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里十三,外十八,一根门闩朝外插”这是旧时南京人说城墙的顺口溜。说的是明南京城外十八门中的双桥门的城门是向外开的,这是不合常理的,故而才把它做为民谣来说。  相似文献   

2.
毛政相 《攀登》2002,21(2):59-62
当前,社会上顺口溜、民谣、灰色幽默流传甚广,对社会稳定和社会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社会牢骚,是群众利益的一种表现形式,要代表人民利益,就要关注人民利益的各种表现形式,包括对社会群体牢骚的关注。本分析了群体牢骚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论述了领导应如何正确对待群体牢骚。  相似文献   

3.
鸦片自18世纪输入中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二百年间,曾以极快的速度大肆泛滥,中国大地到处烟馆林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苦力,吸食鸦片者比比皆是。深受烟毒之害的人民无奈之中便以民谣、诗歌、楹联等形式规劝家人或邻里。《吸毒恨》是作者对各地民谣、顺口溜的辑成。  相似文献   

4.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广州满族民谣是广州满族历史文化发展的综合缩影,全国满族民谣是全国满族历史发展的多方位记录.满族民谣时间上有解放前的,有解放后的,民谣内容有来自八旗的,有的来自满族民间的;有满语的记录,有汉字的记录,大量的是北方汉语记录,也有满族今日生活地域的特点.满族民谣是满族人整理的另类文献,它是独特的民谣文化.  相似文献   

5.
彝族民谣《我有大石岩》发表以来,流传甚广,多次被人们所引用,但仔细查对记录稿,发觉这首民谣尚不完整。作为这首民谣的记录者,有责任对它加以补正。这首民谣,是我一九五○年记录的。记得,当时中央民族访问团到楚雄慰问各族人民,楚雄州各族人民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永仁县的彝族人民也派代表来参加。他们载歌载舞,放声歌  相似文献   

6.
大地的蜂巢     
台湾怎么那么多民谣?罗大佑胡德夫是民谣,而陈珊妮陈绮贞张悬也是民谣,林生祥是民谣,而苏打绿也是民谣,民谣这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大筐也因为定义太宽泛而变得意义不大。尽管流行歌用文艺腔重新武装成为小资的呢喃,眼下都可以升级为民谣,但所谓民谣,似乎总应关乎民间民风,关乎脚下的土地。  相似文献   

7.
“里十三,外十八,一根门闩朝外插”这是旧时南京人说城墙的顺口溜。说的是明南京城外十八门中的双桥门的城门是向外开的,这是不合常理的,故而才把它做为民谣来说。传说原委是: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的军队攻下集庆(南京)后,改名应天。当时全国未统一,元朝皇帝还在北京(大都),朱元璋的力量不占绝对优势。上江陈友谅、下江张士诚以及方国珍等其他反王诸侯(农民起义军)等都未收服。在此情况下,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着手修建城墙。实际外城的修建早于里城。外城中的双桥门,位于今卡子门,土城头附近,…  相似文献   

8.
每一首民谣,都是时代、地域、创作者们共同的创作,都是关于世界的观察、记录与表达。追溯中国民谣40年,以老狼、沈庆、朴树等为代表的校园民谣,以小河、周云蓬等为代表的城市新民谣,以宋冬野、程璧等为代表的新民谣,都曾在或者正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自由生长。这些民谣背后的歌者,他们以音乐为伴侣,以歌唱为记录,在这个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和故事。2021年,在专栏“歌未央”中,我们和他们一起,边走边唱边听。  相似文献   

9.
孙海芳 《丝绸之路》2013,(20):42-44
作为中国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兰州独特的文化现象,为具有民间生态文化表达方式的民谣兴起创造了条件。兰州民谣反映了兰州这座城市的民生状态,民谣中存在浓厚的思乡情怀。本文从城市叙事、人事物象、思乡原型等方面对兰州民谣进行剖析、解读,进一步探讨民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低头是铺装,平视是喷泉,仰脸看雕塑,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人民日报》引用公众描述政府建筑外貌豪华而单一的顺口溜,有批评的意味。它传达的意象,一是奢侈,二是呆板。  相似文献   

11.
《神州民俗》2010,(9):26-27
中秋对歌会所唱之鸡山牛歌,原是牧牛人在田间自编自唱的一种民谣,后来得到村民普遍喜爱。逐渐从民谣发展成为一种小调,并在中秋之夜出现了对歌的情景,这种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逐渐成为该村中秋对歌会。  相似文献   

12.
徐晶 《神州》2011,(16):86-87
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首歌,孤寂的夜晚,它浅吟低唱,轻轻地流淌,并不震撼,甚至如细流汇海般不惹起一丝浪花。我心底也有这样一首曲子,充满淡淡忧郁的、充满罗曼蒂克的曲子。《玫瑰人生》本是法国民谣,倘若没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手机、网络等现代媒介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民谣”,与传统民谣不可同日而语。但民谣无论新旧,都是民众集体心理的一种折射,它们既体现着群体的模仿与盲从心理,又不乏天才般的独特创造,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游戏中,将汉语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新民谣与时尚潮流紧密相连,其背后的传统因袭却更令人触目。透过它们风行过后留下的点点尘埃,我们总能窥见到那数千年恒久不变的文化心理积淀和传统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4.
袁佩凤 《神州》2013,(33):42-42
民族精神是传统的积淀,也是时代的精华。而盛世民谣,不无体现出内涵非常丰富的民族精神。其鲜明的特色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歌唱艺术的星空中大放异彩。本文从民歌、民谣是时代变迁的见证;民歌、民谣的传统审美精神;现代民歌、民谣是现代艺术的符号三方面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观点,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申敏 《贵阳文史》2010,(5):11-12
<正>在贵阳南面贵定天龙山一带,数百年来流传着这样一首老民谣:"九眼望沙洲,河弯水倒流。谁人识得破,世代出诸侯。"其实这首民谣说的却是"贵阳清八景"中有"九眼照沙洲"之名的"鳌矾浮玉"甲秀楼。这就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悬念,为何甲秀楼民谣会流传在贵阳南面贵定县的天龙山?"九眼"  相似文献   

16.
张宗昌逸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张宗昌的民谣绰号及其他 民谣一:张宗昌,吊儿郎当,破鞋破袜子破军装; 民谣二:洋肉馆,女招待,吃一毛,给一块; 民谣三:张长腿,有三多,兵多钱多姨太太多; 绰号一:长腿将军; 绰号二:张三多。 林语堂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狗肉将军回忆记》,该文收在1940年出版的《爱情与讽刺》一书中。林语堂在文中说张宗昌的绰号还有一个,叫“狗肉将军”,如果“狗肉”一词指食物而言,这是不对的,因为张从来不吃狗肉,他嫌狗肉腥。 风传有一本书,叫《张宗昌诗集》,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的事。张宗昌确实做过诗,如祝寿诗,还做过悼…  相似文献   

17.
木棉 《风景名胜》2008,(3):92-92
关键词采风采风是一个专用名词。古代称民歌民谣为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即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民谣,采集民歌民谣谓之采风。后人因而称采诗为采风,近人又将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称为采风。现在我们也把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体验生活引申为采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种团体协会空前活跃,"采风"一词曾经极度流行,一大批景区景点,随着文学艺术作品的流行而被人所熟知,比如江南水乡周庄,就是因为陈逸飞先生的一幅画而名震天下,再比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描写其美景的文章更是被收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一猫”诞生纪实策划/本刊编辑部文/古月图/彭雷栏目主持人:陈豫郑一最简单的民谣也许就是最深刻的真理。它之所以代代相传,恰恰证明了历史的公正以及它自身质朴而深刻的魅力。"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在四川百姓中间广流传的谚谣,曾几何时...  相似文献   

19.
胡迟 《江淮文史》2014,(3):141-151
正2007年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时,徽州民谣和徽州民歌是同时申报的。当初我们对徽州民谣的入选信心满满,因为在徽学研究中,徽州民谣和徽州文书是最常见的引证。但评审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大热门的徽州民谣落选,名不见经传的徽州民歌却赫然名列其中。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那些见多识广的专家们?翻开徽州民歌的申报文本,有这样一段话:早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徽州本土的音乐工作者,力排当时音乐界的所谓徽州没有民歌,至少徽州是个民歌贫乏区的错误认识,根据当时文化部关于  相似文献   

20.
燕毅 《文史精华》2012,(6):54-60,1
文革中的1967年到1973年,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罗马尼亚电影——又搂又抱。”顺口溜编得朗朗上口.形象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