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主教在美国有着不一样的坎坷历程,直到20世纪中期才被美国社会接纳并发展壮大起来,其社会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就当时的美国社会政治等原因剖析时局,以及这种时局下召开的梵蒂冈第二次会议,对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天主教在美国的演变做一个分析。梵蒂冈第二次会议是天主教在美国发展的一个契机,它从多方面把天主教中不适合美国社会政治的因素淡去了,因而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开始向商业化及工业化过渡。经济转型加剧了各利益集团的政治冲突,促使现存权力结构重新整合。美国公共土地法律的历史演变、以及1862年《宅地法》的立法进程,揭示了美国革命至美国内战期间多种经济哲学与政治理念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经济集团的各种政治诉求,更显示了美国国会政治实际运作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3.
改革作为社会运动的一种形式,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时期,表现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及社会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到底应当怎样看待这一历史现象?怎样评价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呢?长期以来,史学研究由于受“左”的思潮及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影响,仅看到改革与革命的对立性,没有看到二者的统一性,或者仅把改革看作是革命的付产品,从而把革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绝对化、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在研究和探讨美国革命时,大多从政治、宪法、经济、贸易、黑奴和民族等视角阐述美国革命的渊源和意义,鲜有宗教因素方面的考量。北美殖民地与英国宗主国在两大宗教问题上存在着冲突,宗教在推动殖民地走上美国革命之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印战争结束后,随着英国在宗教和政治上加大对北美殖民地的干预和控制,宗教自由和政治自由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不可须臾缺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殖民地争取宗教自由的斗争促进和推动了美国革命的爆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往往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事件,而革命史写作与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美国史学界关于美国革命的历史叙事,经历了从辉格主义范式向新美国革命史学的转变,这场革命也从建国之父领导的政治革命,被改写成了一场由普通民众和边缘群体扮演主角的全面变革。在这一转变中,平民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等思潮与革命史写作之间发生了微妙的互动。这种经过重构的美国革命史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已经从学术的边缘走向了中心,并为当前美国社会各种激进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能量。但它仍只是美国革命史的众多相互竞争的版本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的圣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南京昇州路发现了太平天国总圣库遗址。这是农民战争伟大创举——太平天国圣库制度的重要历史见证。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革命传统,并把它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它针对反动的孔孟之道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提出了鲜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革命纪念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红色教育功能、社会教育引导功能及革命文化传承功能,珍贵历史照片和档案作为革命纪念馆中重要的文化载体,对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的意义十分重要。革命纪念馆的历史研究工作者,应该加强珍贵历史照片档案的征集、保护和整合工作;注重对珍贵历史照片档案的学术性分析,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内涵;举办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增强革命历史教育效果;利用多媒体宣传手段,构建革命文化传播产业链,更好地宣传和发展历史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革命领导人和后世的研究者看来,代表制共和政体的建立乃是美国革命中意义最为深远的政治创新。形成于中世纪、长期作为君主制统治辅助机制的代表制,在美国革命时期复杂的思想论争、利益博弈和权力斗争中发生转化,变成了现代民主(共和)政体的基础性制度。美国革命一代关于代表制进行过多次热烈的讨论,其中贯穿着民众主义和精英主义的分歧与竞争,反映了民众和精英之间的猜忌、冲突和较量。同时并存的多种代表制主张经过争论、平衡与折中,形成了作为现代民主的机制的代表制理念,并且预示了此后美国民主政治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美伊会开战吗?美国是否会武力打击伊朗?人们把目光盯在了美国中央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因1979年的伊朗革命和苏联进攻阿富汗而设立。“沙漠风暴”行动让它名声大噪,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更让它一跃成为美国五大战区司令部之首。它也是美国最具大规模实战经验的指挥作战司令部。  相似文献   

10.
历史科学是一门阶级性、党性很强的科学。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必须反映出它的阶级性、党性,必须担负起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不能把历史课讲成只是在堆砌史料,沒有理论观点。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战斗性,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在教学中便必须适当地联系当前国内外阶级斗争,进行阶级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与未来,积极投入我国当前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去。近年来,我在古代近代史教学中是这样进行阶级教育的。  相似文献   

11.
那蜿蜒起伏在地图上的"边疆中国",足以让我们深深地关注,产生数不尽的问询和慨叹。 边疆的意义,在政治、军事上,也在历史、地理和文化上,汇成浩瀚和厚重。它记忆着汉武帝、成吉思汗、康熙们的文治武功,承载了张骞、徐霞客们的风流行走,更见证着那里自然  相似文献   

12.
一、1911年革命的历史意义五十年前的今天,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又一次爆发了规模更大的革命运动——辛亥(1911年)革命。这次革命运动是中国人民继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革命和义和团运动两个革命高潮之后的再起。但是,它并不曾按照旧式的反抗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封建统治斗争的简单继承,而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的  相似文献   

13.
1906-1911年伊朗爆发了立宪革命,它在伊朗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乌莱玛阶层在革命初期的引领作用,推动着立宪革命的不断前进,为伊朗带来了宪法、议会和三权分立等现代政治理念。随着民主党派逐步掌握领导权,立宪革命开始朝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这与乌莱玛预想的目标并不一致,乌莱玛阶层内部出现分歧,革命联盟的力量被削弱。在民主党派与乌莱玛阶层的斗争中,保守的乌莱玛要求在宪法补充法中加入宗教裁决的条款,使得伊朗在20世纪初期再次确立了伊斯兰教什叶派在国家政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从而在伊朗未来政治的演变中,政治与宗教之间的关系成为其历史演变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历史人物的慈禧太后有多重面相。从个体生命史与个人命运来看,她看似无限辉煌的人生背后,其实颇有悲剧性意味。置于宏大历史场景之中,从革命史的角度来看,慈禧太后残酷镇压各种反清武装起义和革命,均可予以大张挞伐;但从清史的角度思考,如果她对这些反清武装起义和革命无动于衷,那未免不可理喻。就改革史的层面而言,慈禧太后既有顽固保守的一面,也有被迫顺应潮流之举,但终归因循游移而一再错失中国近代化的机遇。慈禧太后的统治,是一种典型的"老人政治"模式,主要靠的是老辣的政治经验与高超的政治手腕,但缺乏近代政治家的政治智识,她关注清王朝的皇位统治更胜于关注近代中国的前途与命运。  相似文献   

15.
二战以后,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找回国家"思潮催生了国家构建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政治学家斯蒂芬·斯科夫罗内克的影响,不少美国政治史家都把国家构建理论引入对美国历史的研究,为衰落中的政治史研究注入了新活力。国家构建理论为政治史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和解释框架,使他们可以重新思考美国国家权力发展的过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和国家制度的变迁。更重要的是,国家构建理论的引入,挑战了美国"弱国家权力"的神话;新的历史解释表明,美国政府的权力一直都比之前所认为的更加强大、宽泛和牢固。在过去数年中,国家构建研究已经成为美国政治史研究中最具活力和创造性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 革命纪念馆,既是革命纪念的中心,又是宣传教育的中心。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政治经济形势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教育作用和窗口作用,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不可低估的政治意义。革命纪念馆有其独特的展出、陈列形式和特有的、活生生的、历史的、真实的人和事。在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有着特有的直观性和十分形象的感染性。因此,革命纪念馆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很好地展示它的阵地作用和窗口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16,(11)
正19世纪后期,美国渐渐进入世界强国行列,人口由1870年的3000万发展到1910年的9000万之多,由于几个主要城市的人口膨胀和迁移,使许多中小型城市具备了满足美国主要都市的条件,这种快速发展不仅让这个国家经济得到了保障,更主要的是它增进了美国人经济以外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基于美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倾向和文化取向,他们很快把眼光投向欧洲地区,尤其是以法国为主来寻找和弥补自身文化的空白。从政治与历史角度来看美国早期收藏,之所以选择了法国巴比松和印象派绘画为收藏对象,这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  相似文献   

18.
在17世纪英国内战的历史语境中,爱德华·柯克出于现实政治需要,将《大宪章》塑造为一种反抗专制王权和捍卫臣民自由的“神话”。伴随着英国的海外拓殖,《大宪章》来到北美,并与特许状一起成为殖民地自治传统的一部分。在殖民地反英运动中,北美革命者与英国激进派遥相呼应,令《大宪章》在两个层面上发挥了强大的政治能量:其一是作为抵制母国政策的政治话语;其二是作为高度象征意义的权利和自由的护身符。美国独立之后,《大宪章》的精神在融入美国宪政的同时,其本身则在辩论中逐渐淡出政治舞台。《大宪章》的跨大西洋旅行不仅勾勒了英美政治文化互动的轨迹,也再次凸显了美国革命思想来源的多样性以及美国建国前后政治变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雅尔塔会议把中国划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苏联也承诺战后支持蒋介石。因此 ,战后中国革命面临着极为不利的国际环境和条件。然而战争爆发后 ,美国并没有进行武装干涉 ,共产党人出人意料地迅速打败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由于美苏关系急剧变动而出现的两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 ,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政治关系的分化改组 ,给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从而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英国工业革命是英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一直为世界各国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感兴趣,成为他们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在研究工业革命过程中,学者们往往对经济“起飞”等有关问题瞩目较多,硕果垒垒;而对与此有密切关系的人口“起飞”等问题关心甚少,成效不大;即使英国专家兴趣很浓,问题仍未得到正确解决,以致英国至今仍把它看成是一个“谜”。的确,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人口状况、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相互关系、人口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和研究。对于正在进行“四化”建设和拥有10亿人口的社会主义中国,今天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的研究,更应该冲破这个“禁区”。我们不仅应该弄清英国工业革命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规律,也应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