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年文物普查时,内江县(现名东兴区)普查组在顺河区马鞍石乡南洋村大菩萨山二级台地上发现一座古墓葬(定名大菩萨山墓)。由于水土流失,墓丘已无存,墓门夥露被盗挖。经从盗洞进入室内,发现东、西、后壁及墓顶藻,均满刻画像,保存完好。1990年初又再次被盗,后龛及吹笛女图部份毁坏。为保护、抢救这一古墓石刻画像,内江市、县文物部门对该墓进行了调查、测绘。简报如下: 一 地理环境及墓室结构 大菩萨山位于内江市以东45公里处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丰京遗址内新旺村西南发掘了两座西周时期被盗的西周墓葬M1和M2。本文以这两座墓葬为例,结合丰镐遗址其他西周时期墓葬的盗墓现象进行考古学观察,对盗洞的年代、盗墓方式和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在丰镐遗址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都存在盗墓现象;为了减小挖掘难度,盗洞多选择在紧邻墓外和墓室边角的位置;盗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墓葬中珍贵的随葬品。  相似文献   

3.
河南永城前窑汉代石室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89年8月,永城县前窑农民在追捕人獾时,于村西南侧黄土山发现一洞,地、县文物部门接到报告后,即派文物工作者前往察看,确认为一座古代墓葬(编为前窑一号墓),随后商丘地区文化局、永城县文化馆联合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现将结果简报如下。黄土山是芒砀群山的余脉,位于永城县芒山镇西北约6华里(图一)。该墓在山北侧,依山而建,早年被盗,墓后部有一盗洞,可通墓室,墓道内填满夯土和塞石,工程巨大,因此,墓道暂未清理。一、墓葬结构及刻划文字一号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从墓室可以  相似文献   

4.
2000年在西安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中发现了大量古墓葬,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其中编号为M229的墓葬出土一合墓志,知其为隋代萧绍墓,现将该墓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由墓道、两个过洞、两个天井、甬道和墓室组成,方向175°,全长21.85、深7.35米图一)。此墓有一盗洞,平面近椭圆形,开口与墓葬开口处于同一层位,系早年被盗,长径70、短径50厘米,直通墓底。墓道为斜坡墓道,平面近梯形,口小底略大,长10.4、口宽0.8~1.2、底宽1.2米。墓道北壁向南倾斜,东西两壁底部与第一过洞相接处各内收5…  相似文献   

5.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旧县乡,澧河以南、烧车河以东的十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有数十座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的墓葬,主要为楚国和许国的贵族墓葬。2002年初,旧县乡常庄自然村西、澧水和烧车河交汇处附近一座古墓葬发现被盗,文物部门对这座墓葬(M4)进行了抢救性清理。M4为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为单椁单棺。虽然绝大部分随葬器物被盗,但仍清理出土器物638件,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用具、佩玉、棺饰、殓玉等,其中青铜器占绝大多数,玉器次之,其他器物较少。根据此墓的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以及青铜器铭文综合考察,此墓应即春秋时期许国国君许灵公的墓葬。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高台县博物馆在骆驼城南墓群回填早期被盗墓葬时清理了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墓葬.该墓为夫妇合葬,形制为单室土洞,已被盗扰,棺木腐朽,尸骨散乱,出土少量陶器,大多破碎,但出土两方木牍,所幸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7.
四川成都曾家包东汉画像砖石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曾家包在成都市西郊金牛公社土桥镇西侧,距市区约七公里,系一高约8、直径约50米的圆形土冢,包括两座墓葬(M1、M2)(图一)。封土经分层夯筑,采用板夯和杵夯两种方法,以杵夯为主。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盗洞四处,在盗洞中发现大量陶器、铜器残片。葬具已朽,仅存一些骨渣,无法确定葬式。两墓相隔约4米,方向同为南偏东20°。  相似文献   

8.
2012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新郑市冯庄水库东岸进行了文物钻探,发现大中小型墓葬数十座。在发掘的19座大中型墓葬中,12HZXTM1414是铁岭墓地西北缘一处墓地中级别最高的墓葬。该墓重要铜器被盗一空,从残留的青铜鼎、盘、编钟、编磬等可知为大夫或士一级墓,其所出的陶器对铁岭墓地陶器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10月28日河北省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迎泰新城小区建设工地内进行考古钻探,经钻探发现古墓葬30余座,定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过程中发现这批墓葬均有不同程度的被盗现象,经过清理,共出土器物100余件,计有陶器、铜器、瓷器、铁器、石器五大类。其中墓葬M5最具代表性,呈椭圆形,长5.5米,宽3.7米,深4.7米。墓葬方位北偏东10度,南北走向,墓葬结构由南向北依次为墓道、前室、棺床。墓壁上有仿木桌椅  相似文献   

10.
从1939年至今,泉州市文物部门先后在其辖区内的安溪县、晋江市、丰泽区、惠安县发现了10余座墓砖上印有“武吕”等铭文的古墓葬。从这些古墓葬纪年铭文来看,它们为唐高宗李治时期(650-683)的古墓葬,且在泉州之外的地域尚未有发现,故学术界一般称其为泉州唐“武吕”墓。由于此类墓葬显示为泉州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然而,由于文献资料有限,时至今日,文史界围绕“武吕”墓的许多谜团仍未解开,是为缺憾。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墓主并非刺史,而是刺史的族人。它是唐初氏族制度改革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0,(8)
2006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吉利区发掘了3座西晋墓,其中M2490为前砖室、后土洞墓,墓主为女性,另有儿童骨架两具;M2491为双室土洞墓,主室与侧室各有骨架一具;M2492为单室土洞堪,内有骨架一具。3座墓葬出土有陶器、铜器、银器、铁器、钱币及陶俑等。M24090还出土蛋壳8枚,似有某种宗教含义。这些墓葬皆为中原地区晋墓常见的形制,随葬器物亦较典型,应属西晋中晚期的墓葬。  相似文献   

12.
2000年9月5日,嘉峪关市新城乡新城村四组因挖水管子沟.发现一座古墓葬;施工队上报后,由文化局派人前往清理。经清理,发现这是一座两室砖结构墓葬,前室高1.92米、宽1.78米、长1.37米,顶为拱券式.前室顶部有一早期盗洞。后室高、宽与前室相同,  相似文献   

13.
2016年7月,河北省三河市老辛庄村发现两座古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玉器以及铜钱等遗物,但未见墓志等纪年材料,发掘简报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将墓葬年代定为金代中晚期。将出土瓷器的器形、纹饰,陶器器物组合与纪年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可知,两座墓葬的年代应为元代。老辛庄墓葬的发现,不仅补充了廊坊地区元代墓葬的资料,还表明元代廊坊和北京地区的丧葬习俗相近,属于同一墓葬文化区。墓中出土一炉二壶的铜器组合应是进行"香花供养"的供祭之器,对于研究元代仿古铜器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0月27日至11月4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文安县文物管理所对河北文安县大龙华村发现的一座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陶器、瓷器、铜器等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特征判断,墓葬年代为唐代早期。该墓前后室尺寸不同的布局在廊坊地区属首次发现,填补了廊坊地区唐代墓葬形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洛阳谷水晋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5月,我队配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建工程,在其北院3号住宅楼工地发掘清理了一座晋代墓葬(编号FM4)。此墓后室中部发现盗洞一处,室内盗扰严重。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  相似文献   

16.
浙江宁波市蜈蚣岭吴晋纪年墓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蜈蚣岭发现两座纪年墓葬。皆为凸字形单砖室券顶墓,均发现较多纪年文字砖。东吴墓 M1保存基本完整,随葬品包括青瓷器、金银器、铜器、铁器、铜钱等。西晋墓 M16被盗,仅出土部分青瓷器。这两座墓葬,为研究当地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和分期断代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16年12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蓟州区文物保管所对天津蓟州区别山镇大云泉寺村附近两座被盗的古墓葬(2016TJDM1、M2)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总发掘面积为350平方米。两座墓葬均为辽金时期砖室墓,出土有陶器、瓷器、铁器及铜钱等遗物,其中M2有上、下两层,在下层墓室东西两壁发现有壁画,为研究天津地区辽金时期葬俗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8.
涂伟华 《南方文物》2006,(4):32-33,F0002,F0004
2002年5月,南昌县小兰乡县烟草公司基建工地发现三座古墓葬,县博物馆闻讯后派人冒雨进行了清理。这三座古墓葬皆为网钱纹砖砌筑的分前后室的砖室墓,出土了大量保存完整、造型精美的洪州窑青瓷,器形有侈口瓶、盘口唾壶、饼足和三足瓢尊、盘托三足炉、五盅盘、印莲瓣纹盏托、带芯座盘形灯盏等(见附图)。三座墓葬皆随葬有滑石猪,从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可断定这三座古墓葬的时代为南朝,属于同一家族的墓葬。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三座南朝墓葬的其中两座出土了彩色陶俑,一座墓中出土了一男一女两件侍人俑,另一座墓中出土了一套五件侍吏俑。江西六朝墓…  相似文献   

19.
2014年4月至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对位于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西南部的阮港村后山头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不同时期的墓葬15座,以汉代墓葬居多。墓葬类型有土坑木椁墓、土坑砖椁墓、券顶砖室墓和土坑墓。其中8座墓葬保存较好,包括5座汉墓、1座三国墓、1座初唐墓以及1座南朝墓,出土有陶器、瓷器、铜器和铁器等,共105件器物,为研究绍兴地区的汉至初唐时的墓葬形制、随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浙江奉化南岙石菊花地墓群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8座(其中M11无法确定墓坑和葬式,从出土器物组推测为唐代土坑墓;M7为近现代墓),简报主要内容为两汉时期的14座墓葬,六朝时期的2座墓葬。两汉时期墓葬包括土坑墓6座、砖室墓8座。其中土坑墓多数被破坏,个别墓坑中留有二层台,随葬器物有陶器和釉陶器,器物基本组合为鼎、盒、壶、罍、罐、瓿等。砖室墓亦多遭盗扰破坏,平面形制主要为凸字形,随葬器物有陶器、釉陶器、青釉瓷器。六朝墓葬共2座,均为凸字形,随葬器物均为青瓷器。作者在结语中从发掘的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入手,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分期,分别是西汉晚至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西晋时期共计三期。《简报》的发表,无疑大大丰富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汉至六朝时期的墓葬资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葬俗、随葬器物的演变规律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