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于2010年11月18至1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是为贯彻2009年年初北京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周功鑫院长成功互访所达成的合作交流项目而召开的,也是继2009年10月"两岸故宫首届学术研讨会——为君难:清世宗其人其事及其时代"以来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的两岸故宫学术研讨会。出席本次会议的50余名代表分别来自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以及美国、英国、  相似文献   

2.
丛淙 《收藏家》2003,(8):63-64
“非典”后的京城七月,各大艺术品拍卖会纷纷登场。盘龙8月24至28日在北京港澳中心推出,拉开了盘龙2003年艺术品拍卖会的序幕。近年来中国古代绘画来源日益减少,精品更为希见。盘龙苦心搜求终有所得。如元代徐贲作品流传极少。已知数件均收藏于台北故宫及其他博物馆中。民间收藏  相似文献   

3.
李理 《收藏家》2012,(10):19-28
2012年6月9日至9月9日,融合台北故宫、沈阳故宫和国际知名品牌卡地亚典藏众多藏品的大型珠宝展览——“皇家风尚:清代宫廷与西方贵族珠宝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将举行为期3个月的精彩展示。  相似文献   

4.
台湾有众多的博物馆,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莫过于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它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并称中国的三大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一脉相承,有着许多不解之缘。有史为证。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北京故宫开始兴建,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72公顷,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分前朝和后廷,有宫宇9999间,是中国现在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现今收藏陈列各类文物超过100万件,约占全国收藏文物总数的l/10。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台北…  相似文献   

5.
看展     
《中华遗产》2023,(7):8-9
香港地区 三千多年的艺术与技术,如金光闪耀。2月22日,香港地区故宫文化博物馆的首个馆藏特展“金彰华彩香港地区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正式向公众开放,展览将持续至9月25日,备受瞩目。梦蝶轩主人卢茵茵与朱伟基为国际知名收藏家,在2022年香港地区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之前,将珍藏的时间横跨三千年的946件古代金银器,捐赠予香港地区故宫文化博物馆。本次展览共展出了220件(套)精美古代中国金器,多数即来源于此,部分更是首次公开展出。  相似文献   

6.
一幅《寒食帖》,两段遗憾,三个人,命运将他们带到彼此面前。故宫、宋代法书与浪漫爱情被巧妙地连接在一起,透过屏幕的魅力深入人心。九月底,一部由台北故宫出资、导演郑文堂拍摄的电影《经过》,在台北全线上映。正如这部电影的宣传语所说——“爱情与时间的秘密,一座博物馆为你解开”,在两岸故宫共迎80载寿辰之时,电影《经过》可以说是台北故宫送给自己的最佳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7.
人人知道故宫,人人又不知道故宫。明清两代的紫禁城,自1925年10月10日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参观过故宫的人难以计数了,特别是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每天客流量不下3万人次,但这座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这座国内最完整的宫殿建筑,这座收藏着105万件中国文物精华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纪念沈阳故宫建成355周年、沈阳故宫博物院65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10日——12日在沈阳隆重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研究所、河北、吉林、辽宁三省社科院、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辽宁省档案馆、博物馆、民族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天津大学、辽宁大学、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清东陵文管处的专家、学者、沈阳故宫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同志们共150余人出席了讨论会。辽宁省、沈阳市的有关领导到会祝贺。这次学术讨论会,共收到论文68篇,现择其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肖舟 《钟山风雨》2011,(1):54-56
2010年10月15日,一个细雨纷纷的早晨,这天我们要去找寻台北六张犁墓地.日本学者横地刚在《南天之虹--把"二二八"事件刻在版画上的人》一书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话:在台北市的东南偏东方向有一个叫做六张犁的丘陵.  相似文献   

10.
清廷治藏盛事有见证──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几件藏传佛教文物王尧1994年5月3日至8月2日,本人应邀到台湾台北政治大学讲学三个月。适逢其会,设在台北士林区外双溪的"故宫博物院"举办"藏传佛教法器特展",承蒙在该院典藏部任职的蔡玫芬、胡进杉、葛婉...  相似文献   

11.
清前中期黄土高原地区沿边军事城镇及其功能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黄土高原地区沿“边”军事城镇多承袭明制 ,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仍然发挥着军事功能 ;与以前不同的是 ,本域军事城镇在新形势下呈现出总体的衰落、数量减少和功能转化。具体表现在军事城镇行政化、城镇自然消亡及由兵员锐减而导致的军事功能减弱等 ;沿“边”地区增置的军事防卫城堡也不少 ,但其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广东的海防部署依据不同的区域划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分路"特征,即从元末三路分防的萌芽,到明中叶的全面成型,再到清代四路甚至五路的发展。关于广东海防分路的时间,本文认为早在元末已经出现,当时中路的虎头门、南头澳等地均是重要的海防要塞,明初的广东海防从无备到有备,实际上借鉴了元末的海防实践,而对于肇庆府在明清两代并不归属中路海防区域,本文也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元末到清末,广东海防分路的漫长发展演变不仅是海防部署工作的细化,更体现了明清两代区域海防工作责任的日益繁重。  相似文献   

13.
“辽人”是明代东北地区的汉族区域群体,因长期的边塞生活而具有边疆特点的社会性格。后金进入辽东后,“辽人”有抗、殉、降、逃等不同的表现,反映出他们的复杂心态。清太祖晚年民族矛盾激化,“辽人”奋起抵抗,组成“岛兵”与“关宁辽军”两大军事集团,“辽军”遂成为抗金(清)主力。清太宗即位后,明、清双方展开了对“辽人”与“辽军”的争夺。清太宗调整民族政策,改善汉族待遇,并以军事胜利为后盾,重用、“思养”汉宫为政治号召,积极争取“辽军”,效果显,终于化顽敌为羽翼,大批“辽人”加入清军,为清朝开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城市书院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城市书院在全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清代西安、兰州和太原三个省会城市书院的时空分布及其选址特征的研究,以揭示三个城市之间书院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清代三个省会城市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时段的差异,也有重心的变化。书院的选址和分布格局在观念、发展道路以及格局模式等方面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北京明、清典型官式琉璃构件的黄釉为研究对象,利用EDXRF分析了釉料的化学组成,结合文献记载初步研究了北京明清官式琉璃构件釉料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明清琉璃黄釉的主要元素(硅、铅、铝、铁)含量在一定范围内稍有波动,氧化铅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此外,明清釉料中氧化铝含量变化大体经历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过程。从氧化铁的变化趋势来看,明代的釉料大体稳定,而清代则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过程。这表明古代琉璃釉料的配方并非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而是受技术进步、窑炉、政治经济等级审美观念的多重影响,古代匠人在不断的摸索中改进配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深入分析清代北京城旗民分城而居的过程及影响。以往对北京旗民分居的讨论研究多从顺治三年始,本文在以往研究和传统史料的基础上,利用清代内阁大库档案部分奏折和《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等资料,论证北京旗民分城而居政策开始于清顺治元年五月入北京城时,并深入探讨其具体过程。在重新梳理清初旗民分城而居过程的同时,文章进一步分析旗民分城而居政策对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影响,从北京城清代功能分区、人口流动、地理地价区位等方面探讨其影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黔铅的采炼是清代矿业兴盛的主要表征之一,其在开采时间、规模、作用与影响方面堪比滇铜,但其研究却显得极其滞后。当前学术界对清代黔铅最大矿厂的认识仍然不清,大多数学者将威宁州属莲花、妈姑并列为两大铅厂。笔者经过对名称、厂址、产量的考证和两者之间关系的考察,发现二者实为一厂,而“一厂二名”现象表现出不同类型文献记载上的差异,这对于研究黔铅的产量与规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为主,结合画史中的有关记载,叙述宫廷画家唐岱和张雨森的关系,并由此探讨“四王”绘画风格对于宫廷山水画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四王”绘画及其画派成为清代画坛“正统派”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关于清代帝后朝服与朝服像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故宫现藏帝后朝服与朝服像的系统排比,结合有关文献研究,作者认为:1、康熙的4幅半身肖像画分别为两幅朝服像的稿本;2、清代帝后朝服像可分为写生像和祭祀像,祭祀像的背景是程式化的,自康熙以后的皇帝服饰,乾隆以后的皇后服饰是写实的,与制度基本吻合,并表现出时代特征,而此前帝后朝服像中的服饰存在着虚构想象的成分;3、康熙《大清会典》记载的服饰形式是康熙青年时期的,雍正《大清会典》记载的则应是康熙晚年和雍正时期的服饰面貌。雍正元年颁布的服饰制度在康熙晚年已经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通州是大运河北端的漕运枢纽,漕运物资悉经通州码头转运至北京。由于通州一带土质松软,水道迁徙频繁,对漕运码头影响巨大。在自然水道自身变化和人力整治的叠加作用下,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屡有变迁,位于通州附近的运河码头分布和功能也随着水系格局改变而迁移和调整。本文从分析明清时期通州运河水系格局变迁入手,梳理通州码头兴衰起伏和迁移分布过程,以阐述河道变迁与通州漕运码头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州码头变迁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