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一、四川客家人的前世今生明清之际,巴蜀大地承受了持续多年的战乱,从一个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渐成一片重罹杀戮、寥寥孑遗的破败焦土、蓬蒿世界。至清朝初期,四川广袤大地,一时可谓"有可耕之田,无可耕之民"。清政府在招揽躲灾外逃原住民的同时,也开始向四川大量移民。清康、雍、乾时期,四川接纳了全国各地约18个省的移民入川插占垦荒,重建四  相似文献   

2.
清前期闽粤移民四川数量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前期闽粤移民四川这一历史现象,已为历史学界所关注。近年来,笔者发表了《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会馆》和《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经济活动》①等拙文,探讨了广东移民在四川的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认为清代广东移民以群体为结构的社会组织──移民会馆数量在200所以上,分布在四川的85个府州厅县中,占清代四川府州厅县的50%以上。广东移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四川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四川商业性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广东移民丰富多彩的工商业经济活动,更是推动了四川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清前期四川的闽粤移民会馆的建…  相似文献   

3.
清前期的四川是一个移民大省,又是一个移民会馆数量极大的省,拥有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资源,历经二三百年的巴蜀大地,移民会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现今会馆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十分重要。蜀中陕西会馆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为其中之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清初移民四川与啯噜的产生和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清政府鼓励在川境垦荒以及大规模地向四川移民。然而,在四川这个新的移垦区域中,社会整合与人口快速增长不相适应,社会控制机制未能很好地建立起来,对大量的移民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制约。移民中的棍徒、游手无赖之徒与本地流氓恶少相互勾串融合,产生了一种异姓结拜的松散组织——啯噜。啯噜的产生和蔓延,与清初不加限制地向四川移民,与四川这个未趋整合的移垦社会的社会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在贵州历史发展进程中,会馆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记录贵州历史与文化的经典符号,会馆这种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传承着多元文化的载体,至今仍留存于各地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在贵州的外省各地移民相继修建会馆,各省籍移民修建的会馆规模大小不同,遍及贵州省内大小城镇。  相似文献   

6.
四川境内有很多传世碑刻 ,对移民入川的客家人之创业经历作了记述 ,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即对此作了一些举例探折。  相似文献   

7.
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蓝勇明末清初的四川战乱造成四川人口大量耗损,土旷人稀,经济凋弊,以致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大量外省移民进入四川地区。元明清时期云贵地区设立行省后,大量汉族移民通过屯田、经商、戍边等方式进入云南、贵州地区,改...  相似文献   

8.
清代四川土著和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清代四川土著和移民分布的地理特征研究蓝勇清代四川地区土著和移民问题,是清代历史研究中较重要的问题。清初四川究竟存有多少土著?土著存留多少有无地域差异?究竟有多少移民进入四川?各省移民的具体比例怎样?各省移民进入四川后的分布有无地域差异?均是需要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九斗碗”是四川民间宴会以大众便餐家常菜肴为主的筵席,又名田席、三蒸九扣席。它的得名,源于清康熙中叶(1681年)开始的“湖广填四川”大规模移民运动。三百多年前的外省移民们在垦荒、开渠、平田、挖井、建房、收割打谷、插秧抢种的劳动中。  相似文献   

10.
陶宏 《四川文物》2004,(6):47-5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由陕西籍盐商集资修建。它的始建和扩建除与清初的大规模移民活动及当时会馆建筑的兴盛有关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自贡盐业的高速发展,给陕西盐商提供了积累财富的机会,高额的盐业利润是西秦会馆得以建造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北京的会馆     
兴建 在北京南城的胡同里,坐落着各省在京的地方住宅,这就是旧北京的会馆。早在汉唐时京城内就建立了郡国公邸,供进京朝觐的地方官员居住,可谓最早的会馆。然而,会馆在北京大批的  相似文献   

12.
抗战前后国民党中央对四川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参谋团入川与和平渗入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民党中央与四川当局基本上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稳定局面。从国民政府方面来看,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即忙于国民党内部的混战,1930年以后又集中全力对付南方各省的红军,无力西顾,故对四川军阀采取以怀柔为主的政策。从四川方面来看,四川军阀除具有一般军阀的特点(即拥有地盘和军队)  相似文献   

13.
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兴起的一种公共建筑类型。在移民兴盛的年代,自贡的盐商会馆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盐商所建,其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呈现着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文化交融现象。文章以自贡现存盐商会馆为考察对象,结合自贡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现存盐商会馆所在位置、修建年代、建筑特色和保护情况等进行梳理,针对保护现状提出对应的策略,有利于后期自贡盐商会馆建筑的保护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四川叠溪大地震中,刘湘等人一开口就要中央政府拨款100万元用于四川救灾,却闭口不谈中央政府派员入川察看灾情事宜。试想,中央政府怎会答应这种只出钱救灾而其势力却不能乘机进入四川的事?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春天去踏访川西的客家庄园——曾家寨,这是四个毗连的清代客家民居建筑,于仅以其建筑的宏伟精美留下芳名,而且以其宽敞的宅院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内迁四川的山西铭贤学院的校园。当年在此就读的奉辛学子,不少人在海内外成了知名人物,曾家寨也因之而闻名海内外。一、创业者与第一个曾家寨曾家寨的得名,是以曾姓的姓氏命名的。在清代康熙年间,正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热潮中,居住在广东惠州府长乐县的客家人曾克让一家,跟随着湖广人入川的路线进入四川境内,几经辗转,终于在川西平原上的金堂县境的毗河畔插占落业(今属成都市青…  相似文献   

16.
博览·文化     
《神州》2004,(10)
金庸入川引骚动峨眉、青城要为其武术正名9月21日,金庸首次入川参加"人文四川名家论坛"活动并游览省内各大景区。对于金庸入川,峨眉和青城两大武术流派的侠客均表示,金庸虽然文采出众,但对四川的武术确实不够了解,他们呼吁金庸能够尽快在小说中为四川武术正名。乐山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峨眉武术研究会会长汪键表示,作为四川武术界人士和峨眉派弟子,他愿与金大侠共话峨眉武术。他表示,  相似文献   

17.
明初迁山西民到各地落户垦荒,是其移民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问题,吸引着不少人的注意。近人虽有述及,但缺乏具体。河南是山西移民迁居的重要地区之一。笔者在河南地方文献及现存碑刻、家乘资料里见到不少有关明初迁民的资料,特草成是篇,以期有助于对明初山西移民的探讨,有助于对明初移民政策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孙晓芬女士编著的《潮人在四川》一书,是第一部较全面勾勒潮人与四川文化交流渊源的力著。该书以历史上潮州与四川的文化交流和潮人的三次入川为纵线,以当代潮汕人在四川的生活与贡献为横线,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潮州与四川两地的千年交流与交融。展现了潮人与川人之间的“千年之恋”。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现象,毛泽东深感粮食问题的严重性。在这种困难局面下,在"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年代,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  相似文献   

20.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农民起义的主要领袖张献忠五次转战入川,并在成都建立大西农民政权,沉重地打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英勇抗击清军,在四川这块土地上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是张献忠这样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诬蔑为“杀人魔王”,在四川城乡流传着所谓“张献忠剿四川”,“湖广填四川”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