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天灾及人祸,使公共食堂 的“大锅饭”无法再吃下去 1958年“大跃进”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来,全国各地大办公共食堂,并且将其视为“共产主义萌芽”,公共食堂成为当时人民公社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959年上半年,在纠“左”和整顿人民公社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公共食堂按照群众的要求得以解散。但庐山会议后全党“反右倾”过程中,办不办公共食堂当作了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阵地”的标准之一,一些主张解散公共食堂的干部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一度散伙或解散的公共食堂重新恢复,全国5亿农民再次吃起名副其实的“大锅饭…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食堂是人民公社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跃进"期间,我恰在毫县任管理农村公共食堂的干部,亲历了亳县农村公共食堂从兴办到彻底取消的全过程.为使读者真实、详细地了解这段历史,现将亳县农村公共食堂历史原貌作一记述.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曾经的"人民公社"运动,很多人只知道"农村人民公社",却不知道"城市人民公社"。——编者1958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个不寻常的年代,不仅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民大炼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之年,还是"大跃进"运动全面开展之年。正是在这样一个以"一大二公"为特色的年代,城市人民公社这一新生事物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诞生了。  相似文献   

4.
从“公共食堂”兴衰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国开始农村大办公共食堂,是1958年下半年的事情。北戴河会议之后,随着人民公社的遍地开花,也兴起一种共产主义将要到来的情绪。吃大锅饭办公共食堂,如大海来潮,势不可挡。不仅农村到处砸锅拔灶,全村老少凑在一起吃饭,有些城市也一时宣布要办人民公社了,北京有的胡同传来集中锅碗瓢盆之声。庐山会议下来我挨批斗,被双开除之后,1960年5月下放北大荒劳动。地点是虎林县兴华村,当时此村归850农场管辖。“右派”分子在农场集体劳动,我属于“右机”,蒙农场领导照顾,单独安排在这村子的“老头排”劳动。村子里所有的劳动力都吃食堂…  相似文献   

5.
1958年,上海市进行城市人民公社的试验,里弄公共食堂应运而生。"大跃进"时期的里弄公共食堂旨在解放妇女劳动力,服务于工业生产。从1959年开始,为应对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上海市大量关停经营不善、浪费严重的工厂食堂,里弄公共食堂的规模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调节粮食供给的工具。由于自身的经营困境和国家政策的调整,上海里弄公共食堂在经济困难时期结束后逐渐解散。诞生于特殊时期的上海里弄公共食堂体现了人民政府组织发展生产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的积极尝试,在社会动员、资源分配和协调社群关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罗平汉 《百年潮》2007,(3):38-42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地农村纷纷建立公共食堂,几亿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公共食堂既限制了农民的吃饭自由,又是典型的平均主义,可在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一段时间,公共食堂却被当做“共产主义幼芽”而倍受赞扬,1959年庐山会议后又当做“社会主义阵地”而继续维持。朱德通过深入的农村调查,发现了公共食堂的许多弊端,庐山会议前就力主解散公共食堂,成为党内较早提出解散公共食堂的领导人。在1961年春的全党大调查中,他又专门致信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反映农民要求解散公共食堂的强烈愿望,为公共食堂的最终解散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一个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当时,农民们的脸上还洋溢着"进入共产主义"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左元龙 《文史月刊》2011,(11):63-65
扒开尘封的记忆,“公共食堂万岁”的大幅标语飘飘渺渺不断闪现,那时,我才七八岁,但那孩提时期刻骨铭心的特殊经历,却在幼小的心灵里烙下了终生难以愈合的印记。  相似文献   

9.
1958年下半年, 我作为保定一中高二的学生,参加了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当年“大跃进”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建立人民公社、大办公共食堂、秋收秋种、深翻土地、大炼钢铁、兴修水利、农村红专大学、除“四害”(老鼠、麻雀、蚊子、蝇子)等等。我主要参加了深翻土地和大炼钢铁。 48年的岁月过去了,那一幕幕“跃进”的情景至今还不时在脑海中映现,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0.
叶文益 《百年潮》2003,(4):19-24
1961年3月,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的中共中央中南局、西南局、华东局负责人和所属省、市、区党委负责人参加的“南三区”会议在广州珠江宾馆召开,讨论和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要做系统的由历史到现状的调查研究》的讲话。在谈到农村公共食堂问题时,毛泽东说:“广东有个大队党支部书记说,办食堂有四大坏处:一是破坏山林,二是浪费劳力,三是没有肉吃(因为家庭不能养猪),四是不利于生产。”毛泽东认为广东  相似文献   

11.
《百年潮》1997,(5)
1962年,我参加了一次非常“幸运”的调查研究。说“幸运”,是因为1961年5月举行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行修改,取消原草案中关于举办公共食堂和实行供给制的规定。这种改变事关重大,先在各地进行试点。农村政策的这一重大调整,在各地试点时受到农民热烈欢迎。为慎重计,毛泽东指定吴冷西组织一些人在北京郊区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摸底。于是以《人民日报》为主,新华社参加,组成一个包括八个编辑、记者的调查组,吴为组长,我为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九年二月七日农历除夕,我吃的团年饭是满桌的麻雀肉。那时,公社化运动开始不到半年,人们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过共产主义生活。桌上特殊的团年菜,是当时除“四害”的战利品;那时麻雀特别多,成百上千地一群群飞到田里觅食,政府定为害乌,与苍蝇、蚊子和老鼠并列为“四害”,号召全民歼灭之。1958年秋收后,人民公社掀起声势浩大的“哈麻雀”运动,大人小孩被分成若干小分队,每队二三十人,遍布田头地尾,人手一根划破的竹响竿儿,或一面铜锣,一支喷呐。遇麻雀从空中飞过,人们,便敲锣吹附呐摇竹响竿儿,同时“阿哟哟”敞开喉咙…  相似文献   

13.
大跃进奇闻拾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社食堂要吃猴头、燕窝、海味 “大跃进”中,中央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宣传、描绘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美好前景,以鼓励人民的奋斗热情。当时国务院一位副总理在河南省遂平县讲得最为具体,不妨抄录下来。他说公社的好处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西坡 《文史博览》2007,(6):43-45
“吃食堂”要让现在的人理解,就是在单位的餐厅吃饭。但在上个世纪50到70年代的上海,这句话却是另有含义,“吃食堂”,实际上更多的是指在里弄、街道开办的食堂里就餐,俗称“搭伙”。  相似文献   

15.
《纵横》2004年第12期刊载的《毛泽东纳谏:同意解散农村公共食堂》一文中谈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昌黎工作组所写《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食堂报告》)一文的产生过程,说“当夜,研究人员经君健就写出一份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用实际材料说明食堂有七个弊端”;又提到:“中宣部内刊《宣教动态》登了出来。《宣教动态》删去了后面的建议部分,只留下农村公共食堂的七个弊端”云云。我是工作组成员之一、《食堂报告》的主要调查和执笔人。现根据本人的回忆,对以上两个问题做些补充和修正。经济所昌黎工作…  相似文献   

16.
黄禹康 《文史精华》2012,(1):18-22,1
1961年初,毛泽东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毛泽东的秘书、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胡乔木奉毛泽东主席之命.率中央政策研究室的王力、张超及《人民日报》总编辑肖云等来到韶山,就《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六十条》)的修改和试点工作,直接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胡乔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1961年率先在韶山人民公社拉开了解散公共食堂的大幕。  相似文献   

17.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40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作为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遂平县岈山人民公社旧址如今已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岈山人民公社的诞生,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现在它已成了世纪浮雕。公社初期修建的下宋、双沟水库;为党代会献礼修建的“九大桥”和“十大桥”,依然还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用柏树栽写的千亩大的“人民公社万岁”6个大字,已成为一片茂密的森林;大炼钢铁时上百座土炉留下的遗址,公社食堂时留下的痕迹……成了那段岁月的最好见证。岈山位于豫西…  相似文献   

18.
从1958年下半年起,自古以来就是各家分散做饭的中国农民,忽然拥至新办的公共食堂就餐。至是年底,作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新生事物的公共食堂,全国达到了345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一时间,全国5亿农民吃起了名副其实的大锅饭。农村公共食堂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骤然兴起,原因何在?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第3期《炎黄春秋》发表了曾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担任多年领导工作的刘导生先生写的《政治运动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和教训》一文。刘导生在这篇文章中专门辟题“经济所出了两个右派”,提到1959年夏天“中央最高领导人在庐山会议上批斗彭德怀的讲话中”.说“经济所出了两个右派,反对人民公社办食堂”的往事。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社会经济思潮丰富多彩。本重点分析: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之后的“发家致富”思潮;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急进抢先”和“社会主义有奔头”思潮;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中的“争上游,敢出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公社胜天堂”以及“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思潮;经济困难时期的“人官、肚子不官,吃饱肚子为先”和调整时期的“千变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