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亚新 《史学集刊》2017,(1):105-111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多风与干旱、疏松细软的土质和柳条边外的风沙是导致这里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赵旭冉 《神州》2013,(11):24
辽西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历来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蛮荒之地",因而导致一些独具特色的文学作品不为人知。本人将从辽西地区保留的诗文作品入手,选择清代这一承接古与今的特殊时段进行研究,管中窥豹,探讨清代辽西诗文特色及其研究的延伸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然地理中的辽西区范围一般指辽宁省西部地区(简称辽西),区别于辽宁省东部地区(简称辽东)和辽宁省中部地区(简称辽中),位于医巫间山和辽东湾以西。地理上有辽西丘陵和辽西走廊地理单元。辽西走廊位于辽东湾西岸,为沿岸平原,东西范围狭窄,南北范围较长,形似走廊。辽西丘陵位于辽西走廊和努鲁儿虎山之间。考古学文化区的辽西区与自然地理中的辽西区范围不同。作为考古学文化区的“辽西区”或“辽西地区”广泛被考古学者采用,但其所指范围并不完全一致,时大时小,有几种不同意见。其一,辽西地区包括辽宁省的朝阳、阜新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  相似文献   

4.
玉器的雕琢和使用是辽西地区文明起源和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标志。本文所涉辽西考古学文化区包括内蒙古南部、辽宁西部地区,其中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在考古发掘中均有不同数目的玉器出土,且影响深远。作者分别以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典型,剖析了辽西地区玉器的发展及其文化内涵,理清了辽西地区史前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佑顺寺是迄今为止辽西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皇家行宫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佛神造像众多,其中大雄宝殿及天王殿外墙共镶嵌了29块藏传佛教题材石刻浮雕造像,7块有明确纪年造像为清代所造,22块无明确纪年造像风格则更接近于金元。根据这些造像特点以及文献史料记载,猜测佑顺寺可能是在金元旧寺上翻修重建而成。  相似文献   

6.
加强宏观指导,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是我省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理论前提 我省是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五百多万,居全国第五位,是全国民族工作的重点省区之一。在辽东,辽西以及辽北的一部分地区,形成了几个土地连片,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里包括辽西的阜新、喀左两个蒙古族自治县和辽东的新宾、岫岩、  相似文献   

7.
吴晴 《旅游纵览》2015,(3):165+168
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产业,对于促进辽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辽西地区的经济结构改良也是乃至推动辽西地区在"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全面振兴,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特大型港口城市、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沙坡头地区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地区的环境变迁景爱沙坡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城西,是包兰铁路上的一个小车站。在清代,这里称沙坡或黄沙坡,沙坡头是民国以后的称呼。在沙坡头一带,流沙相当严重,形成了许多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这里是腾格里沙漠的一个组成部分。1958年通车的包兰...  相似文献   

9.
辽西地区是典型依靠不可再生资源发展的城市,发展与辽宁省其他地区相比较为落后,目前面临经济转型的严峻态势。另一方面辽西区域内五市:锦州、盘锦、葫芦岛、宁新、朝阳均蕴含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各地区资源差异互补,是辽西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优势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有效区域合作是辽西旅游发展当下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辽西地区旅游资源现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旅游合作实施对策,为辽西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4,(11)
<正>魏家窝铺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属于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学上所指的辽西地区是指西辽河与东辽河汇合折向后,自北向南流向的辽河以西的山地丘陵区域,为了凸显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明确区分其与周边文化区的差异,也有学者称该地区为燕山南北地区[1]或辽西山地地区[2]。该区域北至发源于浑善达克沙地的西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史前考古,近年来有着重大的突破,主要的有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发现有50多平方公里,规模巨大的坛、庙、冢礼制建筑遗迹,并且还发现了铜器和炼铜遗址。长江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大墓都埋葬在面积有数千平方米的土筑高台上,还可能有一定规律的礼制性建筑和刻划在陶器上的象形符号或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12.
辽代向辽西地区移民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段:辽朝建国前后的50年(901—951年)和辽圣宗耶律隆绪统治的时期(982—1031年)。辽朝统治者移民至辽西其目的前后有别。辽太祖、太宗时期的移民辽西主要目的在于开发契丹腹心地区,辽世宗统治时期的移民活动旨在充实耶律倍家族的领地——医巫闾地区。辽圣宗统治时期的移民既着眼于辽上京、中京地区的经济建设,也有稳定和协调各方面力量的政治考虑。到辽代后期,辽西地区呈现"城郭相望"的局面,交通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也对辽朝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辽西地区的民族杂居局面也有利于辽代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锦州是清代前期东北沿海的重要港口,为山海关主要税口。其腹地范围包括辽西平原和直隶承德府的东部地区,输出以大豆、杂粮、瓜子、药材等农副产品为大宗,输入则以南方的茶叶、布匹、杂货为主。汇聚于此的有江浙以及福建、广东、山西、山东、天津等地的商帮,其商业构成以货栈、金融、粮食等业为主。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在土地开垦中,喀喇沁地区最早成为农业半农业区。从清代喀喇沁左翼旗蒙古文档案中发现,至迟从清康熙末年开始这里存在一种土地买卖,被称作"乞求地"。通过分析,文章认为"乞求地"并不是简单的取得土地的手段,而是以乞求地的名义进行的土地买卖的隐形形态。  相似文献   

15.
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小河沿文化几何纹饰同属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之字纹系列。从纹饰特点上看,几何纹应当是对之字纹的继承和发展,是之字纹的变体。从施纹方法上看,几何纹经历着由简到繁再到简,由三段式施纹到一段式施纹、由单层施纹到双层施纹再到单层施纹的变化过程。从施纹布局上看,几何纹经历着由口沿部下移到器腹部,由成片分布到成条分布的演变过程。总之,自兴隆洼文化既已形成的几何纹元素,作为辽西地区本地固有的文化传统之一,始终得到保持,在辽西一直到小河沿仍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6.
史前聚落的结构反映了生存空间的组织形式,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视角入手,观察并梳理了史前辽西地区聚落结构,重点关注居址的空间结构和墓葬的埋葬模式。辽西地区居址的空间模式有组合家户、独立家户和扩展家户等,墓葬的空间模式主要分为居室葬、居住区埋葬、聚落墓地或祭祀区埋葬等,这些不同的空间模式存在距离、边界和可见性差异。本文认为,聚落的空间结构与聚落社会的组织方式有关。在生业方式转变、居住时间延长、人口增长过程中,人们在处理日常生活、埋葬或仪式过程中对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不同选择,反映了血缘亲情纽带和群体地域联系等社会关系的潜在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欧洲,几乎没有地方像格鲁吉亚斯凡利第高处的村庄那样与世隔绝——如果天气好的话,从首都第比利斯到这里也要10小时的车程,如果砬上坏天气、与外界的联系就完全断绝了,在这里,历史就是现在,而将来却关不存在,透过遍布这一地区的中世纪瞭望塔,我们可以在这里清晰地看到欧洲已不复存在的中世纪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孙丹 《南方文物》2023,(6):244-248
<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东山嘴遗址红山文化祭坛以及牛河梁祭祀遗址群的发现,使辽西地区成为学者们重点关注的地区之一。李新伟先生的专著《仪式圣地的兴衰——辽西史前社会的独特文明化进程》即着重讨论了史前时期辽西地区是否存在独特的发展道路,以及在相互作用圈的视角下辽西地区的发展道路如何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辽西地区农业经济的起源及波浪式发展过程,重点阐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建都于龙城的前燕、后燕、北燕3个地方政权,为发展辽西地区农业经济先后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不仅使慕容鲜卑由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而且还促进了辽西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0.
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辽西考古学文化区包含西辽河流域、大凌河与小凌河流域,燕山及其南麓至渤海湾,行政区划属于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市(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及邻近的吉林省西南部的白城和四平地区南部,辽宁省西部的朝阳、阜新和锦州地区,北京、天津及河北东北部的承德、唐山、廊房等地区。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和小河沿等考古文化,自公元前7千年末到公元前3千年初,先后占有辽西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