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绍宋为近代著名方志学家,由他主修的民国《龙游县志》和《浙江通志》在中国方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先生对民国《龙游县志》推崇备至,在其所撰《龙游县志》序中,将余绍宋与章学诚相提并论。本文对余绍宋先生与方志学的渊源,并对其在民国《龙游县志》学术成就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余久一 《收藏家》2010,(9):35-40
余绍宋,字越园,早年曾用樾园、粤来、觉庵、觉道人、映碧主人等号,四十六岁后更号寒柯,浙江龙游人。光绪九年(1883年)十月初六生于衢州化龙巷,五岁识字,七岁入家塾,九岁从父授《尔雅》,读《说文》,后随衢州名儒王耀周从学七年,十六岁为诸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学,余绍宋被聘为龙游凤梧书院学长,是年二十一岁。  相似文献   

3.
民国二年(1913年)岁次努丑,距王羲之山阴兰亭修禊整一千五百六十年。王羲之上已修禊日,是这年的四月九日(农历三月初三)。梁启超在北京,召旧俗新知四十余人,在西郊万牲园(即令北京动物园)聚会。这就是传为美谈的梁启超(民国)癸丑续兰亭修禊。梁启超续兰亭修禊留下一帧纪念记录参加集会的三十六人(据史料记载,与会者四十余人,有多人未合影)。照片中人物有中老年人进士十二人,举人八人,青年人中有的是京师大学堂毕业生,有的是归国留学生;还有儿童一人。参加集会者学位高大多工诗善书。如画家姜筠,他作画描绘此次修楔的图…  相似文献   

4.
1998年9月10—13日,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主办的日本在中国接受西方近代思想中的作用——梁启超个案国际研讨会,在景色绮丽的海滨小城圣巴巴拉举行,与会者有来自日本(8人)、美国(2人)、法国(1人)、澳大利亚(1人)和中国大陆(1人)及台湾地...  相似文献   

5.
人相吊,或以诗词挽,或以韵文悼,鲜有作画而祭之者。然广东番禺梁鼎芬死后,浙江龙游余绍宋就作画为祭,记录了梁鼎芬下葬的情景。此画名为《梁格庄会葬图》。1920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号称清末民初"岭南近代四家"之一的梁鼎芬在北京,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代学术大师和近代改革先驱之一,梁启超与海内外许多知名人士都有联系。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浙江名士余绍宋寄居津门时,就曾与梁启超有过一段亲密交往。这是至今仍鲜为人知的一桩史事。一天津民族路44号和46号,是一个由两座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小洋楼组成的院落,这就是梁启超的饮冰室书斋和故居。如今,这里已获整体修复,并被辟为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对外开放。驻足于已回复当年风采的饮冰室前,如果在时空通道中畅想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梁启超当年在此著书立说、忧国忧民的思绪以及密谋倒袁、护国兴邦那波澜壮阔的历史情景。在饮冰室新楼的大…  相似文献   

7.
张建安 《纵横》2009,(10):43-46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市),16岁时就读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忧国忧民。1899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不久由梁启超来信相召,并得唐才常资助前往日本,就读于东京成城学校。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2月5日至8日在广东江门举行。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的研究和教学人员数十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学术会议主要讨论了梁启超与启蒙思想的问题。交会议的论文二十多篇,涉及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9.
汤刚(1878—1916),原名教,字觉顿,号荷庵。祖籍浙江诸暨,因父汤世雄“宦广东,因家焉,故又为番禺人。[1]”汤刚十七岁入万木草堂,“学于南海康先生。从事古圣贤所以治身经世者[2]”,深得康有为信任;他和梁启超是“几十年骨肉一般的朋友[3]”,共同致力于“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美术界尤其是美术史论界,有三位影响深远的大家:一是著录《书画书录解题》的余绍宋;二是编著《美术丛书》的黄宾虹;三是编写《画论丛刊》、《画史丛书》的于安澜。余绍宋1949年去世,黄宾虹1955年作古,唯于安澜现今不仅活着,而且身体十分健康。当...  相似文献   

11.
1922年,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讲到:“光绪二年(1876),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郭嵩焘,作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大概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两千年的文明。嗳哟!可了不得。  相似文献   

12.
学识渊博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节易林刘节(1901年~1977年),我国古史研究专家。长于古文字学、古地理学、考据学、思想史和史学史。字子植,浙江省永嘉县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国民大学哲学系,同年入北京清华大学国学研究所,师从梁启超、王国维。在清华期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武状元多出自北方,故有“武不过长江”之说。但在清同治十年(1871年),上杭举人丁锦堂却在殿试中荣获辛未科钦点武状元,成为清代闽西唯一的武状元,轰动江南,震撼北疆。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生前曾在各种场合作过许多令人警醒和深思的演说,这些演说不仅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今天我们研究梁启超思想的重要资料。在他为数众多的演说中,有一篇至今仍很少被人提及,这篇演说词即他在民国元年临时工商会议上的长篇发言。一、有关梁启超在临时...  相似文献   

15.
丁锐 《文史月刊》2012,(8):53-53
1911年(农历辛亥年)2月24日,梁启超偕女儿梁令娴、好友汤觉顿登上“笠户丸”,开始了宝岛台湾之行。  相似文献   

16.
丁锐 《文史春秋》2012,(12):55-57
(一) 1911年(农历辛亥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阴云低垂,瑟瑟寒风中,一艘日本籍客轮“笠户丸”号驶入马关码头。一位神情肃穆的中年男子站在甲板上,目光从飞溅的浪花慢慢移向远方。他,就是中国著名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  相似文献   

17.
敝人研究梁启超有多年,深体梁启超的才华是多方面的,在民国史上像他如此多方面发展与影响力之大者并不多见,尤其是平均每天二千言的著作,就足以令人惊叹其元气淋漓的生命力。然而,梁启超精力旺盛,思想“流质易变”(师康有为语),以(饮冰室全集)即可窥见,想了解他并不容易,因此对他的评价似乎仍难以定论。本文不拟论判其人是非功过,因为自忖学问不足,时日也未成熟,只就新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书室阅读有一、二百封梁启超写给挚友的书信(有九成以上是写给蹇季常),仔细拜读,细览军思,使吾人对梁启超的认识,也更加地深入…  相似文献   

18.
龙泉 《贵阳文史》2009,(5):70-70
孙竹雅.名清彦,字士美,云南呈贡人。生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十月十三日,卒于光绪十年(1884年),逝世于省城贵阳,归葬于郎岱西门外姑娘寨龙家屯山上,郎岱人世称“孙家坟”,现为六盘水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鼎革之际,社会体制发生深刻裂变。在古与今、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冲突中,身负新旧之学的文人大多需要重新寻找自我的身份定位,而其定位的路径与形式则因人而异。余绍宋即属其中典型。他自幼秉承中国传统教育,又曾负笈东洋饱受西学熏陶,入民国后出任司法部公职。余绍宋雅好丹青赏鉴,与当时活跃于京华的文人学者多有交往。他曾任司法部高官,组织宣南画社经年有余,可谓博学通才。余绍宋于1920年为纪念其表伯梁鼎芬过世所绘《梁格庄会葬图》,表面看也许只具纯粹纪事意义,但是深究画面内涵与题跋内容、题跋者身份,结合其公余生活整体审视,可以推测,这幅画作背后其实隐含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动机与心理诉求。余绍宋所衷心期许的是中国传统文士身份,他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倾心于传统文人天地。他用《梁格庄会葬图》为逝去的古典时代奏响了一曲挽歌,也为自我的身份认同与价值重塑,编织了一张专属于传统文士天地的意义之网。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西方人对郑和的研究始于英国人梅辉立(W.F.Mayers),而国人的郑和研究则以梁启超1904年在《新民晚报》发表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为开山之作,故有“百年郑和研究”一说。殊不知,15世纪的葡萄牙人当年已注意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且对其前因后果以及当时中华帝国的政治、社会状况有相当的了解。本文对葡萄牙官方编年史家巴罗斯(Joao de Barros)1563年出版的《亚洲旬年史之三(Terceira Decada de Asia)》内的一段有关记载进行了详尽评析,并简要评说了郑和研究的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