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苏德关系问题上,人们往往把注意点集中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实际上,1939年9月在德军侵波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两个条约,即《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苏联政府和史学家对前一个条约,发表了大量文章,充分肯定了它的功绩;但是,对后一个条约,苏联政府则竭力避讳。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也只注重研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忽视了对《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的研究,甚至有许多文章把《苏德友好与边界条约》所造成  相似文献   

2.
中缅边界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885年清政府开始和英国交涉中缅边界问题,到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政府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批准书,这一问题的解决历时7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印边界争端中,印度政府认为,1684年条约和1842年条约是其主张的中印边界西段东半部分(西藏-拉达克边界)的条约根据。但中国政府认为这两个条约并不能成为这段边界合法有效的条约根据。中国政府的主张是有事实依据的,而印度政府的观点则是无法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谈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说:“这个条约是爱国主义的条约”。①怎样理解毛泽东概括的这个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精辟论断呢?无疑要借助胜于雄辩的事实。只要认真回顾一番从《雅尔塔协定》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再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仔细考察一下蒋介石和毛泽东对《雅尔塔协定》截然相反的态度,再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特别是这两个条约的附件进行反复比较,是非便注渭分明了。1941年12月7日,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达四年之…  相似文献   

5.
抓住商机 脱颖而出 16世纪下半叶,雄起的沙俄势力迅速扩张领土,以坚船利炮改变了东北亚的地域格局。1686年8月,清军反击俄军进犯,将其围困雅克萨,为中俄边界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1869年9月,中俄双方使臣在尼布楚谈判,签署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之间正式缔结的第一个条约,也是清政府执政以来,首次运用条约形式明确同另一个国家的边界关系。其中第五款规  相似文献   

6.
龟兹西汉时领有今库车、沙雅、新和、拜城一带地方,汉以后特别是唐代,境西的姑墨(今阿克苏以东至喀拉玉尔滚)、尉头(今温宿)、温宿(今阿克苏及以西以南的部分)、据史德(今巴楚)、济浊馆(今柯坪)及境东之乌垒(今轮台)等都曾长期臣属于龟兹。笔者文字所及,即这一空间地带。  相似文献   

7.
1872年5月至1884年6月中国就收复被沙皇俄国强占的伊犁地区与俄方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激烈谈判交涉,最终缔结了中俄伊犁《改订条约》(又称《中俄伊犁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及其五个边界子约,同时还签订了《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史称这一过程为中俄伊犁交涉,并在中外史学界形成了中俄伊犁交涉专题研究。本文拟对此项研究的历史及现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曾纪泽使俄谈判与李鸿章使日谈判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80年,曾纪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俄国,就伊犁问题进行谈判,结果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1895年,李鸿章也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使日本,就结束中日战争问题进行谈判,结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对于这两次谈判签约活动,史学界一般作这样评价:曾纪泽与沙俄谈判,“力争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作出了贡献的”,这在“清  相似文献   

9.
《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是光绪时期清廷与英国针对云南与缅甸边界议订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条约,也是研究滇缅边界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原始材料。光绪时期薛福成的滇缅边界谈判,被认为是清廷对外交涉中少数属于成功的例子。作者利用台北"故宫"所藏条约,以及"中央研究院"所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档——缅甸档》等相关原始条约档案,来说明薛福成对滇缅边界的谈判交涉,并对条约舆图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望厦条约》是清朝政府在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之后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三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美之间自1784年开始交往以来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提起这个条约,人们愤慨的往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  相似文献   

11.
在安徽文化界、知识界,特别是文学艺术界,对中国现代史上谈论较多的有两个人物:其一是陈独秀,另一人则是胡适。这两个人的名字,又总是和五四运动分不开的,而五四运动又是与《安徽俗话报》和《新青年》分不开的。事实正是如此。在中国近代史上,自《辛丑条约》签订后...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八年是一个重大年代,特别是中国活跃于世界舞台的重大年代。就在八月十二日,中国和日本在北京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紧接着华国锋主席访问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伊朗三国。这两件事都对当前的国际局势起着重大的影响。《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  相似文献   

13.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订立,使中国东北边疆获得了一个较长久的安宁。但是,沙俄从来没有放弃侵占黑龙江地区的野心。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150年间,尤其是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沙皇尼古拉一世重弹老调,一再叫嚷要“修改”《尼布楚条约》所确定的两国东段边界。他一方面派遣所谓“考察队”,潜入中国黑龙江地区“考察”;另一方面又组织庞大的船队,武装航行黑龙江上,旨在重新占领黑龙江流域这块辽阔富饶的领土。  相似文献   

14.
读乔明顺的《中美关系第一页》熊志勇中美两国建立条约关系至今整整150年了,不少有关中外关系史的书都或多或少地谈到《望厦条约》,然而专门研究第一个中美条约的著作似乎也就有两本,即美国人比格斯的《美中外交的起源:1844年顾盛的出使和(望厦条约))}和中...  相似文献   

15.
宝应《射阳汉石门画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射阳汉石门画像》是我国汉画像石刻中出土时间较早,影响较大的汉画像石刻之一,于清乾隆年间出土在江苏宝应县射阳镇而得名。因当时全国出土这类汉画像石刻为数不多、特别是射阳所出的这组汉画像石刻中,又有一幅内容属“圣贤”画像——》孔子见老子》图,则更为引人瞩目。随后,许多金石学家相继著文,将它编纂在有关著录中,其中主要有《金石萃编》、《两汉金石记》、《平津读碑记》、《半毡斋题跋》等数种。《射阳汉石门画像》就是《半毡斋题跋》一书中的题目。但这类著录都因受到当时印刷条件的局限,仅有文字说明,均无画像拓本附录,读者无法进行图文对照,使这份重要资料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而且,文字内容亦因各家说法不一,涉及汉画像石刻的出土、件数、画像内容、时代及墓主等各个方面,也就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炎黄春秋》编辑部:感谢你们给我发来读者对《胡耀邦最后的日子》一文的某些质疑。读者指出东德承认《新论坛》合法和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是在胡耀邦去世之后,文章把它写在胡耀邦在世时,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作者的失误,理应向读者致歉。但这一具体情节的差错,并不影响这段文字的意思。1988年冬和1989年春,  相似文献   

17.
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及新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19世纪,英国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和外交强制手段,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续增条约》(北京条约,1860年)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  相似文献   

18.
清末滇缅划界谈判是近代中缅边界变迁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借助外交档案和条约舆图等资料,对中英谈判涉及的滇缅边界划定和变迁过程作细致复原。光绪年间《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和《中缅条约附款及专条》的签订基本划定了滇缅中段的边界线。中英对“分水岭”地理认知上的矛盾,对尖高山以北段未定界的交涉产生重要影响,结果使中国事实上丧失了对尖高山以北、扒拉大山—高良共山以西小江流域的领土主权。在南段未定界,双方对边界会勘依据有诸多分歧,难以取得共识。清末中英关于滇缅边界问题的谈判结果,基本塑造了当今中缅边界的走向,对其后民国时期与20世纪60年代中缅两国的边界谈判和最终划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界约》,这是中俄两国签订的第一个界约,也是中国外交史上与外国订立的最早界约。它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170年后,沙皇俄国乘腐朽的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机,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瑷珲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  相似文献   

20.
1783年美英《巴黎条约》是美国外交史上一场最辉煌的胜利,标志着英国最终承认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为美国独立建设新生国家开辟了道路。但是,它在美国国内历经波折才得以批准和付诸执行。《巴黎条约》在美国得以批准和执行的过程,是一个思想观念激烈碰撞交锋的过程。国家主义者抓住这一机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宣传,加深了人民对全国性政府的认识。通过国家法律相对州法律地位至上性的确立,北美人民逐渐接受从"州"的公民到"国家"公民身份的转变。从这个视角来看,《巴黎条约》有助于北美人民国家观念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