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南明史——明朝覆亡后在南方继起的几个“残明”政权及人民的抗清之史——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正是这短暂的历史瞬间,“在后世会激起回响,并且引发历史学家们不倦的探索兴味”。(朱维铮《南明史:1644--1662))中文版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一般来说,清代的南明史撰述和研究,大致经历了初期繁盛、中期衰微、后期复兴的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公元1644年10月清王朝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这39年中,各地有组织的武装抗清战斗此伏彼起。在1652——1661年间西南和沿海地区出现的大规模抗清斗争中,以郑成功和李定国为代表结成的“郑李联盟”起着重要的作用。 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后,全国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是明朝中央政权土崩瓦解,南明的弘光政权、隆武政权相继覆灭;另一方面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先后遭到重大挫折,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其他地区和沿海分散的抗清武装未  相似文献   

3.
<正>明朝灭亡后,南方一些明朝官吏、将领以拥护明王后裔为号召,打起了抗清旗帜,建立了南明政权。1645年6月,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建号"隆武"。同年七月,鲁王朱以海在绍兴行监国事。隆武二年(1646),清兵逼进福州,七月隆武帝逃至汀州被俘遇害。1646年11月18日,桂王朱由榔在两广官吏的拥戴下,在广东肇庆称帝,第二年(1647年)改元"永历"。永历政权成立后,颠沛流离于两广及云贵等地达15年之久。郑成功于1648年5月得知永历即位于粤西,亲书表文,遥奉年号。从此郑氏政权尊奉永历为正朔,1662年永历帝被绞死于昆明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是清初著名学者、思想家,苏州府昆山人。清军入关后,他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志,投效南明朝廷,先后任弘光朝兵部司务、隆武政权兵部职方司主事,多次参加抗清斗争,但均以失败告终。顺治十一年(1654)春,顾炎武迁居南京钟山南麓。  相似文献   

5.
全祖望的《鲒亭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补充《明史》许多缺漏,特别是补充南明王朝活动的材料,反映浙东地区的抗清活动。在学术史研究上,该书提供《明儒学案》以外的明朝学术史材料,此外,考信史料和讨论史书编纂等内容都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南明史辨——评《南明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诚先生的新著《南明史》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反响。本文针对该书的重要学术问题,从理论分析和史实的辨证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关于南明史的时间断限。本文认为,应按通常以一代王朝的兴亡时间加以界定,不能随意改变,因而不同意顾著将南明史的起始时间“前伸”到李自成进京的三月十九日,而将结束“后延”到康熙三年农民军最后一个“抗清基地被摧毁”。关于南明史的内涵。同任何学术命题一样,南明史有其自身的特定内容,简言之,就是南明几个政权的兴亡史。本文提出,顾著以农民军与汉族各派及各民族抗清为“主线”,作为南明史内容,是建立在反对清入关与统一全国这一原则基础上加以确定的。本文给予了完全否定的回答。本文归纳顾著中诸如“民族征服论”、“窃取论”、“破坏论”、“打断社会进程论”等观点,逐一辨驳。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南明政权,对他们的评价,应置于明亡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中加以考察,用简单的阶级斗争或民族斗争的模式来评价历史,显然不妥。  相似文献   

7.
明末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及连年自然灾害,促使农民大起义暴发。李自成农民义军攻入北京,推翻明王朝后,紧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随着全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急剧变化,农民起义军由原之反对明王朝统治转为联合明宗室所建南明政权共同抗清斗争。  相似文献   

8.
一明朝的广州府泛起过多次所谓“山寇”和“海寇”,其中以正统十四年黄肖养领导的一次起义规模最大,“僭号称王”,并围攻明政权在华南的军事重点——广州——达一年之久,北京明廷为之震动,结果动员了三省兵力残酷地镇压下去,其余党还在黄公庞的领导下继续活动,南进到钦廉地区,引“山(?)海寇为乱”(注1),攻陷欽州,殺死明朝的都指挥杜信,最后延续活动到十七年之久,才算平定。黄肖养领导的这次起义,被后世称为“海盗之雄”,又说他“上应天象”,至今广州人还传说白鹅潭是因为黄肖养死后变成一只白鹅在那里出没,因而得名,可见这次起义的影响是深远的。二有人说黄肖养能够掀起这样大规模起义,是因为他个人有“智数”;又有人说是当时“承  相似文献   

9.
高小娥 《沧桑》2008,(4):19-20
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面对内忧外患,南迁之议提上日程并且历时两个月之久,但最终未付诸行动,究其原因崇祯本人负有很大责任,他的犹疑态度和刚愎自用断送了南迁的出路。南迁未成、崇祯殉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多,最大的恶果是使明王朝在政治上失去了主动性和凝聚力,使得明王朝中兴的一丝希望最终化为泡影。  相似文献   

10.
王夫之(1619~1692年),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薑斋。崇祯举人,晚居衡阳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占领衡州时,投入抗清斗争,次年参加桂王政权,在南明王朝任行人司行人,辅佐过永历皇帝,冀图振兴南明政权,驱逐清朝统治,后觉国事难为,遂隐居读书。王夫之一生,从事著述近40年,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都有所涉及,尤精于经学、史学和文学。著作达100多种,400多卷,800多万字。但因当时清朝统治者大  相似文献   

11.
台湾省,自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的魔掌中收复后.又经历了南明郑氏政权“抗清复明”的23年抗争,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归顺清代朝廷,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日本侵略者强行占领,由清代朝廷治理长达213年之久。此期间,在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援下.经济开发进展很快,使台湾从一个蛮烟瘴雨、地旷人稀之地,变成商品经济繁荣,美丽富饶的宝岛。  相似文献   

12.
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大顺开国皇帝。他在领导起义农民进行反抗明王朝黑暗统治的斗争中,为了实现“取天下”的斗争目标,推行农民军所提出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主张,不仅把“尊贤礼士”作为自己的用人方针,还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广集人才,量才擢用,曾以“能尽用人所长”著称,从而建立了大顺政权,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后金”是明朝后期存在于我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它由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创立、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几十年的励精图治,逐渐强大于1644年入关推翻腐朽的明王朝,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多年。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里简单地谈谈后金政权与明朝关系的演变。一努尔哈赤是女真人的后裔。其六世祖猛哥帖水儿是建州女真的酋长,对明朝廷十分恭顺。永乐二年猛哥贴水儿奉敕偕妻入京朝拜永乐皇帝,被授予建州卫都指挥使,赐予印信、金带等,赐其妻衣服,金、银、综帛产从此猛哥贴木儿正式成为明帝的边臣,为明廷守边,听从调遣按时…  相似文献   

14.
安多在明朝经营整个藏区中具有特殊作用。明王朝把安多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和桥头堡。明王朝对藏区的治理沿袭元制,并有所突破和创新治理安多藏区的原则是羁縻与怀柔并举,主要措施有“土流参治”、“僧官制度”及官办“茶马互市”等。总体而言,明王朝在安多藏区的治理是成功的,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以李白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建立大顺农民政权,明王朝宣告覆灭。当农民起义取得节节胜利之时,以洪承畴、吴三桂等为代表的明将——汉族官僚、地主分子却利用当时变幻莫测的动荡世局,与清军相勾结,对农民起义军进行疯狂的镇压。清廷眼看明王朝大势已去,便将对付明朝的力量转而对付农民起义军,并联合明朝的汉族官僚、地方中的投机分子,形成一股势如破竹追剿农民起义军的强大势力。  相似文献   

16.
十六世纪的明朝,危机深重。北方的俺答不断侵扰晋冀北边,东南的倭寇经常侵犯沿海城镇,成为嘉靖时期的“南倭北虏”两大边患。加之以阶级矛盾的进一步尖锐,使明王朝逐渐呈现出动荡不安的局面。由于戚继光等爱国将领组织人民保卫海防,翁万达等优秀将领率领人民严防俺答,才稳定了朱明王朝的封建统治。戚继光的抗倭事迹扬名四海,而翁万达的御虏业绩却鲜为人知,不无遗憾!今撰此文,作为评价翁万达的尝试并以就教于方家。一简历翁万达(1498—1552年),字仁夫,别  相似文献   

17.
琉球地处中国台湾省和日本九州之间,由大小36个岛屿组成。明朝初年,琉球本岛分立三个政权,位于琉球本岛南部为南山(又称山南)政权、中部为中山政权、北部为北山(又称山北)政权,史称“三山时代”。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北山最弱。1368年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正月遣杨载出使琉球,传送即位建元诏书;  相似文献   

18.
他戎马一生,南征北战,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南倭北虏”是明朝的两大边患。“南倭”是指长期侵扰东南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北虏”是指与明中央政府敌对的北方蒙古族。“两患”的性质全然不同,但都极大地影响了明朝的内政外交。嘉靖末年至万历初年,“南倭”与“北虏”之祸相继解除,都要归功于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  相似文献   

19.
林建顺 《中国钱币》2013,(5):33-37,I0002
南明坚持抗清的郑氏政权,曾先后三次在日本铸“永历通宝”铜钱,清代江日升在《台湾外记》里面有详细记载,这早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20.
明朝后期,随着专制统治的日渐腐败,明王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天启二年终于酿成贵州地区的安邦彦反明事件。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挟其侄贵州宣慰使安位起兵反明,率土司军队包围贵阳城。由于明政府推行"重辽轻黔"的战略,对安氏反明事件重视不够,导致安氏包围贵阳城达十月之久。1622年12月明朝调集大军驰援解围,使贵阳城终得保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