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中叶,汉学兴盛,汉学家每以"实事求是"标榜其治学鹄的."实事求是"与乾嘉汉学的相关度,是理解汉学家学术思想的关节问题.道成同光之际,学风丕变,汉学式微,今文经学复兴,在乾嘉学界激荡的"实事求是"学风也随之陷于沉寂.今文学家对"实事求是"的新诠释中又透露出别样的学术讯息.考察"实事求是"学风在清代学界的复兴与沉寂,梳理其中所折射出的时代学术意义,有助于深入地认识清代学术.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尤其清代中叶,汉学发展如日中天,江藩作为干嘉时期著名的汉学家,亲授业于干嘉诸儒,并与其中代表人物有相当之往来,其所撰写的《国朝汉学师承记》,有针对性地对清代学术(汉学)作了第一次系统的梳理,影响深远。本文不就具体的"门户之争"、学术史写法等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发表看法,只就读书所得,就《汉学师承记》所体现的治学精神、师友之道与对当今学者为学与为人的启发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获得一种对该书乃至清代学术新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3.
《近代史研究》2006,(4):127-127
汉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现有研究偏得于“乾嘉学派”,且集中于论述学的知识系统,而涉及嘉庆以降汉学变化的论著不多,对其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更缺少总结。本书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183;研究丛刊》之一,作者在广泛搜集和解析相关学术专著及学者诗文的基础上,立足于学术前沿,从多视角考察嘉庆以来汉学的衍变和传承,  相似文献   

4.
书讯     
罗检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46万字,33元汉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现有研究偏重于“乾嘉学派”,且集中于论述汉学的知识系统,而涉及嘉庆以降汉学变化的论著不多,时其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更缺少总结。本书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研究丛刊》之一,作者在广泛搜集和解析相关学术专著及学者诗文的基  相似文献   

5.
清代中期 ,汉学发展如日中天 ,江藩是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他编纂《国朝汉学师承记》 ,叙述了清代汉学的承继渊源。本文拟对《国朝汉学师承记》的撰述动机、体例特点及学术价值进行梳理 ,进而客观地评价其人其书。  相似文献   

6.
汉学是清代学术最为核心的内容 ,其发展几乎贯穿整个清学历史演变的全过程。本文对乾嘉之际 (1 8世纪末至 1 9世纪初 )汉学的求变与易帜、经学理论的异化与更新、经典诠释等方面 ,进行了系统考索 ,认为出现在乾嘉汉学内部的上述变动 ,实际上是一场汉学更新运动。它不仅终结了清代经典诠释的纯考据化 ,而且它所产生的社会与学术的双重效应 ,也是乾嘉汉学向近代经学蜕变的前奏  相似文献   

7.
清中叶以降,汉学的家法观念逐渐凸显,且与学术评价和汉学衍变密切相关,但研究者至今对清代汉学的家法观念仍缺少系统论述。本文梳理了清代汉学家法的本源,分析了清代今、古文家的家法观念,认为古文家注重区分汉、宋,侧重小学方法或经说师承;而今文家倾向于区分今、古文经,以"三统""三世"说为家法的核心。清代汉学的家法观念在清末呈现出淡化之势。  相似文献   

8.
钱穆是20世纪中国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大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他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名作。钱穆主要是从宋学的角度来研究清代学术,提出了清代汉学渊源于宋学,“不知宋学,则无以评汉宋之是非”的名论断。由于钱穆治清代学术史主要以昂扬宋学精神为主旨,所以他在评价和判识清代学人学术思想的高下深浅时,就贯穿了一条是否有志经世、是否心系天下安危的宋学精神为其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
惠栋为清代汉学的开派宗师,他晚年曾于卢见曾幕府中主持编校刊刻《雅雨堂丛书》,撰写自己的学术专著《周易述》。惠栋既与志同道合的沈大成等人探讨学术,又十分关心经学后俊的成长,如戴震、王昶等,日后乾嘉时期学术大家直接受到了他的影响。可以说作幕于卢见曾幕府时期,是惠栋传播其汉学思想的重要时期。卢见曾幕府为其提供了较为安定的从事学术研究的场所,而惠栋的汉学思想对于卢见曾认可理解清代汉学亦有深刻浸润,卢见曾幕府是惠栋播扬汉学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0.
汉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以往的研究对于嘉道时期及其以后汉学发展衍变的情况还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罗检秋所著《嘉庆以来汉学传统的衍变与传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作为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研究丛刊》的系列成果之一,对于清代中后期汉学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学者在幕府中专门从事学术活动,并形成一种风气,是清代幕府独有现象。各种机缘辐辏之下,汉学在晚清不但没有迅速走向衰落,而且有了新发展,其中学人游幕起了重要作用。道光以降,学人游幕对汉学地域的扩展、汉学人才的增加、汉学研究领域的扩充、大型学术文献的整理编纂、重要学术著作的产生都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汉学在晚清的继续发展,有助于中国学术由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2.
方东树所著《汉学商兑》的批判对象并非仅仅限于《国朝汉学师承记》,而是以批驳《国朝汉学师承记》为由展开对清代汉学的全面批判。虽说方东树在批驳对手时多主观臆断及肆意攻击之词,但从学术批判展开的具体方式及产生的影响看,《汉学商兑》不失为中国传统学术批评的经典著作。《汉学商兑》在体例选择、谋篇布局、重点议题的选择及论证等方面都与汉学家争锋相对,确有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及动摇对方根基的作用。在涉及训诂、制度等汉学家擅长的研究领域,方东树多采取回避、兼采、贬低的方式,少有正面交锋。对于无法反驳的问题,或以"理"压制汉学家,或以朝廷权威威胁对手,将学术交锋转换为政治问题,这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汉学商兑》的学术批判水准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朝是汉学复兴的时代,宋学虽无汉学之盛,但从事者亦代不乏人。考证训诂,汉学据其胜;义理心性,则来学擅其长。但汉学易被讥为琐碎,宋学常被看作凿空。二者治学手段、方法、途径、职能不同,各有长短。清代汉学与宋学关系如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是清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清史研究的难题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存在一种普遍认识,认为清代汉学、宋学二方,各执门户,以己所长议彼之短,甚者认为二者纷纭交争,彼此相詈,按剑操戈,党同伐异。但细检清代诸家所论,此种认识缺少具体分析,且乾嘉时期与道咸以降二者…  相似文献   

14.
康琳  张健 《沧桑》2013,(6):65-67
清代徽州汪梧凤的“不疏园”,是集藏书、研究、聚会为一体的重要学术园地,也是当时经学研究的中心,徽州学子们的学术沙龙,皖派汉学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5.
阮元是乾嘉汉学的领袖人物。他组织起清代最大的学术幕府,创办诂经精舍和学海堂,开展声势浩大的学术活动,成绩卓著。然而在与幕宾相处、主持学术研究、领导学术流向、创办书院进行教育改革及实践的过程当中,阮元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尴尬与无奈。这是整个清代学术及士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汉学与宋学大体属于对立的学派,但汉学的兴起和发展始终受宋学影响,宝应刘氏汉学家更具有典型意义。他们传承清初理学,逐渐转重考据研究,治汉学而不排斥宋学,重视并践履宋学的修身主题。凝聚了刘氏三代人心血的《论语正义》也体现了调融汉宋的学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汉学和宋学交互作用,影响着这一时期史学思想的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清代汉学对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年度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吴怀祺先生主编的《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多卷本陆续问世。这套丛书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 ,已经刊出宋辽金卷 (吴怀祺著 )、元代卷 (周少川著 )、明代卷 (向燕南著 )和清代卷 (王记录著 )。四卷著作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史学与社会 ,史学与时代 ,史学与学术的关系。如宋代卷中的“宋代社会、学术与文学思想” ,元代卷中“元代理学对史学思想的影响”、“元代史学思想的时代特征” ,明代卷中“明前期政治文化发展特点与史学思想” ,清代卷中“汉学、宋学与清代史学思想”等章节的设立都反映了作者的这种认识所在。本年度…  相似文献   

19.
考察清代史学思想的特点,既要注意清代社会对清代史学的影响,又要研究清代史学与汉学、宋学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准确地揭示清代史学思想发展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研究皖派学术重振安徽学风卞利谈到皖派,传统的观点都认为主要是指清代以戴震为代表的汉学学派。我们今天研究安徽学术发展史,不应拘泥于前人成见,而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皖派学术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我以为,皖派学术应当是指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以安徽(以今天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