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10月,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文物普查成果展览上,达县地区展出的一幅彩色灯箱的张建成墓照片,尤其引人注目。它显现的精美的石刻艺术,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张建成墓,座落在万源县柳黄乡柳黄村西400米的一处缓坡台地上。占地200平方米,为双人合葬(张建成夫妇)土冢墓。土冢呈长方形,长8米,宽5米。墓向西。墓地东连荒坡,南靠山梁(名碾子梁),西北  相似文献   

2.
本刊发表了《焦作金墓发掘简报》一文。文中对1973年王庄金代石刻墓中一幅线刻画“散乐图”(见第15页)作了较客观的介绍,我认为这是一幅研究中国戏剧史的重要资料。该墓有石刻文字纪年,为金承安四年造(公元1199年),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同时。图中有两个演员作场,左一人头戴插花幞头,上身著贴体箭衣,两只长袖缠绕,两臂交叉背后,左足抬起,两颊飞鬓如翼,戴假面具,瘦弱高鼻。右一人头戴插花  相似文献   

3.
李伟  任江 《四川文物》2015,(3):76-82
近年来,四川泸县宋墓出土3通碑志类石刻,为底层士宦阶层所有,显示了该阶层丧葬活动中遵从堪舆地镜法与理气派的习俗。其中张氏族谱反映了视先人墓葬为"庆堂"的丧葬风尚。  相似文献   

4.
《文献》2016,(1)
从《分水访碑录》《丽水宋元墓志集录》《三晋石刻大全·临汾市曲沃县卷》《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沁水县卷》《栝苍金石志》《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墓志汇编》诸书中,可辑录《全宋文》未收宋人碑志五十七篇,这其中包括王缙、何澹、洪迈等名臣文人之作,可补当时士人仕履与交游。而有关丽水何氏、叶氏、潘氏等家族的碑志,亦对宋代社会史研究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1959年3月,安徽省屯溪市西郊飞机场发现两座西周时期土墩墓(《考古学报》1959年4期)此后,安徽省博物馆先后又在一、二号墓的附近发掘了5座土墩墓,其中四、五号墓的发掘简报发表在《考古》1990年第3期,五、六、七号墓发掘报告没有正式发表.这7座墓中出土的原始瓷器包括几何印纹硬陶上多见刻划文字或符号,到目前为止,除一、二号墓原始瓷器刻划的文字或符号在发掘报告中有所介绍外,其余数座墓均未发表.现将这些文字或符号略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40年代,在福建泉州发现了两方刻有十字架和华盖的墓碑石,学者或认为其为泉州古摩尼教石刻,称之为"摩尼教墓碑石"。吴文良先生《泉州宗教石刻》一书中介绍了这两方墓碑石。第一方墓碑石(图一)见该书图109,其介绍文字如下: 碑高40,广30厘米,青石雕成。碑中央浮雕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交叉处有一朵五瓣的梅花。十字架上面刻有一个"华盖",在华盖的四角下垂着四条结  相似文献   

7.
1956年春,安徽太和县李阁乡双古堆发现空心砖墓一座和砖券墓多座。空心砖墓中出土石质有盖圆砚一件,雕镌得非常工致,伴出土的文物有画象空心砖、陶壶、陶奩、铜镜、铜灯、石刻等。在另一座砖券墓里出土砚盖一件,也是石质圆形的,盖面施以彩漆,伴出文物有陶壶、奩、磨、井、灶、及石刻。另在税镇马古堆发现一座砖券墓,出土文物中也有石质圆砚,伴出的有陶壶、耳杯、磨、灶、俑、铁刀和铁炉等。除画象砖外,像陶器等都是淮北地区东汉墓葬中常见的文物。现在这批文物保存在安徽省博物馆内。兹将三件石砚及伴随出土的文物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8.
<正>七至十世纪,有不少来自朝鲜半岛的使者及僧人入唐学习、求法,他们学成归国后名声大噪,留下了大量石刻碑志,既是朝鲜半岛数百年的文化沉淀,也是研究中朝历史关系的重要史料。2022年12月,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拜根兴教授专著《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石刻碑志整理研究》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该书在总体考察朝鲜半岛石刻碑志研究现状之余,收录了七至十世纪朝鲜半岛相对完整的83篇石刻碑志及10篇相关研究论文。读者一书在手,即可览读唐宋之初朝鲜半岛的金石碑志,获取相关前沿动态及专门研究成果。既是资料汇编,又是论文结集,为探讨中朝关系史及佛教史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1984年12月,在铜梁县巴川镇南门教场的基建施工中发现了明代石椁墓五座。这座墓群是李氏家族墓。墓是一次性建成分先后埋葬,墓葬规模较大。五座墓出土石刻仪仗队俑一百三十件,(图一)墓志四方,明代服装和《大明天启七年大统历》三册。 据出土墓志铭,(图二、三)1号墓为明代云南按察副使李仕亨之妻淳氏墓,2号墓为明代云南按察副使李仕亨之母李氏墓。两墓埋葬时间为明隆庆三年十二月,距今四百一十四年。  相似文献   

10.
杨粲墓是一座仿木结构建筑男女双室石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龙坪公社永安大队的皇坟嘴。墓内出土的大量石刻,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发展的珍贵资料。一九八二年春,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石刻在表现形式上采取了多种技法,有圆雕、高浮雕、低浮雕、减地雕及线刻。为了达到石刻的和谐统一,多种技法交替运用,互相配合,以求得最好的艺术效果。石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仿木结构建筑物、器用家具、花卉、鸟兽以及几何图案以墓  相似文献   

11.
1995年第11期《物》上刊载有《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唐墓》一,中附录有墓中发现的一方碑志。墓主王公淑,字均,太原人,生于建中元年(780年),卒于大中二年(848年)。王公淑的曾祖王亮、祖父王连、父王戬,除王戬为自身外,其余诸人均曾任职于幕府。曾祖王亮曾任幽州节度衙前都虞侯,祖父王连曾任卢龙节度要籍,王公淑则历任幽州节度要籍、卢龙节度巡官、幽州节度判官兼殿中侍御史、卢龙留后、营府都督、柳城军使、平州诸军事、平州刺史、妫州刺史、防御军使等。以上诸人两《唐书》无传,郁贤皓先生的《唐刺史考》对王公淑亦未加收录。在此意义上,此碑志对郁先生的大作可有所补充,但其价值决不仅仅在于此,更重要的是为人们研究卢龙节度使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墓葬结构是葬俗的物质表现之一,而墓中时壁画更直接反映了当时当地人的文化面貌。汉代画像石墓在东南地区的苏北鲁南发现颇多,本文所述四川乐山地区汉崖墓石刻画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比较:东南地区汉墓石刻画像和巴蜀地区的有哪些异同?  相似文献   

13.
1995年9月,在成都市西郊化成村五组的一座砖室墓中出土了一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刻①。虽然佛顶尊胜陀罗尼不论在四川,还是全国各地均有大量发现,但是,和墓葬有关的尊胜陀罗厄发现还不多,特别是作为随葬品出土更是少见。笔者拟就该石刻年代、译者、随葬意义等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就正于方家。化成村五代墓出士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刻为红砂石质,长方形,高31.7、宽41.2厘米,厚约8厘米。出士时斜靠在道西壁上,咒语面向墓内。石刻正面经过打磨,较为光洁。侧面用尖形工具打制后,略经磨光。背面未经打磨,极为粗糙,且中心部位…  相似文献   

14.
苏鲁豫皖交界地区汉画像石墓的分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的汉画像石中,有40余座较为完整的墓葬资料,在这40余座墓中,有一部分是经过科学发掘的,但绝大多数墓葬早期被破坏,殉葬品损失殆尽,为分期造成了一定困难。值得重视的是这批墓葬保存着较完整的墓型和一批汉画像石刻,特别是有一批有纪年的墓葬,为分期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根据墓葬形制、画像内容、雕刻技法及花纹边饰的演变,参考散存纪年画像石刻及祠堂、碑碣、石阙等画像,把这一地区汉画像石墓分成三期:  相似文献   

15.
王建墓棺床石刻乐伎弄佛曲说探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现成都市内的王建墓,其墓室棺床之东、南、西三面束腰处,有一组乐伎浮雕,共二十四人,全为女性。除南面有二舞女对舞外,余者均为演奏各种器乐的乐女。对此二舞女舞蹈所演示的内容,秦方瑜先生发表在《四川文物)1986年第2期上的《王建墓石刻伎乐与霓裳羽衣舞》一文,认为二舞女所舞者为《霓裳羽衣舞》,并谓所舞者为“霓裳中序开始的瞬间动作”。秦先生这一观点,后来又在《王建墓乐舞石刻演示内容初探》①一文中再次加以重申。当然,秦方瑜先生也并非首创此说,早在1980年,沈从文先生《关于怎样研究中国舞蹈史的一封信》一文中即…  相似文献   

16.
四川、重庆金石文献极其丰富,《石刻史料新编》即著录了《四川金石志》《成都金石志》《潼川金石志》等书。另外,今人还编有《四川历代碑刻》《巴蜀佛教碑文集成》《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大足石刻研究》等书。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利用这些文献辑得宋佚诗127首,补充作者44人,又校正补充字句题序若干。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家旅游事业的发展,1979年元旦王建墓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已七年有余,参观者已逾百万。中外游览者对“墓内石刻伎乐演奏的是什么?”颇感兴趣。1980年,《舞蹈论丛》第一辑发表了沈从文先生《关于怎样研究中国舞蹈史的一封信》,信中指出:“霓裳羽衣舞,也有若干图像可供参考,如传世的《朝元仙仗图》和五代王建墓棺座石刻一组乐舞伎,都可说是目下第一手材料”。笔者对沈先生这一精辟而又独到的见解,深表赞同。根据沈先生在信中所提倡的以历史文献对照文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在南阳市张衡路丰源小区工地,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汉代画像石墓一座,该墓破坏严重,仅保存有画像16幅,该墓葬的发掘为豫西南地区汉文化以及古代石刻艺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王建墓棺床石刻二十四乐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序言 1942年,在四川成都西郊发掘出了五代前蜀(901—925)(译者按:原文如此)皇帝王建的陵墓。1955年,杨有润氏发表了有关王建墓石刻的研究文章,并附有二十四乐妓的照片(《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3期)。1956年5月,日中佛教交流恳谈会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中国佛教美术展览会”。会上展出了杨有润氏提供的王建墓石刻乐妓的大型照片24张及其他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于研究中国音乐史特别是唐宋音乐史来讲具有重要价值的王建墓石刻,遂为世人所知。在这篇文章中,由于笔者无缘  相似文献   

20.
《考古与文物》2004年6期刊发了《隋吕思礼夫妇合葬墓清理简报》,读后很有收获。文中介绍了该墓出土的墓志,笔者认为是很有价值的石刻资料。以之和《北史》及《周书》的《吕思礼传》相对勘,可以解决一些学术问题。这里只举最浅层次的文字校勘为例:《周书》本传有“普泰中,仆射司马子如荐为二千户郎中”,而《北史》本传此句中的“二千户”作“二千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