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出西山一巷,跨过解放渠小桥,便到了西山脚下,迈进宽阔气派的迎门广场,便见对面影壁上“高原明珠多功能观光塔”一行大字。记得以前登西山走的是崎岖的山路,而今已修成了一条盘山柏油路,乘旅游车可直达塔前。既然有车可坐又何必步行,刚好一辆旅游车驶来,  相似文献   

2.
伍俊东 《风景名胜》2010,(11):74-75
“开宝马,坐奔驰”——说的是当下国内有钱人的一种阔气。而在法国,“奔驰”车似乎用做出租车的比较多.法国的道路上多行驶着本国人引以为荣的雷诺、雪铁龙和标致。后来我们到德国去.到处看到“奔驰”跑,才知道它是德国人普遍喜欢的车。同类车型价格比国内出人意料地低。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地区土墩石室遗存时代性质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亘连云港市境内的云台山、锦屏山、伊芦山,广泛分布着一种被当地群众称作“唐王洞”、“藏军洞”、“土瓮子”、“土洞子”、“古墓葬”的人工土墩石室。关于土墩石室,本世纪初,地方学者吴铁秋在他的《苍梧片影》中收录了一位叫庞寿峰的《云台山古洞探考》一文。文中对分布于云台山的古洞进行了考证,认为:“是古代的非近代的;是人工的非天然的;是多数的非奇零的;它们不在山上,也不在山下;洞是建在水草多处。”庞先生首次在江北考察云台山土墩石室的情况,在较长时间并未引起考古工作者的注意。五十年代,朱江先生在吴县五峰山发掘  相似文献   

4.
佚名  石永亭 《旅游》2003,(10):22-23
“吱呀呀,吱呀呀”,勒勒车在古老的驿道上缓缓转动着车轮; “吱呀呀,吱呀呀”,勒勒车在现代化的柏油路旁缓缓转动着车轮; “吱呀呀,吱呀呀”,勒勒车像个不慌不忙的历史老人,缓慢行驶着,用沉重的辙印,书写着最后阶段的历史。 南朝时,草原的先民用草原上常见的桦木为造车原料。车瓦、辐条、轮心、车轴以及车辕、车架,全用桦木做成。桦木质地坚硬,着水受潮不易变形。  相似文献   

5.
云台山一日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而云台山是智者与仁者共享的乐园。云台山 ,好山好水风光美 ,山高峰险水奇异 ,是人们夏日旅游不可多得的去处。云台山座落在河南修武县境内 ,属太行山南麓 ,出修武西北行 1 5公里就到了云台山 ,大山绵延数十里 ,散落着众多风景点。它与山西晋城交界 ,登上老潭沟山顶 ,穿越四五十米的黑牛洞 ,就是山西晋城的勤泉县。七月流火 ,我们慕名前往 ,一日游了两个著名风景区———小寨沟和老潭沟。小寨沟山路平缓 ,以水多、水奇著称。老潭沟则因山险、瀑大而闻名。两处风景各具特色 ,令人赏心悦目 ,流连忘返。一、游小寨沟去…  相似文献   

6.
说起爬犁与滑雪板,它在北方民族中使用的历史已是相当长了。不过,它最初主要不是作为运动器械,而是作为一项生产工具和交通运输工具来使用的。早在元代以前,这两种工具就已出现了。《明一统志》在“狗车木马”条下引《元志》云:“(使犬国)俗有狗车、木马轻捷之便。狗车形如船,以数十狗拽之,往来递运。木马形如弹弓,系足激行,可及奔马。二者止可冰雪上行。”使犬国即指赫哲。狗车与木马,这应是早期的爬犁与滑雪板,而且这一名称也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赫哲人狗驾爬犁、足登木马在雪上疾速滑行的情景。爬犁,这是汉族的叫法,它是北方民族广为使用的运载工具。满语称“法喇”,赫哲语呼为“拖尔基”,汉语意即狗车。狗车,顾名思义,就是由狗来驾驭的车子。它虽称作车,却又无轮,样子似卧榻而无足,只可在冰雪覆盖的地面上运行,因此,又称其为雪车、冰床。由  相似文献   

7.
连云港依山傍海,青山碧水,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云台山自古有“东海第一胜景”之美誉,连云港海滨被誉为“江苏的北戴河”。春夏之交的五月,连云港彤蟹、虾婆肥美;秋天,花果山硕果累累,板栗、白果等令人垂涎。外地人常说到连云港去“览山海风光,品山珍海鲜”。  相似文献   

8.
<正>东海云台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由锦屏山、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及连岛5条山脉组成,有大小山峰236座。云台山古在大海中,至康熙五十年(1711)始与陆地相连。云台山古树参天,奇石幽洞,名胜古迹众多,景色清新秀丽;雨游云台山,更是云山雾海,烟雨朦胧,别有一番滋味。自古便是旅游胜地,有"东海第一胜境"的美誉。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官吏士绅畅游于此,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碑刻碣石。清黄申瑾的《东海云台山图》石刻即是其中佳作,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08,(2):38-39
“阿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崇尚万物有灵、崇尚火,并把火尊为神。 从昆明出发,沿326国道南行80公里,就到了弥勒县城,再西行22公里的柏油路,攀行5公里的土石公路,扑入眼帘的便是绿翠缠绕、土墙灰瓦的弥勒县红万村。这里居住着1000多阿细人。  相似文献   

10.
山西出土“剌”字耸肩尖足空首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出土“剌”字耸肩尖足空首布钱卓,车新亭1992年,中国钱币博物馆于山西省运城地区闻喜县和夏县交界处某村征集到一枚“刺”字耸肩尖足空首布。由于实物出土后业经转手,具体出土情况已无法确知。不过,从该布表面存留的叠压痕迹观察,当时出土似不止一枚。该布保存完好,体被绿锈,间有红斑,币身微翘曲。通高13.5,肩宽5,足宽6.2厘米,连范芯重31.86克。“刺”字铸于右肩部,裆部基本平直。“刺”字耸肩尖足空首布尚属首次发现,以前各种谱录、报告皆未见记载。关于币面文字的隶定,应是“刺”字。耸肩尖足空首布过去屡有发现,《古泉汇》等皆有著录。解放后,山西稷山吴城村也有出土①,山西侯马晋国都城铸钱工场遗址中曾发掘出耸肩尖足空首布的陶范和銎范芯②。从出土地域和布币形制的共同性来看,“刺”字布与上述两次发现属同一类型。侯马晋国铸钱工场遗址在春秋晚期地层中,以这一可靠的考古资料为依据,可判定“刺”字布也为春秋晚期的晋国货币。过去发现的此类空首布大部分是无文布或上有一些数字、标识。有文布中明确为记地的只见“邯郸”一种。“刺”为何义,有待讨论。我们认为很可能是一地名。“刺”古通“列”,地名“列人”,在邯郸东,距邯郸甚近,为春秋晚期赵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09,(8):45-45
睿翼,以“同级别中最强”为开发目标,应对市场多元化需求,提供多元价值。十年不过时的造型设计,满足商务和私用的双重需求;全新MZR发动机,颠覆传统的发动机开发理念,更注重实际使用价值,媲美顶级运动车型的操控表现,无论男女驾驶者,均能享受到独一无二的驾驶乐趣;完备的主、被动安全配合首创的行驶安全,致力于打造出“一款杜绝交通事故的车”。睿翼,融汇尖端科技,无愧新手、老手的绝佳之选!  相似文献   

12.
呼丹华 《丝绸之路》2012,(19):55-58
用"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来形容云台山,一点也不为过。 也许是深邃幽静的沟谷溪潭和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等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勾起了我对云台山的种种遐思,又或者是云台山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和丰富深蕴的文化内涵激起了我对云台山的无限向往,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我终于来到了以山称奇、以水叫绝的云台山。属于太行山系的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因为山势突兀高耸,森林茂密,泉源丰富,山间常有云雾缭绕,似仙风回荡,所以被称为"云台山"。相传,唐朝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至今云台山一带还流传着他服仙丹升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薛林荣 《丝绸之路》2010,(13):34-37
安远是甘肃天水西边的一个千年古镇。想象中的安远应当如电影《双旗镇刀客》中的那个古镇,坐落在山地之巅,苍凉、雄阔,偶尔还出产除铁器之外的一两个刀客。据说,宋朝的杨文广还在安远筑寨驻军,这更坚定了我把安远当作另一个仇池国的想法。等汽车经过甘谷县城向北行驶,仅仅20分钟后从柏油路向右一拐就到了,此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安远并不是坐落在山地之巅,而是处于一马平川之中。  相似文献   

14.
花果山南天门至九龙桥有两里多路程。崔应阶《云台山志》:“溪流喷薄,古木阴森,为入山第一胜境。”姚《记》:“山上涧水淙淙,为九龙涧山中溪流九道,汇于桥下,故名”。  相似文献   

15.
博雅 《世界遗产》2014,(6):24-28
一场阵雨过后,我们恰好攀登到了施秉云台山的印斗客,大团大团的云雾从峡谷底部迅速生成,  相似文献   

16.
河南云台山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地方名胜一举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造就了令人瞩目的"云台山速度"和"云台山效应"。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和秘密吗?  相似文献   

17.
《华夏人文地理》2004,(3):16-16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评审会2月16日在巴黎投票表决通过,云南石林等中国八大景以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河南云台山、广东丹霞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和河南嵩山。  相似文献   

18.
丁岩 《文博》2003,(4):7-10,16
对于“周道”、“周行”,专门撰文进行研究的大概只有顾颉刚、杨升南两位先生。顾先生深化了朱熹的有关解释,认为“周道”是一种道路的专有名称。杨升南先生指出当时以都城丰镐为中心,修筑“周道”四通八达,西周王室与各诸侯国凭借此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并且“周道”十分平直、宽阔,可容四匹马拉的车行驶。另外,《陕西西安交通志》相关部分也对“周道”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本文试图汲取前人有关“周道”的研究成果,并利用考古发掘材料,探讨岐丰之间的“周道”及其相关情况,希望补益于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倾慕康家石门子岩画已久,岩画在新疆呼图壁县东南70公里外的深山里。在离公路不远的一家小旅店里已经滞留3天了,看着公路上东来西往的车辆,心里不免有些焦急。据说,去山里的车十天半月未必能遇上一辆,即使搭上便车进山也只是单程,有了公路,山路上的车稀少了,回来搭乘便车更难;想到过租车进山,但司机告诉我车只能送人到山脚下,攀山的路车很难行驶,任你央告再三,司机最终还是婉言拒绝。此地清末时称骆驼驿,后来有人取其谐音名之谓“乐土驿”,地名起得不错,只是进山不但没驿车,连上只骆驼也未曾见到。山里的驿道并未废弛,往…  相似文献   

20.
纳木错游历     
纳森错,传说中的香巴拉仙境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俩一大早从当雄驱车开赴纳木错,车一直往山上爬,不停的换挡,路两边是云雾缭绕的雪峰,车爬行到海拔5000多米的雪峰顶上,突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广阔无疆、丝绒般的绿地、湛蓝的湖泊、绵延不绝的念青唐古拉雪峰,好一幅精美绝伦的上帝之作,令人惊叹不止。一条刚刚修建好的黑色的柏油路一直蜿蜒到了美丽的湖边,两边雪白的羊群,满山坡地飘散着,绿茵茵的草地如一望无际的地毯,牦牛拉着满身的长毛,无视一切悠闲地找寻着可口的美餐;母马领着小马驹,安静地看着过往的客人。在这里看到的每一处都是宁静,安逸美不胜收的画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