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开明代抗击日本倭寇的历史记载,查看广西东兰韦氏族谱的记述,细听壮家老人世代相承的传说,就获知明代袭任东兰土知州韦正宝、韦虎臣、韦起云三代都是率领壮族兵,前往闽粤江浙一带抗击倭寇,屡建奇功的民族英雄。这一家三代有的阵亡疆场,有的遭受奸臣陷害,有的含冤离世。他们为保卫祖国海疆前仆后继,鞠躬尽瘁,名流千古。父子同出征明武宗正德年间,日本海盗入侵我国闽粤江浙沿海,大肆掠夺财物,抢劫商船,屠杀居民。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明朝启用张经为总督东南军务大臣,他曾到过广西,素知广西壮族兵作战勇敢,认为“寇强民弱,非借…  相似文献   

2.
徐超 《文物天地》2023,(12):38-40
明代宁夏固原地区,因为蒙古各部的侵扰,为应对边患压力,明朝统治者在固原地区修筑了大量的城、堡、寨,这些军事设施点线结合,互为拱卫,以阻击蒙古各部的入侵。城、堡、寨的修筑方式,分布范围具有地方特色,是明代西北地区边防军事建设和布防的代表形式。  相似文献   

3.
嘉靖、万历之际,由于倭寇、海盗在东南沿海一带活动猖獗,海防遂成为明朝中央、地方军政官员和学者普遍关心的大事,一时间涉及海防问题的著述大量涌现。除了海防类专书、综合性兵书以外,一些明人笔记保存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明代海防史料,民间学者叶权的《贤博编》即为重要代表作之一。文章研究了叶权的籍贯和晚年的移居问题、《贤博编》的成书过程以及叶权对嘉靖以来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獗原因的分析,并对叶权关于东南沿海的海防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戚继光为明代抗倭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他二次率兵入福建.其中有四次在福州沿海一带抗击倭寇的侵犯,连续取得了十余次重要战斗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我国明代的海防主要是因为防御倭寇而形成的。倭寇对中国的侵扰,出现于南宋,元末趋于严重,到明代更为猖獗。在前后200余年里,倭寇曾剽掠我国辽东、山东、江苏、福建、浙江、广东沿海数千里的土地约七、爪百次之多。“杀人、劫财、强盗为武士习性”^①,他们“来若奔狼,去若惊鸟”^②,倏忽千里,少者几十人,多者以万计,烧杀抢掠,侮辱妇女,杀人喝血,无恶  相似文献   

6.
早在明代以前,我国就设置海防,但没有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自明代开始,在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江苏、辽宁和京师等沿海各地设立卫所,构筑了涵盖卫所城池、海上会哨和烽堠报警的海防体系,为防范和打击倭寇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论晚明对台湾、澎湖的管理及设置郡县的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万历后期开始 ,闽粤海盗以台湾为根据地 ,频频袭击台湾海峡的过往船只 ,日本、荷兰等国都有窥视台湾的计划。为了驱散台湾海盗及防御日本、荷兰的侵略 ,晚明福建官府有在台湾、澎湖驻军屯垦及设置郡县的计划。郑成功在台湾设置一府二县 ,使这一计划最终实现。本文详细考证了明朝在澎湖、台湾驻军与屯垦的计划及其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江南是从唐宋以来中国最为繁荣的经济区 ,一直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除偶或受王朝更迭以及内部萌生的变乱 (如盗匪、民变等 )的影响外 ,最大的破坏性影响在于外患。倭寇之乱就是其中影响程度较深的一种 ,也是有明一代对中国沿海地区扰乱较深的事件。由于倭寇事件本身涉及到许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本文在廓清明代倭乱的程度及其历史地理背景的基础上 ,将讨论重点置于已往很少注意的嘉靖倭乱给江南地区城防建设带来的影响。这是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这一时期的城防建设不但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 ,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活动 ,而且在以后 ,更奠定了江南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这一角度出发 ,说明战争动乱期间的控制行为在城防这种特定形式下是如何展开的 ,并揭示社会力量在江南地区所体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清中叶广东海盗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海盗,是指那些脱离或半脱离生产活动(尤其是渔业生产)、缺乏明确的政治目标、以正义或非正义的暴力行动反抗社会、以抢劫勒赎收取保险费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海上武装集团。历史研究者对海盗问题的关注,是近年社会史研究兴起的一个方面。清朝中叶,以白莲教为主的农民起义与各种社会动乱交织一体。浙闽粤沿海大股海盗的出现,加剧了清朝统治的危机。在国内的有关研究中,闽浙方面的蔡牵匪股曾有人作过探讨,但广东方面的郑一、郑一嫂、张保仔等大股海盗的活动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发微探幽,试作论述。一、乾隆年间广东小股海盗活…  相似文献   

10.
抗倭关键词     
倭寇 中国和朝鲜对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侵扰抢劫的日本海盗集团的称呼。最早使用"倭寇"这一名词是在朝鲜《高丽史》中。倭是古代对日本的称谓,日本海盗由日本武士、浪人以及商人组成,有时得到日本国内封建主支持。因为倭寇又可以是指倭人的一种侵略行为,凡是对外侵略的日本人通常都称为倭寇,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1.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16,(1):150-168
文章对2009—2014年间有关明清时期宗族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综述,首先论述了综合研究,再依次介绍北方、长江中游、江南、闽粤不同地区宗族的研究。作者认为学者多采取地方史的研究策略,探讨不同区域的宗族,个案研究数量最大。已有的一些宗族理论得到验证并拓展或进入新的综合表述。明代中后期宗族研究迅速发展,对其原因的探讨也有新看法。"宗族建设"与"宗族组织化"的研究在增长,这是对于宗族制度研究的活化。作为地域性宗族,学者对宗族的自治性问题有着持续性关注,这与对民间社会的存在形态和社会治理的思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秘密教门,通常指的是明代中后期逐渐兴起、以无生老母和三佛应劫救世为信仰的各种民间秘密宗教结社,简称"教门"。明代万历年间,闻香教(后改名为茶门教)在广泛的民间教派运动中产生。茶门教教内制度森严,所传经卷教义鲜明,传教范围亦很广泛。明末开始茶门教从北直隶向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扩展壮大,到了清代,辗转到安徽、江苏、湖北、福建、广东、台湾等省发展。由于涉及密谋造反,此教门于嘉庆年间被清廷剿灭。  相似文献   

13.
自16世纪开始,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西方殖民势力向东方扩张,一方面,使东方国家成了它们侵略和掠夺的对象,给东方国家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日渐增强了东西方国家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往。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澳门作为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租占的通商口岸,在沟通全球贸易,发展中西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特殊的枢纽与门户作用。一明代嘉靖年间,葡萄牙殖民主义者乘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掠夺、骚扰之机,勾结中国海盗,混入澳门。之后,又利用武力和贿赂明朝地方官吏的手段,并借传教为名,租占了澳门。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4.
正在山西北部的明长城军堡遗址中,云冈堡颇为特殊,因为它位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核心保护区内,而万里长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距今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武州山面南的一侧被垂直削砍成壁,然后掏出一个个巨洞,洞内又凿刻了几万尊佛像,形成了一带壮观的石窟寺。大佛修好后又过了1000多年,到了明代,山前和山顶修筑了戍边军营云冈堡,紧傍着巍峨庄严的大佛。武州山下的云冈峪是极为重要的交通孔道。武州山又称武州塞、武周山,主峰  相似文献   

15.
陈浩 《福建文博》2023,(3):40-46
老牛礁一号明代沉船发现于平潭海坛海峡,2005-2015年,福建水下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探摸,确认了沉船的确切位置,初步掌握了沉船的保存状况,采集了一批出水遗物。2020年海坛海峡水下考古区域调查期间,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复查,并取得了新成果。本文对沉船埋藏情况、船体保存状况及遗物分布范围有了更加准确、深入的认识,同时对出水瓷器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根据沉船位置推测,其沉没很可能与明代海禁政策之下倭寇海盗横行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助马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西北部。新荣区的地形高阔平缓,大都为黄土丘陵,没有什么天然屏障,却有多处天然的南北通道。明代中期,从东往西依次傍着边墙修筑了镇川口、得胜口、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等关口,又在边墙内里不太远的地方分别修筑了镇川堡、得胜堡、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等屯兵的军堡,  相似文献   

17.
正明代的"倭寇"问题是明史研究的重大课题,20世纪以来,众多学界前辈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相关探讨。既往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类主题展开:一是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大背景下,关于"倭寇"性质的讨论;二是明代"海禁政策"与"倭寇"产生的关联性问题;三是针对某些具体问题,如嘉靖"大倭寇"爆发原因、明代"倭寇"与海防著述、明代朝贡体系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赣闽粤边区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赣闽粤边区向来远离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政治与经济中心,是为三省政治的边缘化地区和社会经济的贫困地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边区开始了缓慢的现代化的进程。抗战军兴,东南各省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学校、避战逃难人员等纷迁赣闽粤边区,给赣闽粤三地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长期处于区域经济和政治边缘化的边区迎来了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相似文献   

19.
明代兵备道是安定地方的重要军事层级。嘉靖四十一年,为应对岭东惠潮地区“矿贼”的跨省流窜及倭寇侵扰,南赣巡抚奏请置伸威道驻于赣州府平远县。后因地方形势变化,平远县改隶潮州府,广东巡抚重置,伸威道由“两属”于虔粤二抚转为专属广东巡抚,其管辖区域维持在惠潮二府以内而不再跨省,驻地也从平远县迁至惠州府城。粤东地方安定之后,出于统一惠潮地区兵备道事权的考虑,伸威道于万历五年被裁革。伸威道作为岭东诸兵备道的一支,由广东按察司佐官整饬兵备,却又同受南赣巡抚与广东巡抚节制,其统属、职责、辖区、驻所的变动运作是明中后期两属辖区兵备道的代表,伸威道的废设与分化调整也体现了明中后期广东惠潮区域地方复杂军事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北宋西北国防城寨的建筑规模及其战略地位任树民北宋王朝出自耕战之需要,在西北边防要地众建城、镇、寨、堡,其重视程度、工程规模及发挥的战略作用,较之汉唐时期有很大的提高。于宋,修筑城寨是个十分敏感的民族问题,动辄引起河涅吐蕃地方政权和漫散僻远山谷蕃部生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