗最多的清诗总集,选录从明末遗民至民国初年六千一百馀家诗人的二万七千馀首诗.徐世昌编纂.徐世昌(1855-1939),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等.光绪丙戌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相似文献   

6.
何锡光 《文献》2001,(3):52-68
清冯集梧注杜牧诗,收入裴延翰编定的《樊川文集》诗四卷、北宋人所编《外集》、《别集》各一卷,另从《全唐诗》等辑录为《樊川诗补遗》、《樊川集未收诗补录》,编为《樊川诗集注》(以下简称"冯注")六卷,并对其中少数篇章的写作时间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7.
郑淑昭是贵州清道光年间(1826—1877)一位女诗人,《黔南丛书》辑载有其《树萱背遗诗》一卷,收诗五十六首。在当时贵州社会风气比较闭塞的条件下,一个妇女能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也算得是凤毛麟角了。特予简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张国华,字蔚斋,清兴义府城(今安龙县)人。道光五年(1825)第六名副贡。以教读为业,以文学著称于时,是张之洞随父(张锳,兴义知府)宦黔时的受业老师。(见民国《南笼续志》和许同华所编《张文襄公年谱》)张国华著述颇富,素负才名,著有《易源约编》二卷、《读书求间录》二卷、《诵诗多识录》一卷、《贵州竹枝词》一卷、《蔚斋诗钞》三卷、《咏雪诗》一卷。《红叶诗》一卷、《咏物诗》一卷、《春秋试律》二卷、《蔚斋试律》一卷、《蔚斋赋钞》二卷。(见《兴义府志》卷39艺文志)咸同年间,兴义爆发了回民起义,同治时,张国…  相似文献   

9.
宋许景衡《横塘集》原有 30 卷,明中叶以后散佚。清乾隆间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辑出20 卷,缺佚颇多,仅从《东瓯诗集》收入佚诗 1 首。光绪间瑞安孙氏编印《永嘉丛书》,孙氏父子指出《东瓯诗集》与《东瓯续集》中有佚诗 3 首,林表民《赤城集》与刘安节《刘左史集》中各有佚文 1 篇。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编《全宋诗》,辑得佚诗 10 题共 13 首。潘猛补辑得佚诗 2 首。栾贵明《四库辑本别集拾遗》辑得佚文 3 篇。今从《东瓯续集》辑得《过闲心寺》1 首,从《刘左史集》辑得《祭刘左史文》1 篇,从《永嘉集·内编》辑得《林居士墓志铭》1 篇,但散见于他书的佚文还很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考订陆龟蒙诗文集的版本源流,试图厘清后人所补诗文的来源及真伪,从而判定其现存作品的具体数量。所得主要结论为:宋以后流行的《松陵集》中收录陆龟蒙诗歌330首;其自编《笠泽丛书》在宋代至少刊刻过三次,诗文递有增补,到叶茵编纂《甫里先生文集》时,所据《笠泽丛书》有诗文151篇。《甫里先生文集》收诗文652篇,叶茵所辑多数来自《万首唐人绝句》、《文苑英华》和《唐文粹》。元以后的辑补成果基本收入清编《全唐诗》和《全唐文》,加上陈尚君《全唐诗补编》和《全唐文补编》所补,以及本文所补残句一则,陆龟蒙现存单篇诗文共665篇,诗赋残句10则,存疑诗1首。今人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所收作品最全,但有误收、失收。清编《四库全书》收入陆龟蒙《小名录》二卷。陆龟蒙《吴兴实录》四十卷,宋以后不见流传。  相似文献   

11.
郑珍逸诗考     
郑珍自己编的《巢经巢诗钞》九卷,刻于咸丰2年(1852),录诗492首。此后十三年间的诗作,其子知同辑有诗稿二册。惜稿本在逆旅中被窃去。后经多方搜罗,先后刻印了几个版本不同的集子。光绪二十年(1894)高培谷刻印于四川资州,取名《巢经巢诗钞后集》,分四卷,录诗262首,是为“高本”。光  相似文献   

12.
胡问涛  罗琴 《古籍研究》2003,(3):59-59,77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夏,太常博士、修国史顾云所作之《杜荀鹤文集序》,称杜荀鹤“平生所著五、七言凡三百篇”,“乃分为上、中、下三卷,目日《唐风集》。”今存杜荀鹤诗以《全唐诗》较为完备,共3卷320余首。此外,尚可拾遗诗数首、残句数句。元人方回所编《瀛奎律髓》卷三,另收有杜荀鹤《南游有感》、《过侯王故宅》二首。  相似文献   

13.
二苏"五经论"归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新 《文献》2005,(4):179-194
"五经论"--《礼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分别见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进论五首"和今本《苏轼文集》(以明项煜序刻《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卷二"论",篇次虽异,篇目则同,文字略有异同.这五首经论当为应制科时所上之进卷,是研究二苏学术思想,尤其是经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的情况是一文两用,研究苏轼者用之,研究苏辙者亦用之.这实际上是不严谨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在归属不明确的情况下又是无可奈何的.那么,"五经论"究竟是苏氏兄弟何人所作呢?本文试作考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4.
宗室博尔都的诗集先以选集《白燕栖诗草》1卷见选于清人所选清诗集中,后结集为《问亭诗集》刻行。博尔都晚年又曾手订该集,是为钞本《问亭诗集》。扣除重复诗作,刻本与钞本《问亭诗集》收诗千余首,集外逸诗可辑得十余首,其诗在满族诗歌(尤其是宗室诗歌)史上皆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一、看似送别诗,实为寄赠诗《送莫友芝》最初见载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长沙传忠书局刊印的《曾文正公诗集》卷四。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事实上,这是一首寄赠之作。《郘亭诗钞》卷四有《次韵答曾涤生阁学见寄》,称“见寄”,即是明证。在这首诗的下面,又有《魏将侯承柷大令为致曾涤生阁学诗并用其韵见寄和答》诗一首,据此,知转寄曾诗者为魏承柷。  相似文献   

16.
《柴翁诗卷》为一横披手卷,高三十余厘米,长近三米。卷前有许宝蘅题签,为“柴翁诗卷”四字。诗卷内装有郑珍写致道员于钟岳的诗作七首,字系行草,书于数张信笺之上,乃郑珍手迹,殊为珍贵。卷中又有《郘亭五兄属题李斯泰山石刻十残字搨本即次郘亭韵二首》、《郘亭五兄属题前明巡抚杨公文聪山水》三诗,书于同样信笺之上,字为行书。卷后有傅增湘写于辛已(1941)十一月的题识、邢端写于壬午(1942)夏至的题识,最末为章士钊作于庚寅(1950)的七言律诗一首。该手卷今藏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  相似文献   

17.
郭绍虞先生《中国文学批评史》认为:清同光间诗人,其表现力深刻而真挚者,“黔中诗人莫友芝与郑珍,尤足为其代表”。这里提到的莫友芝(1811—1871),贵州独山人,字子偲,号郘亭。传世诗篇九百余首,其早期之作,在诗人生前便已有《郘亭诗钞》六卷刊行,而自咸丰二年到同治十年逝世这二十四年间的作品,则于光绪元年由次子绳孙委托江宁汪士铎、遵义黎庶昌厘为《郘亭遗诗》八卷,收诗凡五百四十六首,光绪六年(1880)在江  相似文献   

18.
古戌依重险。高楼是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庭树巢鹦鹉,园花隐麝香。忽如江浦上,忆作捕鱼郎。这首五言律诗,见于《全唐诗》卷200《岑参诗》卷三。学术界通行的看法是,此诗当是盛唐边塞诗人岑参出使西域戎幕途经金城(今甘肃兰州)之作。然而,此诗亦见于《全唐诗》卷197张谓集中,题作《登金陵临江驿楼》;字句略同,仅“五凉”作“五梁”,“忽如江浦上”作“忽然江浦上”。可见,要解说此诗,首先得回答此诗著作权归属的问题。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唐诗选注本乃至唐代边塞诗选注本,大都忽略或回避了这一问题。陈铁民、侯忠义《岑参集校注》卷三,对此诗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1987年版《陈献章集》(上下册)卷五收有《辞修县志》一诗,是陈献章推辞方志编撰而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八句:吁嗟文献荒凉久,著述图经长老宜。令尹高才应处分,病夫何者敢闻知!尝闻司马开班范,直似家翁诏小儿。史体  相似文献   

20.
~~中的山石树木、童子器具等更可见笔致的精到,体现出画家高深细腻的写实技巧和绘画风格。关于作者,从吴宽《序》中所说“禹畴(吴洪)以越人丁君彩妙绘事,俾写为图,饰为长卷”来看,作者来自浙江,可能是活动在京城的一位民间画师,与吴洪有私交。其生平未见画史记载。本幅无款识。画卷引首有蔡之定篆书“五同会图”,钤“蔡之定印”(白文)、“柽毂山人”(朱文)。原题跋已不存。现卷后有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翰林院编修颜莼抄录的吴宽《五同会序》和《五同会诗》、《新岁与玉汝、世贤、禹畴、济之为五同会,玉汝以诗邀饮,因次韵,时玉汝试析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