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公元1992年6月2日龙游石窟的重新现世,给我国的石窟增加了一个新伙伴。龙游石窟既是龙游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浙江省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龙游石窟的文保工作上了新的台阶,对于其今后的保护和研究也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一、建筑规模与布局龙游石窟大型地下洞室群位于龙游县石岩背村,共有24个洞室,而且在其他地方可能还存在没有被发现的  相似文献   

2.
龙游石窟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心,是中国南方罕见的红砂岩洞窟,其成因迄今尚未形成共识。持采石观点的既有研究主要从地质岩性、开采技术和石料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以龙游县域乃至浙西地区为空间范围,在充分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区域历史、红砂岩采石传统、区域地形、采石成本四个方面论证了龙游石窟作为历史时期采石遗迹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之上,文章分析了龙游石窟较之相关世界遗产项目所具备的比较特点,认为龙游石窟符合世界遗产的第(i)、(iv)和(v)条标准。  相似文献   

3.
浙江衢州地区红砂岩石室群成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及浙江衢州“龙游石窟”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可以说名扬海内外。国内专家、学者前往实地考察研究的也越来越多,并对“石窟群”的成因与用途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出于当地考古工作者的职业本能,我们也曾对本地区类似“龙游石窟”的红砂岩石室作了实地勘察,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一、石室群分布状况1998年8月12日,我们应衢州市旅游局副局长徐文荣先生之邀,前往了“龙游石窟”进行第一次考察,至今已先后三次到实地作调查。同时,还先后三次对“龙游石窟”至上游的常山县溪口镇一带沿江两岸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  相似文献   

4.
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龙游县博物馆对位于龙游高仙塘村农业开发造田工程范围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不同时期墓葬1 2座。其中M1宋墓墓室和茔园虽遭到严重破坏,但墓室底部幸存的一对化生童子金耳坠制作工艺颇具特色,实属罕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M2徐季升墓形制结构和地表茔园保存较好,在龙游地区宋墓中具有典型性,为研究宋代的葬俗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1992年,浙江龙游发现石窟,洞内有一石刻浮雕像。对此浮雕像内容表示的意义及生成年代众说纷纭。作者从多方面作了分析研究,认为此像应为“天马行空”图,成于南朝时期。  相似文献   

6.
龙游现存大量珍贵古建筑,如今面临保护难题。经国家及本省文物专家考察调研,省文物局批准,决定对其实行异地迁建,集中保护。古建筑在得到保护的同时,还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游侠大勇     
朱红 《旅游》2009,(10):30-33
游侠是这样长成的 在尼泊尔,有个中国人开了一家青年旅社----龙游。这曾经是中国驴子们到尼泊尔必先报到的地方,尼泊尔内战时.这里还成了中国游客的避难所,开店人就是大勇。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龙游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全国首届姑蔑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1 0月 2 1日至 2 2日在浙江省龙游县召开。来自全国 1 6个省、市、自治区的 50余位专家学者和当地研究人员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近 50篇 ,根据论文和提要内容 ,分成两个组交流研讨 ,并进行了大会发言 ,全体与会人员还赴龙游石窟等处实地考察。尽管关于龙游姑蔑历史文化研究的资料少、疑点多、难度大 ,一直是历史学、文化学研究的薄弱环节 ,甚至可说是“空白”点 ,史迹迷茫 ,难以钩稽 ;但是参加研讨会的学者们还是本着科学的精神和实事…  相似文献   

9.
1992年年初,龙游县博物馆对东华山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约2000平方米范围内清理发掘了12座汉墓,系一家族墓地。位于中心的M48虽遭盗掘,仍出土器物50余件,为研究龙游地区汉代历史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人相吊,或以诗词挽,或以韵文悼,鲜有作画而祭之者。然广东番禺梁鼎芬死后,浙江龙游余绍宋就作画为祭,记录了梁鼎芬下葬的情景。此画名为《梁格庄会葬图》。1920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号称清末民初"岭南近代四家"之一的梁鼎芬在北京,  相似文献   

11.
正不知不觉中,春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了,到处都是她的足迹,梅花山也被春姑娘装点得生机勃勃。一进入梅花山,放眼望去,是大片大片花的海洋,各色鲜艳的梅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有"状似游龙"的"龙游梅","绿似翡翠"的"绿萼梅","红妆淡  相似文献   

12.
<正>(续上期)五、如皋城河水系按照如皋龙游河的传说,如皋内陆河道是可以通江入海的。1995版《如皋县志》记载:如皋地处江淮之间,河流分属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长江流域面积占88%,淮河流域面积占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  相似文献   

13.
龙游石窟砂岩的水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龙游石窟砂岩胶结泥质中粘土矿物—蒙脱石的性质和结构特征;岩石中各类矿物在水中溶解度的变化;岩体与水反应的表面积,即岩石的孔隙率;与其相作用的水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水的pH值变化等方面的测试研究,证明被淹没在水下的石窟砂岩洞室相对较稳定。但洞室的水被抽干后,由于水环境的突变以及随后环境湿度的频繁变化,大大加速了洞室的风化。  相似文献   

14.
龙、凤同为四灵之一,是中国南北两大图腾崇拜。中国古书上常常龙凤共提,《艺文类聚》卷九十八载"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卷六十四载"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太平御览》卷五十七载"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但在汉代龙、凤形象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的融合,呈现出三大改变。  相似文献   

15.
潘玉光 《古今谈》2001,(4):19-21
中共衢州地下党的创建经两次,第一次在大革命时期,第二次在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月下旬,国民革命军北伐已进入江浙地区,尚在国共合作时期,衢州地区首先成立了中共衢县支部。2月,龙游建立起中共独立支部,衢县支部也相应改为独支。3月,江山建立了一个中共江山小组,常山、开化也派共产党员姜天巢、钟吉宇去作建党工作(因“四&;#183;一二”大屠杀爆发,未能完成)。  相似文献   

16.
《江汉考古》2021,(1):88-96
龙游荷花山遗址东区主要为上山文化阶段的遗存,本文基于荷花山遗址东区的地层关系和陶器类型的演变序列,通过与上山文化早、中、晚期典型遗址上山遗址、桥头遗址以及湖西、长城里遗址的陶器进行比较研究,从上山文化陶器类型的文化因素构成和谱系序列,探讨对上山文化分期的新认识,同时结合14C测年数据,认为荷花山遗址属于上山文化早期后段至中期前段,年代为距今约9200~8800年。  相似文献   

17.
余久一 《收藏家》2010,(9):35-40
余绍宋,字越园,早年曾用樾园、粤来、觉庵、觉道人、映碧主人等号,四十六岁后更号寒柯,浙江龙游人。光绪九年(1883年)十月初六生于衢州化龙巷,五岁识字,七岁入家塾,九岁从父授《尔雅》,读《说文》,后随衢州名儒王耀周从学七年,十六岁为诸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兴办新学,余绍宋被聘为龙游凤梧书院学长,是年二十一岁。  相似文献   

18.
箭翎歌     
虎行深山爱森林,龙游大海爱水深,花卉果实离不开树木养育,阿昌人深深敬爱自己的母亲。阿昌人的母亲是英雄的女性,头顶上插着一支箭翎,那箭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千百年来激励着阿昌的子孙。一在那绿树葱笼的大山下面,在那碧波荡漾的长河之滨,有一片宽阔富饶的坝子,居住着阿昌族古老的先民。那里的山花常年盛开,那里的宝藏取之不尽,山麓河谷放牧着牛马羊群,房前屋后环绕着丛丛竹林。  相似文献   

19.
沙孟海旧居     
沙孟海旧居位于杭州龙游路15号,占地面积8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1平方米,其中的沙孟海旧居系一栋德式二层青砖小洋楼,面积350平方米,这里的起居室、书房、卧室、会客室等展厅,基本复原、陈列了沙孟海先生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的原貌。院墙和正门分别有著名书法家启功和篆刻家钱君匋题写的匾额。旧居北侧设有160平方米的沙孟海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院内西南角安置着由日本友人捐赠的“沙孟海铜像”,院内花木扶疏,石径蜿蜒,假山点缀,环境宜人。  相似文献   

20.
明人童珮亦商亦儒,与吴地的士人交游广泛,被誉为"书林四杰"之一,在文学史及龙游商帮的研究中多有提及,但学界对其个人生平及著述却少有深入的探讨。通过零散资料的搜集整理,对童珮的字号、生卒年代、家族、著述、交游及商业经营诸方面进行辑考,可以对童珮的一生行实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同时,对明代中后期龙游地区儒与商的社会观念进行了探析,一定程度上更新了对士商合流观念及龙游商帮的认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