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史集》、《突厥世系》和《伊米德史》所载之“额尔古涅一昆”指山间盆地而非河流。该地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天山山区。诸书所载有关遁入“额尔古涅一昆”两个人的传说属于操用突厥语的乌古斯部族,与《史记·大宛列传》及《汉书·张骞传》所载汉文帝四年(前176)乌孙昆莫猎骄靡婴幼时为狼所哺养的神奇经历以及《周书》、《北史》、《隋书》、《通典》、《太平寰宇记》等汉文史籍所载突厥先祖之传说有着同源关系,而与操用蒙古语的蒙古人无关。蒙古人(蒙兀室韦、蒙瓦)的发源地位于今中俄边界额尔古纳河东南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辨明“额尔古涅一昆”的地理方位及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深化突厥史和蒙古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中人物段直生平及蒙古统治之初地方政治管理方式作全面考释,以解《元史》之误,《新元史》之缺,为金元之交的战争和元初统治政策变迁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3.
荣国庆 《沧桑》2010,(2):135-137
本文通过对刘因《泽州长官段公墓碑铭》中人物段直生平及蒙古统治之初地方政治管理方式作全面考释,以解《元史》之误,《新元史》之缺,为金元之交的战争和元初统治政策变迁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陈晓伟 《历史研究》2022,(6):117-140+219-220
作为《元史·太祖纪》的主要史料来源,《元太祖实录》有关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后征服金、宋的史事记载存在多个文献源头,包括《金实录》所载有关金蒙交往的信息、木华黎等征金名将传记,以及南宋国史中的“鞑靼”史料。此部分与之前的草原创业史相衔接,展现成吉思汗建业的完整历程。《双溪醉隐集》中编纂太祖等朝实录的工作记录,可以证明太祖、太宗、定宗、睿宗、宪宗五朝实录出自耶律铸之手。在编纂国史过程中,耶律铸继承其父耶律楚材的政治思想,突出蒙古统一战争具有“天命”意义,反映了其背后华夏政治文化叙事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元代河南江北行省的屯田,《元义类·经世大典序录·屯田》、《元史·兵志三·屯田》所载极为简略。本文再就《元史》本纪、列传、志,元人文集,以及《元典章》等史籍的记载,对有元一代河南江北行省的屯田,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康里子山是元代朝廷重臣和少数民族汉学名流和书法家,其名字是"巙巙"还是"巎巎"。今人模糊不清,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五史·元史》特将原来的"巙巙"改为"巎巎",并注名读音"挠",学术界多从之。通过对《元史》纂修者考察、俗体字问题研究及蒙古名字译音对照,可以断定子山之名应为"巙巙"。读音为kuikui。  相似文献   

7.
王恽中统初年的身份问题,《元史·王恽传》与《王恽神道碑》所载均不甚详确。《元史·王恽传》载:中统元年,左丞姚枢宣抚东平,辟为详议官。  相似文献   

8.
元代庆元路口数考实——以盐课与人口之关系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于元代《延四明志》所载盐课额数的分析 ,结合元代在江浙实行“计口食盐”的政策 ,以盐课与人口的关系为切入点 ,推测出元代某一时点上庆元路的口数。根据本文所推测出的口数 ,可以证明 ,《元史·地理志》所载区域户口数据的不可靠。中国家庭户均 5口的传统观点 ,并未受到挑战与质疑  相似文献   

9.
张晓慧 《历史研究》2023,(2):100-119+221-222
怯薛制是蒙元时代草原色彩最为浓厚的政治制度之一,不仅元人与之存在隔膜,现代学者亦有误读。怯薛制度建立之初,怯薛长的选任范围并非如《元史》记载限于成吉思汗的“四杰”家族,而是涵盖蒙古开国功臣集团。大蒙古国分裂后,怯薛制度作为重要的草原传统,在元朝和其他汗国中得以保留。受到蒙元时代汗位之争的影响,怯薛长选任经历了复杂的变动。《元史》所谓太祖创设的“祖制”,并非出自成吉思汗之手,而是元人对元朝政治的观察与总结。怯薛长的家族承袭,集中体现了怯薛制连结大汗与异姓贵族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刊载的《〈述善集〉选注(二篇)》,介 绍《述善集》的二篇文章。这是很有价值的文献,有助于元史研究。 过去我在《正德大名府志》中发现《伯颜宗道传》,写了一篇《读〈伯颜宗道传〉》的札记,发表在南京大学《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10期上,后来收人《元史研究论稿》(中华书局1991年版)。对于传中提到的“唐兀崇善”,当时不知为何许人。这次看到《述善集》文字,帮助我解开了长期蕴藏于心中的疑团。《正德大名府志》所载《伯颜宗道传》,与《述善集》所载相对照,文字略有出人。《述善集》…  相似文献   

11.
<正>题记:明修《元史》无《部族表》。其后钱大昕作《元史氏族表》二卷。屠寄《蒙兀儿史记》有《蒙兀氏族表》、《色目氏族表》各二卷之作;柯劭忞《新元史》有《氏族表》二卷之作,用力皆在详少数部族之世次,而不及全数之搜罗。爰仿《辽史》,作《元史北方部族表》,尽列其时活动在北方之诸部族而稍作考证说明,治元史者或亦有助焉。  相似文献   

12.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人李廉辑,至正十一年(1351年)虞氏明复斋刻本。李廉,字行简,庐陵人,元史无传,志乘笔记均遗之。杨士奇《东里集》载:“廉于至正壬午(二年)以春秋举于乡,成进士,官信丰令,遇寇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旌褒。明初修《元史》时,故交无在当道者,有司又不知采录以闻,故史竟遗之。则廉忠义之士,非以空言说经者矣!”杨士奇,名寓,字士奇,江西泰和人。生于至正二十五年,卒于明正统九年。早孤力学,授徒自给。建文初被荐入  相似文献   

13.
“巴图鲁"乃满语baturu的译音。《五体清文鉴》译为"勇"《清文汇书》译为勇强之勇,勇冠三军之勇,勇为之勇。勇将即baturuhaha。但作为赐号之巴图鲁,乃为勇将,勇士之意。也可转译为"英雄"。"巴图鲁"一词源于蒙语。蒙语与满语同属于阿尔泰语系。蒙语属于蒙古语族。满语则属于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因此在语言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元史》中有很多"人都儿"、"拔都儿"、"把都儿"、"八都鲁"①之记载,此乃巴图鲁之同名异译。在蒙语中大部分作为人名。如《元史》中有《拔都儿》传②、《答失八都鲁》传等等。再有《杭忽思》传…  相似文献   

14.
《元史》记载,宫廷烧饭之礼,是蒙古古老的风俗习惯。一些学者根据烧饭之礼的资料,论述其内容、形式、性质、时间等,但对元朝烧饭之礼是怎样形成的,还谈得不多,本文准备对此作一些粗浅释解。一释“烧饭”之名称元朝蒙古祭祀,有烧饭之礼。王国维指出:“烧饭本契丹、女真旧俗,……蒙古亦有此俗”。古代许多北方游牧民族,因信  相似文献   

15.
高安元代窖藏自发现至今,仍属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热点。究其原因当属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其数量之多、品质之精、造型之众、器型之硕大令世人瞩目。窖藏发现30余年来,虽先前的窖藏研究对主人早有定论,然而随着近来对其出土器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主人及身份出现的诸多疑点也逐渐显露。此次对窖藏主人的再研究,是在剖析窖藏器物的文化属性、使用功能基础上,以高安明正德《瑞州府志》之所载的、元代瑞州路与之有关的史料为佐证,再结合《元史》中的相关记载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推论出窖藏主人及其身份。在现有条件下,该文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窖藏主人的真实面目及其埋藏时间等诸多与窖藏有关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6.
《诗集传》是朱熹对《诗经》的注释,其中贯穿着他的“劝善惩恶”的诗教观,而其劝善惩恶之对象尤其针对女性。通过他在《诗集传》中对妇女的或褒或刺,朱熹阐明了他的妇女观:女性美的评判标准在于有德、重理、务家;妇女的地位应该低于男子;妇女应遵从的道德规范是贞静纯一、不嫉妒、守礼守节。这些观念与他所倡导的“明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钱大昕是乾嘉时代史学巨擘,尤以元史见长,相传在其身后留有遗著《元史稿》一部。日本学者岛田翰在江浙访书时曾见到残帙,在国内引起过一定影响。然而通过道光间学者毛岳生过录钱大昕批注可知,钱大昕所作的工作只是在明修《元史》的基础上改订文字,删省传记,又补入《元史艺文志》与《元史氏族表》等而已,并非新作一部《元史稿》。岛田翰自称曾见到钱大昕残稿一事固不可信,钱大昕之子钱东壁、钱东塾所作《行述》所谓有"纪传志表皆已脱稿"的《元史稿》也是夸大之辞。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印度兰普尔市拉扎图书馆藏拉施特《史集》抄本(MS. F1820)中的一张插图,将其定名为《元朝宫殿图》。图中描绘了元大都的皇宫,以及十个人物。作者认为,居中两个人物当为元世祖忽必烈合罕(Qubilai Qa’an)和他的大皇后察必哈敦(Chabui Qatun)。另两个人物,一擎斧,一抱鸟,可与《元史》所载“劈正斧”和“司辰郎”相印证,也与《事林广记》元刊本所载《皇元朝仪之图》相契合。可以较为肯定地认为,该插图描绘的正是在每年元旦以及皇帝生日当天朝会开始时,礼仪官引导帝后坐上大明殿御榻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华夏考古))1995年3期发表的《宁五墓志考》(以下简称《志考》)一文①,对1984年发现于孟州市的宁玉墓志进行了诸多考证,读后颇有受益。但《志考》一文的考证,尚有疏误之处,现提出以求教于方家。一、关于宁玉生平的考略宁玉,《元史》中无传,但《新元史》中有其传,所载与志文内容大致相同,然各有详略②。另外,在《孟县志》中也有其传,并载有宁五墓前神道碑的碑妒。《元史》中虽然没有宁王传,但有一些关于宁玉的零星记载,如“伯颜至湖口,遣千户宁玉系浮桥以渡……遣宁玉修吴江长桥,不旬日而成……别遣宁五守长桥”④,可补…  相似文献   

20.
多卷本《中国通史·元史卷》题记本卷论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至元顺帝退出中原的历史。大蒙古国的建立,是在1206年,这是蒙古人建国之始,也可说是蒙古人由许多部落转向统一民族的重要标志。1271年忽必烈又建大元国号,而原来的国号仍未废弃,全称为"大元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