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绍平原良渚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河姆渡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于宁绍平原的土著的原始文化。经对河姆渡遗址的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对河姆渡文化的认识,学术界虽然还有不同意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河姆渡文化包括河姆渡遗址的一至四层,它们分别代表着河姆渡文化的四个期,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河姆渡后续文化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姚江两岸的古文化遗址调查后发现的,在余姚前溪湖等遗址中发现了夹砂红陶鱼鳍形鼎足、泥质灰胎黑皮陶竹节把豆和有段石锛等遗物。据此,有学者认为“在宁绍地区继河姆渡四期文化之后,似乎还存在着相当于良渚文化的第五期文化”。进入80年代以来宁绍平原上先后又发掘了绍兴马鞍遗址、绍兴仙人山遗址、宁波江北慈湖遗址、奉化名山后遗址、象  相似文献   

2.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是分布于宁绍平原、杭嘉湖平原上的两支原始文化.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河姆渡文化的确立是浙江史前考古的重大收获之一.对河姆渡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1973年,第一次发掘河姆渡遗址后认为“河姆渡遗址有四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堆积,在文化面貌上,第三四文化层有别于我省以前发现的任何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一个完全新颖的文化类型,因此我们暂将其命名为‘河姆渡文化’……第二文化层的时代和面貌相当于嘉兴马家浜和吴县邱城下层,第一文化层相当于吴县邱城中层和崧泽中层墓地”.这一认识在考古界、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尚有坚持此论者.1977年冬到1978年春的河姆渡遗址的第二期发掘,修正了以前的看法,认为“河姆渡遗址四个文化层的器物共性较多,有它统一的风格,但在某些器物上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说明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河姆渡  相似文献   

3.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螺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地处姚江谷地北侧低丘环绕的小盆地中部,西南距河姆渡遗址约7公里。2004年2~7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300平方米。根据土色、土质、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器物的形制,将该遗址分为早晚紧密衔接且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的三个阶段。发掘和钻探情况表明,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古村落遗址,具有与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至少相似的年代跨度,对于研究河姆渡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引起了考古界的广泛重视。一般认为它的第二层年代与嘉兴马家浜及邱城下层相当,而被迭压在下面的第三、四文化层,则为未曾见过的一种新的类型的文化,现已定名为河姆渡文化。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76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碳十四实验室和本实验室都曾对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的几个标本进行过碳十四年代测定。其结果列在表一中。由于各种原因,碳十四年代与真实年代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特别是当只  相似文献   

5.
田螺山遗址作为河姆渡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自发掘以来,其稻作农业的发展程度一直是研究热点,伴随其发掘和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得出了此阶段生业模式是基于采集渔猎,稻作农业仍为补充、且水稻尚在驯化过程中的观点。菱角的食用在河姆渡早期阶段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减少,到河姆渡文化二期晚期阶段几乎不再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推测先民们虽同时进行野生资源的采集和水稻种植,但是其比重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开始依赖于早期农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迎接河姆渡遗址发掘20周年,充分展示关于河姆渡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由浙江省文化厅、宁波市政府、余姚市政府联合发起的“首届中国河姆渡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4月22~26日在浙江省余姚市举行。来自国内20余所科研机构、大学和日本有影响的考古、历史、农业、气象专家、学者60余人就河姆渡文化的时间分期、空间分布、内涵特征、与毗邻史前文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考古学概念,本文通过宁绍平原相关遗址的河姆渡文化遗存地层及内涵整合梳理、排比归纳、结合 14C测年,来阐述认识,讨论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古今谈》2004,(2):19-19
最近在浙江余姚又发掘出一处距今已有5500~7000年历史的田螺山遗址。目前初步确定是属于河姆渡文化类型的一处原始聚落。但它与河姆渡遗址又有区别:出土文化密度高,原始建筑规模更壮观,遗址上有规律地排列着二十多根木柱,多重垫板数量之多,堪称河姆渡文化干栏建筑之最。  相似文献   

9.
河姆渡文化蝶形器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蝶形器是一种仅见于河姆渡文化的特殊器物。它们一般出土于文化层内,并且没有可资证明的附属构件,故其原始用途也就不容易明确。以前虽有许多学者对其名称、用途等问题作过各种探讨,但至今仍是意见纷纷①。本文拟从观察分析河姆渡文化蝶形器的器形特征和纹饰等人手,以探求河姆渡文化蝶形器的用途。一、蝶形器的形制及其演变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石质。木质和象牙质蝶形器20件③,它们的“器形基本类似,共同特征是:外形似蝴蝶,两翼展开,上端较平,下缘圆弧”o。宋兆群先生将其分成立鸟形和飞鸟形两种④。其实,根据我们对河…  相似文献   

10.
中坝子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 (原万县市 )小周镇涂家村二组 ,地处长江北岸的一级台地 ,地理坐标为北纬 3 0°55′7″、东经1 0 8°3 2′52″ ,海拔高程 1 1 7 4米— 1 40米。北靠望丰都山 ,南临长江滩地 ,东西为流水冲沟 ,中心为梯田 ,周边为柑橘林 (图一 )。图一 中坝子遗址位置示意图   1 997年 1 2月 ,西北大学考古队对中坝子遗址进行了勘探、测量与发掘规划。 1 998年 2— 5月 ,进行了第 1次发掘 ,发掘 5×5m探方 50个 ,发掘面积 1 2 50平方米 ;1 999年 2— 8月 ,进行了第 2次发掘 ,发掘5× 5m探方 3 2个 ,发掘面积 80 0平方米 ;2 …  相似文献   

11.
由浙江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省台办、宁波市台办、宁波大学、河姆渡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河姆渡文化学术研讨会”于 1999年 10月 15日至 17日在宁波举行。应邀到会的台湾地区学者有 :台大、台师大、辅仁大学、台南师院、中兴大学、政治大学、“中研院”、台湾省博物馆等单位 14位专家 ;香港学者有 :香港中文大学、珠海书院 3位教授 ;大陆学者 37位 ,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陕西等 7个省市 2 1所大学和研究单位。大会收到论文 43篇。会议围绕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与其它史前文化…  相似文献   

12.
河姆渡文化的遗址中历年来出土了数十件蝶形器,质地有木、石、骨(包括象牙等)之分,既有素面,也有刻划纹饰图案的。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T226(3B):79双鸟纹象牙蝶形器,是所有此类器物中最精美的一件。  相似文献   

13.
对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稻谷和骨耜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附近在1973年冬至1974年春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下称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十分丰富。遗址第四层的年代据初步测定在六千七百年以前,是我国考古发掘上的又一重大发现。本文仅就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的稻谷和骨耜,从我国水稻栽培和早期农业发展的角度谈几点看法,以供讨论。一、对河姆渡遗址第四层出土稻谷的鉴定意见在遗址第四层十多个探方广达四百平方米的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谷壳、稻秆、  相似文献   

14.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中将以T17(4)∶37为代表的两翼对称各有圆涡或以T17(4)∶91为代表的两翼不对称,一翼呈鸟首形的木、象牙、骨质组装件称之为“蝶形器”(1)。2003年《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正式出版“,蝶(鸟)形器”(以下均简称蝶形器)的资料更为全面完善(2)。本文要讨论的是也被称之为“蝶形器”的出土于第二期发掘的T226(3B)∶79“双鸟朝阳”象牙残器(3)。我认为原先被识读的图像应该是倒过来的。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万州区中坝子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坝子遗址位于重庆市万州区 (原万县市 )小周镇涂家村二组 ,地处长江北岸的一级台地上 ,地理坐标为北纬 30°5 5′7″、东经 1 0 8°32′5 2″,海拔高度 1 2 5 .0 - 1 5 0 .0米 (图一 )。台地北靠丰都山 ,南临长江滩地 ,东西为流水冲沟 ,中心部分为台阶状梯田 ,周边为柑橘林带。遗址发现于 1 992年 ,1 994年南京大学进行过调查与试掘。遗址保存状况较好 ,属三峡地区 A级发掘保护遗址。为配合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区文物的保护和发掘 ,西北大学考古队于 1 997年 1 2月对中坝子遗址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测量与发掘规划。在遗址中部确立了永久性的…  相似文献   

16.
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文物》1980,(5)
1973年11月4日至1974年1月10日,我们曾对河姆渡遗址进行了第一期发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的内涵,1977年10月8日开始至翌年1月28日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期发掘(图九)。此次发掘区的南线距第一期发掘区的北线二十步,共开探方二十个(T211-T216、T221—T226、T231—T235、T242—T244),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东西长60米、南北宽40米,在发掘区内有一条约3米深的现代水渠自西北角经东南角穿过,程度不同地破坏了T231、T242、T232、T233、T222、T223、T224、T214、T215和T216第一、第二文化层和第三文化层的上部(图一)。  相似文献   

17.
河北玉田县孟家泉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孟家泉遗址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城东约3公里的石庄村北200米处。遗址西依荣辉河,处于京秦公路与京坨铁路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17°47′,北纬39°52′(图一)。 孟家泉原系自流泉,近年来因泉水干涸,时常发现动物化石,从而受到县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198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孟家泉遗址进行了试掘,确认了遗址的科学价值。1990年,在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倡导下组成考古发掘队,于4月11月—5月16日对孟家泉遗址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51平方米,出土大批石制品,骨制品和脊椎动物化石,同时发现晚期智人化石2件。  相似文献   

18.
小张家商代遗址是1998年8月为配合九景(九江—景德镇)高速公路建设调查发现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九江市博物馆、都昌县博物馆、樟树市博物馆、德安县博物馆的协助下,自1998年10月23日至11月27日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顺路基开5×5米探方(方向北偏西40°)42个,揭露面积1050平方米,获得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都昌县位于赣北,东经116°2′24″至116°36″,北纬28°50′28″至29°38′。北依武山与彭泽县、湖口县相邻;东界黄金山与波阳县接壤;南濒鄱阳湖与永修、新建…  相似文献   

19.
四方洞—河北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四方洞(又称大方洞)遗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原属兴隆县),地处鹰手营子镇东北约1.5公里的柳河右岸。西南距兴隆县城约20公里,东北离承德市约51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0°33′15″,东经117°40′8″(图1)。 该遗址(河北省野外地点编号HB830022)于1983年由兴隆县文管所王峰发现,并随即进行了小规模的试掘,清理出动物化石和石制品,从而将其确定为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88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该遗址做了首次正式发掘。本文即是对这次发掘成果所作的初步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0.
河姆渡残陶画的释读──兼论河姆渡文化的原始崇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我们研究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物质、精神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原始崇拜则是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目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河姆渡一、二期,人们以鸟为图腾物;同时,也崇拜太阳,有学者指出:河姆渡遗址的形符,“介”形冠状符等,与大江口文化、良诸文化的类似符号非常相象,牟永抗先生近年撰写的《东方史前时期太阳崇拜的考古学观察》一文,对太阳崇拜的若干种符号,也作了归纳与分析。这些研究,使我们拓宽了眼界,认识到河姆渡一、二期的某些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