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伏琼 《史学集刊》2017,(1):120-128
在元代江南地区寺院侵占学田的现象甚夥,其中寺院侵占由儒学管辖的北宋理学家胡瑗的墓地一事尤为瞩目。该文利用史志、碑刻史料,对胡瑗墓地纠纷进行个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寺院侵占学田现象作总体考察,指出在崇信佛教的前提背景下元统治者实行的佛教政策及管理制度是导致在释儒田产纠纷中相关政令低效和释强儒弱等问题的根本原因,在释儒田产纠纷中地方士宦多倾向于站在儒学立场上行事,旨在帮助儒学与佛教争夺地区文化主导权以维系儒家文化的命脉。  相似文献   

2.
寺院农业是明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明代佛教方志对寺院田产的来源、耕作模式以及农作物等作了介绍,并讲述了明代寺院田产与民间田产的纠纷。  相似文献   

3.
学田制是在儒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边疆地区学田的设置稍晚于内地。云南地区对儒学的吸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至元代才设置了学田制,同时学田创制也促进了儒学在云南地区的发展,本文即对云南学田制始置作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汝国  孔锋 《东方收藏》2023,(6):98-100
曲阜是孔子故里,历史悠久,儒学兴盛,佛教、道教也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展。曲阜最早的佛教文化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此时以单体造像、造像碑为主;至隋唐时期,佛教文化在曲阜迅速扩张,先后出现了寺院、摩崖造像等;到宋金时期,曲阜的佛教文化继续发展,出现了石经幢这一新的弘扬佛教的形式;元代以后,曲阜的佛教文化以寺院、单体造像为主,这一时期道教文化开始流行,并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徐霞客游记》的滇游日记大量记载了云南的佛教寺院,以及士庶、官绅等阶层与佛教的交往。本文通过对游记中佛教场所的统计,以及士庶、官僚等阶层与寺院的关系,简要探析了明代云南佛教的人文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徐霞客游记》的滇游日记大量记载了云南的佛教寺院,以及士庶、官绅等阶层与佛教的交往。本文通过对游记中佛教场所的统计,以及士庶、官僚等阶层与寺院的关系,简要探析了明代云南佛教的人文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唐长安佛寺考》是研究唐长安佛教寺院的一篇力作,该文考定唐长安城及其近郊佛教寺院共有200多所,此论在学界颇有影响。然而,该文所列唐长安佛寺中,重复、错讹现象较多。本文利用佛教典籍和历史文献等相关史料,辨析订正其舛误20余则。  相似文献   

8.
潮州开元寺雄厚的寺院经济,历经沧桑,随历史嬗变,为潮州佛教事业长盛不衰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亦产生了种种弊端,由于寺僧抵制不住钱财物欲的诱惑,使寺院经常遭受欺凌和不幸。本文从寺院经济的来源、使用及相关连的社会现象,探析开元寺经济在佛教活动中的作用和局限。恳望同仁斧正。  相似文献   

9.
卓尕措 《攀登》2012,(4):161-164
我国佛教寺院图书馆对普通民众开放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佛教寺院图书馆在普及大众文化,方便社区民众,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新产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就我国佛教寺院图书馆发展状况作一简要论述,从中窥探港澳台与大陆、沿海与内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性。并通过比较对藏传佛教寺院图书馆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佛教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前2年)传人中国,从晋(265—420年)传人潮汕,于唐朝达到“释儒双辉”。现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获市民族宗教局批准开放的庵寺300多座,常住僧尼1000多人,信徒逾5万人。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为全国重点寺院,涌现出释大颠、大峰等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大德和诗僧、书僧、法师。弘法利生,出版著述,影响深远。潮汕佛教文化独具禅韵。  相似文献   

11.
大慈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市区东部,是唐宋时期成都最名的佛教寺院。佛教产生于印度,传人中国后不断发展,对中国人的政治、化和生活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寺院是佛教化的重要载体,至今人们没有进过寺院的为数甚少。汉至南朝时期成都是佛教从西向东传播的中转站之一。成都在佛教发展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中国佛教史上意义非常。成都的大慈寺曾一度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对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化影响巨大,因此大慈寺的佛教源远流长,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极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以及佛教寺院作为旅游吸引物功能转换过程。研究认为佛教旅游作为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旅游活动形式之一,在不同发展时期,佛教旅游活动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与内涵。佛教寺院在满足日常宗教活动同时,也采取"顺俗"措施,其作为佛教旅游核心旅游吸引物的各项功能也在不断完善。历史时期佛教旅游发展对现代宗教旅游开发有着重要启示:本质上现代佛教旅游是古代佛教旅游发展和延续;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是佛教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调整佛教寺院旅游功能是促进佛教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文化是青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集合与代表,为发展青海藏区佛教寺院旅游业具有很大潜力和资源支撑。本文以客观存在的藏区佛教寺院旅游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寺院特点、相互联系及地区差异的条件下,将青海藏区佛教寺院旅游划分为北部铁路沿线寺院旅游区;中部黄河—柴达木、察汗乌苏河谷地寺院旅游区;南部高原寺院旅游区三个大区。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主要是指由寺院管理者对寺院内部的管理,是寺院自身各种管理工作的总称。它具体包括政府根据社会的需求所要进行的对寺院活动的宏观的规范,也可以包括佛教协会根据佛教教义和传统以及整个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对寺院进行的指导和引导。本文针对新时期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寺院藏书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磊 《文献》2002,(4):176-191
一、寺院藏书的历史 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佛教藏书的兴起阶段.汉地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浮屠经》是第一部成文的汉译佛经.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汉明帝在洛阳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佛教寺院藏书便随即产生.  相似文献   

16.
雪域高原有许多座佛教寺院,其建筑风格及寺内画像,圣物都是工艺精制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在世人面前展示的一门艺术。壁画是寺院文化不可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历代王朝及各门教派为了弘扬佛教,巩固和发展各门教派而兴建寺院。寺院壁画反映了宣扬佛教精义,佛法行为,文武神像及历代各派佛门高僧的功德业绩。使其既能达到弘扬佛教的目的,又成了众多信徒的  相似文献   

17.
北魏时期佛教兴盛,僧尼人数众多,而且出现了众多后妃舍身寺院为尼的现象.虽然她们出家的原因各异,但对北魏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不仅带动了这一时期后宫宫人出家的风尚,还造成了一些寺院的奢华腐化,甚至成为权贵安置妻妾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东汉初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先是由人口述佛经,后来才传来佛经与佛像,建立了寺院①(本文所记述的寺院仅限于汉族地区的大乘佛教寺院,对蒙古地区的寺院、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小乘佛教寺院及西藏、青海的喇嘛教寺院概不涉及)。相传中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的白马寺。最初的白马寺是什么样子,已不得而知了。《魏书》上讲“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根据这条记载,从逻辑上讲白马寺是仿造印度的寺院形制而造。但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其根据是汉代中国建筑风格与印度建筑风格截然不同,何以见得最初的白马寺是以仿造印度…  相似文献   

19.
安大伟 《岭南文史》2023,(3):82-87+74
<正>岭南地区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传统,佛教是岭南传播最为久远和广泛的宗教。汉代岭南地区便有佛教活动。南朝梁天监年间,禺峡山始建峡山寺。唐代岭南山林佛教兴盛,禅宗六祖慧能创禅宗南宗,将岭南佛教推向全国。清初江南和岭南佛教最为兴盛,与其时遗民逃禅集中在此二区域密不可分。“明末清初士人逃禅成风,大批文人士绅的皈依,也使得清初岭南释儒交融愈甚,  相似文献   

20.
正官寺是政府封赐食禄,并加以管理之寺院。唐代佛教官寺是唐代通过皇帝诏敕在两京天下诸州同时设立的制度整齐划一、承担若干特殊功能的佛教寺院,是唐代国家宗教政策和宗教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唐代全国佛教寺院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佛教官寺制度研究是佛教制度研究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聂顺新《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是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完成的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唐代佛教官寺制度研究"的最终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