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郧县直立人遗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郧县人Ⅰ号头骨、郧县人Ⅱ号头骨分别于1989年5月和1990年6月出土于中国湖北省郧县直立人遗址。2000年以来中法两国学者对遗址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考古学、古人类学、沉积学、微观形态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地球年代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研究成果显示遗址的年代在距今984000~780000年之间,两具头骨化石的年代在距今936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更新世早期重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郧县人遗址石制品面貌比较古老,是中国南方典型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1989年5月和1990年6月,在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上先后发现两具人类头骨化石。这一发现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991年初,《中国文物报》将其列为全国“七五”期间和1990年两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1992年,中美学者在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合作撰写了论文“中国湖北郧县新发现的中更新世人类头骨”(刊英国《自然》杂志第357卷第6377期,1992年6月4日),使郧县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发现是重要的,认识并不统一。研究工作正在深入进行。《自然》杂志第362卷(1993年4月8日)刊载了西班牙的重要发现。这批资料有助于古人类学研究,更能促进郧县人的研究,故译成中文,以利于更多的中国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于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遗址位于名叫学堂梁子的小山岗上。山岗原为汉水北岸的四级阶地,与山地相连的一边被白家沟冲蚀切割,形成一个近东西走向的一条山岗。顶面与汉江水面的相对高程约50米。1989年5月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此发现第一件人头骨化石。1990年在此选点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第二件头骨化石。本期封面刊发的是郧县人第二号头骨,编号EV9002。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6月15~17日,"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郧县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文物局、十堰市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博  相似文献   

5.
10月25日下午,郧县人头骨化石三维复原研究成果汇报会在湖北省物考古研究所举行。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人类研究所艾美莉博士专程来汉参加汇报会。这一项日的主持人、省物考古研究所李天元研究员和艾美莉博士分别向出席会议的湖北省物局领导、物考古专家、为  相似文献   

6.
值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0周年之际,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亨利·德鲁姆莱教授率代表团来华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于9月15日至30日专程访问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代表团一行10人,其中有著名的古人类学家玛丽·德鲁姆莱教授和多米尼克·格丽莫副教授、古动物学家安玛丽副教授、考古学家柯盂德副教授、旧石器研究专家热哈博士以及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安娜·艾莎苏、柯什、罗特、马嘉丽等。他们参观了郧县人遗址及鸡公山旧石器遗址。亨利·德鲁姆莱教授对两处遗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特别是对郧县人遗址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江汉考古》2000,(4):91-92
应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法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德伦莱(Henry de LUMLEY)教授率领一行6人的学术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次访问的目的是协助中国学者开展郧县人遗址测年研究工作。德伦莱教授是国际知名学者。柯孟德(Christophe COMENTALE)副教授是研究美术史的专家,同时对中国文化也颇有研究。艾德萨多克(Salah ABDASSADOK)、  相似文献   

8.
《江汉考古》2001,(3):4-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院土治丧委员会: 惊悉尊敬的贾兰坡院土不幸逝世,我们深感悲痛。贾老是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是把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带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先驱者。贾老的逝世是我国考古学界和古人类学界的重大损失。 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开始,贾老就一直关心和支持湖北的考古工作,关注新的发现,指导研究工作的开展。8O年代末,湖北发现了郧县人头骨化石,贾老更是倍加关注,请胡承志教授出山指导我们修理化石和复制模型,把研究工作引向深入;帮我们…  相似文献   

9.
要闻     
《科学家》2015,(12)
<正>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现猿人头骨化石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发掘现场11月20日传来消息,经多次发掘已出土20余件古人类化石、古人类制作使用的石器和6000余件脊椎动物化石,其中还包含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专家称,根据对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形态的初步观察并结合对动物群组成的分析,可以确定在华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2月1日,原台湾“中央大学”校长余传韬先生,台湾籍教授魏萼先生,中国民建原副主席李崇淮,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美国华侨协会副会长、美国黄鹤楼集团总裁田长炤先生,曾参加过武汉会战的武汉民革成员刘一曙、方知等老将士和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及周边院校上千人来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陪同早年曾在北京周口店猿人产地工作过的美籍华人卞美年先生于1986年10月5日从四川重庆来到武汉,次日便应邀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指导工作,并和有关领导与专业人员座谈考古学与古人类学中的一些情况与问题,正在湖北实习的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学生十三人和一位教师也参加了这次座谈(贾老来此之前已受聘为该系兼职教授)。贾老今年已78岁高龄,身体还很健康,精神也很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化史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11月18、19日,由《近代史研究》编辑部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近代化史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来自北京、武汉和上海的30多位专家学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章开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张海鹏研究员、《近代史研究》主编曾业英研究员、武汉大学中国传统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锋教授和郭齐勇教授、武汉大学历史系吴剑杰教授等。此次研讨会旨在回顾我国史学界关于中国近代化史与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历程,总结已有的成绩,反思存在的缺失,探讨进一步推动这些研究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与会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主要围绕下面四个问题展开了坦诚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由武汉市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2002年9月2日至4日在武汉召开。来自海内外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璧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岱梨出席了开幕式。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作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会议结束时,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会见并宴请了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又一项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三峡文物保护工程之后的又一项大型文物保护工程。这项工程涉及到湖北省的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武当山经济特区和张湾区等,是湖北省历史文化遗产保存较为丰富的地区,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遇真宫、襄府庵等一批古建筑受淹),有距今一百万年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同时被淹没的还有一大批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地点、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明清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和一批不同类别的古建筑。淹没区丰富的文物蕴含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在援藏期间,曾担任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的李靖心理很明白,西藏的医疗卫生环境很脆弱,经不起病毒的侵袭。面对疫情,预防工作尤为重要。“还在武汉呢,我们要最后一批撤离。”微信对话框里,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靖的答复显得淡然而又平静。从2月7日从北京家中出发,李靖已经在武汉待了47天了。而武汉因疫情“封城”,已经超过2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8月14~15日,湖北省博物馆、物考古研究所召开2006’年中学术报告会。 考古发掘整理研究依然是报告会的重点。中国砾石化遗存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部分华南地区,其时代贯穿整个旧石器时代,郧县人化遗存是其早期代表之一。通过对卜庄河遗址动物群研究,一个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明清时期的三峡较完整的动物群序列基本形成。杨家坡洞哺乳动物晚于猿人洞,  相似文献   

17.
近30年来,对于大汶口、龙山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在分期、分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性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可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诸如拔牙、头骨人工变形、用獐牙器随葬等问题的研究还很不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4月23—24日,由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湖北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办,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湖北大学旅游系承办的2016中国(武汉)生态旅游与绿色发展论坛在湖北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100多位专家学者、核心期刊编辑、出版社工作者以及硕博研究生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代表中包括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刘思华教授、教育部旅游管理教指委副主任马勇教授、中国旅游智库秘书长石培华教  相似文献   

19.
1949年5月16日,武汉人民从蒋介石反动政权的黑暗统治下解放,开始过上崭新的生活。5月16日,是个划时代的日子。武汉地下党组织在武汉解放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配合浙江省平湖市博物馆展陈需要,本文对出自庄桥坟遗址M131的墓主人头骨进行了科学的修复、三维环境下的形态测量学分析以及三维颅像复原工作。通过三维扫描和形变校正,得到了相对完整的头骨模型,并将其作为体质特征分析和颅像复原工作的依据。M131个体是一位30~35岁的男性,其犬齿窝较弱、颧面部转角处欠圆钝、鼻根凹较小,属于蒙古人种(蒙古类群)。从头骨测量值形态分型的结果看,该个体头骨的主要特征为圆颅型、高颅型伴中颅型,典型的狭额型伴偏狭的中上面型,偏中等的高眶型伴典型的阔鼻型,中等腭型伴长颌型,面部扁平度中等,颌部为偏特突的突颌型。总体来看,其头骨特征主要是古华南类型的,但部分特征则可能受到古中原类型的影响,具有古华南类型和古中原类型混合的特征,与广富林遗址古人类的头骨形态特征较为一致。依据格拉西莫夫“从颅骨复原容貌”的理论,对M131个体头骨进行全面观察,总结出其头骨所对应的五官及容貌等细节特征,最后应用计算机虚拟技术重建其生前容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