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帆 《古今谈》2010,(1):40-43
“卫士长”不止是一个人记不清楚哪位作家曾讲过这样的话:历史有如树干,回忆录才是葱翠繁茂的枝叶。  相似文献   

2.
人们今天谈起邓小平总称道其“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邓小平同志坚韧不拔的意志的确令人起敬。但是对于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之前遭受的四次重大打击,却论及甚少。殊不知,毛泽东在当年险恶的环境中做出特殊功业,反而被“左”倾路线及其代表人物给予了残酷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这两位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最高领导人,因为共同的利益曾走到一起来,同时也曾为各自的利益针锋相对。这两位领袖人物之间的较量,无疑对当时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及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深刻影响。而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斗争更是尖锐复杂、惊心动魄,其中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交锋内幕。  相似文献   

4.
“我关注药家鑫案。哼哼,我就在网上闹,此人不死,天理不容!”“中国前40年,狠斗私批修,甚至‘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改革开放后,人的拜金主义又越来越厉害。我们经历了两个时代,从极其没有自我走向极端自我,不变的仍是人性的坍塌。”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仅有一个人享受过他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此人便是林育英。 林育英,又名张浩,湖北黄冈人。他与林育南、林彪都是堂兄弟,他们三人都担任过党的重要职务。  相似文献   

6.
刘良 《炎黄春秋》2003,(4):56-58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结束了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和军队中的统治地位,毛泽东也结束了长达数年被排挤、打击的痛苦日子,重新回到党和军队的领导岗位上。  相似文献   

7.
孟红 《文史博览》2008,(1):25-27
毛泽东的一生有许许多多开创性的壮举,那么这位伟人生命中的几个“最后一次”又是怎样度过的?  相似文献   

8.
笔者近日读到毛泽东1964年2月13日与中央其他领导人谈话的一则档案资料[1],这次谈话主要涉及的是教育问题,毛泽东谈话的部分内容以《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2]为题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以下简称《文稿》)中发表。谈话的语言平实、生动,内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包括学制改革,也包括学生减负,同时还关涉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等  相似文献   

9.
赵庚 《文史月刊》2010,(7):11-16
<正>"无车弹铗怨冯"——以出无车食无鱼而弹铗的古代孟尝君食客冯自况,这是明显的怨待遇低薄,而感叹自己的头颅虽是贱的,但心却是赤诚的。这里包含着什么隐情?柳亚子(1887—1958)名弃疾,字安如,别号亚子,江苏吴江人,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柳亚子突然发牢骚诗人柳亚子跟毛泽东常有诗词唱和,国人知道柳亚子,大多也  相似文献   

10.
胡澄同志寄了最新的一期《北京党史》给我,上面登了龚育之同志写的《听毛泽东谈哲学》,是一篇问答式的文章,所谈的主要内容是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开会的地方接见一个写作班子谈话的情况。这个班子是  相似文献   

11.
1965年2月11日上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苏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对外联络部部长安德罗波夫(之后此人担任苏联克格勃主席)一行,这是毛泽东自赫鲁晓夫1959年10月访问中国以来,与苏联领导人的第一次会晤,也是最后一次。此后,中苏关系越来越紧张,毛泽东再也没有会见过苏共领导。  相似文献   

12.
陈刀 《羊城今古》2000,(1):16-16
毛泽东到过广州多少次?对这个问题,广州党史研究界已有了说法,毛泽东一生中11次来过广州,具体是:解放以前来过3次,解放后来过8次。这就是广州党史界关于毛泽东来过广州11次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滕久昕 《百年潮》2007,(2):12-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档案文献的解密和许多当事人回忆录的发表,毛泽东首次访苏的幕后情况逐渐为世人所知,其中有些涉及毛泽东首次访苏的铁路安全保卫工作。但是,这些文章对当时发生的事情有多种不同描述,彼此冲突,有的还明显有误。我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有机会护送毛泽东到国境线,胜利完成任务。我仔细翻阅父亲留下的有关材料,并采访了一些当年参与此事的老铁路工作人员,和文献资料互相对照,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事实,愿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4.
在开国将军中,由于工作关系,莫丈骅是与毛泽东同志接触较多,直接受到毛泽东同志教诲较多的一位。长征路上,莫骅坚决与张国焘一伙进行斗争,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抗战时期,毛泽东派莫丈骅参与创办抗大,担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担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在长期的革命交往中,毛泽东对莫丈骅既有热切的鼓励,也有严厉的批评。然而,无论鼓励也好,批评也罢,莫丈骅总能从中学到东西、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15.
1993年,《炎黄春秋》第七期上发表了杨桂欣的文章:《“我丁玲就是丁玲”》,披露了丁玲与毛泽东餐后并一起泛舟中南海时的一次谈话。文中转述丁玲的回忆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6.
阴冷的1976年1月8日上午,我的伯伯周恩来摆脱了折磨他1000多个日夜的病痛,走完了他艰难而又壮丽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1938年七八月间,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对内称抗大六大队)全体同志由洛川去延安参加抗大学生毕业典礼。当时毕业的学员,多数奔赴抗日前线,少部分留在抗大总校工作。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家都高高兴兴走上新的岗位。  相似文献   

18.
1955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回国之后,先后受到毛泽东的六次接见。钱学森说:“每一次都给我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每一次都给我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给的。”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虎气雄风、一世坚强,但往往忽略了他柔情似水、忧患如山的另一面。有人说,毛主席晚年是哭死的。此话可能有点偏颇,但也确实反映了毛泽东晚年心绪、心境和心结的一个侧面。顺手查查迄今为止最为权威的2003年12月由逢先知、金冲及主编的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1949-1976)》的记载及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毛泽东在其晚年确是常动感情,甚至痛哭失声。毛泽东晚年常在泪水中生活倒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20.
中共成立前后毛泽东十一次到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成立前后,毛泽东曾先后11次到上海从事革命活动。其时间顺序是:1919年3月中旬至4月初,来沪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生。1919年12月中旬,率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代表团赴京绕道上海,为赴法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和蔡母葛健豪等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