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3,(3):54-56
平壤一直是软件、游戏和动画外包业很发达的地方。同样技能的人才,工资只有中国的一半,而且由于缺乏商业竞争环境,外国老板压根不用担心他们会跳槽。施密特可能看中了这座“富矿”,因而专程跑一趟探路如果施密特不打算冒政治失信的风险,偷偷和朝鲜人达成帮助其完善“光明网”以换取商业利润的协议,那么他打算从朝鲜赚钱简直是白日做梦。倘若他真那样做,还谈何“不作恶”?  相似文献   

2.
范蠡是宜兴的兴陶祖。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陶业家、经济学家。他的事迹见《国语》、《史记》等著作,但他在宜兴振兴陶业的一段历史却鲜为人知。 范蠡在帮助勾践灭吴成功以后,看出勾践其人“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富贵”,遂功成身退,归隐民间,而其去向却不甚分明,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去了齐国定陶,陶朱致富。然而根据宜兴的史料,却是他先到无锡,又到宜兴,在宜兴振兴陶业,然后去了定陶。  相似文献   

3.
邱昶 《文史博览》2013,(1):53-53
时下炙手可热、抢尽眼球的美女经济,其实古已有之。“漂亮的脸蛋出大米”,在中国,至少在2500年前就已经有人身体力行了。而始作俑者,是范蠡。  相似文献   

4.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战国初名的军政谋略家和农经实业家。本为楚国人,后弃楚入越,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勾践灭吴,霸业初成,他又辞越北上,先后迁齐国、居定陶,从事生产和经商活动,换姓改名为鸱夷子皮和朱公,因聚财有方,十九年之中,三致干金。其谋略之书,名曰《计然》,范蠡曾为之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己施于国,吾欲用之家。”可见,它的经营富家思想是其治国用兵思想的延伸。对于后,学界己给予较多的关注;而本则意在探究前的内容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商贾家族教育传统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浩 《民俗研究》2006,(2):155-165
世代相传的家庭或家族式经营,是中国古代商业经营最基本的特色,与之相适应,为了达到“家专其业,以求利者”的目的,古代商贾家族十分重视将积累的经商技艺和经验传授给子孙,从而逐渐形成了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风格的古代商贾家族教育传统。由于商贾始终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阶层之一,其家族教育就成为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论孙中山振兴中国商业的经济思想及其演变林家有孙中山作为一位民主革命家,他成就了伟大的事业,领导人民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创立了“三民主义”、“五权宪法”...  相似文献   

7.
《文史天地}2008年第2期载平伐先生文《奇才上将军范蠡》,史料丰富,论说有理,一反传统之陈言,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鄙人最赏此类杰作。平先生文中提到,范蠡决无“拐跑”西施一事,完全正确。但西施其人,决非“莫须有”,正史未载,有圣人之言为证。  相似文献   

8.
章立凡 《江淮文史》2010,(3):155-162
先父章乃器是中国征信业的开拓者.被称为“中国资信业第一人”。著名经济学家马洪先生认为.他是我国近代经济学家中少有的货币专家和理财家.是首倡创建中国现代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传世文献中与楚国货币有关的记载,有与范蠡同时代的楚王“封三钱之府”、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以为大”二事,都见于《史记》。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三钱之府”的解释基本一致,即它是楚国的国家钱库,“三钱”即金、银、铜三种金属所铸货币④,并由此推论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以及中国就已使用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  相似文献   

10.
范蠡是春秋末期中国政治舞台上一个功业盖世、谋略超群的伟大人物,在其身后,一直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不仅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对他的评论连篇累牍,历代诗人歌咏他的诗文积案盈箱,而且更被戏剧家以各种剧种、剧目不断推到舞台上。由于人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地位有别,思想各异,因而对他的评价千差万别。不少人歌颂他的辉煌功业,大智大勇,赞扬他功成身退、激流勇退的卓异眼光和超群智谋。更有人倾慕他事君时的忠贞执着,退隐时的淡定从容,携西施游三江五湖时的潇洒风流。但也有人批判他作为人臣不能忠君到底,作为同僚陷文种于绝境,不能作为臣子的楷模。还有人深文周纳,判定他带西施出走是为了避免红颜迷主祸国。而少数持道隐观点者则认为他作为一个半路隐者还不能彻底忘情于世俗的富贵利禄,所以不值得效法。其实,范蠡最值得肯定的是他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是他身上展示的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1.
马云自称不懂电脑,却在IT业“混”得无人不晓;自称不懂管理学,却当上了大老板;自称“像阿甘一样简单”,却开创了世界互联网的第四种模式。如今的马云,掌控阿里巴巴、雅虎中国和淘宝网三大网站,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哈佛大学两次将他和阿里巴巴的经营管理实践收录到MBA案例中。  相似文献   

12.
来信     
“环球”同此凉热 他和他所执掌的《环球时报》,这些年成了官方话语体系一个“异端”,或许还可能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异数”,这份报纸拥有百万以上的读者,虽附属于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却在体制内创造了一个准“都市报”经营的范例。固然,“商业民族主义”的质疑,也许是这个成功范例的另一个注释。  相似文献   

13.
雷士照明之争,让投资人阎焱从幕后走上了前台,这位有着“中国VC教父”之称的投资人从事风险投资业19年了。此前,他的职业是飞机设计工程师、社会学学者、世界银行研究员,此外他还是研究外交政策的博士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日本官方与民间团体对中国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调查活动,日本商业会议所就是披着“合法”经济团体外衣“秘密”收集中国经济情报的重要组织。从日本政府解密的档案资料及商业会议所出版的日文刊物可以看出,各类经济调查是在华日本商业会议所日常最重要的活动。它们收集这些资料并据此提出诸多建议,为日本工商业者及企业提供经济情报,助力其拓展经贸。尤其是一些标注为“秘”或“机密”的调查资料,被秘密上报给日本政府与军部后,为其制定对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史记·越世家》中的范蠡,可以作为《史记·货殖列传》的补充,《越世家》中的范蠡,关注的是政治,但又能从政治到经济。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政治的成分,通过经济获得了相对的自由。  相似文献   

16.
悠远的历史回声——“……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对于外人批评吾国商业能力,常无辞以对,独至此有历史、有基础、有继续发达之山西商业,鄙人常以自夸于世界人之前……”这是梁启超先生的慨赞.几乎就在他讲话的同时,《大公报》刊载了发自山西太原的文章,报道着中国第一家商业票号——曾经汇通天下、享誉海内外的平遥日升昌票号倒闭的消息:“彼巍巍灿烂之华屋,无不铁扉双锁,黯淡无色.门前双眼怒突之小狮,一似泪涔涔下,欲作河南之吼,代主人喝其不平.前月北京所宣传倒闭之日升昌,其本店耸立其间,门前尚悬日升昌金字招牌,闻其主人已告破产,由法院捕其来京矣.”梁启超,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浪潮中的弄潮儿,声播海内外的吹鼓手,傲睨天下藐视历史的天才,视“破坏”为第一良药、第一美德的文化狂人到哪里去了?他为之自豪和骄傲的那些富甲天下非数十万金银不称富的商业巨头、金融骄子又到哪里去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外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只留下这世纪末的遗响,只留下那称雄华夏500  相似文献   

17.
名成利就之后,著名雕塑家瞿广慈被一个商业项目点燃,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踩在坚硬的土地上,他充分感受和吸收来自现实的力量。短短几年时问,当代艺术家们从社会边缘人摇身变为“名流+富豪”在“变身风暴”中,作为中国最成功的雕塑家夫妇,向京和瞿广慈如何处理艺术、金钱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用人要知底     
范蠡离开勾践,离开越国后到了齐国,后来又到了陶地,并且定居于此,人称陶朱公。他共生了三个儿子,小儿子成人时,二儿子因为杀了人,被楚国抓了起来。为了救出二儿子,范蠡派小儿子前往楚国周旋,大儿子却坚决请求要去,范蠡不同意。大儿子青词恳切地说明了理由,表明了自己的决心,说完就想自杀。  相似文献   

19.
在元末文坛上,杨维桢以其奇谲兀■丽的诗风独步一时,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元明清三代均不乏推崇杨氏之诗者.但历来的学者对杨维桢的评价多局限于对其诗文作政治的或艺术的评析,而未以其价值观、文化观念、行为方式等作为视角的观照,从而影响了对杨维桢全面、中肯的评价.笔者认为,生活于元末城市商业兴盛,文化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的杨维帧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文人:从他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及诗文中可以看出.他有中国古代封建士大夫固有的特质;另一方面,商业精神的浸润和影响又使他呈现出相当程度的世俗化倾向.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杨维桢世俗化的这一“侧面”恰恰显示出一种新的历史倾向.因此,历史地分析杨维桢的这一“侧面”,有助于全面评价、了解杨维桢其人.  相似文献   

20.
黄建新 《世界》2005,(10):28-29
眼下,中国作为一个不断崛起的强势发展经济体令世界瞩目。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拓业过程,就是中国经济崛起过程的一个镜像。李东生现在是“地球名人”,这话不虚——2004年2月,李东生赢得了《财富》杂志“亚洲年度经济人物”称号,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