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赞比亚的政教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开始复杂化,教会力量日渐上升,政府愈显局促。欲明了赞比亚的这种态势,需透视其政教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白衣神父会为赞比亚主要教会力量之一,在殖民地时期获得长足发展。借助在群众基础和思想观念影响方面的特殊优势,白衣神父会一方面服从殖民当局管理并配合当局工作,另一方面也与当局明争暗斗。这种当局与教会间的关系模式一直伴随赞比亚的发展,当赞比亚政府缺陷日益凸显时,教会的影响逐渐增加,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公元八九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破坏圣像运动引发了基督教世界的分化和分裂,对东、西方政教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出于各自利益,东、西部教会对帝国当局的破坏圣像政策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东部以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为代表的主教团体对皇帝宗教政策予以妥协,西部罗马教会则持反对的立场。东西方关系进一步恶化,促成了罗马教廷与法兰克王国的政治联盟,加速了罗马与拜占庭帝国的分离。东、西部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东部教会当局服从拜占庭政权,皇权与教权相结合的结构得到巩固;而西部罗马教会则脱离了拜占庭政权的控制,并逐步走向政教二元并立的发展道路。不断激化的教会最高领导权之争为东、西部教会的最后分裂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相似文献   

3.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和基督教会的特殊关系,因此它对清政府的教会政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可以1861年的辛酉政变为界,至少可分为前后两种。(一)第一种:1861年辛酉政变以前,清政府因太平天国运动而增加了对教会的猜疑和防范,政教关系更加紧张。19世纪...  相似文献   

4.
自中世纪晚期以来,法国的政教关系长期处在政教协约体制的语境中,即便在1789年的大革命以后,教会重建的法律和政治保障仍然是拿破仑与教宗庇护七世签订的1801年协约。法国同时又具有所谓的高卢主义传统,强调地方教会的权利和国家对教会的控制。在法国,由1801年协约签订到1905年协约被废除、政教分离法颁布,高卢主义传统有一个逐渐衰落的过程,现代意义上的政教分离逐渐取代了政教协约体制。这一时期的美国天主教徒早已接受了美国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他们对法国宗教政治的看法有趣而深刻,有助于我们认识法国特色的政教关系。高卢主义的式微是西方国家政教关系现代化的一个代表性事件,其结果是政教关系之法国模式与美国模式的趋同。  相似文献   

5.
海伦县海北镇自建镇之初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是天主教教会管理的自治村镇,东北沦陷之后逐渐丧失了自治权,教会利益也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海北镇天主教教会秉承罗马教廷的旨意,采取与日本殖民主义者合作的政策。虽然教会得以存续下去,但却沦为了伪满当局的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6.
罗杰·威廉斯是新英格兰殖民地著名的清教思想家。1635年,由于猛烈地攻击特许状、与新英格兰清教正统派在政教权责的认知上存在重大分歧以及背离了新英格兰清教正统派笃信的"集体利益至上原则",威廉斯被马萨诸塞殖民当局审判并放逐。这起事件集中体现了威廉斯与新英格兰清教正统派的冲突,核心问题在于威廉斯不仅坚定地主张和捍卫彻底的信仰自由,而且力主教会分离与政教分离,并将"良心自由"作为其全部思想和活动的依据和底线。罗德岛不仅是罗杰·威廉斯逃难的落脚处,也是其践行政教分离和捍卫信仰自由的堡垒。在威廉斯的领导下,罗德岛发展成为宗教异端分子的避难所、宗教宽容的故乡和政治上特立独行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7.
1274年里昂教会合并是考察晚期拜占廷与罗马教皇关系的重要佐证。它暂时缓解了拉丁复辟势力的威胁,使拜占廷免于再次沦陷。在面对土耳其强敌进攻时,拜占廷末代统治者多奉里昂教会合并为圭臬,借东西教会合并,寻求罗马教皇的帮助。细究里昂教会合并得以实现的原因,当发现,晚期拜占廷面临的艰难局面,为里昂教会合并提供了契机。而拜占廷独特的政教关系及罗马教皇政治影响力的增强则为教会合并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蒙古统治罗斯后期,面对莫斯科公国的日益强大和金帐汗国的渐趋衰微,东正教会与蒙古统治者的联盟土崩瓦解,教会转而支持莫斯科公国,教俗联合吞并各公国,储备建立统一国家的实力,并最终推翻蒙古统治。政教联合促进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有助于莫斯科公国和教会国际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苏明文 《文史月刊》2002,(3):36-36,35
意大利人雷鸣远,系天主教神父,先在河北省安国县设立天主教兄弟会骗取中国人人会,用廉价购得人民土地,由兄弟会修士们耕种,名为自种自吃,实际雷是大地主。他在民国初年凭藉教会势力,用劝募和捐赠股金方式,集资在天津意大利租界创办《益世报》(馆址现属建国道),雷兼该报董事会董事长,后逐步发展为天主教会在中国最大的机关报。内部职员大多数是教会中人,经理刘俊卿死后,  相似文献   

10.
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针对元、明、清时期西藏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争议颇多。总体而言,中国历史学界照搬了中世纪欧洲"政教合一"之说。但这一说法没有从西藏地方历史的实际情况出发,真实反映元、明、清时期西藏地方政教关系的实质。尽管宗教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仍未达到"合一"的程度。就其政教关系而言,"政教联合"一说更能反映西藏地方政教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一、本综述的意义 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教内部的一些神职人员日益感到当时迅速扩展的工业化和社会变革对宗教生活的冲击,为挽救国教的没落和危机,对抗宗教信仰自由化主张,反对国家对教会事务越来越频繁的干预,他们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运动.由于该运动是以牛津大学奥利尔学院(Oriel School)为中心,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约翰·纽曼、约翰·基布尔、理查德·弗劳德、爱德华·皮由兹等都是奥利尔学院的教师,故史称牛津运动.又由于该运动的主要主张集中在1833-1841年成系列出版的90篇书册中,总称《时代书册》(Tracts for the Time),所以又称"书册运动",而牛津运动分子也获得了"书册派"的别称.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教俗各界围绕政教关系、教俗关系、英国教会与天主教关系、宗教仪式和教会改革等问题发表了大量论著,展开激烈论争.现代英国教会的许多特征都与这场运动有密切关系,同时,论争各方留下的大量文献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上海高校的历史学科创设于清末,经历了从课程到学程,再到科系、院系的发展过程,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已有诸多高校开设历史学科,并基本形成了文学院之下历史系或近似于历史系的学科建制。然而,近代上海缺乏综合性国立大学,高校以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为主体,因此,历史学科繁荣发展的背后,存在着学科设置重复、师资力量紧缺、人才培养功能不足的深刻危机和内在限制。20世纪30年代以后,上海高校的历史学科不断寻求转型突破之路,形成了几种形态各异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朝,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与皇帝、朝臣的相见礼仪,对皇帝谕令赏物的领受礼仪,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尽相同,整体而言其演变趋势为逐步趋同于清朝宫廷的君臣礼仪。这种演变主要源于清廷对藏管控力度的逐步加强,以及对这种礼仪的刻意引导和规范,同时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涉藏地区政教首领接受内地的礼仪文化有直接关系。这种相见礼仪与“檀越关系”中的相见礼仪有着质的不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对这种礼仪的接受,表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西藏政教上层对这一礼仪所表达的皇权至上、君臣关系理念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据《长江日报》2009年5月5日载:地处汉口闹市的市传染病医院去年迁往东西湖后.原址内的“梅神父碑”面临拆毁。一批网友在汉网上呼吁留住这个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5月7日又载:记者从市文化局和市卫生局了解到.那块“梅神父碑”原本就有迁移保护的安排,这一历史遗迹肯定会得到妥善保护。但报载的“梅神父是谁?”对“梅神父碑”的前因后果则多有遗漏和缺实。本文特根据有关史料,就“梅神父碑”和梅神父事件作一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5.
诺曼征服之前,英国教会就先实现了统一,统一于坎特伯雷大主教之下。诺曼征服后,英国封建制逐步确立,将教会纳入了封建体系之中,国王对教会的控制增强,贝克特担任大主教后维护教会的利益,与亨利二世的矛盾激化,引发了政教之争。  相似文献   

16.
计巍巍 《南方文物》2023,(1):252-258
华南史前考古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及业余考古学者的工作。本文基于芬戴礼神父同时代传记、香港遗留笔记及其1930年代发表的学术论文材料,对华南考古先驱耶稣会神父芬戴礼(Fr. Finn D.J.)香港及周边考古活动学术影响进行梳理。通过对芬神父田野考古工作方法、提出的研究假说及阐释路径的分析,本文总结华南史前考古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学科初始阶段的一些特征,进而揭示华南史前考古与当时中国北方考古及东南亚考古学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日伪当局在借助民初以来所建立的政教关系基础上,通过控制宗教团体、整顿宗教事务、引入日本宗教等措施,加强对宗教势力的管控,使河南沦陷区的宗教完全成为伪政府的施政工具。在此基础上,日伪当局利用宗教施行愚民政策,进行“亲日反共”宣传,组建宗教武装以辅助日军,利用人民的宗教信仰,变相进行经济搜刮,甚至侵夺欧美系宗教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世纪基督教世界一度兴旺的圣殿骑士团,最终的命运相当悲惨。它的衰亡同十字军东征的失败有直接关系,但真正的原因是王权对教权的挑战和进攻。本文将分析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颠覆圣殿骑士团的真实动机,力图展现近代欧洲集权国家兴起的过程即是政治与教会的冲突过程,借以说明政教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彭小瑜 《世界历史》2007,52(3):12-24
教会法历史作为教会史的一个分支突出地体现了相对稳定的法律条文与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教宗与各地主教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会法传统,但是具体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想的条件也在深刻影响这一关系。本文通过对1983年《教会法典》第375条至第411条教规的历史评注,追溯了教宗与地方主教团的关系,分析了与教宗与各地主教关系有关的古代和中世纪传统,并主要以美国的情况为例阐释了近现代西方国家天主教会与梵蒂冈关系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五代时期,在中晚唐白衣观音造型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率先创造出一种冠搭披风且与外衣一体化、两手在腹前交叉并持数珠的新样观音,本文称之为江南式白衣观音。江南式白衣观音,两宋时期以雕塑为主体,在南方地区迅速发展演变,又促成了数珠手观音等新形式;元明清时期,这种白衣观音图像以绘画、线刻为主,且风行大江南北,进而与水月观音、送子观音、善财童子图像融合,被赋予新时代文化内涵。江南式白衣观音图像的发展,展现了佛教艺术大众化、民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