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先秦时期瞽朦的社会功能及历史地位许兆昌瞽,是先秦时期一种重要的社会群体,本文即试图对他们的社会功能及历史地位作一次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一、瞽的基本技能先秦时期的瞽,基本技能是知音通律。《国语·周语上》云:"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诵"。韦昭注:"...  相似文献   

2.
“文”、“献”二字连用,源于《论语·八佾》篇:“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汉郑玄注:“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宋朱熹《四书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相似文献   

3.
训释词语当兼顾修辞特点。字面上同为“瞽史”,在“瞽史教诲”中是字字表实义的联合词组,而在“瞽史之纪”诸句中则虚实并存,属于连类而及的修辞方法。如果忽略这两种不同的语义关系,就难免曲解原义,导致释义和语境的矛盾。由于上古的乐官和史官经常协同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具有分工合作的密切关系,加之典籍中“瞽”与“史”往往称对举,《国语》的作者便欲言“史”而连及“瞽”,贾谊、班固诸贤也本说“瞽”却连及“史”。  相似文献   

4.
《论语》孔子所云“献”是具有证据功能的字资料。历代学训“献”为“贤”一误再误,各种诠释皆不圆孔子之说。据“献”字本义和古代注重收集民情传统考查,“献”是下情上达的字资料,与“”的区别仅在于强调其最初来自庙堂之下进献。当下情上达的字资料,“藏于秘室’’而与庙堂原有之“”久居共处,或两糅合一起时,“”与“献”的区别也就日益消失而没有意义,故笼而统之称为“献”。  相似文献   

5.
例二十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肉脯之事(《周礼天官外饔》) 杨先生谓: 贾公彦疏云:“掌共其献者,谓献其将帅,并赐酒肉之事并掌之”是贾以“献”字绝句。 我以为杨先生因贾公颜疏云:“掌共其献者”,便定为“贾以‘献’字绝句。”如因贾解释“献” 字便以“献” 字绝句,而先解释“献”字的并非贾公颜而是郑玄注谓:“献,谓酌其长帅”,可见郑玄便已以“献” 字绝句。其实,解释“献”字,并不足以断定以“献”字绝句。 杨先生又谓: 王氏应电云:“劳将帅日献,犒兵众日赐,献赐皆有肉脯。”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读,是也。 按杨先生的逻辑解释“献”字,便是以“献”字绝句,那么王既解释“献’又解释“赐”,便应也以“献”、“赐” 绝句,而却谓“按王以则掌以下十字作一句 读,是也。”  相似文献   

6.
中国为“茶叶祖国”,茶叶被作为饮料“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唐人陆羽《茶经》)。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的名句,其实内地各民族都有特别的饮茶风习与程序。 如藏胞喜欢“酥油茶”,即把砖茶切开捣碎,加水煮后滤茶叶,调入酥油和食盐,使茶叶和酥油充分混合成乳白色茶液。宾客来访时,全家恭候于帐外问候“埃尕堪”或“省德毛”(您好);进帐坐定后,“老莫”(女主人)即向来客献茶。献茶时必用双手缓缓捧上,神情含笑自如,温文庄重,使客人有“宾  相似文献   

7.
齐广  唐淼 《南方文物》2022,(4):151-155
“羌眇君”印是西汉政府颁发给犍为郡武阳县一带羌族首领的官印,从印的形制与出土文献来看,“羌眇君”的等级在百石一级,与乡有秩相当,职责应该是对部众的日常管理。西汉时已经设立郡县直接管辖的区域,其中少数民族首领印的印文不冠以“汉”字,至新莽时冠以“新”字。汉代少数民族首领的“君”等级不高,如参与军事活动,等级会随军职相应提高,但仍以“君”为名号。“羌眇君”墓以汉式礼仪下葬,是汉代少数民族治理政策的体现,也是西南地区开发与民族融合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8.
本考释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子羔)四个疑难字词,取得以下结论:一、“观于伊”之“观”与关桑林之会有关,“伊”则指伊水;二、“瞽叟”之“瞽”字从“兔”省声,简“有虞氏,乐正瞽叟之子”乃对“舜,何人也”之回答;三、楚简“方”与“平”形近但仍严格区别,简“方万邦”之“方”训为法、则;四、简五及简八的“由”与“从”语法结构相当,于简中作为动词,可训为“寻”或“导”。  相似文献   

9.
《左传·成公六年》有这么一段关于春秋时期晋国迁都新田的记载: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公揖而入。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之地土薄水浅,其恶易。易则民愁,民  相似文献   

10.
(四)用对方所使令的人来代称。常见的是“执事”、“左右”,另外还有“从者”。“执事”本指担任工作,如《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又指担任工作的官员,如《国语·吴语》:“王总其百执事,以奉其社稷之祭。”但先秦已把它用作为尊称了。如: (1)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杜预注此云:“言执事,不敢斥尊。”可见“执事”作为对对方的敬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含有一种敬畏的意味。这种例子在《左传》中很多,现再举两例: (2)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左传·成公十三年》)  相似文献   

11.
“臣闻之:‘无丧而,忧必雠焉;无戎而城,雠必保焉。’寇作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雠之保,不忠。失忠与敬,何以事君?……”,──《左传·漆公五年》这段话是晋献公派司空土荐为两位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夷吾(后来的晋惠公)分别修筑蒲城、屈城时,“不慎,置薪焉”,献公派人资问时,士荐辩词的一部份。士荐见机知变,深知晋乱已开,预感到两位公子必起而抗争,因而筑城时,有意置柴薪于城墙中,使不坚固。郑天挺主编的《左传选})(63年中华书局版)对“无丧而成,忧必附焉”,注为:“戚,同戚,悲哀。硼,…  相似文献   

12.
彭传杰 《文史天地》2006,(10):60-60
封建社会的才智之士,大都希望依附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本领,实现自己的抱负。不管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还是“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甚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说法不同,其意则一。即要找个能重用并善待自己的领导者以建功立业。至于如何取得“主公”  相似文献   

13.
涂白奎 《史学月刊》2006,(10):117-119
“瓜州”之地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其文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的道德之论,也就是帝王之术,同归于执本秉要,清虚自守。贾谊进一步阐明了这个观点,认为“道”是人君取得成功的最高政治法则,并且认为“道”的内容就是“善”。而贾谊道德论的实质是以“有为”为“无为”。为适应汉王朝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贾谊提出以“有为”的方法治理国家,实现老子提出的天下有道时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政治状态。  相似文献   

15.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  相似文献   

16.
信访举报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雏形。古文献记载,舜当部落联盟首领时,就设置了“纳言”的机构,就是让纳言之官深入民众之中,听取采纳民众的讽谏和对官员行为的不满。夏商周时,民众们多以诗歌反映社情民意,对此,专门设置了采诗官,让采诗官“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相似文献   

17.
《群书治要》是魏征奉唐太宗李世民“欲览前王得失”之命而编撰的。是书爰自六经,讫于诸子,上始五帝,下至晋代。魏征采摭群书,剪裁(?)放,光昭训典。圣恩所存,务乎政术,缀叙大略,咸发神衷,遂撰为五十卷之巨著。上献于太宗,以资匡政。书中选编了“屈已以救时”的有道之君,和“乐身以亡国”的无道之王,以及“临难而知惧、在危而获安,得志而骄居,业成以致败”等各种类型的君王的事例,莫不备其得失,以著为君之难。又选编了“贞心直道,亡躯殉国”的忠良元臣,和“大奸臣猾,危亡邦国”的奸臣妄相的事例,以显为臣之不易。还选编了懿后良妃,亡国艳妻的事例,以及有利于富民安邦的佳言美事,多次告戒唐太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教李世民为政清廉,重本轻末,繁荣经济,治国安邦。总之,在这部书里,魏征从具体的事例,深刻地总结了  相似文献   

18.
黄尚明 《江汉考古》2023,(6):137-138
<正>墨子是否给楚惠王献过书?有学者认为确实存在这一史实。《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清人孙诒让疑“故书本作‘献书惠王’,传写捝‘书’存‘献’,校者又更易上下文以就之耳”[1]。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言道:“余谓墨子止楚攻宋,与其献书惠王,盖一时事。  相似文献   

19.
范晔《後汉书·光武帝纪下》,建武十三年(37)四月,吴汉等征蜀军凯旋後,“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於是法物始备”。章怀太子李贤注云:“瞽,无目之人也。为乐师,取其无所见,於音声审也。郊庙之器,樽彝之属也。乐器,锺磬之属。……”  相似文献   

20.
“索引”旧称“通检”或“备检”,又可据英index音译为“引得”。索引是揭示图书献内容存在形式的一种方法与手段,达到指引读以便捷的途径,准确、完整、快速地查阅到主观所需要资料的目的。编制索引是图书学、献学、目录学、编辑学工作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图书献进行的全方位的再认识。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分类体系和严密的逻辑关系对图书献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