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最为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即已成书,至汉武帝独尊儒术时,成为儒学教育的重要教材。其影响不仅在中国,还远及韩、日等东亚国家。20世纪以来,在中、韩、日等国均出土了《论语》简牍。本文以《论语》简牍为中心,考察古代东亚社会儒学普及和汉字的使用。特别是通过对从汉代以后到8世纪前后,中、韩、日东亚三国出土《论语》简牍的比较分析,提供理解东亚世界汉字以及儒教思想传播和接受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
正《出土文献研究》由原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于上世纪20年代初筹划,创刊于1985年。由于机构合并改革,主办单位先后为古文献研究室、中国文物研究所,现在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2,(2)
<正>丁声树曾讨论过"弗"和"不"的区别,他认为"弗"字似乎是一个含有代名词性宾语的否定词,略与"不之"二字相当;"不"字则只是一个单纯的否定词。但《尚书》中"弗"很多,多有例外。丁声树援引石经以及其他古书引《尚书》的语句,辨明其中多有由"不"误为"弗"的。照此看来,古书中有些"弗",原来应是"不"。这种看法是可信的吗?  相似文献   

4.
《攀登》2017,(6)
唐宋以来,汉藏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交流日益加强;作为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论语》,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不可替代的经典,在藏文化中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藏高原原有的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4,(4)
<正>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朝鲜平壤市乐浪区域贞柏洞364号墓出土了《论语》竹简(以下简称平壤简)。该墓墓主是当地郡府的属吏,墓中还发现了几件西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做成的户口簿木牍等公文书抄写本,因此,该墓被认定为初元四年后不久建造的。这批《论语》简约120枚左右,内容集中在《论语》的《先进》、《颜渊》两篇。通过照片可以辨识的共44枚竹简,其中完简39枚,残简5枚,共756字(《先进篇》33枚,589字;《颜渊篇》11枚,167字),契口等编缀痕迹及书写文字都比较鲜明、清晰,《先进篇》甚至可以复原其篇章构成。通过韩国学者尹龙九、金庆浩等先生的努力,不仅44枚竹简已全部释读,  相似文献   

6.
《汉书》自问世以来,为中国历代学者所重视,成为中国传统断代史的范本,其影响远及海外,在汉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书》在海外的传播与研究,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课题。笔者拟按时间顺序,将《汉书》在东亚国家的传播和研究状况进行详细爬梳,以期得出一个较为清晰和完整的脉络。  相似文献   

7.
1997年以来,在吐鲁番的洋海墓地、阿斯塔那古墓二区、木纳尔墓地、巴达木墓地、交河故城沟西墓地、交河故城大佛寺旁以及台藏塔,前后发现了大量古代文书。就质地而言,主要是以纸质为主,也包括了一部分书写于方砖、泥坯和木板上的墓志;就内容而言,多是世俗文书,所涉及的时间则从高昌郡到唐西州的晚期(公元4至8世纪);就语种而言,绝大多数是汉语文书,也有一小部分是胡语文书。从文书出土地点来看,多是从前未发现的墓群。同时,这些文书,除民间持有者的捐赠以外,虽然大多是对盗掘墓葬的抢救性清理,但考古发掘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这为学界的整理、使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考古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自许地山等人首倡现代学术意义上的"道教史"研究以来,巫觋方术、求仙信仰始终是探索早期道教的重要内容。然而,囿于材料的限制,早期道史研究只能关注《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少量传世道教文献。这种尴尬的局面,长期未能得到改善。可喜的是,利用出土文献、考古材料对早期道教进行研究,近年来日益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重视,相关成果亦不断涌现。姜守诚《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部专著。  相似文献   

9.
10.
出土档案文献,不仅为学者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也宣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不单具有史学的价值,同时也具有文字学等方面的价值。出土档案文献是档案中的瑰宝奇葩。  相似文献   

11.
《张迁碑》自出土以来,即引来诸多学者的重视,历经明清两朝,声名逐渐大噪。从明初到清末,《张迁碑》的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清代碑学兴盛以后,相关著述更是如雨后春笋。本文以相关著述为载体,通过分析其主要观点,进而解析明清两朝学者对《张迁碑》书法艺术的接受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2.
史党社  田静 《文博》2001,(3):63-66
在新近出版的饶宗颐先生主编的《补资治通鉴史料长编稿系列》中,有王辉先生新著《秦出土文献编年》一书。王辉先生精研秦文字多年,在学术界已为人所熟知。此前王辉先生就著有《秦铜器铭文编年集释》、《秦文字集证》等书,本书是继这些著作之后王先生整理研究秦文字的又一专门著作,也是秦史资料研究的另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王婷 《黑龙江史志》2014,(12):29-30
本文通过梳理《论语》中有关"君子"的言论,进而对《论语》中的"君子"进行分析。首先,对君子涵义的演变进行了梳理,粗略概述了君子的品德。其次,认为《论语》中"君子"可以分为身份意义的君子,道德意义的君子和智慧意义的君子,并分别予以阐述,并且都通过引用《论语》中的原文进行论证。重点分析了道德意义的君子所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郭丹彤教授编著的《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三卷本)2015年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成果,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古代埃及文献卷帙浩繁,内容宏富。《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译注》一书选取了最为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献,其中包括历史文献、宗教文献、科技文献以及教谕文献等。全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16,(4)
程朱理学对朝鲜李氏王朝主流思想意识、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程朱理学思想重要载体之一的《近思录》,得到了李朝社会的景慕,他们对中国《近思录》系列文献的内容、编纂理念等进行接受,新生出大量《近思录》相关文献。其新创的文本有一种兼容并蓄的思想,由开始的完整接受,发展到以中国《近思录》文献为主体,进而创建出以本民族儒家或朱子学家思想内容为主体的本邦读本。同时又予以批判性接受,衍生出朱子学在异域的新体态。李朝本土化的《近思录》系列文献,促进了朱子学在李朝的大发展,在中朝文化关系史中已成为一道靓丽彩虹,至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108年以后,汉王朝先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四郡,即乐浪、真蕃、玄菟、临屯,中国的文物制度更多地传入朝鲜半岛,并经由半岛传入日本.中国的汉字文化是通过不同的载体传播的,除写在铜镜、铁制刀剑上的铭文外,还可以推测到通过简牍的汉字传播.朝鲜半岛和日本之所以能够积极地引进中国的汉字文化,是因为秦汉以后中国的汉字文化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汉字文化实际上包括成熟的汉字、成熟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以及成熟的书体.所谓汉字的东传也可以理解成是与汉字有关的成套技术的东传.本文介绍和分析中、日、朝鲜半岛古代木简的发掘及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天问》"鲧疾修盈"之"疾"当读为"息",指"子息";"不但还来"之"但"当读为"邅",意思是"转回";"后嗣而逢长"之"逢"当读为"丰","丰大"之义。  相似文献   

18.
《世本·帝系》为世系谱牒书的典范。卜辞将倪姓谱系记载源头向前延伸,并提醒我们应认识到《帝系》所承载的传说时代的世系观念及其表达方式。■立事岁陶可补《世本》田齐谱系之缺,清华简《楚居》可补《史记》鬻熊子侸叔之缺。利用二重证据法进行文本对读,并以更科学的上古史观来观照《世本》的谱系源流,才能更好理解上古历史和文化。  相似文献   

19.
前人很早就曾指出,今传本《论语·颜渊》篇“子张问崇德辨惑”章中“诚不以富,亦只以异”句是一处“错简”。通过文意的疏通以及文例的对照,似可推知《论语》原本的章节面貌大致应当是怎样的形态。同时,结合当前实际所见的出土简牍的形制,对这处“错简”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也可以进行一些相对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20.
刘乐贤 《文物》2020,(3):63-68
<正>说到战国时期的名将,大家一定会想起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这两位大将在当时和后代都很有名,古书合称"颇牧","颇牧"后来甚至成了名将的代称。他们的事迹,在传世文献中主要见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在出土文献特别是战国兵器铭文中,有时也能够见到一些与这两位名将有关的记载。据学者研究,廉颇的名字已经在战国兵器铭文中出现,原作"波"即"埶波",是"廉颇"的通假写法[1]。此说业已得到学界公认[2]。有学者认为,李牧的大名也已经见于战国时期的兵器铭文,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