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通市档案馆藏有大批涉及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大生企业的珍贵档案,其中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档案已列入中国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前不久,该馆在编纂<大生集团档案资料选编>时,从馆藏近千卷大生企业档案中发现200余件张謇函稿.这些函稿绝大部分从未发表,在<张季子九录>与<张謇全集>中也未见收录,由校勘者对其加以整理,归并为便条、电文、函件、其他四部分,按成文时间排序.原件大多无写作年份或具体时间,标题下所注时间多系考证推断所得,后加"?"者表示有待查考.  相似文献   

2.
张謇佚文     
都樾 《民国档案》2005,(1):3-12
随着近年来对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研究的深入,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校订、出版工作也不断得以开拓,在原有《张季子九录》(中华书局民国二十年版)、《张謇日记》的基础上,先后出版了《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张謇全集》(江苏古籍出版杜1994年版)及《张謇著作及其事业档案资料篇目索引》(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2版)等,但关于张謇的文稿和言词记录仍有大量散佚在以上汇编之外,笔者对此稍有留心,现将所见佚文点校整理,希有裨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健 《史学月刊》2005,(8):124-125
近日,笔在友人收藏品中发现了一封我国近代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一封亲笔信,信中谈到他对中国新学运动上颇有影响的《学衡》杂志等问题的看法。众所周知,张謇在政治、实业、教育等方面立论颇多、可谓自成体系,但他对新化运动“评头论足”、对白话“说三道四”还少有所闻,因此颇感新鲜好奇。后翻阅杨立强、沈谓滨等于1987编撰的《张謇稿存》,发现并未收录此信,估计这是张謇的一封佚札。现将全信内容抄录如下,以飧读: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时常有人会问我,你是何时开始研究张謇?为何你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不太一样?对此,我总是笑答,我并不是专业研究张謇的人,只不过,我在张謇家乡南通工作了十几年,慢慢积累起对张謇的认知,并结合南通发展的需要,对张謇精神进行了一定的挖掘。我的一些观点,往往来自于对张謇精神的独特体悟,因而有点"与众不同"。一、试打"张謇牌"1999年下半年,我受江苏省委委派,去南通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在去南通之前,我对张謇几乎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近代中国以"诚"创业的典型,他对员工诚信经营观念的养成相当重视,不断提倡。在实际经营中,张謇对其企业严格管理,力求做到股东、员工与社会三方"皆大欢喜"。但是,由于张謇以企业家信用遮蔽企业信用,在个人声誉壮大的同时也为企业经营埋下了风险。  相似文献   

6.
张謇与江宁文正书院■文/蒋国宏作为我国近代的杰出开拓者之一,张謇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经营地方自治等业绩均为人们所熟知,至于他曾主持江宁文正书院就鲜为人知了。张謇字季真,号啬庵,1853年生于海门常乐镇。1894年在恩科会试中荣登魁首,授翰林院修撰...  相似文献   

7.
孙鹏智 《沧桑》2009,(2):31-32
综览张謇与朝鲜问题(壬午兵变及其解决——作者注)的历史,可以看出,张謇从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力主“以战定和”,从而促进了出兵决策的出台;在朝鲜,张謇是平叛的主要谋划者和参与者,对迅速平息兵乱,化解中日冲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謇是中国近代化早期开拓者之一。他开创了我国前所未有的实业和教育事业,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南京大学、张謇研究中心、中国近代经济史丛书编委会、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六个单位发起,南京大学主办的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于8月25日至28日,在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隆重举行。其中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张謇的学者众多,成果丰硕,罗一民先生的《开路先锋:张謇》却让我耳目一新。作者通过不一样的研究,给我们还原了一位了不起的张謇的鲜活形象。一、了不起的张謇回望中国历史,每个时代都出现一批觉醒者,而最能凸显觉醒者精神的往往是在社会大突变的年代,比如终结皇权统治向共和政体转化过渡时期,孙中山、黄兴、康有为、梁启超、张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研究张謇办教育的文章一般均认为1902年张謇创建通海垦牧公司农学堂,且以此作为张謇兴南通农业职业教育之始。《江苏省志&;#183;教育志》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次年,张謇在通海垦牧公司附设农学堂,为农垦培养人才”。《大生系统企业史》记述:“光绪二十七年五月,通海垦牧公司正式成立。公司附设之农学堂也同时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11.
刘迪 《东南文化》2016,(6):102-106
面对19世纪末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剧遽社会变迁,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南通博物苑作为张謇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具体体现。张謇在南通博物苑创办过程中实现了资本的文化化和文化的资本化双重过程:一方面,将经济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本;另一方面,又将文化资本转化为其象征资本的一部分,使其获得更大社会权力,从而能够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对地方社会进行塑造。张謇对于作为文化资本的南通博物苑的支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藏品内容及知识系统的构建、博物馆教育作用的树立及对参观者的规范。张謇对文化资本的支配表面上是其个人意志的体现,由其政治理念所驱动;而深究,终不免受时代和机构属性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代史研究》2000,(5):314-314
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南京大学、中国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2 0 0 0年 8月 2 0— 2 2日在京召开。来自国内及日本、韩国、荷兰的 2 0 0多位学者就张謇在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教育、慈善等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建树 ,及其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身实业与教育救国的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收到学术论文 60多篇 ,其中有 :章开沅《一代儒商 ,万世师表》、茅家琦《孙中山与张謇经济思想比较研究》、陈争平《从“大生”模式看张謇在企业制度方面的历史贡献》、王奇生《张謇与南通地方自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在清末即为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声望甚隆。他参与创立预备立宪公会,集中了江浙一带乃至全国有志于改革的绅商及知识界的一批代表人物。张氏积极参与了江苏谘议局的筹备工作,谘议局成立后,被选为议长。张謇领导江苏谘议局为建设立宪政治的地方基础做了许多工作,并与思想顽旧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张謇以江苏谘议局为依托,还展开了联合各省谘议局进行国会请愿以及要求改革财政等活动。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参加立宪运动、领导江苏谘议局也是如此。张謇也是一位稳健的改革家,他抱定和平改革的宗旨,秉持“尽其在我”,“得尺则尺,得寸则寸”的方针,不激不随,努力做去。  相似文献   

14.
<正>张謇一生成就了多方面的事业,其书法亦为世人所推崇。他的隶、楷书雅淡安详、谨守法度,行书则稍见放逸、雅健潇洒。张謇早年为清流名士,后又高中状元,所以向其索字的人是很多的。而张謇公开鬻字却是从南通大生纱厂创办之时开始的。一  相似文献   

15.
早在50年代初,毛主席在谈到中国近代工业时曾经说过:“讲民族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在中国近代史上,很难有一个人既是实业家,又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的思想是那样博大深邃,性格是那样坚韧不拔。直至今天已过去七十多年了,我们还能感到他的存在。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事业,更具现实意义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70年来,国内外关于对中国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研究中,对张謇研究之风颇盛。其中尤以日本经济界为甚,他们连张謇的“大生纱厂”的历年帐本都在收集研究。日本著名学…  相似文献   

16.
庄安正 《史学月刊》2000,(3):133-138
张謇毕生致力于南通近代化事业,旨在把家乡建成一个“新新世界之雏形”。他注重实干,不尚空谈,淡泊名利,从不炫耀自己。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謇的业绩及由此赢得的声望,使他无意中在近代化开拓的丰碑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激发起国内外众多学的研究兴趣。这种对张謇个案的研究,从时间上讲,自张謇在世时即已开始,迄今虽经90年之久,势头仍健,必将延续到21。  相似文献   

17.
1910年(宣统二年)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因其力主君主立宪,遂与张謇相知相识。在清未民初的政治变迁中,彼此最终顺应民主共和的潮流,大力促成江苏独立,并双双参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宋案"发生后,程德全查清案情真相,并公布全国,因而为袁世凯所不容。张謇曾一度调解南北纷争,无果而终。"二次革命"中,程德全因附和革命党人,宣布江苏独立,战后被逐出政坛,从此结束与张謇的交往,晚年在常州天宁寺出家为僧,以青灯黄卷聊度余生。  相似文献   

18.
因兴办工业企业而获得成功的张謇按照他的理想 ,自清末起在南通开始营造一个“新世界”。民国初年 ,这一有着“新村落”等数种称谓的“新世界”吸引了国内外社会的较多关注 ,而又得“模范”之称。张謇所设计的这一理想社会的源头是汉末田子泰经营的“无终山都邑” ,张謇将其演绎成自己的“村落主义”和地方自治。随着张謇对海外世界的进一步了解 ,他在其社会理想中增添了来自于西方的内容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过从早年起就奉为圭臬的田子泰式的村落主义。也正是由于这一社会理想的制约 ,张謇设计和经营的近代自治社会没有实现民主化和法治化 ,而专权式的自治窒息了社会活力 ,再加上其它因素 ,最终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基础 ,阻碍了南通早期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张謇本人及其祖辈世居海门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深入分析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海门沙上人习俗以及张謇改籍南通的思想动机,试图对张謇籍贯南通的定论进行释疑,说明个人思想言行与籍贯的联系,并以此界定籍贯。  相似文献   

20.
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朱英笔者曾在1996年第4期的《近代史研究》杂志上发表一篇短文,考证张謇辞去农商总长的时间系1915年4月,而并非如同许多论著所称之该年9月或是11月。之所以需要考订清楚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不仅是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张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