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人地关系研究范型:哲学与伦理思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地关系研究应当具有科学范型,观念形态层次的范型就是哲学与伦理思辩,人地关系的哲学与伦理思辩经历了天命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征服自然论、反人类中心论后,人地关系协调论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本文对各种人地关系思想作了概括的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人类自诞生以来,便与地同处在一整体之中,探讨人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已成为当今世界多学科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作为地学科的人文地理尤为甚之。
本文在历史回顾中介绍了古代的中国以及中世纪后的西方,分别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探讨所达到的水平与涉及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近些年人们提出并拥护"和谐论"人地观的学者日益增多,并强调人应主动地与地和谐发展,这在思维和方法论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在人地系统与人地关系中、在明确科学概念内函的基础上,对人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地之间的客观关系、人地关系的发展规律三个方面进行了动态分析和阐述。
本文在探讨人地关系的现实意义中,提出了从人地关系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从人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程度与人类前途和命运、从人地关系与地理科学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和分析,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人地关系的演变与人地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申玉铭 《人文地理》1998,13(4):30-34
人地系统的优化与调控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人地系统是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之间通过复杂的交互与因果作用结合而成的巨系统,每一次动态变化都伴随着大量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并可看作为一个不稳定的、非线性、远离平衡状态的耗散结构。对于该系统的研究,只有从系统整体的角度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系统发展演化的机理入手,才能为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从人地关系的认识过程和演替阶段入手,进而分析了人地系统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地关系优化的核心与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4.
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青山 《人文地理》2000,15(1):52-55
本文以东北经济区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地域分异特征为基础,以人地相互作用理论为指导,通过探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对东北经济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区划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地关系系统及其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伟  周慧珍  李硕  李伟 《人文地理》2001,16(1):67-70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系统调控的关系。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人地关系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人地化学元素同构特性;给出了人地关系调控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6.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应用理论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玉君 《人文地理》1997,12(3):75-79
将地理科学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最先进的人地关系思想"协调共生"结合起来可以有一个新的地理科学基本概念"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在应用理论层面上构建的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应用理论,是人地关系论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具有可操作性,也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或核心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与人地关系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地关系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人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人地关系理论中有代表性的环境决定论、意志决定论、人地关系协调论渗透着当今颇有影响的两大思维方式-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印记。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缺陷与环境决定论、意志决定论、人地关系协调论等理论的不足息息相关。全准思维方式的提出克服了上述两种思维方式的弱点,也为我们认识人地关系带来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面向国家未来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人文地理学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复兴与发展,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仍要继续围绕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这一核心,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把人地关系的研究向纵深层次推进,发展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实践应用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突出新的实践形式,把全球化与本土化、全国化与地方化、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体化与同城化、中心化与空心化、信息化与可视化、生态化与低碳化、科学化与现代化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未来研究的8大方向。在人文地理学科建设过程中,敢于挑战经典理论,尤其是西方传统的经典理论,敢于直面现实,学会向权力讲授真理,敢于当科学勇士,倡导科学精神,不可变成官场的奴隶。  相似文献   

9.
论人地关系的异化与人地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工具的使用、农业文明的出现、文明社会的产生和工业革命为标志,人地关系发生了四次异化过程,形成了由自然环境、人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共同组成的、为人类所特有的人地系统。所谓的人地关系是人地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称。人地系统受自然、技术和社会环境共同驱动,其核心是资源(自然环境)—生产(人为环境)—消费(人类)三者之间的平衡。人地关系研究的任务在于揭示人地系统的驱动机制以及系统内部相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袁政 《人文地理》2003,18(3):92-96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理论。由于人类和自然地理系统间的关系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因而人地关系理论也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完善之中。从而使无数学者为之不断探究。本文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提出人地之间的"平台系统"观点,以此作为笔者对人地关系探究活动的一次参与。  相似文献   

11.
以人地相互作用为主线,本文探讨了历史时期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人地关系演进的时空背景、作用模式和基本特点,针对三个阶段人地相互作用的主导因素和动力机制的差异,分别建立了"气候波动主导下的人地交互作用模式"、"地缘格局主导下的人地地域互动模式"和"土地承载力限制下的人地关系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地关系理论与历史地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人地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跨学科问题,很多学科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层次和尺度上探究人地关系的不同侧面。概言之,以哲学、历史学为主体的人科学主要是从哲学、历史观及伦理层次展开理论思辩与逻辑论证,具有浓厚的主观和直觉色彩:而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与这一问题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科学,则主要通过具体个案的分析,在实证研究层次上加以归纳、概括,所得出的常常是能够实证和实验的认识,并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地系统演化及人地关系理论进展初探——一个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宝 《人文地理》1999,14(Z1):68-71
文章通过对人地关系系统演化进行分析,总结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目前人地关系系统的核心内容,并得出可持续发展论是到目前为止人地关系论发展的最高形式的结论。最后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呼和浩特市人口与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外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其研究的中心课题和理论基础的。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主要论点有:以德国拉采尔为代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以法国维达尔和白吕纳为代表的或然论,以美国索尔为代表的景观论,以美国巴罗斯为代表的生态论,以及最近的和谐论等等。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也从对一定地区人文现象的文字描述和定性解释到采用定量的数学模式,统计检验加以分析和实证,从而对人文现象进行空间分布和过程的规律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地理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人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人的基本假设中经济理性、工具理性、科学理性与感性存在的经济人、政治人、自然人、生态人、社会人、文化人、感性人、复杂人等各种以人为研究视点的地理学研究中所体现的人的个体与群体、微观与宏观、阶层与阶级、感性与理性等的特征、作用、类型和差异。在总结各种地理学人的分析方法、范式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人地系统地理人平台和初步设计,以期对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认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是经过人类长期的社会活动改观了人文环境,这个环境是添加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并与它有密切依存关系的"人文体"。因此这个人文体内的各种人文现象与事物的分布与运动变化。不可能不受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双重影响与制约。研究这些人文现象与事物和它所依存的地域系统(即自然与人文地理系统)之间的各种关系的理论与学说,就是"人地关系论"。这种"人地关系论",正是整个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理论,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主体的人,在于人性的善良与高 素质的人的存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关于人地关系的最新理 论,以其为指导,研究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演变,要注意到自 然因素与人为活动的综合影响,注意到人为活动的积极作用 及对自然环境影响的限度,注意到人对自然的正常开发与破 坏之间的度的界限与量的区分,要注意引入量化方法与现代 地理学的科学方法,将历史地理研究对现实的借鉴作用与意 义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8.
宁夏回族社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忠祥 《人文地理》2000,15(5):39-42
本文论述了地理学研究社区的主体内容为:社区的空间结构及人地关系的变化对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宁夏回族农村和城市社区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对社区空间结构的变迁态势和变迁过程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戴菁 《神州》2012,(15):21
本文分别对科学论和译者主体性的定义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分析了科学论中的译者主体性地位,指出由于科学论对于译者主观能动性和语言艺术性的忽视,往往容易造成误译或死译。最后得出结论,在科学论中的译者主体性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赵青弋 《人文地理》1992,7(3):71-75
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文化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和深遂的。它不仅包括与自然界相对应的一切,而且包括语言、宗教、文字等人类物质文明的伴生物。每一种文化现象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交融并蓄所构成的地域文化综合体,归其本质,都是自然力与社会劳动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对于自然力的客观性、潜在性和转化性来说,社会劳动力更具有主动性;在促进人类文化演进的过程中,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具有同等重要性,任何割裂两者的相互联系、硬性地解释谁决定谁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这就构成了普遍意义上的人地观,而这种人地观是能够涵盖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